丈夫要納小三,給妻子寫了首詩,妻寫詩作答,丈夫一讀,淚如雨下

2020-12-18 覃仕勇講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

如果問,元朝最著名的藝術家是誰,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趙孟。

趙孟,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此人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其中,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

在繪畫上,明人王世貞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

意思是說蘇東坡開創出了文人畫派,但到趙孟這才算發展到一個高峰。

後人也稱趙孟的畫風為「元人冠冕」。

書法方面,趙孟善篆、隸、真、行、草書,其楷、行書最為堪誇。自創的「趙體」楷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從山野走上朝堂。

這一年,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得二十餘人,趙孟就在其中。

元世祖忽必烈單獨召見趙孟,讚賞他才氣豪邁,神採煥發,如同神仙中人,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

元世祖忽必烈乃是粗豪雄邁之主,對趙孟尚且如此喜愛,則頗具文人氣質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更是對趙孟的喜愛之情,更是溢於言表,呼其字而不呼其名,每與侍臣談論文學之士,必將趙孟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蘇軾,稱讚他品行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

趙孟也因此官運亨通,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趙孟從一個山野村民搖身變成皇帝紅人,難免迷失自我,心裡的花花腸子活泛開了。他看著同僚一個個妻妾成群,也想著先從納妾做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可是,趙孟寒貧時娶了湖州吳興(今浙江吳興)才女管道升,兩人夫唱婦隨,一起走過了多年風雨,要納妾,可得考慮一下妻子管道升的感受呀。

大才子趙孟善詩,信手寫了首詩,讓婢女交給妻子。

詩是這樣寫的:

我學士,爾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我娶幾個吳姬、越女,也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詩的意思很明顯:我為學士,你是夫人。陶學士娶了叫桃葉、桃根的兩個小妾,蘇學士也有朝雲、暮雲的兩個小妾。我便多娶幾個姬妾也不過分,你年紀已經40多歲了,只管佔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

在一妻多妾合法化的封建社會,而且女人飽受「三從四德」的理念灌施,趙孟寫這首詩給妻子,目的不是打申請報告,而是從尊重的角度進行通報。所以,寫了詩,就開始喜孜孜地著手張羅好事了。

哪料,也就半壺茶的功夫,婢女就拿著妻子管道升回復的字箋回來了。

字箋上寫的也是一首詩,云: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拿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然後,將咱們兩個一起打破,

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一首詩沒讀完,趙孟已經淚崩,想著這些年來的同甘共苦、相濡如沫,再也控制不住,大呼一聲:「罷罷罷!」拔腿走向內室,緊緊抱住妻子,再也不提納妾之事。

也就是從這天起,兩人的感情更增進許多,時不時想起曾經經過的這件事,反引為笑語,彼此之間再無間隙。

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冊封趙孟為魏國公,妻子管道升也因此得冊封為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

管道升才情不在趙孟之下,她的書法成就堪與東晉的女書法家衛鑠「衛夫人」相媲美,後人將她們並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書壇兩夫人」。

管道升認為宋為元所滅,而丈夫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在元朝為官,不免為後人所笑,專門就填寫了兩首《漁父詞》,勸告丈夫歸隱故裡。

其一曰:

遙想山堂數枝梅,凌寒玉蕊發南枝。

山明昭,曉風吹,只有清香苦欲歸。

其二云:

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

趙孟心有所動,聽從妻子的勸告,託病回歸浙江故裡,一任元朝皇帝徵召,再未出山。

管道升相夫教子,不但是丈夫的賢內助,在子女教育上,也非常成功。

管道升寫一首《題畫竹》,記述自己對兒子趙雍(字仲穆)的殷切期望。

詩云:

春晴今日又逢晴,閒與兒曹竹下行。

春意近來濃幾許,森森稚子日邊生。

兒子趙雍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大畫家;孫子趙麟在祖母的教育下,也同樣是大畫家。

趙孟與兒子趙雍、孫子趙麟都作《人馬圖》,稱《三世人馬圖》,傳為畫壇佳話。可惜,現在這三幅畫都流傳至美國,由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趙孟一家書畫傳承,墨香溢院。

元仁宗取趙孟、管道升及其子趙雍的書法用玉軸精裝,鈐上御印藏於秘書監,眉開眼笑地說:「讓後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婦父子都善書,這也是奇事啊!」

但趙孟和管道升最為人所稱道的,還是那一句:「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延祐五年(1318年),58歲的管道升病逝;三年後,趙孟追隨而去,兩人合葬於浙江德清縣千秋鄉,用生命的最後歸宿應驗了這句詩。

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在《擬古四十首》詩中對趙孟和管道升的感情深表羨慕,說 「吾憐趙松雪,……亦有同心人,閨中金蘭契。書畫掩文章,文章掩經濟。得此良已足,風流渺誰繼」。

相關焦點

  • 一首奇特的愛情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要論起迴文詩的歷史,認真研究起來,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傳說世界上第一首迴文詩名喚《盤中詩》,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妻子所作,全詩只有168個字,卻充分表達了妻子獨居深閨,哀怨婉轉的思念之情。「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海無期。」
  • 一首奇特的詩!順著讀是丈夫感懷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思念丈夫
    而《兩相思》這首詩就是其典型代表作,自上而下可讀出丈夫對妻子的感念,從下而上讀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現存的眾多迴文詩皆以愛情作為主題,著名詩人蘇東坡,也曾寫下名為《題金山寺》的迴文詩。迴文詩能讓人親身感受我國語言的美感,以及迴環往復的情思,其可分為詩句回文和詩歌回文兩種。
  • 中國最奇特一首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迴文詩」是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它能夠迴環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最早見於蘇柏玉妻《盤中詩》,這首詩顧名思義寫於盤中,從中央起句,迴環盤旋而至四角,是一首傷離別怨之辭。
  • 中國最神奇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想念丈夫
    在宋代就有著這麼一首迴文詩被稱為中國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思念丈夫。自唐代起,傑出的詩人數不勝數,他們創作出了各種類別的傳世名詩,被後人頂禮膜拜。而在詩人心中,「迴文詩」一直是一個十分受他們喜愛的文體。早在西晉初期,就有蘇伯玉妻《盤中詩》的出現,這是目前最早的迴文詩。
  • 千古奇詩兩相思,一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妻兒,反著看就是妻兒念丈夫
    迴文詩是一種漢語言特有的詞語方式作成的詩。一首詩既可以順著讀,也可以反著讀。有唐代《樂府古詩要解》中的話來講就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但也由於形式和音律上的約束,大部分迴文詩正著讀和反著讀都差不多,就算是蘇軾這樣的迴文詩的一代文豪也不例外。
  • 宋朝李禺寫出一奇詩,男子順讀是思念妻子,女子倒念成了思念丈夫
    在宋代,詩人李禺也走近潮流,寫了一首詩《兩相思》,被譽為中國最奇特的詩。什麼是迴文詩這首詩一直讀著,表明丈夫想念妻子,當顛倒閱讀時,就變成了妻子思念丈夫。這首詩也有兩首詩,《思妻詩》和《思夫詩》。許多人不熟悉迴文詩,實際上,迴文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相對獨特的載體。中國著名詩人蘇軾曾經寫過迴文詩。
  • 中國千古第一奇詩,順著讀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思念丈夫
    當然也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出名,導致很多詩人顯得黯淡無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位詩人名叫李禺。李禺是宋朝的世人,宋朝的文獻資料對於李禺的描述少之又少,雖然他並不出名,但是還是給後世留下了佳作一首,這首佳作就是《兩相思》,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最大的關鍵就是回文的運用。
  • 一首詩挽救一段婚姻!丈夫想再娶,糟糠妻給他寫首詩,他趕緊回家
    讀古代才女們的作品,會發現它們和男文人的作品相比,往往多了一份真性情。別的不說,僅以愛情詩詞為例,大家就能窺見一、二。男文人也寫閨怨情詞,但很多情況下他們寫的都並不是自己的感情,僅僅是為了為寫情而寫情。當然,元稹、李商隱、納蘭性德等多情或痴情種除外。
  • 我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首詩,男人要順著讀,女人要倒著讀
    而在宋朝時期,有個不知名的小詩人寫了首詩,居然流傳千古,名氣還在他們之上。至今此詩還被譽為「古今第一奇詩」。這首奇詩的創作者就是宋代詩人李禺。李禺生卒年不詳,相關事跡不詳,小編查遍了資料,也沒有找到他更多的信息。但就是這個只留下名字的詩人,卻難以遮掩他出色的才華。李禺這首名為《雙相思》的詩,是一首迴文詩。正著讀為:「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 最有內涵的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想念丈夫
    有很多的作者以及很多的普通老百姓,在空餘時間都會選擇拿起一本書好好的品讀,也有人是很喜歡古詩詞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中國最奇特的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古代的人是十分有才華的,像李白和杜甫,只要喝上一杯酒,就能夠創造出許多的佳作,流傳到今天,我們才能夠感受到,什麼叫做詩鬼和詩仙的魅力所在。
  • 李商隱這首豔情詩,寫一個與丈夫同床異夢的妻子,後人評:太輕薄
    李商隱寫過很多豔情詩,這些詩富麗精工,意境縹緲,有著不凡的藝術魅力。不過,李商隱有一首豔情詩,詩中寫一個與丈夫同床異夢的妻子,在這古今豔情詩中恐怕都是絕無僅有的詩,清代的馮浩,直接批評這首詩「尖薄而率」。
  • 夫妻收養6歲養女,養大後被丈夫納為妾,妻寫詞傾訴,卻成了名篇
    在古代寫詩填詞不僅可以表示自己的品味和水平,有時候詩詞有明顯的「應用」性質。大家都知道,詩歌是情感的表達,「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所以詩歌很容易從感情上感動別人。比如蘇惠和迴文詩的故事,就是詩歌感動別人的典範。蘇惠,字若蘭,生於公元357年,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丈夫竇滔把歌妓趙陽臺娶作了偏房。
  • 才子給妻子寄了張白紙,妻子想半天回了首妙詩,才子讀完開懷不已
    這對夫妻就是宋代大才子郭暉和他的才女妻子。一次郭暉離家遠遊,客居愁悶、孤獨,就給妻子寫了一封書信。然而這位才子不知是由於疏忽大意還是一時情急忙亂,居然將一張空白子當作寫好的書信寄回了家。妻子收到一封無字書信,不知如何是好。她想來想去,想了半天,決定回信。於是她就在這張白紙上寫了首詩還給丈夫,估計她知道也沒想到,這首回詩成了宋代最經典的才女詩之一。
  • 宋朝有一首古詩,男子必須順著讀,而女子卻只能倒著讀,聽著熟悉
    ,因為男人要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這首詩叫《兩相思》,順著讀也可以叫《思妻詩》,全文如下: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 李清照不滿丈夫忙於應酬,這首詩妙句偶得,頸聯更是寓意深遠
    文學創作既要深入生活,也需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和良好的心態。陸遊曾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妙手卻不是與生俱來,即使像李白、蘇軾等詩詞名家,也需要勤奮加機緣。賈島就是一位苦吟客,「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杜甫曾嘆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小三培訓班盛行!小三、出軌丈夫、原配妻子到底誰最慘?
    在「小三培訓班」的宣傳海報上,更是明晃晃寫著的培訓口號:「沒有拆不散的家庭,只有不改變的自己」、「學成後包分配,撩漢吸金一步到位」......培訓人為了驗證效果,專門抽取10名30-50歲成功人士已婚男性,安排職業小三勾引他們。結果,10名男性全都入套。雖然畸形,但是市場的規律本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場」。因為有想不奮鬥的姑娘、有貪圖年輕美色的男人,所以才造就了「小三培訓班」。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出軌、婚外情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那職業小三、出軌丈夫、原配妻子,你覺得是誰最慘呢?
  • 一女子與情人分別,寫下一首詞感動正室,正室助丈夫娶女子為妾
    在古代,讀書是有錢人家子弟做的事,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有錢去讀一兩年書,學習認字已經是非常的幸運的事,而古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小佛一直認為這就是有意不讓女人了解真實的社會,依附男人生活,而有機會讀書的女人一般都是出自權貴人家,即便是如此,那些懂得詩書的女人流傳後世的詩詞也是不多了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奇詩,正反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女人需要反著讀
    李禺的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迴文詩」,名字叫做《兩相思》,說起「迴文詩」,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迴文詩」顧名思義就是,這首詩不管是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一首完整的詩,並且也都表達了相思的觀點,能做到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難得,在古代,很多詩人都十分喜歡迴文詩,就比如宋朝大詩人蘇軾就對迴文詩十分的迷戀,只不過因為寫迴文詩對作者的文學功底要求很高,所以大多數詩人都駕馭不了,也都紛紛放棄了
  • 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 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這首詩是一篇七律,順著讀下來,是一首《思妻詩》,全篇內容如下: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 小三公然和丈夫在一起5年,妻子:只要丈夫在意我,就能和睦相處
    如果現在好說有人能「三妻四妾」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相信,在一夫一妻制的當下怎麼可能存在這種事情,但是世界之大,什麼樣的事情都能存在,在四川就有這樣一個家庭,小三公然和丈夫在一起5年,而且妻子對此也並不在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