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1日),日本公布了自公元645年「大化改新」首次使用年號以來的第248個年號,也是首個沒用中國典籍,而是從本國典籍中選取的年號:令和。
據日本共同社4月1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在官邸召開記者會,發表了有關敲定新年號「令和」來替代「平成」的首相談話,他就新年號出自日本典籍表示,這是「象徵我國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在記者直接提問為何選用日本古籍時,安倍也給出了回答。
不過不少日本網友顯然對「令和」與其出處《萬葉集》都不太熟悉。日本廣播協會(NHK)稱,在年號發表的10分鐘之內,檢索「萬葉集」的次數就衝上6萬8千次,在谷歌查詢「令和是什麼意思」的網友,也不斷增加。
日本還有不少和新年號「同名」的日本人,當聽到「令和」二字被公布時,都驚了……
安倍經三 新華社供圖
據NHK消息,4月1日,安倍就新年號強調:「由衷祈願被國民廣泛接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深深紮下根來。」
他指出,「每一個日本人能夠與對明天的希望一起,盛放各自的花朵。(在新年號中)蘊含了希望建成這樣的日本的願望」。
安倍就新年號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強調,「是象徵我國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他還稱「希望和國民們一起,建設對年輕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透露選定該年號是意識到了年輕人。
當記者問到「為何要選擇日本古典、首相又想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時,安倍表示,日本將要迎來一個在歷史上非常重大的轉折點,無論時代如何推演,他認為日本仍有絕對不會消逝的價值。在這樣的考量之下,日本在歷史上首次選擇了日本自己的典籍,來決定新的年號。安倍說:「面向未來建設怎樣的日本?在展示對新時代祈願方面,最貼切的年號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他還稱:「已下定決心,在抱著對和平歲月感謝之情的同時,與國民共同開創洋溢希望的新時代。」
對於選定年號的過程,安倍表示「包括其他草案是什麼在內,都無可奉告」。
產生日本新年號令和的《萬葉集》是什麼?
《萬葉集》中的詩,大多是用漢字記音的日本古詩,不過此序卻完全是地道的漢語,類似魏晉六朝時代的駢文小品,若說它摘自中國六朝駢文,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信以為真: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羅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鴈。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詩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報導還稱,這是日本能確認出處的年號中首例從日本古籍而非中國古籍中選取的。聽聞此言,不少中國網友頓時感到不服氣了,開始多方查閱,考證「令和」一詞的來源–沒花多大功夫,就在中國古籍資料庫搜到了一些類似的句子,如張衡《歸田賦》中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等。找到了「證據」,中國網友「傲嬌」地丟下一句「歡迎大家繼續查查」,言下之意恐怕是「可不就是出自中國古籍嘛!」
眾所周知,日本的古代文學史是一部「漢文學」與「日語文學」並存的歷史。隋唐時期,大批日本使者赴中國學習和引進新思想和新文化,以極大的熱情學習、汲取中國古典文學。日本第一部漢詩集《懷風藻》就是在這一時期編纂出來的。在假名沒有發明之前,日本古代的第一批日語文獻,如《古事記》《萬葉集》也都是用漢字來標記的。
《萬葉集》是日本古代第一部和歌總集,全20卷,收入從4世紀至8世紀達400餘年間的4000多首歌,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令和」二字出自《萬葉集》卷五「梅花詩卅二首並序」的序文部分:「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
這被認為是公卿大伴旅人於天平二年(730年)在「梅花宴」上所寫,當時,他任大宰府長官。太宰府是當時統治九州最高機關,也負責接待中國與朝鮮的前往日本的使節團。
日本學界此前就認為「梅花詩卅二首並序」在構成和語句上,從王羲之《蘭亭序》和王勃、駱賓王等初唐詩序中所學甚多。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句在中國作品中有類似表達。漢代張衡所寫的《歸田賦》中有「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薛元超在唐高宗時期所寫的《諫蕃官仗內射生疏》中有「時惟令月,景淑風和」的句子,這篇文章收錄於《全唐文》。
對此,日本山崎教授說:「當時使用中文書籍內容是文化的晴雨表。通過合併作為源頭的作品,是融入世界觀的表現手法之一。」
「令和」一公布,很多日本人驚了
據共同社消息,日本各地都有人名字叫「令和」(讀作Yoshikazu或Norikazu)。新年號「令和」公布後,在這些人及其家人中引發一片驚訝之聲:「沒想到會是同樣的字……」
兵庫縣明石市的仲西令和(80歲)說:「當時正在看電視,我覺得很奇怪怎麼出現了自己的名字」。據說這是助產士給取的名字,仲西遺憾地表示「只可惜沒問過來由」。新年號公布後,親朋好友不斷打來電話祝賀。
愛知縣半田市的榊原令和(66歲)很關注新年號,當看電視得知結果後驚訝地說,「預想中較多的是『安』字等,沒想到會是與自己相同的漢字。雖然很高興,但接到各種電話覺得很莫名」,她表達願望稱「希望迎來一個『和』字所寓意的和平時代」。
福岡縣八女市的永田令和(70歲)也苦笑道:「真是大吃一驚。以前誰都讀不出正確的讀法……。」
山形縣南陽市的佐藤令和(63歲)的長女龜井美紀(36歲)興奮地叫道「和爸爸一樣」。她2月生完孩子後一直在老家居住,稱「能在平成最後一年生下長女,新年號又與爸爸是同樣的漢字。真是非常感動。」
島根縣一名82歲女性約10年前去世的丈夫名字也叫令和,她表示:「曾聽他父母說過『因為吉利所以取了這個名字』。被定為年號實在太榮幸了。」
中方:日本內政,不作評論
昨日(4月1日),當被問到日本新年號首次未用中國典籍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這件事情是日本內政,我們不作評論。
由於記者「連問兩次」,耿爽順便補充了兩句中日關係。「當前中日關係保持改善發展的良好勢頭。我們願同日方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基礎上,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繼續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人民,為本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
來源:綜合觀察者網、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