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學期報到程序已經陸續開啟,很多人會困惑於大學畢業以後,我是否有必要讀研,或者讀研與工作相比到底吃不吃虧?
今天就用數據和行業分析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話題。本文分以下幾話題討論:
1、你讀研的專業是什麼?該專業本科就業潛力如何?
2、你讀研的目的是否與未來生活目標相匹配?
3、研究生學歷與本科學歷工作待遇相差多少?
首先,第一個問題,你讀研的專業是什麼?
這個問題對有沒有必要讀研或者讀博深造很關鍵。有人會說讀研與否肯定是依據個人理想來決定。的確,跟從內心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有些專業本科畢業就可以達到就業水平,而且很多技能從社會獲得的回報率會比留在大雁塔高很多。
當讀不讀研對事業發展影響不大的時候,你是否願意走出校門?
首先看一些本科選擇就業的學生比例高的一些專業:
1、工學類:
工學類本科高就業率專業
2、理學類:
理學類本科高就業率專業
3、醫學類:
醫學類本科高就業率專業
4、經濟學類:
經濟學類本科高就業率專業
上面列舉的專業其實也不乏研究生和博士生學者,那為什麼很多從事上述專業的學生會更高概率的選擇放棄讀研呢?
排除個人家庭實在困難無法繼續學業的因素,原因有兩個方面:
1、以上專業的社會應用性更強
關於這一點,舉個例子,上圖中各大類方向的第一名專業,都是實踐性很好的專業。什麼是實踐性好呢?跟數學專業、考古專業這寫學科一對比就很明顯了。有些人說,學數學的可以去做教師啊,是這樣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錄取門檻就是研究生起步,更不必說大學留教。所以很多學科本科畢業以後沒有應用市場,社會需要大批的土木工程師、機械化建造師、信息科學工程師,他們以本科生的身份會有跟多的專業應用市場。
那究竟怎麼判斷專業的社會應用性呢?當本科生走出校園的時候,校招的崗位提供量足以判斷,校招什麼職位招得好招得多,什麼學科在近幾年的社會應用性就好。
2、以上專業的社會適應性更好
什麼是社會適應性更好呢?就是你可以選擇的職業範圍更廣,你的專業能觸及的領域更多。拿理學類的專業舉個例子,信息與計算機專業的就比計算機專業的社會適應性更好。為什麼呢?因為前者不僅可以從事計算機領域的工作,同時可以涉及通信與信息類的專業,比如網絡安全工程師、信息與通信工程策劃師。這就是路子寬所帶來的就業廣。
我們先把讀研的事情放一下,思考一下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個不是假、大、空的無用命題,而是保證你工作五年、十年的時候不後悔年輕時選擇的重要思考。
如果你想為行業、為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那深造是必經之路。在這裡我們要說一下,並不是只有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才是做出了有貢獻的,科研之路上的每一個人都是豐碑,哪怕他只是在重複或者復現前人的工作,都是在創造無數個可能出現的新方向。當你樹立了精神豐碑,那就要俯身攀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可能只有幾千元的薪資,而在外的行業闖蕩者或者自主就業者已經年薪大幾十萬甚至百萬。有人又問,高收入與人的科研投入度不能成正比嗎?國家一直在平衡,但是在資本的驅動下,一個適合精心研究和創作的環境,往往是與資本的繁雜紛爭分開的。
如果你想成為GDP中的一分子,芸芸眾生中孝父母、愛伴侶、親子女、善朋友的平凡人,那有一份體面且穩定的工作,已經是精彩且不平凡的生活了。本科畢業後再次進入學校三年,再入江湖,22歲的你變成了25歲的你,本著「做個俗人幸福一生」原則的你,要在三十歲之前,立業成家,壓力確實會隨之而來。
這個話題是各行業的敏感,但是差距一定是有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想留在學校的情況下還是會繼續讀書。功能能力的差距與薪資待遇的水平,共同決定了大部分人是否選擇讀研。
希望本文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後會持續更新一些話題和觀點~
希望大家可以點個小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