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1日電專訪:「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

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徐馳

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內爾曾在瑞士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任職,多次參與和歐盟、美國及拉丁美洲國家的貿易談判。

內爾告訴記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瑞士籤署自由貿易協定,極大推動中瑞兩國貿易。

他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瑞士對華手錶出口額從2001年的3600萬瑞士法郎(1美元約合0.89瑞士法郎)激增至2019年的18.8億瑞士法郎;中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實施後,2014年至2019年,瑞士對華出口增長63%。

對華出口同時,瑞士也從中國進口消費品,還從中國進口制表、機械生產、電子設備等行業所需生產要素。

內爾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瑞中兩國創新能力都很強,今後合作空間很大。

談到不久前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內爾認為,協定將促進亞洲及大洋洲地區的投資,協定中的相關規則有利於推動自由貿易發展。

內爾指出,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以及中國從投資和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型轉變將有助於全球貿易發展。他認為,在這一背景下,「瑞士對中國的出口以及瑞士在中國的投資將繼續蓬勃發展」。(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
    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內爾曾在瑞士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任職,多次參與和歐盟、美國及拉丁美洲國家的貿易談判。
  • 瑞士經濟學家:中國是全球增長引擎
    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內爾曾在瑞士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任職,多次參與和歐盟、美國及拉丁美洲國家的貿易談判。
  • 熱點|世行高級經濟學家:經濟特區是中國經濟成功的關鍵引擎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19年發布的最新《世界投資報告》,經濟特區模式已被全球140多個經濟體所採納,其中包括近3/4的發展中經濟體和所有轉型經濟體。因此,從廣義上講,經濟特區在中國經濟和城市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經濟成功的關鍵引擎。中國經濟特區和產業集群的主要經驗可以總結為循序漸進的實驗性方法、政府強有力的承諾,以及國家積極務實的推進措施。
  • (經濟)美宣布瑞士為「匯率操縱國」遭經濟學家駁斥
    新華社日內瓦12月21日電(記者陳俊俠 徐馳)針對美國財政部宣布瑞士為「匯率操縱國」,三位歐洲知名經濟學家日前在集體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予以駁斥。三位經濟學家說,美國財政部規定,若一國在12個月內滿足以下3個條件,便認定該國為「匯率操縱國」:該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至少為200億美元;該國的經常項目順差至少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該國至少6個月購買外匯且淨購買額超過其GDP的2%。他們明確指出,這三個標準是「不合理」的。
  • 經濟觀察:印度成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電 (記者 李曉喻)在最新出爐的全球競爭力榜單中,印度位居第40名,仍是最具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之一。  用印度總理莫迪的話說,印度「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亮點」。英國《金融時報》也發表評論文章稱,由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和東印度群島組成的三印度地區,最有可能成為將來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而且精通科技的印度就在該地區的中心。」
  •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中國仍是世界增長引擎
    參考消息網2月4日報導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2月1日刊登《別擔心,中國會保持增長》一文,作者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經濟放緩不足為怪文章稱,中國經濟將要出現的崩盤再一次成為全球媒體的熱門觀點。
  • 沒了中國大媽的奢侈品市場:瑞士十大鐘表四家停產,多個購物聖地關張
    瑞士聯邦公共衛生辦公室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9日8時,瑞士及列支敦斯登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為14336例(因瑞士和列支敦斯登衛生部門合作緊密,瑞士新冠肺炎統計數據往往涵蓋列支敦斯登)。瑞士廣播電視臺29日晚些時候曾報導,瑞士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300例。目前,瑞士政府已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瑞士相關衛生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當前疫情傳播速度仍然較快。
  • 泰國力爭農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提升農業競爭力,是要將泰國發展為熱帶作物農業大國,讓農業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通過技術創新,讓農業出現量變和質變,成為優質產品和高價值產業,讓農民成為高收入人群,並讓農業呈現可持續發展。泰國制定了20年農業發展規劃(2017-2036年),這一長期發展規劃是國家20年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堅持「農民穩定、農業富餘、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
  • 美宣布瑞士為「匯率操縱國」遭經濟學家駁斥
    新華社日內瓦12月21日電(記者陳俊俠 徐馳)針對美國財政部宣布瑞士為「匯率操縱國」,三位歐洲知名經濟學家日前在集體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予以駁斥。三位經濟學家說,美國財政部規定,若一國在12個月內滿足以下3個條件,便認定該國為「匯率操縱國」:該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至少為200億美元;該國的經常項目順差至少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該國至少6個月購買外匯且淨購買額超過其GDP的2%。他們明確指出,這三個標準是「不合理」的。
  • 智創·金融新可能:巨量引擎財富峰會召開,共創財富行業增長飛輪
    來源:時刻頭條近年來,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新常態下,眾多金融企業數位化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行業生態正在不斷煥新。技術加持下的用戶溝通與轉化,進一步釋放了金融業務的巨大潛力,也重構了金融行業的想像力。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兼國際業務部行政負責人武超則在會上分享:「在線上經濟及雲上經濟的爆發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分銷渠道、金融渠道、營銷渠道的改變。2020年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的起點,金融行業需要關注新基建,關注技術迭代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遷。」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投資形勢分析
    在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和美國人均GDP多餘6萬美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目前發展的態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和20世紀時的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所代表的產業鏈技術的差距,維持著平均大約是8%-9%的增長有異曲同工之處。由此看來,中國從傳統產業後來者的追趕上面也有8%的增長潛力。二、「新基建」助力我國經濟長期發展。
  • 透過網易、騰訊、巨量引擎,我看到了遊戲行業增長的三個動力
    然而另一個事實卻是,伴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衰減,遊戲行業增速已明顯放緩,並且正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展望未來,如何找到能夠持續推動行業增長的新引擎,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正是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的系統性研究。
  • 灰犀牛還是黑天鵝:中外經濟學家對今年GDP增長的預測?
    2020流年不利,中國GDP的增長速率會是多少?且看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如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很多經濟學家都給出了預測,正如對於任何「灰犀牛」或是「黑天鵝」事件,總會有悲觀派和樂觀派的分化,經濟學家們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2018年社零總額增長9% 消費連續5年成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人民網北京1月31日電 商務部1月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新聞發言人高峰通報2018年我國國內貿易運行情況時指出,2018年,國內貿易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5位首席經濟學家「會診」宏觀經濟: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的疊加效應...
    要聞 5位首席經濟學家「會診」宏觀經濟: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的疊加效應正在減弱2019年2月1日 07:56:52本文轉自財聯社中證協近日組織召開第一次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季度例會,中泰證券李迅雷等8位首席經濟學家以及5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參加會議。
  • 經濟學家激辯:最優的增長環境是什麼?
    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10月19日由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上表示。發展經濟學家普拉納布-巴丹(Pranab Bardhan)表示,當前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技術創新過程當中的組織能力。
  • 會員經濟:存量時代的「增長」引擎
    先來看會員經濟發展的背景語境。 疫情之後,外部市場環境和內部運營環境都在發生深刻的改變。放眼各行業,會員經濟已經不是新詞,成功案例遍地開花。從Amazon 的prime會員,到Costco的付費制會員,天貓的88VIP,視頻網站的VIP付費會員……付費會員或者會員制已經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中。未來,會員制基於價格歧視理論基礎,將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時代下,幫助品牌或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建立新的長期主義的關係的有效方法。
  • 中信證券經濟學家:積蓄動能 中國經濟增長邏輯未變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積蓄動能 中國經濟增長邏輯未變□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諸建芳不必過度悲觀筆者將短期內受到影響的行業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由於居民減少外出,明顯受到衝擊的行業,包括電影、旅遊、餐飲、航空運輸等;二是由於一季度或者春節期間往往為旺季,受到一定影響的行業,比如線下教育(寒假期間往往為線下教育高峰)、商超零售(減少人口聚集)、商業地產(受租金收入的影響)、航空以外交通業、服裝(春節前後一般為旺季)、食品飲料等;三是影響生產節奏的行業,一季度受到衝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