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董志龍出席由中國水利電力物資流通協會主辦2020(首屆)中國大件物流企業家峰會,並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投資形勢分析》的主旨演講。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為科學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度解析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投資形式可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動向。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從消費層面看,網上零售等新興消費方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4 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25751 億元,增長 8.6%,後期隨著疫情因素逐漸消除,物流運輸穩步恢復,消費需求將逐步恢復,我國消費市場仍將保持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態勢。從生產層面上看,1-6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8%。分三大門類觀察,6月份,製造業增長5.1%,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增速較5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製造業增長5.1%,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從外經貿層面看,1-5 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 115380.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4.9%;1-4 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 2865.5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6.1%。從價格層面看,1-4 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 4.5%。隨著復工復產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漸恢復,保供穩價措施持續加力,市場供給不斷改善,1月-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分別同比增長5.4%、5.2%、4.3%和 3.3%,漲幅逐月回落。從投資角度看,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9%,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下降2.7%,製造業投資下降8.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9404萬平方米,下降8.4%;商品房銷售額66895億元,下降5.4%,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17.9、19.3個百分點。從居民收入和就業看,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就業壓力明顯加大,1-4 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354 萬人,同比少增105 萬人。隨著社保減免、失業保險返還、穩崗補貼等各項穩就業、保民生政策落地見效,預計居民收入和就業形勢將逐漸改善。從貨幣信貸看,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場總體穩定。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黨中央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適應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展望。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中國改革開放42年,一直能夠保持穩定和快速的發展,主要歸功於我們始終把握自身優勢。在當今這個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中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在傳統產業上,中國具備後來者的優勢。在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和美國人均GDP多餘6萬美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目前發展的態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和20世紀時的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所代表的產業鏈技術的差距,維持著平均大約是8%-9%的增長有異曲同工之處。由此看來,中國從傳統產業後來者的追趕上面也有8%的增長潛力。二、「新基建」助力我國經濟長期發展。中央提出加快「新基建」無疑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的一劑良藥,但顯然新基建的定位並非僅僅是擴內需這麼簡單。再提加快新基建顯然是要通過新基建實現我國經濟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有機結合。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加入數字經濟快車道,單靠傳統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的5G通訊和網際網路技術相關領域因具有較強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遊應用規模越大,上遊技術研發的成本越低,風險越小。而新基建中所涉及的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正是聯繫數字經濟中的上遊技術研發和下遊場景應用的中間環節。另一方面,5G和網際網路科技也是全球技術和商業競爭的前沿領域。應用場景的開發、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相關領域技術的突破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過程。率先推出5G時代成熟穩定的數字經濟模式的國家,就可以在未來技術和商業標準的制定中佔據主導地位,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各國競相發展的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雖然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小規模實驗,但是沒有廣泛覆蓋的5G通訊網絡的支撐,很難進行進一步商用化的探索。三、中國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按照現有匯率計算,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場。購買力越強,市場規模越大,抵抗外來衝擊的能力也就越大。所以,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商可以維持比其他國家更穩定的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中國特高壓建設及總投資趨勢——高潮有望來臨。與傳統輸電技術相比,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輸送容量最高提升3倍,輸送距離最高提升2.5倍,輸電損耗可降低45%,單位容量線路走廊寬度減小30%,單位容量造價降低28%,可以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地配置能源。據國家電網公司測算,輸送同樣功率的電量,採用1000千伏線路比採用500千伏的線路可節省60%的土地資源。新能源汽車充電栓發展未來可期。自2015年起,中國政府出臺各項鼓勵措施,初步形成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良好環境。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已基本形成。目前涵蓋了整車生產、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三小電(電動空調、電動助力轉向、電動助力制動)以及電池關鍵材料等領域。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5G基站建設全面加速網絡化、智能化、數位化轉型。5G將成為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構建數字社會新基石。5G將進一步突破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連接的時空限制,實現人、物、資金、信息四流集中匯聚,高效協同,不斷創造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業態、新模式。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大數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大數據中心涵蓋的新興技術很多,如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大數據中心可通過處理海量網際網路、物聯網或企業的結構化信息和非結構化信息,為用戶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不難想像今後的世界將是一個數位化的世界,移動通信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促使更多的行業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任何可以想像到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如自動駕駛、虛擬實境、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智慧城市等都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必然需要大數據中心的支撐。此外,企業數位化、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建設也對大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中心將成為傳統產業數位化的新引擎,加速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人工智慧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科技血液」。隨著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人工智慧城市發展也從自上而下的政策驅動轉變為自下而上各個城市智慧產業支撐、城市內在發展需要和經濟結構調整為關鍵驅動。體現在具體應用上來看,城市與產業之間的聯動更加密切,對於城市AI滲透的發展步伐也從單點突破向多點開花邁進,理念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即不再是簡單地提供當下的需要,而是更多的創造新的或升級現在的應用場景,使智能化改變現有的城市形態和生活方式。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工業網際網路——我國經濟平穩前行的重要引擎。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顯著增強經濟社會和各類市場主體抵禦衝擊、化解風險的能力,更好的發揮工業網際網路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的關鍵作用。新基建政策拉動,城際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將成建設重點。經濟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集聚效應,它是指勞動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集中,會產生向心力,帶來更多資源、產生更高效益。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一些高度一體化的大城市區域,聚集了很多的生產要素,經濟效益更高,競爭力也更強,形成城市群。成為國家經濟巨大的增長動能,甚至對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應用。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平臺經濟健康發展不容忽視。平臺經濟是一種以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為基礎,整合多邊資源,向多邊提供差異化服務,構建新型多邊關係,為多邊主體創造價值的一種經濟形式。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創新的背景下,我國產業和網際網路將進一步融合,平臺經濟能夠通過資源整合、資源共享,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醫療衛生產業成為未來發展「重頭戲」。對於推動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法治建設,在衛生與健康工作中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具有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斯子珏)
長按點讚、關注,有我陪伴不走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