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成功在上海舉辦,30位著名經濟學家面對全球...

2020-12-13 新華報業網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日益強大的中國砥礪前行,鑄就了一幕又一幕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2019年,全球經濟局勢激蕩變幻,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

  在國際經濟形勢的驚濤駭浪下,這是一個特別需要形成共識的時間窗口,也是一個全球分化的當下形成中國對策的絕佳時機。黎明前的黑暗中,總是充滿了手捧燭光的引路人。全球精英對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探討充滿熱情,對中國方案助力解決世界難題寄予厚望。

  2019年12月20日,由財經頭條主辦,新華財經傳媒、法人雜誌特邀協辦,財經早餐、財經下午茶、財經秘書、弘時投資協辦,交匯點新聞、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作為特邀合作媒體,長三角品牌研究院提供智庫支持的「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在上海成功舉行。全球30位著名經濟學家、100位上市公司掌門人匯聚一堂總結2019、把脈2020,一同探討全球分化中的中國對策,共同發現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下的中國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回顧2019,從全球的視角來看,第一,經濟、貿易、投資低速增長;第二,低利率、高槓桿、金融動蕩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第三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治理體系出現危機;第四,中美關係陷入長期複雜化的態勢;最後,亞洲世紀正在加速來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徐洪才在演講中這樣描述。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全球形勢中充滿了各種不斷變化的因素,有積極的、消極的變化,也有前景不明朗、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化。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國家外經貿部原副部長龍永圖認為,所有這些變化交織在一起,相互互動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聚焦中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是由每個地方實際經濟活動的增量決定的,比如每個縣、市經濟活動在過去這幾年發生了什麼改變,這才是認識經濟重要的視角。「在經濟增長目標調低之後,地方的經濟增長目標也相應調低,但每年實際GDP的目標卻充分接近我們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總體保持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持續較快增長,帶動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今年我國市場消費和服務總額有可能超過美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在演講中表示,「我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65.4%,但是我國的市場消費總額超過美國,它的意義要大於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說明我們經濟宏觀效益比美國好。我國現在人均GDP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的潛力。」

  

  中國經濟發展的穩中有進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動。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營運長祝憲指出,改革開放使中國迅速成為全球產業鏈配置中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基地,這是中國在全球化條件下發揮自己本身比較優勢使然,不存在任何人的特別恩惠。

  

  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趙晉平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時機。「但目前,全球環境出現了重大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已經讓全球經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目前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層面來看,對於中國而言,外部環境還面臨著嚴峻挑戰。」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則表示,「我們需要對以往實施的政策進行反思,供給側改革政策表現正確,但去產能卻更多偏向於民營企業,導致上遊價格居高不下的現象,財政政策空間比貨幣政策的空間要大,專項債的力度也可以更大。」

  

  產業升級引領經濟增長

  從產業端來看,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等概念持續引領產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認為,「很多人都說經濟下行,其實這個詞本身很不準確,因為經濟規模每年都在增長,只是以前增長速度接近兩位數,現在稍稍放緩。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現在只是在進行一個經濟調整,我相信可以跨越這個箱體,進入到一個新的增長狀態,對此我並不悲觀。」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此表示贊同,「雖然2019年中國經濟看上去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實際上,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爆發點比過去更多,無論是5G、物聯網、人工智慧還是新能源、民用通航、基因技術等等,幾乎都同時迎來了產業化時代。未來既要看到傳統產業的變化,承受更多壓力,同時也要對未來新經濟有足夠信心。以前創造財富主要靠勞動,今後主要靠智慧,這句話就是對軟價值力量同時也是對新舊動能轉換最經典的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胡潤百富榜單中,中國傳統的兩大行業——製造業、房地產的企業家佔據了約40%。但胡潤百富董事長、首席調研員胡潤則表示,近兩年來,榜單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個變化是這兩年有700多從事傳統行業、製造業和房地產的企業家下榜。而同一個時間點有400多人新上榜,這些人來自哪些行業?醫藥行業。另一個變化是獨角獸企業大量出現。全球獨角獸榜上的這些企業家們覆蓋了AI、區塊鏈、大數據、電商、金融科技等新經濟領域,這些領域創造了多家估值十億美金以上的企業,他們贏在中國、贏在世界。」

  

  「市場上並不缺錢,而是缺好的資產。」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未來十年該在哪裡發力?我覺得一定要深入到5G、大型核心設備的製造、關鍵技術自主的推進中去,此外我們還要加大對科創板的支持,實現金融和整個產業的轉型。」

  

  練好內功,決勝未來

  如果用四個字來評價2019年與展望2020年,洪攻略投資研究院院長、洪大創始人洪榕分別給出了「逆風飛揚」和「決勝未來」。在他看來,未來三十年,得靠中國創造,為人民帶來財富效應,才會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同樣提到了保障民生的問題。他認為,「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來三大攻堅戰,第一是防範風險。但要如何防範?很簡單,減少傷口,不要製造新傷口。很多項目有考古價值,但不一定有觀光價值,項目建設要考慮投入產出,既沒有經濟效益又沒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應該堅決制止。保貨幣的前提下更要保有用的GDP,有用的GDP是指能增加老百姓福利的GDP。」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認為,未來10年,中國幾大城市群中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合計GDP或佔中國GDP總量的一半以上。再過10年、20年,這個比重可能還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城市化已經到了後期,中國的大城市化還在進行當中,從實際數據看,中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人口在流出,未來區域分化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他分析稱,除了區域間的分化,類似分化還會在其他方面有所體現,包括產業的分化及企業的分化,並且優勢資源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會愈發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趙晉平指出,企業和政府必須雙向發力,才能確保中國經濟在未來能夠長期穩中向好發展。第一是堅持市場多元化之路;第二是必須堅持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第三是要實現製造和服務的融合,未來中國經濟國際化要用貨物貿易帶動服務貿易;第四要通過投資布局這種方式,構建一個全球性生產網絡,形成新的供應鏈,在這個供應鏈中,中國企業將發揮重要龍頭作用,並且逐步向價值鏈中上遊上升。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需要把握好三個字。「有著」中國證券教父」之稱、九頌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長管金生提出,一是「穩」字,即擁有核心技術的製造業要保持平穩,市場消費也要保持平穩,結構調整更要平穩,特別是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調整要保持穩中向好的大趨勢;第二個字是「中」字。內外中和,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在法律上要一視同仁,政策上要平等對待,要相互尊重、尊敬;第三個字是「國」字,中國的發展選擇了擁抱世界,中國與世界都受益,要真正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練好內功是最好的對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經濟學家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場有3場圓桌對話依次舉行。多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經濟學家,分別圍繞「低利率時代下的資產配置策略」、「金融科技是餡餅還是陷阱」、「步入白銀時代的房地產何去何從」三大主題,聚集低利率時代的全球資產配置趨勢,探尋金融科技發展的AB面,思辯白銀時代房企與房地產投資的危與機,聚焦細分領域,輸出真知灼見。

  

  交匯點記者 吳澄然

相關焦點

  •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挑戰中蘊含新機遇
    文|馮圓圓2020年12月13日,由網易財經主辦的「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是由網易財經打造的中國財經領域的頂級盛會,匯聚全球最具智慧的聲音,為產業賦能,為經濟助力為社會造福。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 新開放 新機遇》。
  •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全球共破疫情難局
    網易財經 王文華由網易財經、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產經新聞報社聯合主辦的2020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9月25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共破局》。出席本屆論壇的嘉賓有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克雷默、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 著名經濟學家出席的會展雙年會,12月18日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6日訊 2020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年會和中華會展精英女性俱樂部2020年會將於12月18日在北京同時同地舉辦。聚焦「會展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主題,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將做專題報告,解析十四五規劃與新發展格局。
  • 中國經濟學年會在深圳舉辦 600多位經濟學人剖析經濟熱點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12月5日、6日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舉行,6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經濟學人齊聚深圳,聚焦學術前沿、剖析經濟熱點、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教育經驗,攜手為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多位著名經濟學家在年會中發表主旨演講。
  • 2019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聽經濟學家陳志武談新時期的投資策略
    為推動中國金融理財行業的發展,增進國內外金融理財師交流,提升CFP系列持證人的職業素養和執業能力,確保CFP系列品牌的國際水準,FPSB China自2008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金融理財師年會(以下簡稱「年會」)。
  • 《經濟學家》:步履維艱的全球高等教育
    2020年8月7日,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發文章《不可思議的大學》(Uncanny Universities),分析了疫情下海外大學的艱難處境。今年7月,《經濟學家》刊載了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務長的一封信,對教職員施加壓力,要求他們親自線下授課。事實上,在2019-2020學年結束時,大多數美國大學計劃開放線下教學。但現在他們不那麼肯定了。根據戴維森學院的「學院危機倡議」(College Crisis Initiative)項目收集的數據,不到四分之一的大學下個學期將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線下授課,還有四分之一的大學還沒有決定怎麼做。
  •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李稻葵 視覺中國 資料圖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李稻葵在演講開始階段透露:「我已經不是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了,我已經回到清華大學,全職作為一名老師工作,今天我的身份應該是清華大學經濟學的教授,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 NEF全球著名經濟學家訪談錄(系列一中文版)
    面對目前一系列現有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的問題及現象,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刻不容緩。歲末年初之際,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就如何創新經濟學理論?如何在國際知名期刊中發表文章? 對國際學術界而言,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哪個關於經濟發展的話題最吸引人?哪位中國學者在國際經濟學界最引人矚目?
  • 國開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思考 創立30
    作為復旦管院恢復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業務發展局局長,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劉勇,以「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幾點思考
  • 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怎麼說?
    來源:瞭望智庫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ID:yuyuantantian),原文首發於2020年4月19日,原標題為《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4月17日,中國拿出了一季度的國民經濟「總結」。
  • 諾獎為何頒給發展經濟學家?魯政委:希望全球共同增長
    北京時間14日傍晚,2019年   諾貝爾獎官方表示,2019年經濟科學獎獲得者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應對全球貧困的能力。
  • 聽經濟學家解讀
    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現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10日電 (高志苗)50餘位國內外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此間齊聚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給出「首席方案」。
  • 「匯聚資源、生態共贏」第五屆全球商學院EMBA年會成功舉辦
    原標題:「匯聚資源、生態共贏」第五屆全球商學院EMBA年會成功舉辦  「匯聚資源、生態共贏」2018年1月6日,第五屆全球商學院EMBA年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屆年會是全球EMBA聯盟連續第五年在上海舉行新年年會,來自全球100多所商學院的EMBA同學代表齊聚一堂,還有近20萬商學院同學在線參與了本屆年會。
  • 延攬五大洲80名首席經濟學家 亞洲金融智庫永久落戶黃埔
    亞洲金融智庫擬形成每周首席觀點、每月專家問答、不定期專家問答等中英文產品,舉辦季度論壇、智庫年會等高端金融論壇。同時,亞洲金融智庫將每年發布亞洲金融智庫年報《亞洲金融觀察》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報告》,務實地研究和解決亞洲金融發展問題。三是專家陣容特別。
  • 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受邀參加2020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論壇
    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王樊)報導:倏忽三十載,櫛風沐雨,篳路藍縷。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在不斷走向規範化、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進程中,依然面臨諸多的挑戰和機遇。對於江西而言,如何把握時代機遇,推動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是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 瑞士經濟學家:中國是全球增長引擎
    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內爾曾在瑞士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任職,多次參與和歐盟、美國及拉丁美洲國家的貿易談判。
  • 天府諾貝爾經濟學家論壇12日將在成都召開
    邁向書寫歷史的宏偉目標,需要全球頂級智慧的強大助力。  關於舉辦「天府諾貝爾經濟學家論壇」的初衷,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正致力於打造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對高層次人才、國際化交流的需求愈發迫切,希望通過舉辦「天府諾貝爾經濟學家論壇
  •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的30條經典語錄
    5.市場需要有人去捍衛,這是經濟學家的基本責任。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一定是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如果我們不需要市場經濟,就不需要經濟學家。 6. 私有制的競爭是創造財富的競爭,是給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競爭,由此產生了很多新的發明創造和技術進步。
  • 《商業周刊/中文版》將於上海舉辦THE YEAR AHEAD「展望2019」峰會
    日-7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盛大舉辦。隨著亞洲新興市場的崛起和中國地位的不斷攀升, 《商業周刊/中文版》近年來於中國盛大舉辦 The Year Ahead 展望峰會,北京上海兩地逐年輪換,將多位企業家、學術嘉賓專家及創新創業領袖匯聚一堂,共論各大行業宏觀發展新趨勢,展望商業世界創新變革的未來。
  • 招行+中太+考拉看看 特邀經濟學家何志成給100位企業高管上課
    全員合影考拉看看總經理馬玥對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送上祝福,對中太經管院楊院長1日晚上剛剛自歐洲考察歸國,2日早上準時並且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會場,表達了敬意與感激。同時,馬玥向在場150名企業家朋友詮釋了考拉看看近年來運營的諸多成功案例,特別隆重介紹了當日論壇主講人何志成的微信課堂所取得的社會性關注,獲得了現場自美國、北京、上海等各地慕名而來的粉絲由衷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