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思考 創立30

2021-02-25 復旦管院

作為復旦管院恢復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業務發展局局長,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劉勇,以「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幾點思考」為主題與復旦管院的師生進行了交流。

劉勇局長首先從「量化寬鬆(簡稱QE)貨幣政策的概念、理論基礎及傳導機制」開始談起。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主要指各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銀行金融資產等做法。其理論基礎包括經典的貨幣非中性理論、流動性陷阱理論、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伯南克的經濟大蕭條理論、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理論、金融加速器理論等。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則包括資產組合平衡效應及其他類型的傳導渠道等。

劉勇局長詳細地剖析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歷程、效果及影響:

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歷程可謂「功成身退」。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自2008年11月以來共推出了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及一輪扭轉操作(OT)政策,在有效阻止危機蔓延的同時,刺激了美國經濟的復甦,就業率逐步降至7%以下,且通脹較為溫和。美聯儲於2013年6月首次提出考慮推出量化寬鬆(QE),2014年10月29日,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在10月末停止資產購買計劃,意味著實施6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式結束。今年以來,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有可能在2015年第三季度重新啟動加息計劃,逐步恢復貨幣政策的正常化。

歐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歷程則為「漸進式寬鬆,並不斷加碼,前景待定」。由於歐盟只有統一的歐洲央行,但缺乏相應統一的「歐洲財政部」,因此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始終幅度有限,而且缺乏財政政策和結構調整的配合。經過多次協調,從2010年開始,歐洲央行實施SMP方案,拉開了歐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序幕。

日本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歷程可歸納為「從QE(量化寬鬆)到QQE(質量化寬鬆政策),為保通脹不遺餘力。」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創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先河,目前日本已先後實施了五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日本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的開放式資產購買項目,這一點和美國、歐洲相似,但日本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更為激進,引發日本政府債務率的增加,目前債務率高達230%,但以內債為主。

中國應對全球QE的貨幣政策實踐。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衝擊和美國QE政策的推出,我國貨幣政策採取頂住美國QE的基本策略,多管齊下,應對次貸危機和美國QE的衝擊。

活動介紹:

2015年5月11日晚,以「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幾點思考」為主題的「問學講堂」在復旦管院友邦堂舉行。作為復旦管院恢復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業務發展局局長,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劉勇第五次站在「問學講堂」的講臺上。復旦管院財務金融系系主任孫謙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動。

隨著3月20日,復旦管院恢復建院30周年正式啟動,在接下來的一整年中,復旦管院將舉辦以【創立30】為主題的「大師論壇」、「問學講堂」、「聚勁論壇」、「職場人生」等系列活動,歡迎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各國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史...
    財經網訊  「面對疫情,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8月22日,在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和《財經智庫》承辦的以「全球劇變下的財富管理趨勢」為主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迪安竹)如此表示。
  • 每經專訪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
    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首席經濟顧問,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羅格夫教授現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現金的詛咒》、《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等金融著作。
  • 【炳哥經濟學大點評】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第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主要目的是通過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以達到提振市場信心、平復金融市場恐慌情緒的目的。從實際效果來看,第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後,美國金融體系有所企穩,目標初步達到。  在此基礎上,美國接連推出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第一輪有所不同的是,後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日益體現了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的意圖,同時規模不斷擴大。
  • |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量化寬鬆
    但對聯邦基金利率等的調控只能對短期利率見效(當然最重要和最可信的貨幣政策工具還是短期利率調控,詳見摩根史坦利經濟學家David Greenlaw等人的論文《聯儲資產負債表影響力的懷疑論》 A Skeptical View of the Impact of the Fed’s Balance Sheet),但在某些極端風險中,一種叫做量化寬鬆的操作成為拯救經濟的特效藥,因為它能夠調控長期利率(一般指10
  •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2021年貨幣政策應更加突出穩健基調
    (原標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2021年貨幣政策應更加突出穩健基調)12月9日,A股午盤大幅跳水。大盤衝上3500點的美好希冀,在當日上證綜指1.12%的跌幅中顯得有些艱難。
  • 英央行或進一步減慢購債速度 多國央行或放緩貨幣政策寬鬆步伐
    澳大利亞央行4日堅持利率不變的抉擇反映了全球基調,暫時按兵不動,顯示前期大規劃寬鬆貨幣方針後,各央行刺激方針有放緩苗頭。 澳央行啟動購債 澳大利亞儲藏銀行(央行)4日在8月份方針會議上宣告,將基準利率堅持在0.25%的前史低點,符合商場預期,一起宣告於5日起購買國債穩定商場。
  • 日央行退出量化寬鬆道阻且長
    本周一,日本央行公布了3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紀要顯示,多數委員認為日本央行應繼續維持目前的寬鬆政策。部分委員表示日本央行應向公眾解釋,經濟尚未到達考慮退出超寬鬆政策時機和手段的階段。一位委員稱,「政策正常化或逐步縮減貨幣寬鬆的程度可能會成為未來討論的話題。」
  •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鄭良海:全球央行集體寬鬆 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強
    世界宏觀經濟經濟和金融體系動蕩加劇,歐美及疫情嚴重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多國股市連續觸發熔斷機制,平均下降超30%。而同時,流動性危機顯現,非美元貨幣集體貶值,疫情疊加價格戰致使原油暴跌,黃金和債市等避險資產因流動性衝擊,也進入拋售模式。以歐美日為首的發達國家紛紛大放水,加大資產購買力度。
  • 一財2月首席經濟學家調研:防範輸入性風險,加大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疫情防控在我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同時也在全球蔓延。對此,經濟學家們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前,疫情短期內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劇烈衝擊,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這些衝擊主要體現在製造業、旅遊服務業等領域。在應對方面,經濟學家們建議,在加強防範輸入性風險的同時,我國還應加大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 日本央行實行超級量化寬鬆政策的真實意圖
    日本央行實行超級量化寬鬆政策的真實意圖原英次郎(鑽石在線主編)黑田東彥麾下的日本央銀放出了第二顆重磅炸彈後,日本市場興奮不已,股價飆升,日元愈發貶值。有人認為這次追加的量化寬鬆,是消費稅增稅的前奏,但這個說法並非全部,應該說現在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到底該不該對再度提升消費稅稅率作出決斷。關鍵詞是「3」黑田的重磅炸彈剛一放出,其威力立即就顯現了出來。超級量化寬鬆的消息傳出後,10月31日當天日經平均股價暴漲755點,突破1萬6000點大關,達到1萬6413點。
  • 4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這樣看需求側改革、經濟復甦及宏觀政策
    在隨後舉行的「首席問道經濟」分論壇上,來自廣發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銀證券,以及平安證券的4位首席經濟學家,圍繞需求側改革、全球經濟復甦、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等話題展開討論。1.如何理解和推進需求側改革?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沈明高表示,需求側改革的提出應該是和雙循環格局連在一起的。「外循環更多是求穩,在外需相對穩定、求穩的情況下,需求側改革和雙循環中的內循環是連在一起的,需求側的改革實際上是要求增量——這一增量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力度,如果沒有這一增量,我們的經濟增長在放慢。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財經天下)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著美聯儲正式將平均通脹目標引入貨幣策略,美國貨幣政策框架迎來一次重大調整。美聯儲日前宣布對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策略聲明進行更新,將尋求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長期目標。此前,相關政策表述是致力於實現通脹率位於「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美聯儲的兩大目標是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
  • 項崢:貨幣太寬鬆了既難自救又易傷身
    在日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方代表發表了對全球經濟形勢的看法,並指出「日本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今年以來,在安倍政府的持續壓力下,日本央行宣布重大政策轉向,引入2%的通脹目標,並決定向美聯儲看齊,自2014年起實施無限量寬鬆措施。
  •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成功在上海舉辦,30位著名經濟學家面對全球...
    全球30位著名經濟學家、100位上市公司掌門人匯聚一堂總結2019、把脈2020,一同探討全球分化中的中國對策,共同發現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下的中國機遇。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徐洪才在演講中這樣描述。
  • 聽聽買方首席、機構大佬怎麼說
    本次論壇主題為「長期主義,科學配置」,邀請頂級買方首席經濟學家、知名投研平臺財經大V、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大佬、新型私募機構合伙人等眾多專業人士齊聚線上,回顧上半年市場行情,共論2020年後疫情階段的行情趨勢與投資主線。
  • 美國「無上限」量化寬鬆副作用不容忽視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財經觀察:美國「無上限」量化寬鬆副作用不容忽視  新華社記者許嘉桐 歐陽為  自3月下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實行不設額度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應對新冠疫情衝擊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擴張2萬多億美元。
  • 貨幣「水」伴基本 「面」 凱豐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高濱犀利解讀全球...
    上周五(7月31日)在大唐財富《大咖雲集直播證券市場走勢》欄目中,我們邀請到凱豐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高濱,帶來題為「貨幣『水』伴基本 『面』——宏觀視角下的股債期投資策略」的主題分享, 為了讓廣大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一線投資機構對市場的判斷,我們將高濱的精彩觀點整理,與您分享。
  •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
    伴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地逐步放寬居家令,推進商業重啟,後新冠疫情疫情時代全球各國的經濟將如何走上復甦之路?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 (Bruce Kasman)近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國成為最先邁入經濟重啟的國家。
  • 張明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將繼續在社科院工作
    來源:東方財富網3月31日,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離職感言,「從2020年3月起,我已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不過截至發稿前,該離職感言已被刪除。對於下一站,張明向證券時報記者獨家回應,繼續在社科院工作。
  • 中銀研究:疫情衝擊下全球貨幣政策應對與前景
    超寬鬆貨幣政策與極低利率環境,有助於平抑流動性困局,與財政、公共衛生政策形成組合拳,對經濟金融修復具有一定支撐作用。但是,經歷這輪急速擴張後,各國央行普遍已處於政策利率下限,貨幣政策空間收窄,政策長期效果存在不確定性,且加劇了全球金融脆弱性。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及其可持續性面臨考驗,各國央行需要重新思考、評估與調整貨幣政策框架,在多目標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