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各國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史...

2020-12-14 財經網

財經網訊  「面對疫情,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8月22日,在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和《財經智庫》承辦的以「全球劇變下的財富管理趨勢」為主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迪安竹)如此表示。

高盛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TILTON(迪安竹)(右下)

迪安竹在演講中提到:疫情期間各國的公共衛生政策確實對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認為4月份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在17%-18%,現在是7%左右,仍然高於普通的經濟衰退。即便是解封之後,全球經濟仍低於正常的7%-8%這個水平。

對於目前各國面對疫情的政策,迪安竹表示: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在財政政策方面進行5%-10%GDP的刺激,支持企業增長,支持家庭。在貨幣方面降低利率,量化寬鬆,很多國家都做了量化寬鬆,而且在很多國家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這些政策會跟隨我們很多年。

另外迪安竹還表示:衛生政策與經濟政策之間其實就是一個權衡,一方面要控制病毒的蔓延,另外一方面又要經濟正常地運營。短期來看我們只能考慮抗疫,要讓經濟回歸正軌,必須確保能夠成功把病毒控制下去。

對於美國大選,迪安竹認為:美國大選會對很多方面產生影響,包括稅收、監管和貿易政策等多方面。對於中國,如果拜登成功當選的情況下,他可能不會立即更改,但是我們認為更有可能會看到中美貿易的變化。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燕冬:我想問問迪安竹,世界經濟現在怎麼樣?各個國家現在做得怎麼樣?每個國家以及全球在應對疫情這個時候是怎麼做的,針對中國是這樣一種方式,其他國家能不能介紹一下它們是怎麼做的?

迪安竹:謝謝。謝謝您也邀請我參加今天的論壇的討論,這是非常及時地。

首先我想要講一下我們現在面臨的危機。這個危機是一個非常深層次的經濟衰退,比普通的衰退要更深。比如說經濟活動基本下降20%,這是在最焦慮的一些國家。但是這個持續期會更短一些,因為很多國家比如在幾個月之後經濟活動又開始了,在中國兩個月後就開始復工了。中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封鎖,全世界大多數國家3月份的時候還沒開始呢。3月份中國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了,現在情況反過來了,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您剛才說到了政策,政策有三個情況:

第一,政策在宏觀方面有財政和貨幣方面的政策。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在公共衛生方面,我們看到封城,保持社交距離等等這樣的措施,在高盛也建了一個新的指數,來跟蹤這些措施的嚴重程度。其中包括政府的政策和人本身的行為等等。我們發現在這些公共衛生政策和經濟活動之間,呈正相關的關係,這也是當然的了。我們認為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4月份是17%-18%,現在是7%左右。7%仍然還是要高於普通的衰退的。普通的衰退,可能也就百分之幾左右。即便是在經濟恢復的早期之後,解封之後,全球經濟仍低於正常的7%-8%這個水平。所以我們現在要談其他的政策,比如史無前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在財政政策方面5%-10%GDP的刺激,支持企業增長,支持家庭,在貨幣方面降低利率,量化寬鬆,很多國家都做了量化寬鬆,在很多國家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這些政策會跟隨我們很多年,我們公司的意見是,美國和歐洲,日本低利率會持續四到五年左右。即便會有額外的一些財政措施,放緩未來幾年的利率下降,這種極低利率或者是零利率的時間還會在這些國家延續下去。當然在美國的角度來說,其他幾位發言嘉賓也有提到,在資產市場當中,我們看到該政策的反響還是很明確地,我們可以看到短期利率大幅度地下降,從資產來說它的貼現率也在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了現在在很多資產市場上強有力的反彈。

我想要分享的最後一點就是在政策方面,這些經濟學家可以很自然地回射到這些政策工具,貨幣措施和財政措施,可以用於刺激市場。即便如此,我們公共衛生政策對於經濟反彈和抗疫是很重要的。這其實就是一個權衡,一方面要控制病毒的蔓延,另外一方面又要經濟正常地運營。從短期來說,我們只能考慮抗疫,長期的角度要讓經濟回歸正軌,必須確保能夠成功把病毒控制下去。在中國我也知道你們把病毒傳播的比率降低到了很低的一個水平,才能夠恢復正常的秩序。即便如此,因為世界各地其他的國家仍然有很高的傳播率,還沒有完全地開放邊境。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只有在出現疫苗並且廣泛可用之後,可能才會解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各種研發和進步是幫助我們回歸正軌重要的工具。可能到2021年,我們會有大量的人口獲得疫苗免疫之後,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所有的限制措施的取消,會整體回歸正常的經濟生活活動,回歸一個正常的世界。所以這些財政貨幣政策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即便它們不會完全有效。現在世界的衛生狀況就是如此。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更加積極的信號,但是2020年希望會在國際經濟的角度來說,更加樂觀,我們也會看到全球經濟活動回歸正常。我們也會看是不是在很多的國家,因為病毒傳播的限制會回歸正常的社會活動。

張燕冬:他講了很多的政策,財政、經濟、衛生等政策,但是還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政治上的因素,比如說美國大選,會不會產生一些結果?安迪竹能幫忙回答一個問題嗎,您覺得美國大選對於經濟政策的影響會是如何呢?

安迪竹:很樂意回答您的問題,美國大選會有很多的影響,我舉一個例子,它會對我們的稅收和監管,包括貿易政策,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中美之間貿易局勢會有很大的變化,從稅收角度來說,拜登說他在成功當選後,會提高几個稅點,包括個人所得稅,川普和拜登是相反的意見。這些是美國本地的政策,但是也會在這些行業造成很深遠的影響。從貿易政策來說,主要是針對中國,這也是大家最感興趣的,我想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進一步上升關稅,這是在拜登成功當選的情況下,他可能不會立即更改,但是我們認為更有可能在拜登的當選下會看到中美貿易的變化。

(編輯:侯玉坤)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國開行首席經濟學家劉勇: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思考 創立30
    作為復旦管院恢復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業務發展局局長,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劉勇,以「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幾點思考
  • 一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貨幣財政雙松 政策底線面臨重新定義
    對於當前的經濟來說,就業、投資、物價與宏觀政策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也更加複雜,與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物價的操作路徑相比,貨幣政策被賦予了更多的任務,而物價則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就表示,豬肉對物價的影響作用還是十分明顯的,目前的豬肉供應端應該引入資本來進入到養殖行業,今年的糧食安全保障工作也要壓實屬地責任。
  • 每經專訪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
    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首席經濟顧問,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羅格夫教授現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現金的詛咒》、《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等金融著作。
  • 發達國家政策框架轉向:貨幣主導or財政主導?
    自金融危機結束後,各種新挑戰不斷,世界各國的政策框架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尤其是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今年以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突然轉向。去年12月份,美聯儲還釋放出今年加息三次的信號,而事實上,7月31日美聯儲宣布十年來首次降息。
  • 張明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將繼續在社科院工作
    在平安工作三年對於首席經濟學家職位的變動,平安證券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張明博士因工作需要,不再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過去三年裡,張明博士以其專業、嚴謹、負責的治學態度為公司在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今後也將繼續在學術上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公司向張明博士表示感謝,並祝願一切順利。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內容上,和往年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
  •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2021年貨幣政策應更加突出穩健基調
    (原標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2021年貨幣政策應更加突出穩健基調)12月9日,A股午盤大幅跳水。大盤衝上3500點的美好希冀,在當日上證綜指1.12%的跌幅中顯得有些艱難。
  • 首席經濟學家談疫情衝擊下的中國增長:3月25日內部視頻會議摘要
    六、關於疫情下政策刺激的力度一些專家認為,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國政府迄今採取的政策刺激力度不夠,速度太慢,還有很大的政策空間,要利用好世界給我們留的空間。也有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和美國問題不一樣。美國本身是一場金融危機,疫情只是導火索。
  •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數字貨幣將來可發揮重要作用
    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楊瑞龍主持,聚焦「央行數字貨幣的全球趨勢與政策啟示」,知名經濟學家黃益平、張明、邵宇、鄒傳偉、宋科聯合解析。
  • 義大利醞釀財政刺激計劃,歐央行會出臺新貨幣政策嗎?
    為此,義大利政府已出臺了36億歐元的財政刺激計劃。歐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歐央行正準備採取「適當而有針對性的措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教授表示,在財政政策方面,歐盟沒有充分理由拒絕義大利出臺財政刺激政策,因為義大利疫情得到控制,對整個歐盟都有所裨益。
  • 聽聽首席經濟學家怎麼說
    同時,也是在周一盤後,中國證券業協會(中證協)網站發布消息,介紹了協會召開2020年第一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的有關情況。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上,此次高端會議上的真知灼見值得投資者細細品讀。證券基金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姜超、邵宇、章俊、韓賢旺參加了此次會議。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中金公司研究所負責人梁紅應邀參會並發表了主題演講,招商證券副總裁謝繼軍,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主任劉乃生,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參加對話交流。本次會議以視頻形式在線上召開。
  • 嘴上沒說衰退 但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前景越來越悲觀
    但現在許多指標都低於本輪周期的最佳水平,經濟學家的言論也越來越消極。最新的悲觀評論來自黛安-斯旺克(Diane Swonk),這位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將衰退預測上調了6個月,至2020年上半年。
  • 一財2月首席經濟學家調研:防範輸入性風險,加大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對此,經濟學家們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前,疫情短期內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劇烈衝擊,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這些衝擊主要體現在製造業、旅遊服務業等領域。在應對方面,經濟學家們建議,在加強防範輸入性風險的同時,我國還應加大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 ...官員一再強調直接的財政支持與財政刺激有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應對新冠疫情引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以及對供需兩端同時帶來的衝擊,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存在相當的局限性,美國主要財經官員一再強調直接的財政支持與財政刺激有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美國國內防疫抗疫不力,未能及時壓平疫情曲線,直接將美國經濟拖入了重啟和恢復經濟、保持健康的財政狀況、控制疫情的「三元悖論困境」;② 那麼,美國經濟何時能夠復甦?
  • 從學者到網紅 首席經濟學家的「盛世嘉年華」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的「盛世嘉年華」□本報記者 餘世鵬學者與網紅共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外資投行就開始在中國設立首席經濟學家職位。圈內熟知的,有胡祖六擔任高盛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擔任摩根史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等。
  • 4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這樣看需求側改革、經濟復甦及宏觀政策
    在隨後舉行的「首席問道經濟」分論壇上,來自廣發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銀證券,以及平安證券的4位首席經濟學家,圍繞需求側改革、全球經濟復甦、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等話題展開討論。1.如何理解和推進需求側改革?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沈明高表示,需求側改革的提出應該是和雙循環格局連在一起的。「外循環更多是求穩,在外需相對穩定、求穩的情況下,需求側改革和雙循環中的內循環是連在一起的,需求側的改革實際上是要求增量——這一增量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力度,如果沒有這一增量,我們的經濟增長在放慢。
  • 一財首席經濟學家調研:一季度GDP大概率負增長,降準降息仍可能推出
    接下來,國內經濟政策的一個重點,是幫助生產和消費儘快恢復正常。總量政策,財政上的基建,貨幣上的降準降息,對需求的刺激在疫情後將會更有效,可能會進一步側重。企業產能恢復雖尚未到達100%,然而在財政貨幣政策配合推動下,趨勢向好是十分確定的。3月企業融資需求較2月將會呈現明顯改善。再者,3月LPR雖未進一步回落,然而境外降息潮,境內未來降息的預期依然強烈,前期受疫情防控影響的房地產市場也正在逐漸修復。以3月30大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的同期對比來看,房屋銷售情況已恢復至同期的50%左右水平。進而地產開發融資、居民購房融資需求都將呈現恢復態勢。
  • 顏色:2021年財政政策回歸將快於貨幣政策
    顏色預計,隨著疫情防控逐步見效、經濟穩步回升、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明年各項政策要逐步回歸正常化。但是政策如何回歸正常、採取何種步驟,尚需要嚴謹精確評估並相機抉擇,不會一步到位收緊。「財政政策明年將回歸,速度要快於貨幣政策」,他說,「明年的財政支出會以穩為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公共衛生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財政資金。
  • 世界能夠負擔得起如此規模空前的財政和貨幣刺激嗎?
    來源:新浪美股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世界主要經濟體陸續宣布推出的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是和平時期史無前例的重大全球政策事件。然而,許多投資者(以及一些政策制定者私下裡)懷疑,美國和其它多數大型經濟體的這種程度的刺激是否「負擔得起」,以及它是否會導致政府債務危機和隨後的通脹上升。如果上述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是」,市場可能會對政府應對即將到來的衰退的能力失去信心。造成的結果也將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