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每次到孔子廟都會行三跪九叩,然而到了孔子墓卻遲遲不肯動身

2020-12-12 綜合天下觀

康熙可以說是我們最了解的清朝皇帝之一。他的形象在電影、電視作品以及歷史小說中總是不可或缺的。很少有人知道康熙不僅僅是一位皇帝,事實上也是一位"旅遊大師",因為康熙在任期間微服私訪了很多地方,而有六次他大張旗鼓地遊覽了南方。

當他每次路過孔子的家鄉時,都會跪下。到達曲阜後,第一次來到孔廟敬拜孔子。康熙對孔子實行三跪九叩之禮,但在當時,只有祠堂裡的祖先才能讓康熙這樣對待這種盛大的儀式。然後問題就來了。康熙為什麼要給孔子行這麼大的禮,?答案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的心。

孔子聖人在我國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是顯著的。崇拜孔廟之後,來到了孔子的墓前。康熙剛剛在孔廟舉行了三跪九叩的儀式。這種儀式在孔子墓前舉行並不奇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準備工作結束後,康熙手下的眾大臣都準備與康熙帝一起祭拜孔子,但卻發現康熙遲遲,沒有動。

這使得所有的文人面面相覷。他們非常困惑。為什麼在孔廟裡實行三拜九,叩之禮 ?而到了墳前。陛下沒有任何行動?最後,有一位大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大臣讓康熙先回房間休息,然後用黃布在孔子的墓,碑上蓋上一個字。直到這時,他才要求康熙回來。康熙回來後,他看了看"加工過的"墓碑。然而,他毫不猶豫。他結束了儀式,然後大臣們也都解散。然而,雖然大臣們解散,無法抗拒大臣的好奇心。康熙到底願意三膝九叩地去參加儀式是什麼?

就這樣,一群人結伴前去詢問。到了地方一問,同僚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原來,問題在於墓碑上的銘文。孔子墓碑上的銘文寫著"大成至文宣王",最後一個詞是"王"。然而,在康熙的認知中,孔子是一位聖人。他怎麼可能是王?皇上去拜王。這會讓康熙失去面子。因此,當這位大臣認識到這個問題時,他立即用黃布堵住了"王"這個字。康熙自然願意鞠躬行禮。

相關焦點

  •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文/珍惜自己讀不懂的書說康熙是清朝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大家應該不會反駁吧,八歲繼位時,朝廷還由鰲拜等人把持朝政,八歲的康熙隱忍不發,年長後主持朝政
  • 康熙看到孔子墓不下跪,機智大臣擋住碑上一字,康熙連忙跪拜
    康熙看到孔子墓不下跪,機智大臣擋住碑上一字,康熙連忙跪拜被譽為「孔孟之地」的山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尤其是曲阜,因為一代至聖孔老夫子的墓地在此,後世帝王來山東都會前來祭拜。但是有這樣一位帝王,當他來到孔子墓時,審視著墓碑上的大字,卻不肯跪拜,直到有位機靈的大臣把墓碑上最後一個字給遮擋住了,這位帝王才俯身下拜。這位帝王是誰呢,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正是在他那個時期,儒家思想才正式成型。
  • 康熙在孔子墓前遲疑不跪,孔後人擋住一字,康熙立即三拜九叩
    ,才給了乾隆足夠的揮霍資本,開啟了康乾盛世,到道光年間,全國人口數直逼4億圖:康熙康熙皇帝在這一點堪稱表率,同時也靠這一點徵得了不少朝臣的心皇帝出行時,只要見到孔廟都會上前叩拜,行的三拜九叩之禮,禮節之重只有在祭祖或者是先帝死才會用的這一點有些類似《琅琊榜2》中的老長林王死,小皇帝行的「振董」禮儀(最高)甚至,後來康熙皇帝還親自去山東曲阜拜了一次孔子墓這一拜,可是很有趣的一種博弈事情是這樣的,康熙皇帝拜完孔子廟後
  • 傳說中的孔子存世真跡,藏在一座墓前面
    在比幹的家鄉河南衛輝市,留存著一座傳承歷史的比幹廟。比幹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廟墓合一建築群,有諸多「第一」,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廟內的比幹墓也是中國第一座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廟內的孔子劍刻「殷比幹墓」碑,是迄今發現的唯一的孔子真跡,被譽為「天下第一碑」。
  • 康熙帝每次給朱元璋掃墓,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給朱元璋掃墓,為何行三跪九叩大禮?用心良苦。康熙帝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是由衷讚美,還是另有所圖?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闖王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 高考快到了,如果去孔廟祭拜,這一座孔子家廟,可能離你更近
    曲阜孔廟因位於孔子故裡(曲阜),始建時間早(孔子逝世第二年),建制巨大(全國最大孔廟),受到廣大面臨高考的師生及家長的青睞,紛紛去祭拜。其實孔子世家的家廟,全國僅有兩座:一座山東曲阜的孔廟,另一座,則是位於浙江衢州的孔子家廟。此二者,分別稱「孔府北宗」和「孔府南宗」。人們借用孔子在曲阜的「闕裡」之名,將衢州孔氏家廟稱為「東南闕裡」。
  • 孔子誕辰2556周年 臺南孔廟依康熙時制古禮祭孔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陳鍵興)臺北消息:今年是孔子誕辰2556周年,臺灣島內祭孔活動已陸續展開。25日,臺南孔廟有170年歷史的以成書院舉行了祭祀至聖先師孔子、五文昌帝君暨諸先達釋奠典禮。  臺南孔廟建廟已有340年,以成書院又系臺南孔廟的樂局。
  • 中國「最奇葩」的孔子廟,連個大門都沒有,遊客:難怪不出狀元
    大家好,這裡是@泡魚兒 的行攝江湖,點擊上方關注,每天與你分享旅行路上不一樣的風景。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到文昌市區東風路上的孔子廟。
  • 臺灣苗慄縣孔子廟祭孔大典繼承傳統表達對孔子的崇敬
    華夏經緯網9月2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苗慄縣28日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傳承傳統六佾舞、三獻禮儀及民俗表演,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並向平日辛勤的教師獻上感謝之意。慶祝教師節以及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0周年,在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
  • 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全殺光
    說起大清的話,大家應該知道清朝幾個皇帝的順序的,先是康熙,再是雍正,再是乾隆,再是嘉慶。而每個皇帝都是很受後代的爭議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康熙年間的故事。
  • 文化聖人孔子簡介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孔廟裡的千百年松柏樹,到底是孔子那時留下的麼?
    我卻是遲遲未能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孔子故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所能帶給人的衝擊,終於,借著「行走慢城曲阜」的活動,我一腳踩上了孔府的石磚路,腦子裡卻滿是導遊口中的「仁、義、禮、智、信」……孔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在孔廟的南門正對的是「萬仞宮牆」正對,這也是曲阜城牆的南門。
  • 美人不肯和孔子共坐一車,孔子說出一句經典名言,她被罵了2000年
    孔子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影響力不必多說,身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幾乎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傳統思想體系,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孔子歷朝歷代都受到推崇,甚至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說過的很多名言,在民間也是家喻戶曉。
  • 「江南孔裔第一村」開辦孔子學院 弘揚傳統文化
    中新網寧德8月19日電 題:「江南孔裔第一村」開辦孔子學院 弘揚傳統文化  作者 呂巧琴 葉茂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誦讀經典的琅琅讀書聲響徹素有「江南孔裔第一村」之稱的福建福鼎市管陽鎮西崑村。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不僅如此,周公還頻繁的出現在孔子的夢中,每次夢見周公,孔子總是要激動很久。也因為仰慕周公,所以他經常到處考察學習。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周公之夢」的由來。 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這樣不可避免的和夢聯繫在了一起,想來周公自己都沒有想到,許多年之後,他竟還成了解夢達人,《周公解夢》也是後人借他之名而作。
  • 康熙親政尊孔崇儒,一生務實成為明君
    正是由於對懦教的尊崇,康熙至太學祭孔子,一般來說都是致祭,禮數與態度可謂極為認真與周到,當然這根本還是因為內心的虔誠。每當祭孔,去時總有眾大臣陪同,至欞星門外就下車,再步行至大門,到孔子位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並致祭奠。京城祭孔只是i種形式的話,那麼康熙三十二年颳裡神廟落成,康熙親制孔子廟碑則可足見其心聲了。
  • 去往孔子故鄉,原來孔子後人還有這種特權
    正好趕上周末,一撥又一撥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瞻仰孔子墓,還有一撥又一撥的遊人在導遊的帶領下依次走過,現場雖然嘈雜卻肅穆萬分,每個人的神情都透露出一種欽佩之意。孔子墓在整個孔林中是最大的一個墳冢,石碑上書「大成至聖文宣王之墓」,左邊是孔子之子孔鯉墓,前邊是孔子之孫孔伋墓,整體風水呈「攜子抱孫」風格。
  • 泰山未了軒孔子清代石殘像
    因多年荒圮,廟殿俱毀,孔像獨存。為石雕坐像,戴五梁冠,著袍服,兩手相交,捧一球狀物,疑為宋明以來的太極。」細對兩像身軀照片,從衣紋、衣服上的圖案、右胸處的斜向劃痕看,一模一樣。兩圖片表現的無疑是同一石像。至此知,未了軒內的石像殘軀為孔子像。駱承烈先生似應見過此像,但誤斷為明代像。此像首或被毀於上世紀的特殊年代,不知此孔子像首是否還存世!幸身軀尚存,仍承載著一段歷史。
  • 孔子因材施教,你學到了嗎?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譯: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
  • 孔子第75代嫡長孫南宗掌門人韓國講授孔子思想
    新華網首爾12月9日電(記者姬新龍)孔子第75代嫡長孫、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孔祥楷9日在韓國儒學最高殿堂成均館大學登壇講課,向該校師生介紹孔子思想誕生的深層社會原因和孔子關於建立大同社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