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可以說是我們最了解的清朝皇帝之一。他的形象在電影、電視作品以及歷史小說中總是不可或缺的。很少有人知道康熙不僅僅是一位皇帝,事實上也是一位"旅遊大師",因為康熙在任期間微服私訪了很多地方,而有六次他大張旗鼓地遊覽了南方。
當他每次路過孔子的家鄉時,都會跪下。到達曲阜後,第一次來到孔廟敬拜孔子。康熙對孔子實行三跪九叩之禮,但在當時,只有祠堂裡的祖先才能讓康熙這樣對待這種盛大的儀式。然後問題就來了。康熙為什麼要給孔子行這麼大的禮,?答案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的心。
孔子聖人在我國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是顯著的。崇拜孔廟之後,來到了孔子的墓前。康熙剛剛在孔廟舉行了三跪九叩的儀式。這種儀式在孔子墓前舉行並不奇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準備工作結束後,康熙手下的眾大臣都準備與康熙帝一起祭拜孔子,但卻發現康熙遲遲,沒有動。
這使得所有的文人面面相覷。他們非常困惑。為什麼在孔廟裡實行三拜九,叩之禮 ?而到了墳前。陛下沒有任何行動?最後,有一位大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大臣讓康熙先回房間休息,然後用黃布在孔子的墓,碑上蓋上一個字。直到這時,他才要求康熙回來。康熙回來後,他看了看"加工過的"墓碑。然而,他毫不猶豫。他結束了儀式,然後大臣們也都解散。然而,雖然大臣們解散,無法抗拒大臣的好奇心。康熙到底願意三膝九叩地去參加儀式是什麼?
就這樣,一群人結伴前去詢問。到了地方一問,同僚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原來,問題在於墓碑上的銘文。孔子墓碑上的銘文寫著"大成至文宣王",最後一個詞是"王"。然而,在康熙的認知中,孔子是一位聖人。他怎麼可能是王?皇上去拜王。這會讓康熙失去面子。因此,當這位大臣認識到這個問題時,他立即用黃布堵住了"王"這個字。康熙自然願意鞠躬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