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你學到了嗎?

2020-12-12 如文教育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譯: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幾個難點:

1、聞斯行諸,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詞「這」的意思。但是在這裡,是副詞」就「。

2、聞斯行諸,諸,一般是」之於「的意思,在這裡是」之乎?「的意思。

3、赤,公西華的名。

4、求,冉有的名。

如文君點評:

至聖先師孔子在中國教育界留下了因材施教的先聲,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能夠形成這樣的教育理念,需要認識到兩個方面的多樣性:一是學生稟賦的多樣性,而非千人一面;二是培養目標的多樣性,而非一把尺子。

今年的斯諾克世錦賽冠軍,丁俊暉,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他父親送去打球,經過十餘年的勤學苦練,成為中國斯諾克一哥,丁父可謂」因材施教「矣。

除了教育領域,在管理學界,組織行為學對個體、人際互動、團隊建設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開發出了MBTI、大五模型等一系列工具。雖然這些工具也有爭議,但是畢竟也屬於相對真理。人們逐漸認識到,對」人「的差異性的認識越深入,組織內部的工作越高效。世界著名的對衝基金橋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創始人,Ray Dalio在《原則》這本書中披露,他們公司開發了一整套工具定量描述每個人的素質模型和溝通風格並公開展示,便於員工在溝通中根據對方的」類型「選擇自己的溝通風格。把管理做得這麼精細、精確,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
    在教學中,孔子注意培養學生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們積極思考,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受到愚弄,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要求學生們注意分辨所學知識和道理的真假、對錯。在教學上,孔子充分注意學生們在個性、天賦和學習情況上的不同,採取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 孔子的「因材施教」為什麼在今天無法實現
    孔子對於教育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他「因材施教」的思想,至今備受教育工作者推崇。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關於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先生所教的仁義之道,真是令人嚮往!我所聽到的這些道理,應該馬上去實行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 孔子因材施教的藝術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親身實踐。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的優勢、劣勢,各自特點。孔子的學生很多,但他對學生卻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僅知其長,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動中能比較好地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 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範例
    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聞名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與他的因材施教,注重科學的教育方法有重要關係。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釆取靈活有效的方法,那樣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下面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範例。
  • 論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哲理
    在教育實踐上他提出 「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教育思想,至今對教育事業仍有重要的啟發和劃時代的意義。一、「有教無類」的內涵古人對「有教無類」有三種詮釋:教不分類;教不擇人;容眾納賢。
  • 【連環畫】孔子因材施教、子路問津
    冉有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回答『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鬥膽地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孔子說:「冉求畏縮不前,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提醒他退讓些。」【研析】本章記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樣問「聞斯行諸」,孔子卻作了不同的回答。
  • 品讀論語 —— 看孔子如何因材施教
    大義:子路問孔子: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如果冉有能夠聽從孔子的教導,堅持仁義之道,那就不會做出助紂為虐的事來了。 因材施教的基礎——備學生 以上可知,孔子近乎完美地實行「因材施教」,其基礎就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式因材施教 是一種傷人的教育
    子路問孔子,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後應該立刻行動麼?孔子說,你的父親兄長都在,不能如此衝動。冉有也來問,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後應該立刻行動麼?孔子說,那當然,不能猶豫。公西華被孔子弄糊塗了,問,子路來問,先生說有父兄在,不能衝動;冉有來問,先生卻說不能猶豫。先生,您這是神馬意思?孔子說,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
  •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而最早的踐行者是中國教育界的先師聖賢——孔子。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問同一個問題,「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當然不會誤人誤事。相反,他是讓學生能更好地做事情。因為他對這兩個學生有透徹的了解: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於是冉有臨事要果斷,子路遇事要三思而行。孔老夫子真不是浪得虛名啊,從現在看來,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那麼採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就應有所差別,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及補充論述
    【摘要】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為以「仁」與「禮」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學而知之」的教學思想、「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因材施教」教學實踐。他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運用於教學過程的教育家。目前關於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對冉有、子路、子貢、顏回等弟子的教育上,而很少涉及到對宰予、子張、子夏等的教育。
  •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對於現在教育的意義
    前言: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教育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正是良好的教育才讓我國的優良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來,古聖人們教與學的故事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來自於孔子,作為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就很好地將因材施教融入到了自己的教學當中,其中的一些教育故事更是被傳為佳話。
  • 《悟學.第132篇》因材施教
    【譯文】子路問:「聽到了就實行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到就實行呢?」冉有問:「聽到了就實行嗎?」孔子說:「聽到了就實行。」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實行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在』,冉求問『聽到了就實行嗎?』你回答『聽到了就實行』。
  • 思辨性對讀: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兩篇)
    孔子其實並沒有說過因材施教這樣的話,只是後人根據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來的「因材施教」。這件事情究竟怎樣?   在《論語》關於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是這樣的: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
  • 教師資格證考試作文素材——孔子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孔子回答說:「應該先問問你的父親和兄長,怎麼能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呢?」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冉有同樣問:「老師,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立刻去做嗎?」 孔子回答說:「是,聽到別人的建議,自己就應該立刻去做。」
  • 人文課堂丨孔子因材施教促成長
    孔子教導學生是如同我們今天一樣,一個班級很多同學坐在一起聽老師講同樣的內容嗎?不是。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首先,區分智力的差異,講授不同的內容。為了因材施教,孔子非常注意區分人在智力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把人的智力分為上、中、下三等。他說,中等智力以上的,可以給他講授較難理解、比較深奧的問題;中等智力以下的就給他講授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孔子弟子中,既有「聞一知十」的顏回,又有「聞一知二」的子貢,智力水平參差不齊。
  • 現行教育的「因材施教」,漸行漸遠,違背了孔子的教育初衷
    程顥、程頤對孔子的因人而教思想推崇備至,他們把這一經驗第一次概括成「因材施教」的思想,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他們說:「西北東南,人材不同,氣之厚薄異也」,「君子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虧者而成之而已」,「強勇者抑之,畏縮者充而養之。」(《遺書》二先生語五,卷三、卷十八)可見二程對孔子「因材施教」思想領會之深。
  •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如今還行得通嗎?
    有些觀點我是認同的,教育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但是在一個大班制下,如何才能實現因材施教?領導只是提出了觀點,但是具體做法還是由老師來完成。我認為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很難在普通高中學制之前實現,反而他的另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更符合——「有教無類」。
  • 人文課堂丨孔子因材施教促成長
    人文課堂孔子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孔子教導學生是如同我們今天一樣,一個班級很多同學坐在一起聽老師講同樣的內容嗎?不是。
  • 教育探索: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意義,看完長見識了!
    孔子是把他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他首次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是他一生教育實踐的結晶,也反映了教育的本質和未來。在教育實踐上他提出 「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教育思想,至今對教育事業仍有重要的啟發和劃時代的意義。
  • 信奉孔子,因材施教
    我們不片面追求快速發展,8年時間了,到今年才開了第五家分校,也就是農業路VIP學習中心。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我的教師團隊,是我信心和動力的源泉。  獨樹擁有一支專業的教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