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範例

2020-12-11 池莉晚悟

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聞名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與他的因材施教,注重科學的教育方法有重要關係。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釆取靈活有效的方法,那樣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下面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範例。

孔子一生學識淵博,誨人不倦,深受學生們的尊敬。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路請教他:「如果聽到了我認為好的意見,就馬上去做,這樣對嗎?」孔子嚴肅地說:「不對。你做事不能自以為是,應該先聽聽長輩的意見才對。」過了幾天,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冉有,也向孔子請教同樣的問題,孔子聽後,竟然立即很贊同地對他說:「當然對呀。只要聽到了好的意見,你就應該馬上去做才對。」一直跟隨在孔子身邊的學生公西華,看到老師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時,對兩個人的答覆正好相反,很不理解,就問孔子:「先生,您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他們呢?」

孔子笑著解釋說:「因為冉有平常做事謹小慎微,顧慮重重,我要鼓勵他勇往直前,所以教他聽到了好的意見後,就馬上去做。而子路雖然勇敢,但做事比較魯莽,所以我要讓他在處理事情時,要冷靜一點兒,穩重一些,多聽聽長輩們的意見,三思而後行。」公西華聽了,對老師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佩服不已。

相關焦點

  •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我國2500年前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倡以德治國和以禮治國,並通過開辦私立學校培養以德治國和以禮治國的人才,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一生教過的學生有三千多個,著名的學生有七十二個。冉有說:「我是跟孔子學的。」學生冉有成了一名出色的指揮官,這是孔子因材施教原則的又一體現。人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天賦等是有差別的,所以對所有的學生施以同樣的教育,很難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專業人才。孔子的教學實踐和古今中外的許許多多的事例充分證明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正確的、科學的。毫無疑問,在國際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
  • 孔子因材施教的藝術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親身實踐。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的優勢、劣勢,各自特點。孔子的學生很多,但他對學生卻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僅知其長,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動中能比較好地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 現行教育的「因材施教」,漸行漸遠,違背了孔子的教育初衷
    因材施教出自《論語·為政》中的子遊問孝、子夏問孝。最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認識,並靈活運用「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的,是2500年前的教育家孔子。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因材施教,經2500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第一次創世並親自實踐應用,又歷經我國各代教育家不斷探索、研究和實踐,在課程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極具有現代應用價值。現在已經成為了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而且還是一條重要的教育思想瑰寶。
  • 孔子的「因材施教」為什麼在今天無法實現
    至聖先師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也是我們尊崇的教育家,他第一個創辦了私學並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影響至今,現在孔子學院遍布世界各地,孔子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孔子對於教育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他「因材施教」的思想,至今備受教育工作者推崇。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關於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先生所教的仁義之道,真是令人嚮往!我所聽到的這些道理,應該馬上去實行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中國古代教育源遠流長,湧現了一大批舉世聞名的教育家。悠久的教育文化傳統培育了眾多的教育家,而這些教育家的教育生涯和思想又促進了教育的發展,並成為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寶貴財富。
  •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及補充論述
    【摘要】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為以「仁」與「禮」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學而知之」的教學思想、「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因材施教」教學實踐。他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運用於教學過程的教育家。目前關於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對冉有、子路、子貢、顏回等弟子的教育上,而很少涉及到對宰予、子張、子夏等的教育。
  • 論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哲理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許多寶貴的教育主張和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而最早的踐行者是中國教育界的先師聖賢——孔子。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問同一個問題,「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當然不會誤人誤事。相反,他是讓學生能更好地做事情。因為他對這兩個學生有透徹的了解: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於是冉有臨事要果斷,子路遇事要三思而行。孔老夫子真不是浪得虛名啊,從現在看來,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那麼採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就應有所差別,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 思辨性對讀: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兩篇)
    孔子其實並沒有說過因材施教這樣的話,只是後人根據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來的「因材施教」。這件事情究竟怎樣?   在《論語》關於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是這樣的: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
  • 信奉孔子,因材施教
    邱俊最信奉大教育家孔子的那句話:因材施教。獨樹教育從創辦之初,就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每一個孩子的成績、潛力,分配專職教師。  獨樹教育農業路VIP學習中心,突破了傳統家教式1對1教學,整個教育團隊為孩子量身定製教育方案並全程跟蹤服務。創新的教育模式、耐心的家校溝通、精心的課後輔導,是VIP學習中心教學質量的可靠保障。
  •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對於現在教育的意義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來自於孔子,作為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就很好地將因材施教融入到了自己的教學當中,其中的一些教育故事更是被傳為佳話。其實並非孔子本人前後言行不一,而是孔子有心為之。其中,「求也退,古今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說,孔子認為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而子路武勇過人,可以讓他適當學會謙退。對於不同的學生,孔子採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很多時候,這體現的也是孔子一直以來秉承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教育探索: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意義,看完長見識了!
    【摘 要】孔子作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許多寶貴的教育主張和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的「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經驗,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寶貴遺產,至今仍對我們的教育實踐有著行之有效的指導意義。【關鍵詞】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私學的創始人。
  • 孔子式因材施教 是一種傷人的教育
    作者:泡爸因材施教,孔子是鼻祖。
  • 孔子是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師,他循循善誘,以培養君子為目標
    若干年前,本人的小學恩師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孔子是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師,曾經有兩位同學打架,其中一位同學被孔子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孔子卻鼓勵另一位同學去打架。並非是孔子偏心,或雙重標準;原因是第一位同學常常胡作非為、惹是生非,所以孔子狠狠地批評他,至於第二位同學則性格懦弱,常被人欺負,所以孔子鼓勵他要有英勇氣概,保護自己。
  • 品讀論語 —— 看孔子如何因材施教
    如果冉有能夠聽從孔子的教導,堅持仁義之道,那就不會做出助紂為虐的事來了。 因材施教的基礎——備學生 以上可知,孔子近乎完美地實行「因材施教」,其基礎就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連環畫】孔子因材施教、子路問津
    孔子說:「冉求畏縮不前,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提醒他退讓些。」【研析】本章記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樣問「聞斯行諸」,孔子卻作了不同的回答。由於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時不免輕率,所以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時最好向父兄請教後才去做。而冉有則由於個性謙退,遇事往往畏縮,因此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後立刻去做。
  • 因材施教很重要
    幾千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孔子對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弟子採取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每個人都懂,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然而,到底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偏差,你們注意了嗎?
  • 人文課堂丨孔子因材施教促成長
    孔子教導學生是如同我們今天一樣,一個班級很多同學坐在一起聽老師講同樣的內容嗎?不是。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首先,區分智力的差異,講授不同的內容。為了因材施教,孔子非常注意區分人在智力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把人的智力分為上、中、下三等。他說,中等智力以上的,可以給他講授較難理解、比較深奧的問題;中等智力以下的就給他講授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孔子弟子中,既有「聞一知十」的顏回,又有「聞一知二」的子貢,智力水平參差不齊。
  • 你最尊重的中國教育家是誰?為什麼?
    你最尊重的中國教育家是誰?為什麼?【參考答案】我最尊重的是中國教育家孔子,他被稱為「萬世師表」。他的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對我們現代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第一,孔子最早採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去對待不同的學生,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第二,孔子提出「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應該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這與我們當今新課標中的「生活化教學」要求不謀而合。
  • 因材施教
    【成語】         因材施教【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