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孔子故鄉,原來孔子後人還有這種特權

2020-12-12 上官一舟旅行記

在爬完東嶽泰山後,本想直接趕往青島,頂著雙腿的抽筋劇痛,在深夜的酒店胡亂翻看旅行攻略,當不斷地把手機地圖放大縮小之時,看到離所在地泰安不遠之處就是濟寧,濟寧的一個縣級市裡面有一處聞名海內外的世界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當然這裡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鄉——曲阜。

從你一下火車站,在曲阜東站,抬頭所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論語》標語撲面而來,第一直觀的體會到孔子家鄉人民的好客儒學熱忱。在曲阜的三天時間裡,遊玩了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和孔子六藝城景區,以及看了一部電影《黑衣人:全球追緝》。總歸還是停留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拉長了在山東的旅程,如果你要來曲阜,時間匆忙的情況下一天以內完全可以走遍三孔,但也只能是走馬觀花;最好選擇兩天時間,當你買了三孔聯票,一般是在七天以內遊玩都可以的,不會僅限在一天內遊完。而我在曲阜停留了三天三夜,以致於到最後一天無所事事,只能找一部電影來消磨時間。

上文提到的孔子六藝城,如果你是自費前往,最好不要專程去,因為真的沒啥看頭啊。我恰巧是因為有一張旅行年卡,在年卡上免費預約了該景區,所以才能有時間去走一遭,如果真的花上60塊錢去買一張門票則真心不值。孔子六藝城景區在曲阜市杏壇中學正對面,是一個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和孔子周遊列國為主題的現代體驗景區,但其實已經非常陳舊,遊客稀少,景區看起來是在苦苦支撐。如果你想要的了解更多此類信息,可以上網查找,看點視頻文章就足夠了。

我是在手機旅遊APP上訂的曲阜三孔聯票,140元,可以在七天以內進入景區,不是無限次哦,而是僅限一次。所以,我先去了更遠的孔林,在曲阜城北郊,離孔廟孔府有兩公裡的距離。畢竟孔林是一個大型墓葬群,當然是選擇在郊外為妙。孔林,也稱為「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亦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因此,孔子的後人依然可以享有的特權便是死後可以在孔林安葬,現如今的孔林面積規模非常龐大,墳冢眾多,環境肅穆冷清,要是不跟著幾個人一起走,會感覺異常的詭異陰森。縱然如此,孔林依然被認為是風水最好的家族墓地之一,人才輩出。我遊走在孔林的綠林小道時,遠遠的就聽到有哭泣聲,原來遠處正在進行一場入葬儀式,遊人與送葬隊伍同在一個景區,這在世界上也很難找到這樣的地方吧。

正好趕上周末,一撥又一撥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瞻仰孔子墓,還有一撥又一撥的遊人在導遊的帶領下依次走過,現場雖然嘈雜卻肅穆萬分,每個人的神情都透露出一種欽佩之意。孔子墓在整個孔林中是最大的一個墳冢,石碑上書「大成至聖文宣王之墓」,左邊是孔子之子孔鯉墓,前邊是孔子之孫孔伋墓,整體風水呈「攜子抱孫」風格。由於本身並不喜歡聽從導遊的講解,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去觀摩、去體會,所以在孔子墓前駐足良久之際,直到遊人都散盡之時,這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旅行的真諦,我所認為的,你要去體會這個地方帶給你的觸碰心靈的體會。

孔林

孔子墓

我把孔廟和孔府留到了第二天,縱然是有一整天的時間,但其實細細走下來,也不過才半天有餘,況且在兩天的時間裡都是看到這樣古老建築、碑刻等,眼神也會恍惚,精神也會厭倦,審美疲勞帶來的危害就是不能像專家或其他專業人士去認認真真鑽研一下,只能走馬觀花,打卡成功。

孔廟是封建時代容許僭越皇宮規格的唯一建築,黃瓦紅牆,如果把你空降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自己身在故宮。孔廟的大成殿整體建築風格與故宮的太和殿並無兩樣,門口的大缸、青銅仙鶴、麒麟等,讓已經死去兩千多年的孔子享受到現世的最高規格,當然,這樣的沾光自然給了孔子後人,與孔廟一街之隔的孔府就是最完美的驗證。孔府本名衍聖公府,是孔子嫡長孫的衙署。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並封孔子九世孫世為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以後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為衍聖公。這座府邸在建國以前都是屬於私人所有,孔府人跟隨國民黨敗逃臺灣後,自然收歸國有,所以現在臺灣依然還有「大成至聖祭祀官」,也就是孔子的直系後裔。

孔廟

孔府

在曲阜,你可以處處體驗到孔子以及儒學給這個地方帶來的影響,這座城市雖然小,但人心和善。在這座城市,我與長輩電話聊天的時候,處處都在為曲阜高歌,就連那個在杏壇中學旁邊的肉夾饃小吃店的大姨,都還在問我「肉夠不夠,黑米粥需不需要再加熱」這樣的簡單話語,就足以給外地人流露出暖心之舉。過馬路時,總是有車先禮讓行人,在這裡物價也非常便宜,旅遊在這座城市,不由得不讓人舒心。

正是因為體會到山東人的好客友善,我在山東的行程也一拖再拖,即使是這樣,我也情願再多待幾天,與陌生的山東人聊聊天,吃吃大蔥煎餅,讓大蔥的熱辣刺激我的神經,激起我發紅溼潤的眼眸,讓我能夠有幸踏上這美麗的齊魯大地。

八月十九日

相關焦點

  • 孔子說的這些都是些什麼玩意?孔子:對,都是我說的!
    孔子是稱讚寧武子處世有方,這種「愚智」的功夫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孔子的意思是人家有大智慧故意裝傻,結果這個詞被人斷章取義,現在成了貶義詞了)5、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後人:孔子這是在鼓吹愚昧思想啊。父母健在,外面再好的機會我都不能出去了?
  • 孔子後人如何?後代的生活揭秘
    孔子後人何在?其實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少,在歷朝歷代的時候,一般的孔子後人是都會被封官的,最常見的就是封衍聖公這個名頭,職責就是管理祭祀的事情,而在民國也沒有例外,雖然封建被推翻了,可給孔家的後人封官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被摒棄,而孔德成因此就成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作為一個「國民政府」政府官員,孔子的後人也就跟著蔣去了臺灣,在臺灣每年祭祀孔子。
  • 散文丨孔子故鄉人
    孔子故鄉人文/周長行孔子的故鄉人,幾乎都與孔子「沾親帶故」。我的朋友章言勁就向我講述過他父親與孔子的故事,還被我寫進了一本書裡。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出生後不久,叔梁紇亡故,孔子在寡母顏徵在的撫養下,逐漸成長起來。孤兒寡母的家境很苦,於是少年孔子為貧而仕。具體而言,這「鄙事」是指他曾從事的委吏和乘田(分別主管倉庫出納、飼養牛羊)。對於工作他都很稱職。一個人出身貧寒,不一定完全是壞事。講到這段故事時,父親打了個比方,太肥壯的田,不一定都能長出好莊稼。
  • 厚重濮陽:濮陽——孔子的第二故鄉
    這10年,是孔子從「知天命」到「耳順」再到「隨心所欲不愈矩」期間的十年,是孔子思想走向完全成熟的十年。濮陽,是孔子一生中除曲阜以外居住過時間最長的地方,理所當然稱得上孔子的第二故鄉。孔子嘆道:「當今如有賢君,我們何至於這樣恓惶的常作布巢的燕子呢!差強人意的,只是衛靈公還有賢君之風,所以我往返衛國三次,不能忘懷。」
  • 「君君臣臣」並非是愚忠,被後人誤解了的孔子
    君君臣臣是孔子說的,被認為是儒家的毒素,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思想。有這種思想的人,恰恰是受了統治者的欺騙。要明白這個道理,需要對政治運作進行邏輯評判。現在我們來看看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君不像君,為所欲為;臣不像臣,欺上瞞下,貪汙腐化。
  • 孔子家族往事
    這一流傳2500多年的祖訓,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孔氏家族的祖訓和家教,據孔子後人透露,按照孔子家訓改編的對聯「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聯內容,在孔家後人看來,「學詩學禮」的祖訓核心,是重視教育、禮門義路的家風,孔子的76代孫孔令紹則將之簡單表述為「有文化,守規矩
  • 孔子後人現在還享受衍聖公待遇嗎?
    一個家族之所以能夠輝煌,首要的條件便是要具備其它家族所沒有的優勢,方能壓制其它家族,創造輝煌,這個優勢可以是財富、權力等等,當然了還有「思想、學術」,但是,當這個家族所具備的壓制其它家族的優勢消失時,自然也就衰落了。
  • 現在孔子的後人怎麼樣了?還應該受到尊重嗎?
    孔子從漢代起一步一步的被封建統治者推上神壇,成為統治者麻醉民眾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得力工具,充分說明其核心思想與我們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是格格不入的。不否認孔子著述有許多有價值,應繼承和發揚的東西,但全盤肯定孔子思想,甚至將之推崇為優秀的不得逾越的民族文化傳統,繼續造神,是絕對有百害的。
  • 孔子後人中的將軍和省部級官員們
    「政事兒」發現,名字中同樣有一個「令」字的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桌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孔令輝,也是孔子第76代後人。孔令輝的表叔家中,收藏有一份祖上的家譜,這個家譜證實了孔令輝的孔子後人的身份,2008年,孔令輝和父親被收入《孔子世家譜》。
  • 孔子學生的悲哀
    可孔子的眾多學生中大學問家、大學者卻如此之少,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後人深思的。孔子認為他的弟子中最有學問和品格最高尚的人是顏回,顏回在孔門弟子享有最高榮譽,甚得孔子偏愛,但就是這樣一個「好學生」不僅實現不了老師的政治理想,而且一生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終於未老先衰,英年夭亡。孔子的學生子路據說武功高強的,在魯國當過將軍。孔子畢竟不是開武館,他沒有培養出李小龍式的人物,後人是不會責備他的。
  • 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憑什麼他後人也被尊稱為衍聖公?答案沒那麼簡單
    這樣百姓就能知禮儀,明是非,但這種思想在亂世中無法立足,當時列強爭霸,諸侯割據,想要統一天下必須推行法家思想,秦國也是依靠商鞅變法,最後才奠定基業,統一六國。 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正式被統治者接受,而孔子後人也得到善待,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封孔子的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官,之後的
  • 孔子著《春秋》?孔子和《春秋》有關係嗎?孔子表示自己很委屈
    為了區分這些《春秋》,後人就不得不往裡面添字,成了《魯春秋》《燕春秋》《齊春秋》《宋春秋》等等。當然,也有不名《春秋》而另名為《志》、《乘》、《書》、《杌》的諸侯國史。為了讓人一眼而知是何國國史,它們也同樣被人往裡添字,成了《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等。
  • 泰山名人——孔子
    泰山與名人結緣,肇始於孔子。孔子登臨泰山,抒懷暢志,開闊胸襟;考察封禪,學習禮儀;了解民情,觀知時政,活動內容與歷史遺蹟十分豐富。明代《泰山志》說:「泰山勝跡,孔子稱首。」這不僅拓展了泰山文化的內涵,也使儒家思想文化借泰山之力發揚光大。同時,孔子也開創了名人登泰山的先河。由於他的特殊地位和影響,使後人竟起仿效,接踵而至。
  •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何時在南方扎了根?
    山東曲阜,泰山腳下,是聖賢孔子正宗家廟的所在地,這恐怕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肯定有不少朋友還專程去孔府家廟參拜遊覽過。既然宗廟在曲阜,那麼按照儒家禮教的老規矩嫡長子繼承制,看守家廟的,不用問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嫡長孫的後人。
  • 從「五十知天命」,後人對孔子有幾多誤解?
    就像我們做事情,分幾步走,每一步達到什麼目標一樣,孔子把人生七十歲這個總時段分為了六個階段,三十以前寒窗苦,之後是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據記載,孔子十五歲才開始上官學,20歲時,孔子已經是魯國著名的學者,之後邊學習邊講學,一直到了五十歲。也正是在五十歲這一年,孔子再次進入仕途,還當了大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司最高負責人。
  • 我讀論語: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
    歡迎大家來到靜心閣文化,本文為《我讀論語》第2期: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經典是我們知識體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園,是走向未來的起點,說到經典,我們不得不想起一位聖人,還有他那本流傳至今的經典國學著作《論語》,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走進孔子的世界,品讀不一樣的《論語》。「人不知」,究竟不知道什麼呢?
  • 為什麼中國古代每當外族入侵時,孔子後人會第一個俯首稱臣?
    由於孔子在讀書人心中無比崇高的地位,孔子的後人都受到了歷朝歷代君主的重視。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1055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才被中華民國廢止。雖然說衍聖公這個名號在宋朝才正式被冊封,但實際上,孔子後人一直都被各國國君所優待。 在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那麼作為孔子直系後人而世襲罔替的衍聖公們,有沒有幾個是「離經叛道」的呢?
  • 他是韓國藝人,大叔魅力,今被認為孔子後人,是真是假?
    孔劉的姓也很獨特,孔這個姓氏比較中國化,畢竟中國的古代先聖孔子也是這個姓。而就在不久前,網上也傳出了孔劉是中國孔子的後代這一說法。是孔子的後人嗎?」不得不說,汪小菲問出了許多網友的心聲。對於孔劉是孔子的後代的回答,許多網友表示質疑。
  •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 野人賤人大盜均可入學
    孔門弟子品類複雜 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路魯莽 孔子對他們實行因材施教  孔子在我國古代率先實行教育改革。春秋以前,學在官府,受教育是貴族子弟的特權。孔子開辦私學後,提倡「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有機會入學。
  • 跟著孔子去遊學
    作為孔子的故鄉,濟寧是著名的研學旅遊之都,希望濟寧繼續開拓創新,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精髓和國學精粹,著力打造中國研學旅遊示範區,發揮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素質教育的主力軍作用,使得孔子故裡成為首善之區。希望濟寧研學旅遊創新發展峰會特別是研學旅遊活動實現每年常態化舉辦,打造中國研學旅遊的「濟寧樣板」和山東研學旅遊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