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後人如何?後代的生活揭秘

2020-12-12 草莓很暖

孔子後人何在?後代的生活揭秘

在中國,有一個人被稱為是聖人,雖然有些誇張的感覺,但是孔子對於歷史的影響價值都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中國流行了千年的儒家文化說到底也是孔子搞出來,而其孔子在教育上思想上對後世教育形成也是有著太多的推動作用,在如今的世界上也被尊稱是十大名人之首,但是作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距離我們真的是太多遙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孔子的後代子孫,來講講一些後代的生活狀況。

不得說,孔子的血脈傳承還是不少的,其中第75代就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孔祥熙,這位可是民國政府的財政部長,掌管曾經整個中國的財政,但如今已經來說,孔子的後人都已經傳承到了79代了,不過我們找一些關鍵代表的人來說,因為數量太過龐大人數之多,小編也沒法一個個的都講出來,而且有的信息資料不全,所以小編主要就是講述第77代的嫡孫孔德成。

孔德成

孔德成在「中華民國」時期可是唯一的一個世襲官員,要知道封建社會已經被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所以這個世襲就很有內幕了,而這個內幕就是因為孔德成是孔子的後人。作為一個官來說,孔德成的工作也是其他所有官員都想像不到的,因為他一年只工作一天,就是在孔子誕辰的這一天出面參加在臺北的祭祀典禮,由此我們要先一個概念,孔子的後代在臺灣的生活不錯。

可能有的人會問了,孔子的後代為什麼跑到了臺灣呢?其實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少,在歷朝歷代的時候,一般的孔子後人是都會被封官的,最常見的就是封衍聖公這個名頭,職責就是管理祭祀的事情,而在民國也沒有例外,雖然封建被推翻了,可給孔家的後人封官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被摒棄,而孔德成因此就成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作為一個「國民政府」政府官員,孔子的後人也就跟著蔣去了臺灣,在臺灣每年祭祀孔子。

而孔德成其實也是最後一個「衍聖公」,這個封號如果要追溯的話可以從西漢開始,在1935年,這個封號被遺棄了,「國民政府」給換成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個特任官,而你可你要小瞧這個沒啥權力的官職,按照官級上來說,這個在所有的文官中排到第一,和中央各個部門的院長、部長乃至省的主席都是一個級別的。

孔德成除了當這個管理祭祀的官,他在臺灣的中興大學和國立大學都還有一個掛名的教授,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委員和顧問或是院長的職位(基本都是掛名),在臺灣和大陸破冰後,山東的曲阜師範學院和孔子研究院也都請了他當榮譽院長。是不是有人想問了,好歹是一個官,工資是怎麼說的?在臺灣,孔德成的月薪是3到4萬人民幣(新臺幣是17萬到18萬)。

不過其實孔德成後人的學歷什麼的有些……他的大兒子叫孔維益,當年考大學沒有考上,但好歹是一個孔子後人啊,為了找回一些顏面,孔德成去找了蔣幫忙,這才保送到了大學,而次子孔維寧也是這樣,也沒有考上大學,最後蔣幫忙保送。對於這些事情,有不少的人都非常的批評孔家。

孔德墉

孫家的族譜由孔德墉(孔德成堂弟)主持修補,經過11年修完,而臺灣的有一些任職人員因為某些原因拒絕進入族譜,在統計下來的結果,臺灣的孔子後人約有3000多。如今孔德成也早已去世,孔子也傳承到了第79代,其實很多的人也是有一個孔子後人的標籤,和普通的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相關焦點

  • 孔子的後代,都什麼待遇?
    不論是曾子、孟子,還是二程、朱熹,一代又一代孔門後學,不斷以自身的學識與智慧,延續著孔子思想的生命力。然而,在學界的傳承之外,孔子本人的後代,同樣延續著孔氏一門的榮光。孔子像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逝世之後,魯國世代相傳祭祀其廬冢。
  • 現在孔子的後人怎麼樣了?還應該受到尊重嗎?
    孔子從漢代起一步一步的被封建統治者推上神壇,成為統治者麻醉民眾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得力工具,充分說明其核心思想與我們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是格格不入的。不否認孔子著述有許多有價值,應繼承和發揚的東西,但全盤肯定孔子思想,甚至將之推崇為優秀的不得逾越的民族文化傳統,繼續造神,是絕對有百害的。
  • 他是韓國藝人,大叔魅力,今被認為孔子後人,是真是假?
    孔劉的姓也很獨特,孔這個姓氏比較中國化,畢竟中國的古代先聖孔子也是這個姓。而就在不久前,網上也傳出了孔劉是中國孔子的後代這一說法。是孔子的後人嗎?」不得不說,汪小菲問出了許多網友的心聲。對於孔劉是孔子的後代的回答,許多網友表示質疑。
  • 朝代滅亡時,孔子後代從未守忠,為何依然受到各朝各代尊奉
    孔子是萬世師表,孔子後代的地位也非常高,嫡傳後代還會被封為「衍聖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員的最高爵位。孔子後代得封這個爵位,可見歷代統治者對孔子及孔子後代的重視。既然「忠君」是倫理核心,當王朝滅亡的時候,孔子後代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來,為挽救朝代,維護君王而戰鬥。再說了,古代是禮治社會,「禮」是那時候的最高標準。如果一個人不尊禮,那麼將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統治者也會以此處罰人。但為什麼,古代從來沒人以此責罵孔子後代,統治者也從來沒有給予過他們什麼懲罰,而且每個朝代建立以後,都會給予孔子後代足夠的尊重和地位呢?
  •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何時在南方扎了根?
    山東曲阜,泰山腳下,是聖賢孔子正宗家廟的所在地,這恐怕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肯定有不少朋友還專程去孔府家廟參拜遊覽過。既然宗廟在曲阜,那麼按照儒家禮教的老規矩嫡長子繼承制,看守家廟的,不用問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嫡長孫的後人。
  • 朱元璋召見孔子後人,對方稱病不願前來,一句話讓他親自賠罪
    孔子在我們國家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即使到了如今,他也備受推崇。每年還會舉辦祭祀大典,家裡有考生的,甚至還會專門前去祭拜,以求好運。在古代他的後人也有很多的優厚待遇。但曾經也遭遇過危機。明朝剛剛建立,朱元璋召見孔子的後人,對方稱病不願前來,朱元璋說了一句話,讓他親自賠罪。
  • 孔子後人現在還享受衍聖公待遇嗎?
    但,有這麼一個家族,始於宋至和二年(1055年),歷經宋、元、明、清、民國,長盛不衰,它便是孔子嫡系子孫的「衍聖公」家族,歷經八百餘年,直至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止。而這也是孔子後人的「衍聖公家族」,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繁榮時間最長的家族的主要原因。只要統治者還用儒家思想治國,那麼衍聖公家族就不會衰落。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被推翻,沒有了皇帝,儒家學說的衰弱也成為必然。
  • 孔子後人中的將軍和省部級官員們
    「政事兒」發現,名字中同樣有一個「令」字的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桌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孔令輝,也是孔子第76代後人。孔令輝的表叔家中,收藏有一份祖上的家譜,這個家譜證實了孔令輝的孔子後人的身份,2008年,孔令輝和父親被收入《孔子世家譜》。
  • 武昌起義後南北談判,康有為出了個餿主意:把孔子後人弄成皇帝!
    在各方勢力還在為共和還是君憲、清帝保留與否你來我往、跳腳罵娘的時候,康有為在亂世中語出驚人:咱可以搞一個「虛君共和」嘛,要麼留著清帝、要麼把孔聖人的後代弄成皇帝。這樣的觀點可謂是時代的一朵奇葩,我讀到此處不免哈哈大笑。笑完後不禁思考:康有為為啥會這麼想?
  • 孔子後人至今傳了多少代?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傳承了多少代人?
    我們再來看看孔子,2500多年以來,孔子後人又有多少代呢?也不過傳了80多代。實際上,大約是30年才一代。如果按孔子後代的這個速度算,上下五千年也就傳了大約170代人。綜上所述,上下五千年實際上最多傳了200多代中國人,最少傳了大約160代人。
  • 孔子的後代不讀論語唱HIP HOP
    孔子的後代不讀論語唱  「名人之後進軍演藝圈」的風潮,從日本吹向臺灣,孔子的第76代子孫孔令奇,也要出唱片,他唱的可不是「論語」或「子曰」,而是HIP HOP的歌,跳的是街舞;臺灣商界名人孫道存的侄子孫靖,不賣大哥大,而要組樂團,打算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 歷史上那些偉人的後代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大家猜下都是誰的後代
    我相信你通過這個名字能猜出他是誰的後代了吧。沒錯他就是卡爾·馬克思的曾孫,卡爾·馬克思是著名的共產主義政治理論家和革命家,為現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奠定了意識形態基礎。這小夥目前居住在英格蘭,這也是馬克思最後半段定居的地方。馬克思於1883年去世,但他與妻子詹妮(Jenny)育有三個孩子。
  • 墳墓上有這個後代會越過越窮 如何從墳墓看出後人的運勢呢?要想...
    墳墓上有這個後代會越過越窮 根據墳墓本身斷後人運勢。風水學說,在很多看來可能都覺得是比較玄乎的,但是我相信任何東西能夠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意義,風水也是一樣,現在很多人也都比較重視風水運勢了,墳墓風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這個是有可能會影響到後代運勢,以及富貴程度的。
  • 孔子後代裡孔與外孔
    當時孔家,家主孔光嗣亦在其中孔光嗣的獨生子孔仁玉此時剛滿九月,被其母親張氏抱回張陽村娘家,被張氏的雙親張溫和樂氏藏匿起來,孔末殺盡孔府後人按冊點名發現為缺孔仁玉。後追至張陽村逼迫張氏交出孔子後裔。張氏不忍孔子後裔蒙難。將自己剛滿月的孩子交給孔末。孔末此後以孔子後裔自居主持孔府事宜。因此孔子後裔,倖免於難。
  • 去往孔子故鄉,原來孔子後人還有這種特權
    從你一下火車站,在曲阜東站,抬頭所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論語》標語撲面而來,第一直觀的體會到孔子家鄉人民的好客儒學熱忱。在曲阜的三天時間裡,遊玩了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和孔子六藝城景區,以及看了一部電影《黑衣人:全球追緝》。
  • 「君君臣臣」並非是愚忠,被後人誤解了的孔子
    如此之類,才是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天地之道,上下之序,自然之理。這就是孔夫子給後世子孫留下的規矩,要求約束的不僅是臣子,也是君父;強調的是相互的責任。統治者只強調單方面愚忠,不是孔子本意。後世儒家背離孔子很多,有些為了迎合皇家,腐爛不堪。不宜把他們與孔子扯在一起。孔子教導學生,是因人而異的,充滿了辯證思想的智慧。
  • 孔氏修譜人被疑冒充孔子世孫 自稱史料可證(圖)
    真相究竟如何?記者昨天聯繫到該帖所針對的孔繁文先生進行採訪,並對佛山的孔子子孫、孔子家譜的情況有所了解。    孔子世家32.5年一代?事實上,孔子的族人傳承至今繁衍83代,而孔子世家譜自明朝以來,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1999年開始,孔子後代又展開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續修孔子世家譜工作,《孔子世家譜》反映的是孔子後代繁衍的圖景,其悠久歷史和完備程度超出了一般的家譜,從記錄的歷史看,它延續的時間最長,2500多年、80多代沒有中斷過。
  • 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憑什麼他後人也被尊稱為衍聖公?答案沒那麼簡單
    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正式被統治者接受,而孔子後人也得到善待,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封孔子的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官,之後的
  • 【揭秘】據說秦始皇的後代都在日本是真的嗎?
    後來,弓月君帶著百濟國120縣之眾到日本生活。到日本的初期他們中有人掌管日本朝廷的出納工作並且為天皇養蠶織絹,天皇賜姓、叫其中一部分人改姓「太秦公」。雄略天皇執政時期(公元456-479年),姓秦的秦始皇的後代在當時日本京城的人口中佔了92部,總共18670人,到日本欽明元年(公元540年)時在京都繁衍到了7053戶、35000人左右。
  • 我讀論語: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
    歡迎大家來到靜心閣文化,本文為《我讀論語》第2期: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這種說法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註》裡提到過,說它過於牽強,所以就按照一般的解釋來說了,原因就在於「人不知」這一句中的「知」字下面沒有賓語,又因為孔子當時有說話的實際環境,不需要說出就可以了解,所以就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團,「人不知」究竟是不知道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