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後人何在?後代的生活揭秘
在中國,有一個人被稱為是聖人,雖然有些誇張的感覺,但是孔子對於歷史的影響價值都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中國流行了千年的儒家文化說到底也是孔子搞出來,而其孔子在教育上思想上對後世教育形成也是有著太多的推動作用,在如今的世界上也被尊稱是十大名人之首,但是作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距離我們真的是太多遙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孔子的後代子孫,來講講一些後代的生活狀況。
不得說,孔子的血脈傳承還是不少的,其中第75代就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孔祥熙,這位可是民國政府的財政部長,掌管曾經整個中國的財政,但如今已經來說,孔子的後人都已經傳承到了79代了,不過我們找一些關鍵代表的人來說,因為數量太過龐大人數之多,小編也沒法一個個的都講出來,而且有的信息資料不全,所以小編主要就是講述第77代的嫡孫孔德成。
孔德成在「中華民國」時期可是唯一的一個世襲官員,要知道封建社會已經被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所以這個世襲就很有內幕了,而這個內幕就是因為孔德成是孔子的後人。作為一個官來說,孔德成的工作也是其他所有官員都想像不到的,因為他一年只工作一天,就是在孔子誕辰的這一天出面參加在臺北的祭祀典禮,由此我們要先一個概念,孔子的後代在臺灣的生活不錯。
可能有的人會問了,孔子的後代為什麼跑到了臺灣呢?其實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少,在歷朝歷代的時候,一般的孔子後人是都會被封官的,最常見的就是封衍聖公這個名頭,職責就是管理祭祀的事情,而在民國也沒有例外,雖然封建被推翻了,可給孔家的後人封官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被摒棄,而孔德成因此就成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作為一個「國民政府」政府官員,孔子的後人也就跟著蔣去了臺灣,在臺灣每年祭祀孔子。
而孔德成其實也是最後一個「衍聖公」,這個封號如果要追溯的話可以從西漢開始,在1935年,這個封號被遺棄了,「國民政府」給換成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個特任官,而你可你要小瞧這個沒啥權力的官職,按照官級上來說,這個在所有的文官中排到第一,和中央各個部門的院長、部長乃至省的主席都是一個級別的。
孔德成除了當這個管理祭祀的官,他在臺灣的中興大學和國立大學都還有一個掛名的教授,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委員和顧問或是院長的職位(基本都是掛名),在臺灣和大陸破冰後,山東的曲阜師範學院和孔子研究院也都請了他當榮譽院長。是不是有人想問了,好歹是一個官,工資是怎麼說的?在臺灣,孔德成的月薪是3到4萬人民幣(新臺幣是17萬到18萬)。
不過其實孔德成後人的學歷什麼的有些……他的大兒子叫孔維益,當年考大學沒有考上,但好歹是一個孔子後人啊,為了找回一些顏面,孔德成去找了蔣幫忙,這才保送到了大學,而次子孔維寧也是這樣,也沒有考上大學,最後蔣幫忙保送。對於這些事情,有不少的人都非常的批評孔家。
孫家的族譜由孔德墉(孔德成堂弟)主持修補,經過11年修完,而臺灣的有一些任職人員因為某些原因拒絕進入族譜,在統計下來的結果,臺灣的孔子後人約有3000多。如今孔德成也早已去世,孔子也傳承到了第79代,其實很多的人也是有一個孔子後人的標籤,和普通的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