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滅亡時,孔子後代從未守忠,為何依然受到各朝各代尊奉

2021-01-09 張生全精彩歷史

孔子是萬世師表,孔子後代的地位也非常高,嫡傳後代還會被封為「衍聖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員的最高爵位。孔子後代得封這個爵位,可見歷代統治者對孔子及孔子後代的重視。

(孔子像)

不過,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孔子後後代在歷朝歷代都極為受重視,歷朝歷代都給予他們極高的地位。可是為什麼,每次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都很少有孔子後代站出來殉國赴難呢?

更讓人不理解的是,孔子後代沒人站出來殉國赴難,但似乎也很少有人對他們說三道四,這是怎麼回事呢?

照理說,孔子後代是最應該站出來為國殉難的。因為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就成為歷朝歷代的倫理標準。這個「三綱五常」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忠君」。既然「忠君」是倫理核心,當王朝滅亡的時候,孔子後代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來,為挽救朝代,維護君王而戰鬥。

再說了,古代是禮治社會,「禮」是那時候的最高標準。如果一個人不尊禮,那麼將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統治者也會以此處罰人。但為什麼,古代從來沒人以此責罵孔子後代,統治者也從來沒有給予過他們什麼懲罰,而且每個朝代建立以後,都會給予孔子後代足夠的尊重和地位呢?

(網絡配圖)

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看看古代統治者是怎麼認識孔子的。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孔子是「萬世師表」。這個角色,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後世歷代統治者的普遍認可。

「萬世師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子是千秋萬代的老師。一個朝代當然不可能實現千秋萬代,秦始皇想像的「一世二世以至於萬世」,從第二世秦朝就滅亡後,後人就已經明白了,任何一個朝代,要實現流傳萬世,一直不滅的夢想,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孔子的儒家學說所提倡的「三綱五常」倫理思想,卻不只是一個王朝的倫理,而是所有封建時代王朝的倫理。就算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少數民族政權,比如金國、元朝、清朝,儒家思想倫理,也是這些朝代共同倡揚的。

而且不但要倡揚,還要大力倡揚,把它作為整個社會運行的最重要的規範。如果某個少數民族佔統治地位的朝代,不是特別重視這種規範,這個朝代就將成為一個短命朝代,比如元朝。

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王朝更迭,今天是這個皇室統治中國,明天是哪個皇室統治中國,可是為什麼孔子及孔子後人的地位始終不變,他們在所有的朝代都能獲得尊重呢?

(網絡配圖)

其一,整個社會的政治形態沒變。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一直是家天下皇權政治。家天下的主人在變,但是遊戲規則沒變。支撐這個家天下皇權政治的,就是儒家思想的這個封建倫理。既然一直是這個倫理,因此,作為這套倫理的鼻祖孔子,以及作為孔子象徵的孔子後代,自然就應該被一直尊奉。

其二,儒家思想在皇權政治中地位特殊。孔子這個「萬世師表」,他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符號,同時也是一個政治符號。他是皇權社會中政治權力結構的制約者。

古代社會,皇帝的權力太大,普天之下都歸他所有,天下的百姓都受他節制。雖然如此,他也並不是完全無法無天,他依然會受到節制。而且節制他的,不只是一個,而是「天地君親師」五個。這五個節制力量,不但對一般老百姓起作用,對皇帝也起作用。

(孔廟

所以說,孔子的這個「萬世師表」,其實在歷朝歷代,都有節制皇權的作用。這也是所有大臣們都認可的一種方式。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代皇權時代,不是出現了很多朝代,其實就只有一個朝代,或者說一直存在著一個隱形的朝代。這個朝代,就是孔子的「王朝」。這個「王朝」,是高於所有那些家天下的實際王朝的。當然了,準確地說,也不叫「王朝」,應該叫「禮朝」。因為實際上孔子及其後人並不是「王」,但他們卻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制約力量。

既然如此,孔子後代所要維護的,就不是某個具體的王朝,而是這種制度。只要這種制度在,對於他們來說,任務就達到了。因此,他們有什麼必要為某個王朝守忠呢?

(參考資料:《道德感動與儒家示範倫理學》等)

相關焦點

  • 此人是孔子直系後代,曾在民國時做了一事,成最後一代衍聖公
    孔子,中國史上最最出名的文人,他的出現帶領人民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思想的衍生一直持續到現在。人們對他的懷念從沒有停止過,以至於他的思想傳播到了國外,也深受老外的愛戴。就是這樣一位知名人士,他的後代世世代代受著國家的恩賜。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 當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滅亡後,夏人都流落何方?
    夏朝是中國歷史記載中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中國自古以來都被稱之為華夏,就是以夏朝為基準。從大禹治水之後,禹成為部落首領然後傳位給啟,改變了原始部落堯與舜的禪讓制。中國開始變為家天下。開啟了中國4000多年的世襲制度。
  • 元和明之間,還有一個朝代?後代居住海外,如今依然說漢語寫漢字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清楚,在元朝之後,下一個主體王朝便是明,隨著朱元璋在1368年於金陵稱帝,定都南京,從此開始了276年的統治生涯,但你們是否知道,元朝和明朝之間,其實還有一個朝代呢?後代居住在海外,如今依然使用漢字,具體時間怎麼回事? 這就是在1363年到1371年所創立的明夏政權。
  • 孔子的後代,都什麼待遇?
    不論是曾子、孟子,還是二程、朱熹,一代又一代孔門後學,不斷以自身的學識與智慧,延續著孔子思想的生命力。然而,在學界的傳承之外,孔子本人的後代,同樣延續著孔氏一門的榮光。孔子像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逝世之後,魯國世代相傳祭祀其廬冢。
  • 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他們後代現今過得如何?
    文|飛魚說史自夏朝開始,中國在歷史上一共出現了20餘個朝代,隨著朝代的更替,社會也在不斷向前發展。朝代和政權並不是一個概念,比如說三國這個朝代裡,那就有魏蜀吳三個政權,而五代十國這段時期裡,出現的政權,那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 唯一能跟孔氏相比的家族,兩千年發展未中斷,至今依然受人尊崇
    那麼,除了孔門世家之外,還有沒有世襲家族,可以在經歷了兩千年的歷史沉澱後,並且從未中斷,至今仍然受到供奉呢?▲孔子畫像首先,還是先來說下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孔子家族。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時至今日,都仍然影響我們生活工作中一言一行。
  • 子貢的預測很靈驗,一眼看出兩位國君有滅亡徵兆,孔子為何批評他
    春秋時期,孔子的徒弟子貢,是個很大才學的人,他的預測很靈驗,一次他一眼看出兩位國君有滅亡徵兆,但孔子卻狠狠批評他了,這是為何呢:在魯定公十五年正月時節,按照當時的規定,這時候各國諸侯都要來朝拜君主。從現在的禮儀來看,兩位君主都有滅亡的徵兆啊。」子貢看到這些後,感覺事情不妙,在退朝後,他就對朋友說。「禮儀是生死存亡的標誌。左右周旋,進退俯仰,都需要有一定的禮數。朝拜、祭祀、治喪、開戰,從這些場合能夠觀察禮儀的存在。現在正月裡朝見君主,這正規的場合卻達不到禮儀的要求,可見守禮的思想在魯國已經消失了。
  • 朝代說: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建立和滅亡,據說後裔是匈奴
    要問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是哪個,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脫口而出——夏朝。夏朝是我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更久遠的就是三皇五帝、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了。雖然你知道夏朝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個朝代,但你還知道夏朝的其他事嗎?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開創了新歷史的、遙遠的夏朝。夏朝的建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 現在孔子的後人怎麼樣了?還應該受到尊重嗎?
    孔子從漢代起一步一步的被封建統治者推上神壇,成為統治者麻醉民眾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得力工具,充分說明其核心思想與我們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是格格不入的。不否認孔子著述有許多有價值,應繼承和發揚的東西,但全盤肯定孔子思想,甚至將之推崇為優秀的不得逾越的民族文化傳統,繼續造神,是絕對有百害的。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這句話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中國的王朝,往往興起在開國興起,衰落於守成之君,最終滅亡在殘暴或者昏庸的皇帝手上,漢末的恆靈二帝,唐代自唐玄宗以後,除去唐憲宗和唐憲宗,基本都不咋地,宋朝任用奸臣的宋理宗,還有明末的崇禎,可以說他們都是導致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
  • 孔子後人如何?後代的生活揭秘
    後代的生活揭秘在中國,有一個人被稱為是聖人,雖然有些誇張的感覺,但是孔子對於歷史的影響價值都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中國流行了千年的儒家文化說到底也是孔子搞出來,而其孔子在教育上思想上對後世教育形成也是有著太多的推動作用,在如今的世界上也被尊稱是十大名人之首,但是作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距離我們真的是太多遙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孔子的後代子孫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 清朝有過輝煌時期、為何滅亡也特別快?
    民眾思想受到束縛,沒有創造力歷史中有很多非常厲害的朝代,有一些在世界當中都有巨大地位。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朝代在沒有影響,自己統治的情況之下,給人民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只要人民擁有足夠的空間,國家才能夠獲取發展。
  • 自唐朝滅亡以後,長安再也沒有當過都城,這究竟是為何呢?
    自唐朝滅亡以後,長安再也沒有當過都城,這究竟是為何呢?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最先想到會是哪個?盛唐這個朝代肯定是跑不了的,如果說唐玄宗治理下的開元之治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那麼盛唐就是中國封建歷史中的鼎盛時期。盛唐時期,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 美國最高法院,為何有孔子雕像?
    伏爾泰相當崇敬中國的孔子,他熱愛中國的儒家思想,因為孔子是用道德的感染力來影響別人,而不是用宗教的非理性信奉,他認為孔子道德是超越基督教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智者孔子身為一個立法者,從未試圖欺瞞他人。創世來豈有比這更美好的行為準則?承認吧,沒有立法者對人類的貢獻比他要更大了。
  • 元朝為何會迅速滅亡?除了人禍以外,還有一死結無人可破
    我國歷史上的元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實行大一統的朝代,這個朝代在我國歷史上疆域是最大的,有1372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可見元朝的先祖們在開疆拓土方面的霸氣。但是這樣一個軍事力量威震天下的民族在治理天下時卻一下子犯了難,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了。使得元朝剛剛建立不久,就民怨沸騰。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孔子的後代不讀論語唱HIP HOP
    孔子的後代不讀論語唱  「名人之後進軍演藝圈」的風潮,從日本吹向臺灣,孔子的第76代子孫孔令奇,也要出唱片,他唱的可不是「論語」或「子曰」,而是HIP HOP的歌,跳的是街舞;臺灣商界名人孫道存的侄子孫靖,不賣大哥大,而要組樂團,打算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