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給鄉下奶奶帶,老二給城裡姥姥帶,3年後倆兄弟的差距比較大

2020-09-21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奶奶和姥姥,雖然是兩種稱呼,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愛,都很深沉。只是,每個奶奶和姥姥帶娃時,對孩子的態度方法不同,所說的話也不一樣,有可能會影響到小孩子。

大寶給鄉下奶奶帶,老二給城裡姥姥帶,3年後兄弟倆相見,差距比較大

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寶媽張女士把大寶,送到了鄉下的奶奶家,又把小寶送到了城裡的姥姥家裡。

寶媽這樣的做法,老公不太同意,老公說:「不如都放城裡的姥姥家,咱們也方便照顧。」


但是,寶媽堅持不肯,她覺得把大寶送鄉下奶奶家,也是一種鍛鍊。另外,寶媽也心疼孩子姥姥的身體,怕倆娃太累,老人吃不消。

寶媽把兩個孩子安頓好,就全身心撲在了工作上。這三年裡,她忙著加班,忙著拼業績,很少跟孩子團聚。

3年裡,寶媽只分別看過大寶兩次,看過小寶一回,匆匆聚一起,又匆匆散了。

3年後,寶媽張女士的工作取得了進展,爬到了領導崗位,帶著一個小團隊組建了新公司。薪水每個月5萬,任務也沒那麼繁重了。這時候,寶媽想把兩個娃接回來,帶在身邊。

然而,親自接回兩個娃後,兩個娃的表現,卻讓寶媽感覺很詫異,他倆相差的實在太大了。


大寶在鄉下奶奶家,變得又黑又瘦,整個人沒精氣神,一點也不愛說話了。見到媽媽時,大寶沒有表現出熱絡感,倒是有點疏遠,很客氣。

姥姥帶大的二寶,就不一樣了,他很粘著媽媽,主動誇媽媽「好漂亮」。二寶整個人又胖又沉,媽媽都抱不動了。

張女士很詫異,都是老輩帶大的娃,差別怎麼這麼大呢?

為什麼姥姥帶大的娃,對媽媽格外親?

①姥姥心疼閨女,會說媽媽的好話

當姥姥的人,都很心疼自己的閨女,會本能的在孩子面前,說盡媽媽的好話。

比如,「媽媽在外面工作,很辛苦的,但媽媽為了你,什麼苦都能吃,你長大了可要孝順媽媽呀!不然,姥姥就不愛你了。」

姥姥對孩子媽媽的愛,完全出自於母性,這是一種本能。所以,總聽見姥姥說媽媽好話,孩子對媽媽就格外的親。

小孩子在心底裡,已經接受了一個概念「媽媽這麼做,都是為了我」。自然,孩子會愛媽媽,沒有隔膜。


②姥姥把對女兒的愛,都給了孩子

姥姥身為長輩,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盼著女兒過得好,希望自己能幫女兒做點事情。所以,姥姥帶孩子的時候,會非常用心,姥姥會把最好的一切都甘心給孩子。通常情況下,姥姥不會有任何的抱怨。

孩子在姥姥家過得很幸福,感受到了溫暖和愛,孩子自然就會對媽媽很好,不會記恨媽媽,孩子的心裡能充滿愛意。


③姥姥閒談時,愛談媽媽的趣事

最重要的一點是,姥姥帶大的孩子,經常會聽見關於媽媽的事情。姥姥會在跟孩子交流時,講媽媽小時候的趣事,講媽媽小時候是如何懂事,如何討姥姥開心。

這個過程看似無心,但卻會在孩子的心裡紮下根,孩子會覺得自己跟媽媽之間,沒有芥蒂,有著一樣的經歷和聯結,孩子會覺得跟媽媽很親近。


④姥姥帶娃,有事情會直接跟媽媽講,溝通比較順暢,三代人隔膜少

姥姥帶娃過程中,無論孩子出現什麼事情,姥姥都會直接了當的跟媽媽說,不會藏著掖著,更不會各懷各的心思。

這點非常好,兩輩的人之間沒隔膜,感情深厚,孩子就能夠感受到真愛。

例子:二寶被姥姥帶大,有一回,二寶想要吃年糕,姥姥不給買。二寶就跟媽媽打電話告狀,說姥姥欺負他,很摳門,他要回到媽媽的身邊。

媽媽根本就沒有半點懷疑,沒有考慮自己沒給長輩錢,長輩開心與否,媽媽鐵了心的認定一個事實:孩子在撒謊。


然後,媽媽就在電話裡,直接教訓孩子,「要尊重姥姥,不許污衊人,必須要像對媽媽一樣,真心實意愛姥姥。

果然,事後姥姥得知孩子告狀,就又跟閨女聯繫了一下,把事情說明白了。原來,姥姥就是怕孩子消化不好,不敢給孩子吃年糕。就這麼點事,孩子就耍了「壞心眼」。

這件事情看似很小,但如果是奶奶帶娃,寶媽可能就容易誤會老人。兩個人的溝通也可能不夠順暢,畢竟姥姥是娃媽媽的親媽,這層血緣關係決定了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親密度。這點,永遠是奶奶帶娃,比不上的優勢。

奶奶帶娃,跟姥姥帶娃,多少有點小區別,您認為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大寶給鄉下奶奶養,二寶給城裡姥姥帶,3年後倆孩子的差距很明顯
    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擁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引得周圍人特別羨慕,可別人不知道,夫妻二人因照顧倆孩子犯了愁。夫妻兩人都在事業上升期,如果妻子全職帶娃,不但家裡會減少一份收入,還會影響妻子日後的職業發展。他們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大寶由鄉下的奶奶帶,小寶交給城裡的姥姥帶,這樣既解決了目前的難題,讓小兩口能夠全力發展事業
  • 女兒給城裡姥姥帶,兒子給鄉下奶奶帶,4年後兩個孩子差距有點大
    有的孩子是家裡奶奶帶大的,但也有些孩子是姥姥帶大的女兒給城裡的姥姥帶,兒子給鄉下的奶奶帶阿麗在結婚之後非常幸運懷了一對龍鳳胎,全家人都非常開心,但兩個孩子也給了阿麗和丈夫很大的壓力,所以阿麗決定生完孩子之後跟丈夫到外面打拼。
  • 同樣是老人帶娃,一個養在城裡一個養在鄉下,兩年後倆娃差距明顯
    又籌備了半年多,老大到了上學的年齡,甜甜兩口子把老大交給了住在附近的奶奶帶。而4歲的老二則送到鄉下的姥姥家,兩個小傢伙交給兩邊的老人後,兩口子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一晃兩年時間過去了,甜甜兩口子的事業也算有了起色,家裡的經濟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並且生意在老家這邊也有了一定的市場,二人決定把重心往家這邊放一放。
  • 雙胞胎大寶給奶奶帶,二寶給姥姥帶,2個月後兄弟倆的變化很大
    同為家裡的老人,爺爺奶奶帶娃和姥姥姥爺帶娃會有差距嗎?今年孩子們的假期特別長,冉冉需要工作沒那麼多的時間陪孩子,於是打算把孩子送到家裡老人那裡看管。,看管不過來,所以就把兩個孩子分別送到姥姥和奶奶兩個地方,沒想到兩個月過後,孩子們的變化讓冉冉覺得特別驚訝。
  • 雙胞胎兄弟老大跟城裡媽媽,老二跟鄉下奶奶,2年後差距太明顯
    因此,雙胞胎兄弟中的老大跟著城裡的媽媽,老二則跟鄉下奶奶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緩解夫妻二人帶娃的辛苦,不過帶娃畢竟是很私人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進,兩年後不同帶娃的差距可以說不僅是一點區別而已,而是太過明顯了。
  • 雙胞胎女兒一個城裡媽媽帶,一個農村奶奶帶,4年後差距不言而喻
    很多父母平時忙於工作,就會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老人帶,尤其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於不能很好的照顧兩個孩子,就會把其中一個孩子給送到老家,讓老人幫忙撫養。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就被父母給分開撫養了,姐姐從小跟著農村奶奶生活,妹妹則在父母的身邊長大。在四年後兩個孩子再見面時,兩個孩子的差距顯而易見。
  • 雙胞胎一個送鄉下讓奶奶帶,一個放城裡自己帶,3年後差距很明顯
    ,而另外一個孩子則放在城裡自己帶。,於是就想把鄉下的姐姐接到城裡來。雖然一開始,趙女士也是出於無奈,所以才把孩子送到鄉下,但兩個孩子3年後的差距一目了然。有什麼差別?但一直跟爸爸媽媽生活的孩子,因為長期生活在小區裡,不像鄉下有那麼多的場所可以玩。而且年輕人帶娃都比較仔細,在父母細心呵護下孩子,很容易會變成溫室中的花朵。
  • 雙胞胎女兒一個自己城裡帶,一個鄉下奶奶帶,4年後差距非常大
    而婆婆在鄉下還有很多的農活要做,脫不開身來城裡照顧她,所以小王就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婆婆帶,自己帶姐姐。妹妹在鄉下後,儘管兩個人婆婆也會隔一段時間就帶孩子進城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 雙胞胎兒子一個自己帶,一個送到鄉下外婆家,3年後差距明顯
    原因事情是這樣的,讀者有兩個雙胞胎兒子,自己和婆婆把兩個孩子拉扯到3歲。等到孩子該上幼兒園了,婆婆要幫忙照顧小叔子家的女兒,就無法照顧兒子了。而讀者和老公也要上班,兩個孩子顧不過來,思來想去,就準備把懂事的老大送到外婆家。等著倆孩子上完幼兒園,3年就過去了。讀者就把住在外婆家的兒子接過來,而兩個雙胞胎兒子差別也很明顯。
  • 大娃給鄉下奶奶帶,二娃爸媽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再見,差別太大
    但是對於一些家庭條件不是一般的人來說,養兩個孩子相當有壓力,她們更願意生完一個過幾年再生一個,因為等大娃長大了能幫忙照顧二娃,父母的負擔能小一些。幸福與喜悅總是短暫的,孩子稍微大一點,父母倆獨自在城市打拼實在沒能力養兩個娃在身邊,商量之下不得不把一個送到鄉下給奶奶帶,這樣的安排看似很正常,可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呢?父母是否想過?
  • 老大奶奶帶天天喝牛奶,老二姥姥帶從不喝牛奶,不到5年差距明顯
    老大奶奶帶天天喝牛奶,老二姥姥帶從不喝牛奶,不到5年差距明顯林燕有一對雙胞胎,如今都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林燕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時間照顧老大和老二,所以,林燕只好請求老人幫忙,讓奶奶帶老大,姥姥帶老二。
  • 雙胞胎女兒一個自己城裡帶,一個鄉下奶奶帶,4年後差別一目了然
    可事實證明,哪怕雙胞胎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生出來的時候除了外貌之外,內心以及生活習慣都是有差距的。尤其是那些被分開養育的雙胞胎,多年之後的差距甚至讓人誤以為只是普通兄弟姐妹。婆婆人在鄉下要照顧家裡,無法長期待在城裡幫她帶娃,於是一家人商議之後決定把妹妹帶回老家。
  • 雙胞胎女兒一個城裡媽媽帶,一個農村奶奶帶,4年後差距肉眼可見
    ,妹妹就跟著爸媽在城裡生活。自從把一個孩子交給農村奶奶帶以後,吳麗還時不時會帶著小女兒去鄉下去看姐姐,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4年。等到兩個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吳麗就想把農村的另外一個雙胞胎女兒接進城裡,方便一起上學和照顧兩個孩子。
  • 雙胞胎分開帶,老大跟鄉下奶奶,老二跟媽媽,2年後差距太明顯
    導讀:雙胞胎分開帶,老大跟鄉下奶奶,老二跟媽媽,2年後差距太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雙胞胎分開帶,老大跟鄉下奶奶,老二跟媽媽,2年後差距太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雙胞胎姐妹,一個南方奶奶帶,一個北方姥姥帶,多年後差距明顯
    ,於是兩個人思前想後,最終無奈決定妹妹交給南方的奶奶帶,而姐姐由北方的姥姥來的。而南方奶奶帶大的姐姐性格就有些內向,不太愛說話,因為南方家裡面孩子比較多,姥姥不止要帶一個孩子,而且還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回到原生家庭的姐姐,不如妹妹對父母表現的那麼親密,總喜歡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默默發呆,性格上有些自卑懦弱。
  • 雙胞胎女兒,一個媽媽城裡帶,一個奶奶鄉下帶,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雙胞胎姐妹,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多年後差距明顯於是,小倆口左思右想,就把妹妹送到鄉下,由婆婆來照看。張女士這也是無奈之舉,只要家裡有些閒錢,僱個保姆來看護孩子不是美滋滋?於是,妹妹就跟著奶奶在鄉下生活,姐姐跟著媽媽在城裡生活。雖然張女士偶爾也會帶著姐姐去鄉下看望妹妹,但是這對姐妹一見面就像陌生人,感情並不是特別融洽。
  • 雙胞胎兄弟,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重聚上學媽媽悔不當初
    ,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重聚上學媽媽悔不當初三年前,鄰居小王跟丈夫一起外出務工,期間無意懷上了孩子,只好回家養胎。十月懷胎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出生後家人卻又喜又悲,原來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丈夫直嘆氣,兩個兒子就是兩棟房子兩輛車兩份彩禮,而且自己在城裡住的房子無法容納倆孩子。
  • 雙胞胎女寶一個城裡媽媽帶,一個鄉下外婆帶,4年後的差距成對比
    於是陳媽媽和丈夫商量再三,決定便把其中的一個女兒姐姐送到鄉下的外婆家,讓外婆幫忙照顧,妹妹便跟在自己身邊帶。不過就是雙胞胎姐妹分開帶的4年裡,陳媽媽發現姐妹倆的差距也成了對比。兩人的性格也差別很大,姐姐一直生活在鄉下,皮膚也比較黑,看起來也會壯一點,性格也比較「野」一點,而且不太愛講衛生。
  • 雙胞胎兄弟,一個是奶奶帶大一個姥姥帶大,長相相似差距卻很大
    不同的人在帶孩子的時候,他的教育觀念都會有所不同,而在這些不同的教育觀念下所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也會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奶奶帶的是哥哥,姥姥帶的是弟弟,一晃就是幾年過去了,兩個孩子都到了要讀小學的時候了。
  • 雙胞胎姐妹從小分開,一個奶奶帶一個姥姥帶,3年後差距一目了然
    不過,因為劉女士夫妻倆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而且把家裡的老人接過來也不太現實。因為擔心老人無法照顧兩個孩子,所以劉女士決定把大女兒送到南方的奶奶那裡,而把小女兒送到北方的姥姥那裡。等到兩個女兒全部都到了3歲之後,劉女士夫婦順利在大城市買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