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說起來,我們不難發現一件既有事實,那就是生活中雙胞胎數量越來越多了。
雖然醫生指出準媽媽自然受孕懷上雙胞胎的概率僅百分之一,但是耐不住孕婦基數大啊!(雙胞胎:我們也很無奈!)
多數寶媽、奶爸認為,上天賜予自己一對雙胞胎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然而現實生活卻很殘酷,畢竟養育一個娃與養育兩個娃有天壤之別。
經濟水平、父母精力、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於是,一些雙胞胎家庭為了減少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就把孩子硬生生地「拆散」,譬如把大娃留在自己身邊,把二娃送到老人家裡撫養。
這樣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
六年前,張女士生了一對雙胞胎姐妹,一家子非常高興,覺得這是上天賜予他們家的禮物。
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大堆問題就襲來了!
張女士家庭條件並不好,養育一個娃都很勉強,何況兩個娃?況且,她和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時間有限,實在沒有精力伺候兩個娃。
於是,小倆口左思右想,就把妹妹送到鄉下,由婆婆來照看。
張女士這也是無奈之舉,只要家裡有些閒錢,僱個保姆來看護孩子不是美滋滋?
於是,妹妹就跟著奶奶在鄉下生活,姐姐跟著媽媽在城裡生活。
雖然張女士偶爾也會帶著姐姐去鄉下看望妹妹,但是這對姐妹一見面就像陌生人,感情並不是特別融洽。
就這樣,一直到孩子6歲快上小學的時候,張女士才把妹妹從鄉下接回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不過4、5年的時間,姐姐和妹妹卻有了顯著的不同。
姐姐在城市裡生活,很少出門,所以皮膚白皙細嫩;妹妹在鄉下生活,整天出門玩耍,受陽光暴曬影響,膚色發黑且有些粗糙。
當然,這只是差距之一,影響不大!最明顯的是二人生活習慣上的差距,姐姐受媽媽教育影響,喜歡把房間的東西整理地井井有條,眼裡容不下沙子;
妹妹受奶奶教育影響,不注重生活細節,不愛乾淨,總喜歡光著腳亂跑,玩過的玩具也不主動收起來,隨意地亂扔,這也讓張女士操碎了心。
明明都是自己親生的,怎麼差距就這麼大?難道後天教育影響這麼大?
張女士非常後悔自己當年做出的選擇,如果有時光機,她一定會把兩個女兒都留在自己身邊,窮點累點也沒啥!
不幸中的萬幸,妹妹也不是一身缺點。她經常幫張女士幹家務,淘米、掃地、切菜等細微的事情都會做,可能是跟在奶奶身邊耳濡目染的緣故吧。
好在,妹妹也沒有那麼差啊!一旦二女兒惹自己生氣時,張女士就會這樣安慰自己。
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帶出來的孩子差距可真比想像中的大!那麼,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老人帶娃對孩子有何影響?
優點:
1.老人帶娃,孩子更健康
俗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老人吃過的鹽,可能比媽媽吃過的飯都多!
他們已經帶大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把孩子養到成家立業當爸爸、四肢健全、智商達到平均水平,這足以說明老人帶娃值得信賴了!
新手媽媽帶娃,可能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經驗不豐富,孩子病了都不知道是發燒or感冒、夏天皮膚起膿包都不知道是蚊子叮咬or溼疹,在這一點上,老人就完虐媽媽,她們帶娃可以保證孩子更健康,照顧孩子更細緻。
雖然,老人帶娃的部分經驗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誰讓媽媽生了雙胞胎,沒精力養呢?所以,老人帶娃,只要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就夠了!
2.老人帶娃,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
大部分寶媽都是事業&家庭並重,這也導致她們壓力大,性格急躁,一旦孩子不聽話時就容易發脾氣;
老人時間充裕,性格溫和,對孩子更有耐心,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3.老人帶娃,孩子可能更活潑愛動
老人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愛散步!老人帶娃,經常會帶孩子去室外呼吸新鮮空氣,鍛鍊身體。
寶媽帶娃,就算到了周末,都會宅在家裡刷手機,何況平常?
由此可見,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因為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活動場景,可能會更加活潑愛動,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卻有可能是陽光「肥宅」哦。
如果老人住在鄉下的話,可能還會做農活,這時候他們可能也讓孩子來幫忙,體驗農民伯伯的不易之處,說不定還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呢!
缺點:
1.老人帶娃,孩子可能不愛乾淨
注意!在這裡,兜媽用了「可能」二字,也就是說孩子可能不愛乾淨,也可能愛乾淨!
這跟老人的性格有關!如果老人不講衛生、生活習慣差,孩子就會受到影響,也不注重個人細節,養成邋遢的習慣。
一般而言,鄉下老人可能不太注重衛生,這是根深蒂固的生活行為,我們不能去譴責老人,但可以幫助孩子進行糾正。
2.老人帶娃,孩子可能性格惡劣
寶媽、奶爸會溺愛孩子,老人更會寵溺孩子!對於老人來說,孩子就是家中的「太子」,任何事情都要順著、哄著,擔心他們餓著、凍著,滿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性格就會變得特別惡劣,成為「小巨嬰」,自我中心化,不顧慮他人感受。
相對而言,城市老人更容易把孩子的性格帶偏,這跟老人的生活條件也有很大關聯。
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對老人的依賴性十分大,面對任何困難都沒有勇氣與耐心堅持下去,甚至連嘗試都不會,有沒有覺得有些悲哀?
3.老人帶娃,孩子審美差
寶媽屬於年輕人範疇,可以跟上社會的時尚潮流,懂得孩子適合穿什麼衣服、不適合穿什麼衣服!
簡而言之,寶媽帶娃,會把孩子打扮成時尚、有氣質的小公主!
老人不懂得時尚,審美能力也在下降,他們帶娃時更注重孩子的內在感受,而忽略了外人看待娃的感受。
這也導致老人帶娃,會把孩子打扮成暖和、舒服、耐髒的「小翠花」!
所以,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可能審美水平低、沒有藝術細胞。
老人帶娃的結果達不到寶媽的心理預期,或者寶媽並不贊同老人帶娃的方式,可是又不好意思說出來,試問如何才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1.「感恩老人,暗度陳倉」
老人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們並沒有義務與責任幫兒子與兒媳帶娃,在這一點上,寶媽就要感恩老人、尊重老人!
其實,寶媽不好跟老人提建議,這容易讓老人覺得他們費力不討好。
所以,寶媽可以安排「間諜」,讓自己的老公去跟老人談,畢竟是親兒子,老人肯定會思考兒子的建議,從而做一些思想上的改善。
2.明確界限,養娃還是要身體力行
如果家庭裡只有一個娃,那麼寶媽儘量自己撫養!說到底,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老人只是起著輔助的作用!
如果父母工作繁忙,可以讓老人幫忙接送孩子、做飯,但是教育孩子的問題要劃清界限,這種事情還是由父母處理較好。
3.案例側面敲擊
老人帶娃時,可能意識到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舉例側面敲擊,讓老人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之處。
譬如,老人喜歡給孩子餵飯,你就可以說自己班上的同事,他家老人也喜歡給孩子餵飯,結果孩子上小學後,也不會自己吃飯,必須讓人餵才能吃。
老人聽到這個案例後,就會反思自己的行為,雖然可能礙於臉面不會說出自己做錯事情,但是也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所以,這種案例側面敲擊的方式非常棒,可以避免兩代人之間的爭吵,也能輕易化解矛盾。
怎麼樣?這3招是不是實用又簡單啊?相信一定會讓寶媽心中的話傳遞給老人噠!
兜媽寄語
老人帶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正因於此,張女士並沒有怪自己的婆婆,只是重新培養二女兒的生活習慣。
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了嗎?孩子過得怎麼樣?你們覺得老人帶娃好,還是自己帶娃好?快說出你們的觀點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