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美華人流浪者也有夢 最怕別人說「叫警察」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赴美創業的華人,大多要經歷一段「居無定所」的時期,長期處於漂泊狀態者畢竟是少數,而長期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的人則更是少數中的少數,為此不少華人往往因在街頭乞討流浪人群中看不到同胞的身影而沾沾自喜。可實際上,無論是在洛杉磯的遊民區還是在華人聚居的小城市中都存在著一批華裔流浪人群。這群流浪者多因在美居留身份問題而無法得到政府的福利,因而只能依靠教會或慈善機構的救濟勉強度日。雖然活得艱難,可他們仍頑強地生活著,因為心中依然有夢。

  華裔偷渡客 在美漂泊25載

  出生在印尼的華人王善君(化名)因其女友幫人買汽車受騙,來到報社找記者伸張正義。他是個無家可歸的人,經常花1元錢在便利商店買個甜甜圈,然後坐在座位上慢慢地吃。他常常坐在這種方便店的硬塑料椅子上「忍」上幾小時,就算睡過覺了。

  一隻手拎一隻可循環使用的購物編織袋,另一隻手上是兩隻塞得鼓鼓的一次性購物塑膠袋——這是老王在美漂泊25年的全部家當。他面色還算健康,只是雙眼通紅,像是得了嚴重的角膜炎。老王很直爽,什麼都肯講,但一再叮囑不要用他的真名,他怕文字發表後家人、親友看到笑話。

  老王的父親早年從中國到印尼做教師,而他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學校,他學習了漢語,老王的英文很好,只是帶有濃重的印度人講英文的口音。

  就怕別人說「我要叫警察」

  1986年,老王從印尼申請到去加拿大的旅遊籤證,曾在溫哥華小住。在當地一名越裔的指引下,他乘坐汽車到了郊外的山上,在一處人煙罕至的美加邊境交界的地方,老王順利地越過了鐵絲網,從溫哥華來到美國的西雅圖,然後又乘汽車到了舊金山。

  可當時舊金山工作不好找,老王又乘灰狗巴士跑到了洛杉磯。經華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所介紹,老王曾去過許多中餐館做工,還開過無照計程車,也曾在工廠、商店及華人超市打過工。因為沒有合法移民身份,老王受過許多人的欺辱。

  才到美不久,老王便到維吉尼亞州的一家中餐館打工。老王遠道而來,懷揣著一個夢:餐館的華裔老闆說,到他那裡打工可辦綠卡。為了辦身份,老王每月被餐館老闆扣掉800元工資。那裡的中國人很少,如何辦身份的事無處詢問。三四個月後,工資已被扣掉了幾千元,可辦身份的事從未聽老闆提起過。一天,老王鼓起勇氣問老闆辦移民身份的進展情況,老闆聽說問身份的事,臉色驟變,說:「你是非法移民,我要報警。」老王聽後,一切都明白了,趕緊跑掉了。

  年老體弱 以上「發財團」為業

  從外表很難判斷老王的具體年齡。老王說,他以前常在中餐館打工,可現在體力不行了,沒人要了,只好天天坐「發財團」的車去賭場混個小錢。

  賭場需要人氣,每天組織「發財團」到賭場湊人氣。有些賭場自己派車,有些賭場與華人旅行社籤約,凡上車的人,賭場均按人頭給一張存有30元錢的卡,其中15元歸司機,剩下15元歸客人。如果進了賭場不賭錢,即可從老虎機上把剩下的錢拿回來。老王就指望著每次上「發財團」拿回來的錢過活。為了多掙些錢,他經常24小時之內上兩次團:下午3時出發,午夜11時返回,然後在路邊小店內「忍」幾個小時,次日清晨6時再上團。

  「買衣、吃飯、買藥、乘公交車都要花錢,而且還要存些錢以防生病。」老王說,他也很「敬業」,為了上團,他很少去洛杉磯各大慈善機構為流浪漢準備的「感恩大餐」或「聖誕大餐」。老王說,「許多無家可歸的華人都不去,他們多是害羞,而一些華人女子是不敢去,怕被黑人欺負。我是沒時間,還是上賭場要緊。」

  老王兄弟姐妹9個,他排行老大。其他姐妹兄弟,有的遠嫁福建、南京,有的因學習成績優異曾在北京大學讀書,後在香港工作。老王到美國前曾去中國看望過他們。25年沒有與兄弟姐妹團聚了,也沒再見過年邁的母親。老王很想回印尼,也很想念居住在中國各地的親人。「可能還要再等一等,」老王想的是拿到綠卡,最終成為美國公民。老王的兄弟姐妹多勸他返鄉,可他現在不能回去。他說,以現在的狀況返鄉,會讓他很沒面子。

  幸運耄耋賭徒 終能葉落歸根

  聚集在洛杉磯遊民區的無家可歸者大多是非裔或拉丁裔,鮮少看得見亞裔面孔。可由於當地燈塔教會的女牧師王愛敏和兒子王崇德是華人,也有不少亞裔流浪者投奔到他們設在遊民區的教堂尋求救助。據王崇德估算,來教堂尋求幫助的亞裔約佔尋求救助總人數的一成。今年80歲的賭徒畢老爹即是少數尋求救助的華裔流浪者之一。

  畢老爹1931年出生在天津,少時隨父母到了中國臺灣,後在臺灣結婚生子。可畢老爹嗜賭,在臺灣時即時常賭博。1973年畢老爹用假身份進入美國,曾開過餐館賺過些錢。可他仍惡習不改,慢慢將幾十年打工的積蓄全部輸光。畢老爹說,他賭注下得大,最多時一把下注3萬元。

  2010年,已79歲的畢老爹將最後八九千元的積蓄也輸光了,淪落成為流浪漢。「尋求美國夢的路走錯了,現在是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畢老爹在王愛敏的教堂前說。他因持假身份來美,一直未離開過美國,也與家人和孩子失去了聯繫。畢老爹感謝王愛敏的協助,為他辦好了回臺灣的手續。六月初畢老爹已從洛杉磯返回臺北,在遊民義工站開始了新的義工生活。

  流浪人口聚居華人小城市

  在華裔人口比例很高的蒙特利公園市長年存在著一批華裔流浪者。這些無家可歸的華人一般不會引人注意。而生活在蒙市百餘家華裔家庭小旅館中的低收入人群也是潛在無家可歸人口的來源。

  華裔人口佔城市總人口43.7%的蒙特利公園市,被認為是華裔流浪人群最集中城市,該市總人口約6.1萬人。長年在蒙市各地布道、服務無家可歸人士的牧師湯曉耶說,在蒙市長期流浪的華人約有40餘人,到了冬季這群流浪者的人數往往會超過50人。

  湯曉耶是根據教會一周三天為無家可歸人群提供的食物量統計出蒙市華人流浪者的人數的。該教會目前每次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四五十份飯菜,這些食品大多是教會的教友自己烹調的中式飯菜。蒙市的華裔流浪者每到傍晚便從各自休息的地方或街頭聚集到蒙市的各個教堂或教會聚集地,等待救濟食品。吃過晚餐後,他們便各自返回「住地」。湯曉耶說,在這群流浪者中有男有女,大多睡在商家的貨倉或店鋪前的人行道上。這些華人,有些是因為沒有身份,有些是因患病,有些是因為丟掉了工作而淪為無家可歸者的。

  蒙市有超過百家華裔家庭小旅館,其中的低收入人群也往往成為暫時性的無家可歸者。湯曉耶說,在教會救濟過的華裔無家可歸者中即有一些屬於這類短期失去收入而不得不四處流浪的家庭小旅館房客。「他們有時連一天七八塊錢的房費都付不出,只好出來流浪。」

  然而,救助這群華裔流浪者並非易事,教會除了想辦法募集食物外,還要常常應付警方的幹涉。從2007年起,湯曉耶帶著教會的兄弟姐妹在蒙市轉換了五六個地址,因為教會附近的住家或商家都不願與救助無家可歸者的教會為鄰。湯曉耶說,人們普遍的想法是,救濟無家可歸者的教會會吸引更多流浪街頭的人群到社區來。

  在蒙市流浪的人群中,有來自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的,也有不少是來自東南亞的華僑。在這群無家可歸的華人中也不乏「文化人」。一位不願具名的香港籍流浪者說,他以前在學區做事,現在失去了工作。他有回香港的打算,但尚未作出決定。(邱晨)

相關焦點

  • 不懂英語吃大虧,華人司機被撞成撞人,聽警察說Go以為叫他離開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近日,華人貨車司機江其香在上月送貨時與一輛小轎車發生了擦撞不懂英語的他以為來到現場落案的警察叫他離開現場。誰知其後的警察報告竟然指責他在沒有記錄口供的情況下離開了現場,判他為事故主要責任者。無奈之下,他尋求律師幫助。
  • 文化差異美華人鬧笑話 豪宅區評頭論足被當歹徒
    文化差異美華人鬧笑話 豪宅區評頭論足被當歹徒 2014-07-19 12:12:12這一動作卻驚動小區中一位美國鄰居,他們又慌又怕,聽不懂對著他們家指指點點,目的何在,最終選擇報警。但電話接通後,蔡氏夫妻已離開,警察讓鄰居先暗自觀察,「下次再來,請立即報警」。  一連幾天,鄰居都看到這對夫妻晚上7時30分至9時之間在此出沒,擔心他們圖謀不軌,再次報警。警察來剛好碰到蔡氏夫妻,讓他們出示身份證,可他們沒帶在身上。又問他們住哪,為何晚上出來閒逛,是否有何目的。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丁元英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流浪者,一個不能融入家庭、社會、文化、國家的人。但是他有底線,有公德,也有良知和善念。
  • 何處是我家:美國華人的百年漂泊
    去美國,與其說是去追求新生活,倒不如說是為了養活家人,為了活下去。正如《申報》日後的撰文:「中國人安土重遷,但人們卻不顧千難萬險,一心出國闖蕩。背井離鄉,亦是為了改變悲慘的命運。」從1840年英國軍艦封鎖廣州,到1945年侵華日軍南京投降,這是古老中國最黑暗曲折的一百年,也是美國華人受盡屈辱與苦難的一百年。
  • 華人親述:美國撕裂的最前線波特蘭,BLM抗議到底發生大規模打砸搶沒有?
    總體來說,華人被騷亂影響不大,跟美國其他城市沒有太大區別。加美必讀&美國華人:我也聽到波特蘭一些朋友非常恐懼,說了一些仇視黑人的話,說生活受到很大影響。黎觀城:人們都希望安寧,我可以理解大家的感受,我們接觸的人之間也有爭論。
  • 扒中國女博士被美遣返真實性
    38歲的雙料女博士後被美國警察押解遣返。我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直接接觸過的沒有合法身份的而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成百上千,而被遣送回國的,僅僅有幸認識一例。要被美國遣返,得有多難呢?    大致說,有以下幾種情況,會招致遣返:非法入境、喪失身份或非法打工、協助他人偷渡、假結婚、成為公眾負擔、刑事犯罪、恐怖犯罪、提供假文件、錯誤使用籤證、吸毒、販毒、非法使用槍枝等。
  • 美聖瑪利諾市警方與華人互動頻繁 鼓勵警民合作
    美聖瑪利諾市警方與華人互動頻繁 鼓勵警民合作 美聖瑪利諾市警方與華人互動頻繁 鼓勵警民合作 來美國三年的華人小朋友Machael喜歡MachaelJackson,所以頭髮留的長長的,英文名也叫Machael。他說,他是第一次參加警局的活動,覺得哪裡都很好玩,尤其他還抽中了一個背包,讓他很開心。
  • 夏威夷流浪者「佔領」海灘
    但艾格同時指出,夏威夷旅遊區內擁有「豐富資源」,流浪者在這裡乞討收穫頗豐。因此,政府的政策可能無法根除流浪現象,只是向這些人施加壓力。「希望流浪者明白,我們並不打算讓他們接管威基基海灘。」艾格說。    夏威夷商會主席雪莉也表示,新出臺的處罰方案並不完美,但「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她說,已經聽到一些遊客表示不願再回到夏威夷,因為這裡的環境越來越糟糕。
  • 東南亞最特殊的國家,華人是第二大族,至今仍保留中國傳承
    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都曾經來到這裡遊玩,中國著名旅遊線路「新馬泰」中的「馬」說的就是馬來西亞了。就在昨天,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從2020年1月1日起,馬國向中印遊客實行免籤入境,最長不超過15天,這對於以後想去馬來西亞旅遊的國人們可謂是一個好消息。
  • 我家遲緩寶寶今天知道一種害怕叫怕警察叔叔!
    我家今天知道一種害怕叫怕警察叔叔。坐地鐵的時候,不帶口罩想吃棒棒糖。我說你看地鐵裡所有人都在帶口罩,我們也要帶上,不為所動。我看到地鐵裡巡邏保安在旁邊,我說安吉,你看警察叔叔就在旁邊,他看見你不戴口罩就會把你抓起來。安吉趕緊把頭躺我懷裡,說睡覺,說好危險,躲起來了。下車後,安吉又想吃棒棒糖,可是我們還需要坐公交車,沒辦法吃棒棒糖。
  • 全美華人遊行組織者:隱性歧視無處不在
    他說,華人現在簡直被紐約政府拋棄,變成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的梁警官做一個替罪羔羊。  「因為他們是故意的,如果梁彼得是白人就肯定沒事,他是黃種人就肯定有事,這個叫選擇性正義。」全球2·20遊行發起人王湉說,這是系統不公。  王湉說的選擇性正義,此前已有先例。2014年,弗格森鎮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後被判不予起訴。
  • 華人中文姓名英文發音常鬧笑話 老美「雷點」多
    有在美定居多年的華人爆料,中文姓名裡有不少常見的漢語拼音老美用英文發音很難,甚至常鬧笑話,也有一些常用姓名拼音能找到相應的英文單詞,但寓意卻「雷點」多多,念時令人憋笑成內傷。  「姓名拼音裡有x和q,頭一次念的老美無一例外都念不對,xie都發成zie,qing發成了queen」。
  • 賽博朋克2077流浪者很窮嗎 流浪者背景資料介紹
    賽博朋克2077流浪者很窮嗎?相信有不少玩家都對於流浪者這個職業感到很窮酸的感覺吧,對此官方還未正式說明,不過已經有網友分析了許多原因出來,在這裡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流浪者的背後資料吧 流浪者是公路戰士和馳騁在高速上的嬉皮士。
  • 非裔女子群毆華人美甲店!警察冷處理,華裔不能軟!
    近日,布碌侖(布魯克林)諾斯丹大道(Nostrand Ave)1426號華人美甲店,3日有兩名非洲裔女性美甲後以不滿意服務為由不願付錢,引發與美甲店的衝突而大打出手,最終警察到來將雙方帶走。
  •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2013年05月20日13: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美華人流連賭場因語言障礙麻煩多 頻招牢獄之災
    據張先生說,他去了賭場裡的小賣部,自己拿了份薯條,然後端到桌子上吃,打算吃完再付錢。結果薯條還沒吃完,就走過來一個保安,說他沒付錢,後來警察也來了,把他帶去了警局。他不懂英文,只能通過翻譯向警察解釋,但警察並不相信他。  張先生說,他在賭場玩21點,輸了幾百塊錢,當時口袋裡只剩下20塊錢。那份薯條大約4、5元,他也沒有喝飲料或其它東西。
  • 我是好人 幹嘛怕警察
    演員吳若甫被綁架案,是綁匪假裝警察而綁架得手的。吳演員是神勇的真警察解救的。我想到的是,為什麼綁匪要冒充成假警察?  大多數老百姓多少是有些怕警察的,因為警察是代表國家法律法規而執法,警察的執法帶有強制性,而且這種強制性有時在執法過程中表現為個人行為的強制性。所以公眾人物如吳演員者,一見假警察有令,也被強制著跟著走了。
  • 發哥叫fat?盤點華人英文姓名拼寫的種種門道
    據中國僑網轉引美國《僑報》報導,經常有在美定居多年的華人爆料,中文姓名裡有不少常見的漢語拼音用英文發音很難,甚至常鬧笑話,也有一些常用姓名拼音能找到相應的英文單詞,但寓意卻「雷點」多多。有的跟方言發音有關,有的跟歷史變遷有關。稍有不慎就會讀錯,即使是華人也不例外。
  • 一隻包子意外成北美網紅,看哭在美華人!
    將包子,這個中國傳統食物賦予了新的生命   讓不少北美華人看完後直呼淚奔   還有廚房灶臺上的老乾媽、辣椒醬   這一切與美式廚房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卻又讓無數漂泊在外的華人覺得格外踏實   這樣的場景對於每個在美華人來說   其實都再熟悉不過了   在美國移民的日子裡   我們雖然都有了全新的生活環境   但竟都保留著下一些出奇一致的生活習慣
  • 有一個童年經典,叫《哆啦A夢》;有一種友情,叫哆啦A夢與大雄!
    雖然小夫很多時候也被胖虎欺負,但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叫胖虎去欺負大雄。不得不說,作為這條街最有錢的崽,小夫實在是對不起自己「高」富「帥」的身份啊!(微笑)《哆啦A夢》除了日常外,也有不少的劇場版,我看過不少,不過都記不住名字,只記得有去恐龍世界的,有與魔界戰鬥的,有西部牛仔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哆啦A夢七小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