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

2020-12-22 光明網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


  為進一步向社會各界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現城商行、民營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成效,真實地反映城商行、民營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全貌,全面地描述城商行、民營銀行改革轉型發展現狀,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每年發布一份城商行發展報告。《報告》是繼《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6)》之後的第三部城市商業銀行年度發展報告。中國銀保監會曹宇副主席為《報告》作序。

  《報告》由主報告、專題及附錄組成,深刻回顧了城商行、民營銀行2017年的發展環境,系統綜述了其經營現狀、整體發展、業務經營、特色服務、風險管理、基礎管理、社會責任等情況,全面展望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與具體措施。

  與往年報告相比,《報告》亮點突出。框架結構方面,增加城商行公司治理為單獨一章,增加城商行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分析、推動數位化普惠金融發展分析兩個專題,及時反映了當前城商行群體熱點話題。案例方面,涉及相關機構93家,城商行覆蓋率達69%,較2017年版提升了8個百分點;數據分析方面,匯總了117家城商行樣本數據,較2017年版增加了47家,佔全部城商行的87%。

  《報告》是城商行、民營銀行群體向各級黨委、政府,各級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系統性的匯報,是自身2017年發展歷程、創新成果的總結。

  不忘初心 堅守定位 經營發展保持平穩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顯示,城商行不忘初心,堅守初心,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基本定位,以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實現了穩健發展;轉變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優化業務結構,理性開展金融創新;依據自身稟賦,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

  《報告》指出,城商行積極順應監管導向,主動調整資產負債業務。2017年末,資產規模31.72萬億元,增長穩健,投向結構日益優化,同業資產增速放緩;負債規模29.53萬億元,保持穩步增長,同業負債規模下降;經營業績較為穩定;資產質量趨穩,不良貸款率1.52%;抗壓能力增強,撥備覆蓋率214.5%,資本充足率12.75%。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增強,回歸本源趨勢顯現,貸款餘額12.0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5%;持續加大小微企業服務力度,貸款餘額5.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9.5%。

  民營銀行運行穩健,差異經營特色明顯。資產負債規模實現快速增長,盈利狀況良好,各項指標保持較好水平。堅持差異化戰略定位,做傳統銀行的補位者,形成錯位經營;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積極降低運營成本,不斷提升風控能力。

  持續探索差異化發展 特色業務精彩紛呈

  《報告》指出,城商行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區域特色,聚焦重點行業提供精品服務,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在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旅遊金融、貿易金融、沿邊金融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探索創新,為行業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特色化經營樣本。

  城商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將綠色信貸作為業務發展重點和資產投放方向,加快退出「兩高一剩」行業;發展科技金融,持續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傳統貸款、投貸聯動,以及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科技小貸等創新業務,為科技企業提供更精準、全方位的資金支持;發展文化金融,打通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設立專營機構,實施專業管理,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發展旅遊金融,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文商養學閒情奇」等旅遊要素,發揮「旅遊+金融+網際網路」的融合功能和聚合效應;發展貿易金融,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的融合,促進多方合作共贏;發展沿邊金,搭建服務平臺,打造沿邊金融特色品牌,在沿邊金融發展中實現多項突破,逐步成為推動沿邊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銀行公司治理模式

  城商行在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落實公司治理各項要求, 在完善「三會一層」治理架構的基礎上,強化黨的領導作用,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銀行公司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使公司治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報告》指出,城商行堅持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 強化黨在公司治理中的領導地位;不斷規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運作,清晰「三會一層」職責邊界,促進形成「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協調運轉」的運作機制;積極引入多元化資本和戰略投資者,不斷優化股權結構,促進各方發揮協同作用;通過完善準入標準與聘任流程、推行市場化選聘、加強培訓等方式,提升董監高人員的素質;根據監管要求制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信息披露的規範性、及時性,強化「三會一層」等治理主體在信息披露中的職責。

  積極融入金融科技 推動轉型發展

  城商行積極融入金融科技,不斷在業務、產品及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探索數位化轉型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報告》指出,城商行主動擁抱金融科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對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進行數位化改造,重塑銀行構架,進一步簡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利用先進網際網路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優化傳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打造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構建線上化、場景化渠道;持續推進網點向輕型化轉型,全力打造智慧銀行,提升櫃面流程效率,提高運營服務的智能化與現代化水平。積極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搭建金融服務場景,豐富金融創新模式,推動自身業務創新發展。

  《報告》指出,城商行紛紛藉助金融科技探索、推進數位化戰略轉型,逐步向科技銀行、數據銀行、智慧銀行方向邁進。未來,城商行應制定明確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同時,在應用金融科技的過程中,注重風險管控,堅守風險底線。

  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城商行始終將發展業務與履行社會責任放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自覺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與地方發展、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作為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點。

  《報告》指出,城商行積極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服務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努力作為,提供豐富多元、針對性強和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業態發展趨勢,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重要助力。

  城商行充分發揮紮根當地、深耕基層的自身優勢,及時有效地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更好地惠及各類社會群體,努力提高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在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等方面作出很多有益探索,在體制機制、特色產品、業務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形成了很多科學有效的經驗做法;藉助金融技術,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實現「四提兩降」,即提升管理基礎、提升業務效率、提升風控管理、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業務成本、降低服務門檻。(金文)

相關焦點

  • 中銀協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20)》18家民營銀行整體盈利...
    11月1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20)》,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連續第6年編寫城商行發展報告,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為《報告》作序。
  • 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發布
    來源:城商行研究為進一步推動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積極發揮協會服務職能和公共、專業平臺的優勢,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四年發布「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核心一級資本具有最強的損失吸收能力,是反映銀行風險抵補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銀行經營發展的重要基礎。榜單選用核心一級淨額作為排序依據,並附加資產規模、淨利潤、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等數據作為參考,具有充分的理論和現實意義。2018年底,上榜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共計138,238.94億元,同比增速為10.94%,較2017年增加0.54%。
  • 城商行發展之路怎麼走?
    對此,不僅部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擬進一步加強對異地城商行的監管,近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也強調「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未來,城商行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那麼,從監管角度出發,該如何規範城商行的發展呢?  甄新偉認為,從監管角度看,針對城商行異地經營,首先要加強異地經營牌照規範。2018年12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異地非持牌機構的指導意見》,涉及對城市商業銀行異地非持牌經營的有效規範,要求城商行異地經營提升服務能力,深耕、做實當地市場。其次應加強城商行股東管理規範。
  • 重慶銀行發布招股書,西部首家「A+H」股城商行來了
    (註: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4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4%)重慶銀行三季報部分指標數據聯合資信在今年7月27日發布的信用等級報告中指出,重慶銀行業務的較快發展對其核心一級資本消耗不斷加大,一級資本面臨一定補充壓力
  • 銀行業協會發布2018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為發揮協會服務職能和作為公共、專業平臺的優勢和影響力,打造中國銀行(港股03988)業自己的話語權,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了「2018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本榜單遵循簡單、客觀、專業原則,參考巴塞爾協議和監管機構對銀行業資本實力的相關要求,按各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排序,並附加資產規模、淨利潤、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等數據作為參考,對中國銀行業前100家銀行的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運營效率以及資產質量進行評估,力圖成為衡量我國銀行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參考和社會各界了解中國銀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 「熱點聚焦」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為提高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代表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行類型在原有的全國性銀行基礎上增加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此次由10家擴大至18家。8月20日首次發布了新的LPR,至 12 月 20日第五次發布新的 LPR,1年期LPR為4.15%,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2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80%,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10個基點。
  •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總結2020年銀行業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回顧「十三五」時期銀行業重點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銀行業發展藍圖,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14年組織開展「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評審發布。
  •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2020)》
    近日,中銀協發布了《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四年發布該報告。《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中國光大銀行牽頭,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中國民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滙豐銀行(中國)11家常委單位共同撰寫。中國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副行長曲亮為報告作序。
  • 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出爐!工行居首
    工行居首】中國銀行業協會9日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榜單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核心一級資本淨額中排名前三。 據了解,2019年,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63家城市商業銀行19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家民營銀行。
  • 2018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出爐:中國工商銀行位列榜首
    中商情報網訊:2月2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藍皮書》,該藍皮書公布了「2018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據榜單顯示:2018年,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63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9家農村商業銀行。其中,核心一級資本淨額排名前10名的銀行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及中國民生銀行。其中,中國工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達到20301.08億元,位列榜首。
  • 甘肅銀行連續三年入選中國銀行業100強
    中國甘肅網3月11日訊3月1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甘肅銀行再次入選該榜單,排名第48位,較2018年提升了19個位次。在入圍百強榜單的63家城商行民營銀行中,甘肅銀行排第24位。
  • 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發布:重慶農商行首次躋身榜單前20位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彭妍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據悉,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63家城市商業銀行,19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家民營銀行。
  • 「委員會動態」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三...
    委員會動態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三屆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銀保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副主任廖媛媛,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第三屆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銀行首席專家華若鳴出席會議並講話。
  • 福建三大城商行:海峽、泉州、廈門銀行發展比較
    城市商業銀行,一般都是由城市信用社或信用聯社發展起來,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34家。福建則擁有福建海峽銀行、泉州銀行和廈門銀行三家城商行,分別於2009年由福州、泉州、廈門商業銀行更名而來。
  • 甘肅銀行在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中排名第48位
    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甘肅銀行再次入選該榜單,排名第48位,較2018年提升了19個位次。在入圍百強榜單的63家城商行民營銀行中,甘肅銀行排第24位。據了解,甘肅銀行已經連續三年入選該榜單,核心一級資本淨額也逐年增長,從2016年末的135.54億元增長到2018年末的250.09億元,較2017年末的165.66億元增加84.43億元,增幅50.96%,增幅排榜單中城商行第二位,反映出該行持續穩健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
  • 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排行榜名單 中國銀行排名100強
    中國銀行業協會9日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榜單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核心一級資本淨額中排名前三。  據了解,2019年,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63家城市商業銀行、19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家民營銀行。
  • 城商行25年發展啟示錄:數字普惠為抓手 差異化求突圍
    隨著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包括城商行在內的中小銀行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不斷探路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深圳城市合作銀行成立至今,城商行已經歷了25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發展,紮根服務於地方經濟的城商行經營各有特色,已經發展成為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重要力量。
  • 中銀協發布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評價體系」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銀行業協會(中銀協)28日在京首次發布了「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體系』」及試評結果。
  • 疫情下的分化:中國城商行風險評估報告
    文|崔宇 界面新聞副總編輯、界面商學院院長;毛盾 界面商學院研究員;劉林 界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蔣悅 界面商學院研究員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成立以來,城商行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銀行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層級。
  • 中銀協發布《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客服電話接通率達92.24%
    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記者趙雅芝) 今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發布暨文明規範服務工作總結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截至2018年底,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140.6萬億元,增速達到12.6%,債券投資達到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銀行業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銀行網點改造數量近1萬個;離櫃率達88.67%;客服中心人工電話接通率達到92.24%,連續五年高於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