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
為進一步向社會各界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現城商行、民營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成效,真實地反映城商行、民營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全貌,全面地描述城商行、民營銀行改革轉型發展現狀,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每年發布一份城商行發展報告。《報告》是繼《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6)》之後的第三部城市商業銀行年度發展報告。中國銀保監會曹宇副主席為《報告》作序。
《報告》由主報告、專題及附錄組成,深刻回顧了城商行、民營銀行2017年的發展環境,系統綜述了其經營現狀、整體發展、業務經營、特色服務、風險管理、基礎管理、社會責任等情況,全面展望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與具體措施。
與往年報告相比,《報告》亮點突出。框架結構方面,增加城商行公司治理為單獨一章,增加城商行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分析、推動數位化普惠金融發展分析兩個專題,及時反映了當前城商行群體熱點話題。案例方面,涉及相關機構93家,城商行覆蓋率達69%,較2017年版提升了8個百分點;數據分析方面,匯總了117家城商行樣本數據,較2017年版增加了47家,佔全部城商行的87%。
《報告》是城商行、民營銀行群體向各級黨委、政府,各級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系統性的匯報,是自身2017年發展歷程、創新成果的總結。
不忘初心 堅守定位 經營發展保持平穩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顯示,城商行不忘初心,堅守初心,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基本定位,以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實現了穩健發展;轉變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優化業務結構,理性開展金融創新;依據自身稟賦,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
《報告》指出,城商行積極順應監管導向,主動調整資產負債業務。2017年末,資產規模31.72萬億元,增長穩健,投向結構日益優化,同業資產增速放緩;負債規模29.53萬億元,保持穩步增長,同業負債規模下降;經營業績較為穩定;資產質量趨穩,不良貸款率1.52%;抗壓能力增強,撥備覆蓋率214.5%,資本充足率12.75%。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增強,回歸本源趨勢顯現,貸款餘額12.0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5%;持續加大小微企業服務力度,貸款餘額5.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9.5%。
民營銀行運行穩健,差異經營特色明顯。資產負債規模實現快速增長,盈利狀況良好,各項指標保持較好水平。堅持差異化戰略定位,做傳統銀行的補位者,形成錯位經營;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積極降低運營成本,不斷提升風控能力。
持續探索差異化發展 特色業務精彩紛呈
《報告》指出,城商行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區域特色,聚焦重點行業提供精品服務,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在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旅遊金融、貿易金融、沿邊金融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探索創新,為行業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特色化經營樣本。
城商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將綠色信貸作為業務發展重點和資產投放方向,加快退出「兩高一剩」行業;發展科技金融,持續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傳統貸款、投貸聯動,以及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科技小貸等創新業務,為科技企業提供更精準、全方位的資金支持;發展文化金融,打通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設立專營機構,實施專業管理,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發展旅遊金融,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文商養學閒情奇」等旅遊要素,發揮「旅遊+金融+網際網路」的融合功能和聚合效應;發展貿易金融,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的融合,促進多方合作共贏;發展沿邊金,搭建服務平臺,打造沿邊金融特色品牌,在沿邊金融發展中實現多項突破,逐步成為推動沿邊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銀行公司治理模式
城商行在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落實公司治理各項要求, 在完善「三會一層」治理架構的基礎上,強化黨的領導作用,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銀行公司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使公司治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報告》指出,城商行堅持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 強化黨在公司治理中的領導地位;不斷規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運作,清晰「三會一層」職責邊界,促進形成「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協調運轉」的運作機制;積極引入多元化資本和戰略投資者,不斷優化股權結構,促進各方發揮協同作用;通過完善準入標準與聘任流程、推行市場化選聘、加強培訓等方式,提升董監高人員的素質;根據監管要求制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信息披露的規範性、及時性,強化「三會一層」等治理主體在信息披露中的職責。
積極融入金融科技 推動轉型發展
城商行積極融入金融科技,不斷在業務、產品及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探索數位化轉型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報告》指出,城商行主動擁抱金融科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對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進行數位化改造,重塑銀行構架,進一步簡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利用先進網際網路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優化傳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打造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構建線上化、場景化渠道;持續推進網點向輕型化轉型,全力打造智慧銀行,提升櫃面流程效率,提高運營服務的智能化與現代化水平。積極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搭建金融服務場景,豐富金融創新模式,推動自身業務創新發展。
《報告》指出,城商行紛紛藉助金融科技探索、推進數位化戰略轉型,逐步向科技銀行、數據銀行、智慧銀行方向邁進。未來,城商行應制定明確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同時,在應用金融科技的過程中,注重風險管控,堅守風險底線。
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城商行始終將發展業務與履行社會責任放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自覺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與地方發展、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作為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點。
《報告》指出,城商行積極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服務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努力作為,提供豐富多元、針對性強和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業態發展趨勢,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重要助力。
城商行充分發揮紮根當地、深耕基層的自身優勢,及時有效地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更好地惠及各類社會群體,努力提高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在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等方面作出很多有益探索,在體制機制、特色產品、業務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形成了很多科學有效的經驗做法;藉助金融技術,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實現「四提兩降」,即提升管理基礎、提升業務效率、提升風控管理、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業務成本、降低服務門檻。(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