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記者趙雅芝) 今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發布暨文明規範服務工作總結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18年以來,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意識,強化依法合規經營,持續改進和提升服務質效,加大金融消費知識宣傳教育力度,在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大眾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整體來看,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新跨越,提升服務質效完成新突破。截至2018年底,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140.6萬億元,增速達到12.6%,債券投資達到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銀行業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取得顯著成效。
2018年,銀行網點改造數量近1萬個;離櫃率達88.67%;客服中心人工電話接通率達到92.24%,連續五年高於90%。
此外,2018年銀行業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新成效,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拓了新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機構覆蓋率達96%;全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97%;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33.49萬億元,同比增速8.9%;涉農貸款餘額達32.68萬億元,同比增長5.58%;扶貧小額信貸餘額達2488.9億元,扶貧開發項目貸款餘額為4429.13億元。
與會的監管部官員表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注重金融科技創新,讓優質的銀行服務觸手可及。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與保險、擔保、稅務等機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高質效滿足消費者多方位金融需求。
未來,還應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為金融消費者保駕護航。銀行業要建立健全組織架構,發揮行業整體教育宣傳功能,定期組織開展金融知識宣教活動,持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共融。注重發揮好社會組織重要作用,推動行業服務穩步提升。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在講話中首先代表8500多萬殘疾人對銀行業在無障礙服務領域的持續努力表示真誠感謝,尤其是,《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正式發布,引導銀行業無障礙服務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他表示,多年來,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動、引領下,銀行業20多萬個營業網點響應人文關愛的號召,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創新無障礙產品,提升無障礙服務水平,給殘疾人融入社會提供了支持和幫助,充分展示了銀行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供真情服務,給予殘疾人人文關愛的實際舉措。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祝禮認為,中國銀行業多年來始終堅持「以客為尊」的核心價值觀,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升級服務渠道、化解消費糾紛、促進安全消費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績。他建議,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進一步牢固樹立「消費者優先」的意識,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力度,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讓廣大金融消費者增加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