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自助設備交易總額達66萬億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7月17日消息,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暨社會責任百佳表彰大會」今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第一副理事長潘光偉以「社會責任重擔當 真抓實幹出成效 銀行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踏上新臺階」為題發布了《2018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他主要從八方面解讀《報告》內容:

一、賦能新舊動能轉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是銀行業立行之本、興業之道。2018年,銀行業始終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加大重點領域融資支持。聚焦科創型企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信貸管理體制和金融產品體系,推動對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企業的金融服務前移。例如,工商銀行聚焦先進位造十大領域,出臺了《推動製造業融資業務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製造業發展,貸款餘額達1.39萬億元。二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落實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大力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例如,中國銀行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502個,貸款餘額達2600億元;浦發銀行發布《長三角金融服務實體綜合服務方案》,重點支持區域交通互聯互通、綠色生態治理、產業深度融合等重要項目。三是助力推進落後產能轉型升級。例如,農業銀行持續做好「三去一降一補」金融服務,壓縮鋼鐵、煤炭等13個產能過剩和高風險行業授信額度共計1478億元;交通銀行建立「產能過剩重點風險客戶」機制,及時開展排查以及風險回顧檢視。四是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可持續融資方案和綜合服務,推動多項重大海外項目落地;積極探索與外資同業、多邊機構合作,提升跨境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二、多措並舉,助力民營企業成長

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貫徹中央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要求,著力緩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結構不均衡的問題,加大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著力破解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充分等問題,有效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可獲得性;健全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數據治理、客戶評價和貸款風險定價能力;強化貸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風險管理,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提升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開發性金融機構及政策性銀行集中優勢資源,為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專業化的普惠金融服務。截至 2018 年末,國家開發銀行對民營企業投貸餘額合計6,371億元。中國進出口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764億元。大型商業銀行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例如,建設銀行實施普惠金融等「三大戰略」,打造「小微快貸」系列產品和平臺化經營模式,累計為225萬餘戶小微企業提供超過7萬億元信貸支持。股份制商業銀行密切關注民營經濟發展,全力打造特色金融產品,加大信貸資源支持力度。例如,招商銀行落地銀行間市場民營企業支持專項債券、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等,加大直接融資支持的力度。城市商業銀行以及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中也湧現出一批助力民營企業成長的特色案例。例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齊魯銀行、台州銀行、泰隆銀行、民泰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陸續發布支持民營及小微企業的辦法和措施,以全維度的「組合拳」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外資行東亞銀行(中國)藉助大型的網際網路平臺優勢,持續推廣普惠金融,通過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發展。

三、精準對接,深入推進金融脫貧攻堅

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落實《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遵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針,立足職能定位,完善工作機制和服務政策,加強信貸管理和金融創新;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創新扶貧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變「輸血」為「造血」,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增加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攻堅扶貧「最後一公裡」。例如,農業發展銀行發揮好政策性銀行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實施《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在信貸政策、資源保障、定向幫扶等方面,採取降低準入門檻、執行特惠利率等舉措,全方位加大幫扶力度,2018年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3900億元。大型商業銀行繼續完善普惠金融事業部體制機制,不斷加強扶貧支持力度。例如,郵政儲蓄銀行持續完善扶貧貸款產品,加大對產業扶貧支持力度,強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服務支持,積極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四、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三農」事業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普惠金融事業部制,加大信貸配置資源、強化專業隊伍能力提升,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大力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例如,中信銀行與擔保公司開展合作,推出銀擔「三農」服務模式;廣發銀行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興業銀行推出「銀銀平臺」,推動各類金融機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

五、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共建美好生態文明體系

2018年,中國銀行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落實監管與合規的相關要求,將綠色可持續理念融入經營發展戰略,致力推動經濟低碳轉型發展,共建綠色美麗中國。一是以綠色戰略規劃為指引,加強組織保障與頂層設計,強化流程管理和系統建設,不斷推動綠色銀行建設。2018年,中國銀行業協會切實發揮行業協會引領作用,開展綠色銀行自評工作,舉辦綠色信貸實務和合規風險管理專題培訓,完成全球第一本中英文版《綠色信貸》教材的編寫工作,切實推動銀行業加強綠色信貸能力建設。二是探索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持續加大對汙染防治、環境治理、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的資金配置,嚴控「兩高一剩」行業授信,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例如,華夏銀行開展包括綠色信貸、綠色租賃、綠色投資、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在內的綠色金融業務,逐步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滙豐(中國)傾力中國內地淡水資源保護,20年共計捐贈2億元人民幣。三是推進綠色建築改造,開展綠色採購,加強辦公用品和耗材管理,倡導員工綠色出行、低碳生活,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辦公理念。例如,民生銀行制定《集中採購管理辦法》,優先購買環保標誌產品,促進業內供貨商改善企業環境行為,有效推動綠色消費。

六、以客為尊,持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適應金融消費者需求變化,致力金融科技的廣泛深入應用,不斷推進網點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轉型發展,加速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客服中心等線上服務平臺升級迭代,持續推進業務流程優化,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積極探索和拓展金融服務場景化應用,努力讓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無時無處不在。截至2018年末,銀行業營業網點數量達22.86萬個,設立社區網點5600個、小微網點2700個;布放自助設備共計103萬臺,其中創新自助設備2萬臺,自助設備交易筆數達400億筆,交易總額達66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88.68%,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七、完善制度,不斷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

2018年,銀行業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建設,有效暢通客戶投訴通道,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工作,逐步完善特殊群體無障礙服務,切實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截至2018年末,參與「中國銀行業普及金融知識萬裡行」活動的銀行網點數量近16萬個,組織金融知識普及活動26萬場次,受眾3億餘人。2018年6月,中銀協正式發布《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積極引領銀行網點強化無障

八、共築公益事業,用赤誠之心回饋社會

礙設施配置和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特殊群體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今年,通過前期的調研和材料收集,我們還編寫完成了《中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集錦》,記錄了近幾年銀行業在優化特殊群體服務上取得的新進展。

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秉承「責任銀行、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理念,持續完善公益管理體系,聚焦扶貧、教育、養老、生態、助殘等社會民生領域,不斷探索銀行業務與公益事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強與公益機構跨界合作,開展了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公益項目,有效推動銀行業公益事業向常態化、項目化、制度化發展。截至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7.08億元,開展慈善項目近3000個,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達44.7萬小時。

潘光偉專職副會長最後強調,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落實新發展理念,牢記社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推動銀行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實現新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環境的健康和諧發展開創更美好的局面!

相關焦點

  • 中銀協:2019年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6.9萬億 同比增速10.1%
    ,同比增速10.1%  中國銀行業協會11日發布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2.8萬個,其中年內改造營業網點15591個;設立社區網點7228個,小微網點達到3272個;在全國布放自助設備109.35萬臺,其中創新自助設4805臺;利用自助設備交易筆數達353.85億筆,交易金額61.85萬億元。
  • 中銀協報告:2019年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6.9萬億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若一)今天,中國銀行業協會正式對外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13年發布。報告顯示,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6.9萬億元,同比增速10.1%。
  • [公告]中信銀行:2010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本報告的編制同時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關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和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為依據。本報告的報告期間為 2010年1月1日至 2010年12月31日(特別註明除外),報告周期為年度報告。本報告涉及的附屬機構數據統計時間範圍與本報告時間範圍一致。
  • 中銀協發布《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客服電話接通率達92.24%
    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記者趙雅芝) 今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發布暨文明規範服務工作總結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截至2018年底,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140.6萬億元,增速達到12.6%,債券投資達到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銀行業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銀行網點改造數量近1萬個;離櫃率達88.67%;客服中心人工電話接通率達到92.24%,連續五年高於90%。
  • 浦發銀行發布年報及一季報 2019年末資產總額首次突破7萬億
    日前,浦發銀行發布2019年度報告以及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浦發銀行2019年末資產總額首次突破7萬億,達到70059.29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163.23億元,增長11.39%;實現實現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89.11億元,同比增長5.36%。
  • 安永:2020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為2.9萬億美元
    羅通社1月5日報導,安永於周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達2.9萬億美元,雖低於2019年3.3萬億美元的規模,但依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交易額位列第五的一年。2020年全球範圍內,併購最為活躍的行業包括科技、媒體娛樂和電信(TMT),交易量達5755宗,交易額為97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金融服務,交易量達901宗,交易額為35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以及能源和公共事業,交易量達525宗,交易額為14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2020年在受疫情衝擊最大的領域,併購交易出現明顯下降。
  • [公告]中信銀行:2014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本報告英文版以電子版形式發布。報告披露本報告是本行公開向社會發布的第7份社會責任報告,是本行對外發布的第6份經第三方獨立鑑證的社會責任報告。截至年末,本集團歸屬股東的淨利潤超過400 億元,資產規模超過4 萬億元,資本充足率12.33%,撥備覆蓋率181.26%,不良貸款率1.30%。本集團不斷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保護消費者權益。2014 年,本行強化客戶信息和資金安全管理,保障自助設備使用安全和網點辦理業務安全。
  •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2020)》
    近日,中銀協發布了《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四年發布該報告。,2019年中國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發展的整體情況,新技術應用及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國際貿易爭端、新冠肺炎疫情和合規與反洗錢監管趨嚴給貿易金融業務發展帶來的挑戰;闡述了通過響應國家戰略發展要求、布局交易銀行和深化科技賦能給貿易金融業務發展帶來的機遇。
  • 《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銀行網點改造數量近1萬
    中國銀行業協會3月15日在北京發布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銀行網點改造數量近1萬個;離櫃率達88.67%;客服中心人工電話接通率達92.24%,連續五年高於90%。截至2018年底,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140.6萬億元,增速12.6%,債券投資達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
  • [公告]光大銀行:201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4、2011年6月2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2010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評比表彰暨首屆行業社會責任圓桌會議」在北京召開,我行榮膺「最佳公益慈善貢獻獎」。截止到2011年四季度末,我行自助設備量已達到6264臺,較2010年末設備量增加678臺。自助銀行的規模也已經達到961家,其中今年新增自助銀行142家。具體數據見下圖。
  • 日本除外 亞太企業併購總額去年上揚26%至近1萬億元
     聯合早報1月9日報導:去年全球企業併購總額下跌6.6%,但日本以外亞太區的企業併購總額仍上揚26.1%至7257億美元(9568億新元),雖然併購宗數下跌6.7%至3696宗。根據併購市場資訊有限公司(Mergermarket)發布的報告,去年全球企業併購總額達到3.163萬億美元,其中2.2萬億美元是在下半年,這是該公司追蹤全球併購活動以來的最高半年紀錄,而且第四季的1.2萬億美元數額,是2007年第二季以來最高的季度。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10大併購活動佔全年併購總額的23.5%,前五大併購對象都在中國,而且併購價值都超過100億美元。
  • 江蘇銀行: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江蘇銀行: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時間:2020年04月10日 19:36:46&nbsp中財網 原標題:江蘇銀行: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編制依據】本報告編制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上海證券交易所《 <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 >編制指引》《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指標體系及相關披露要求為標準
  • 中國銀行業協會:2012年中國信用卡報告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截至2012年底,中國信用卡新增發行量達4600萬張,累計發行3.3億張;全年信用卡交易金額達10萬億元,同比增長31.6%,全國信用卡交易金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達到48.26%。
  • 廣發銀行2019年年報公布:信用卡交易總額2.41萬億元
    廣發銀行2019年年度報告於4月30日正式披露,信用卡作為該行零售主力軍,業績表現搶眼。報告顯示,2019年,廣發信用卡累計發卡達到了8106萬張,總收入543.16億元,全年交易總額達2.41萬億元。
  • 「熱點聚焦」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銀保監會積極推動新的LPR機制落實,著力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銀行業持續加強信貸業務精細化管理,改善信貸服務質量,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 今年1-1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5.68萬億元,同比多增5897億元。
  •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揮社會組織平臺作用,快速響應,1月26日(大年初二)發布《以優質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疫情防控倡議書》,發起「抗擊疫情,銀行業在行動」;發布「緊密攜手,團結合作,為國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金融支持正能量」倡議書、《中國銀行業抗疫實踐英文版》,向國際分享抗疫經驗。
  • 郵儲銀行發布《2019年社會責任(環境、社會、管治)報告》
    本報訊 3月25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郵儲銀行」)發布了《2019年社會責任(環境、社會、管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郵儲銀行A、H兩地上市後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全面展現了郵儲銀行2019年度社會責任工作實踐與成效。
  • 郵儲銀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堅守普惠金融理念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1日訊 (記者馬欣) 今日下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發布《2012年社會責任報告》和《「三農」金融服務報告》。這是郵儲銀行對外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三農」金融服務報告。該份社會責任報告重點介紹了郵儲銀行堅持普惠金融理念,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支持國民經濟建設、改善金融服務環境、致力社會公益事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積極實踐,以及在員工培養、文化建設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