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分化:中國城商行風險評估報告

2020-12-27 界面新聞

文|崔宇 界面新聞副總編輯、界面商學院院長;毛盾 界面商學院研究員;劉林 界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蔣悅 界面商學院研究員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成立以來,城商行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銀行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層級。目前,全國共有135家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佔比從2003年的5.3%升至13.2%。

城商行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風險也在不斷累積。一方面,脫胎於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天然植根於地方經濟,其主要服務的中小微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差,而且,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時,難免受到地方政府政策壓力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異地展業、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興起擴張,大量資金繞開監管,投向高收益高風險的領域,也容易帶來流動性危機。

本輪金融監管加強以來,部分城商行風險有所暴露,不過,整改後,城商行風險管控水平明顯改善,但是,新冠疫情爆發後,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城商行不可避免會受到負面衝擊,在此背景下,城商行的風險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目前,城商行的信息披露大多不夠及時也不太規範,而且央行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也沒有向公眾公開城商行風險狀況的具體評估結果,為此,界面商學院利用公開數據,編制了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試圖跟蹤和監測城商行的整體及個體風險。該指數主要參考銀保監會CAMELS+風險評估體系,選取了40家城商行作為樣本。

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大幅下滑影響,城商行整體風險水平有所上升,但風險尚未完全暴露;各城商行之間風險水平分化程度有所收斂,但較兩年前顯著加大;東北地區城商行風險水平最高,但上半年受影響較小;不同規模城商行風險水平都有所上升,但規模較小的城商行風險上升幅度較大;上市城商行整體風險水平低於非上市城商行,但風險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

1、研究方法

「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涵蓋宏觀風險、資本充足風險、信用風險、盈利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共五大項17個指標,其中財務槓桿倍數、成本收入比、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不良貸款比例四項指標設置為反向指標。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越高,意味著風險越低。

與銀保監會CAMELS+風險評估體系相比,由於城商行管理風險及外匯管理風險模塊相關數據無法從公開途徑獲取故未將其納入,但我們新增了宏觀風險模塊,試圖從城商行所在省市區經濟增長態勢的角度對其風險予以前瞻性評估。各項指標權重的設置主要參考CAMELS+中指標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並對同質化和相關性較強的指標減少相應的權重分配。

本報告樣本的選擇充分考慮了數據獲得性(5期數據完整度高於90%)、銀行代表性和銀行影響力,最終選取了40家城商行作為樣本,樣本城商行總資產額均在800億元以上且對不同區域均有覆蓋。數據採集時間為2018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頻率為半年。

各項指標數據處理方式為歸一法標準化處理,對於少量缺失數據參考歷史趨勢及樣本總體分布情況予以補充。

2、總體情況

(1)城商行整體風險上升,但尚未完全暴露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在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後,金融監管環境不斷趨緊,以各銀行總資產規模作為權重計算的城商行風險評價綜合指數從2018年上半年的67.74,上升至2019年年末的70.56,意味著城商行整體風險在過去兩年有所下降。但2020年上半年城商行整體風險上升,城商行風險評價綜合指數從2019年末的70.56降為67.15。

從分項風險評價指數的變化來看,整體風險之所以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上升,主要是由宏觀風險顯著上升引起的。2020年上半年,宏觀風險評價指數的變動最為劇烈,從2019年年末的82.93大幅下降至39.54。其他四個分項風險評價指數中,信用風險、盈利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有微幅上升,資本充足風險評價指數與上年末基本持平,這意味著風險尚未完全暴露。

回溯報告覆蓋的全部五期數據,本輪金融防風險成效顯著。城商行的資本充足水平有明顯上升,資本充足風險評價指數從2018年上半年的63.46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68.05,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從42.46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60.77,盈利風險評價指數從57.58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62.37。

(2)城商行分化程度短期收斂,長期加大

2020年上半年,有90%的樣本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出現下降,即風險相對2019年末上升。

在整體風險評價指數下移的同時,城商行之間的離散情況也有所收縮,標準差較上年末出現下降。不過,相比2018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的樣本標準差上漲近40%,表明城商行間分化程度加大。

從2020年上半年各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的分布來看,分布區間總體下沉,自2018年以來首次出現風險評價指數在50以下的城商行(兩家,佔比5%),與2019年末相比,在50-60之間的城商行數量沒有變化,仍然是兩家(佔比5%);在60-70之間的城商行數量從2019年末的12家增加到25家,佔比上升至62.5%;與之相對的是,在70-80之間的城商行數量大幅減少,從2019年末的23家減少為10家,佔比下降至40%;超過80的城商行數量從2019年末的2家降為1家。

(3)東北地區城商行風險水平最高,但上半年受影響較小

在40個樣本城商行中,有19家位於東部地區、8家位於西部、7家位於中部、6家位於東北。

2020年上半年,不同區域城商行的風險均出現上升,但表現各異。西部地區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較上年末下降6.5%,但仍然達到70.1,在四大地區中最高;東部地區下降5.3%,也高達68.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稍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降幅為4.8%;東北地區降幅最小,僅為1.2%,但風險評價指數只有60.2,與其他幾個區域差距較大。

(4)規模較小的城商行風險上升幅度較大

樣本城商行按照總資產規模可以歸為五類,其中,總資產規模在5000-10000億元的城商行數量最多,有10家,佔25%;3000-5000億元的次之,有9家,佔22.5%;10000億元以上的有8家,佔20%;2000-3000億元的有7家,佔比17.5%;2000億元以下的最少,有6家,佔比15%。

對比不同規模城商行的風險評價指數可以發現,相對於上年末,今年以來各規模等級的風險評價指數都出現下降,即風險水平出現上升,但變化程度並不一致。特別是總資產規模在2000-3000億元之間的風險評價指數下降最多,從2019年末的75.41下降至69.32,降幅為8%;2000億元以下的次之,從70.99下降至65.95,降幅為7%;5000-10000億元與10000億元以上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小,降幅接近4%。

(5)上市城商行與非上市城商行風險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40家樣本城商行中,有27家已經上市。總體來看,上市城商行總體表現優於非上市城商行,在五個觀察期中,上市城商行的風險評價指數均高於非上市城商行,二者的差距在今年有所擴大。2020年上半年,上市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為67.58,比非上市城商行高出3.08點,較上年末擴大0.14點,較上年同期擴大1.57點。

3、上市城商行風險情況分析

目前上市的27家城商行(上交所10家、深交所4家、港交所13家)是40家樣本城商行的主體,其總資產佔40家樣本城商行總資產的86.2%。

上市城商行各期風險評價指數均高於平均水平。分項來看,上市銀行在信用風險把控及盈利分項上有相對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流動性管理上,上市銀行落後於其他樣本銀行。

從27家上市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的表現來看,西部的三家銀行最高,從高到低依次為西安銀行、貴州銀行和重慶銀行;最低的三家依次是甘肅銀行、哈爾濱銀行和錦州銀行。

與2019年末相比,杭州銀行進步最大,上升了13個位次,南京銀行次之,上升了12個位次,北京銀行位次下降最多,達10個位次。與2019年6月相比,徽商銀行和南京銀行上升幅度最大,均為13個位次;江西銀行位次下降最多,為18個位次。

  • 西安銀行作為城商行風險評價指數最高的上市城商行,各分項指標沒有短板,均高於均值,其中,資本充足分項最為突出,居各行之首。2020年半年報顯示,西安銀行各級資本都非常充裕,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 12.37%、12.37%和 14.57%,均保持較高水平。 
  • 貴州銀行與重慶銀行均在香港上市,從分項指標看,他們各有短板,貴州銀行的盈利風險評價指數低於均值,重慶銀行的資本充足風險評價指數低於均值。儘管貴州銀行曾在2019年被曝資本充足率「告急」,但通過新一輪增資擴股「補血」,目前,貴州銀行資本充足率已經居於前列。
  • 杭州銀行是今年進步最快的上市城商行,從2019年末的第26位升至第13位,主要因為該行資本充足風險、信用風險和盈利風險評價指數上升,與同期同分項加權均值對比,資本充足風險和信用風險評價指數還從低於均值轉變為高於均值。儘管盈利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仍然低於均值,但前者與均值差距呈縮小趨勢。
  • 北京銀行作為資產規模最大的上市城商行,2020年上半年的風險評價指數排第17位,較2019年末下降了10個位次。這主要是因為原本就低於均值的宏觀風險與資本充足風險評價指數降幅較大。在其他三個分項指標中,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居於前列,其他兩項雖超過均值,但優勢並不明顯。
  • 錦州銀行在2020年上半年有明顯進步,風險評價指數逆勢上升至58.67,但仍位居上市城商行末位區間。這一進步主要受益於信用風險評價指數大幅上升。對比各行分項指數,錦州銀行最大的短板是資本充足情況,該分項風險評價指數在樣本行中最低,與之相對的是,該行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最高。

4、結語

2020年上半年,城商行盈利風險、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評價指數不降反增,資本充足與信用風險評價指數保持穩定,這可能受益於今年以來國務院、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與流動性的一系列政策,但是,宏觀經濟下行的風險並未完全反映到一系列監管指標上。

城商行的總資產規模大並不意味著風險管控水平高,在宏觀環境惡化時,儘管不同規模城商行風險水平都有所上升,但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商行風險上升幅度較大。

上市城商行的風險評價指數明顯好於非上市城商行,在大環境惡化時,這種差距進一步加大。監管層或可考慮提高非上市城商行的信息披露標準,以此倒逼非上市城商行提高風險自律水平。

此外,隨著城商行風險狀況不斷分化,防風險政策下一步可以考慮加強針對性,對東北和中部地區的部分城商行進行重點監測。

附錄1:央行和銀保監會監管體系介紹

 

附錄2:40家樣本城商行介紹

相關焦點

  • 城商行發展之路怎麼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甄新偉指出,城商行異地經營主要面臨兩方面風險。一方面,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城商行異地分行的客戶和信貸資產質量承受較大壓力。另一方面,異地城商行經營管理規範性相對較弱,導致合規經營壓力較大。綜合來看,城商行異地可持續經營能力有所削弱。
  • 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發布《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8...
    、民營銀行改革轉型發展現狀,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每年發布一份城商行發展報告。《報告》是繼《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6)》之後的第三部城市商業銀行年度發展報告。中國銀保監會曹宇副主席為《報告》作序。  《報告》由主報告、專題及附錄組成,深刻回顧了城商行、民營銀行2017年的發展環境,系統綜述了其經營現狀、整體發展、業務經營、特色服務、風險管理、基礎管理、社會責任等情況,全面展望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與具體措施。
  • 最活躍城商行 持續發掘30家理財最強城商行
    隨著城商行對理財業務的日益重視,其靈活、穩健、專一的特徵日益顯露。尤其在債券類、信託貸款類、票據類等傳統銀行理財產品上,城商行的收益經常高於其他全國性大銀行。  但「船小好調頭」,城商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的吻合度非常高。普益財富《商業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顯示,「到期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比重」這一項指標中,南京銀行、鄞州銀行、長沙銀行、湛江市商業銀行、大慶商業銀行、長沙銀行、包商銀行、富滇銀行、南昌銀行、重慶銀行等均為0。
  • 齊商銀行開展「城商行聯盟系統中斷」業務連續性應急演練
    為有效防範重要信息系統運行風險,提高應對山東省城商行聯盟系統性災難事件的能力,加強與城商行聯盟的應急聯動,11月25日,齊商銀行組織了「2020年度城商行聯盟系統中斷」業務連續性應急演練。  魯網12月2日訊 為有效防範重要信息系統運行風險,提高應對山東省城商行聯盟系統性災難事件的能力,加強與城商行聯盟的應急聯動,11月25日,齊商銀行組織了「2020年度城商行聯盟系統中斷」業務連續性應急演練。
  • 城商行25年發展啟示錄:數字普惠為抓手 差異化求突圍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回歸本源、差異化發展是業內普遍共識,在此基礎上,依託金融科技助力效率提升、風控完善也至關重要。  監管密集「喊話」 中小銀行改革提速  去年以來,從金融委到央行、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包括城商行在內的中小銀行發展。
  • 財報丨城商行「模範生」江蘇銀行!淨利連續四年雙位數增長,不良率...
    作為一家總資產突破2萬億的城商行,在複雜、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下積極求變,在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江蘇銀行著力打造「商行+投行」模式,走出了一條屬於江蘇銀行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淨利潤連續四年兩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連續四年下降;撥備覆蓋率連續四年提升。
  • 青島銀行連續4年獲得「最佳競爭力城商行」稱號
    近期,2020「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 (下稱「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青島銀行憑藉的優秀業績和良好口碑,從130多家城商行中脫穎而出,冠譽CFV「TOP10城商行」,並連續四年摘獲「最佳競爭力城商行」。
  • 多家城商行聚智合力共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城商行是我國各省區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金融支撐力量,依託對當地產業「深耕細作」的積澱以及靈活高效的服務模式,成為了各地金融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月28日,廣西北部灣銀行發起,海南銀行、重慶銀行等多家城商行共同發起倡議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聚智合力突破城商行金融服務瓶頸,或將成為金融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能力提升的又一關鍵舉措。
  •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跑:一天2家獲批開業 都是城商行領跑者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若暉一天兩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局。8月18日,同屬城商行的南京銀行、江蘇銀行同時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批覆,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銀理財、蘇銀理財獲準開業。去年12月末,城商行旗下的寧銀理財、杭銀理財相繼開業,成為首批開業的城商行控股理財子公司,今年4月,徽銀理財收到開業批覆,徽銀理財也是今年首家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此外,城商行系中的青銀理財也在今年2月獲準籌建。據悉,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均在城商行中資產規模領先,目前排名第三和第四,僅次於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
  • 城商行賺錢哪家強?青島銀行淨利王
    又到了一年一度城商行公布「成績單」的時候,頭條妹梳理發現,截至5月24日,山東現有14家城商行已有11家披露了2015年年度報告(德州銀行、煙臺銀行、棗莊銀行暫未披露,故不在此次統計之列)。 統計顯示,11家城商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總計315.90億元,賺錢總額達88.71億元。
  • 5家城商行合併重組 7家企業發起新農商行...
    「成立伊始,資產規模即近3000億元,居全國130家城商行30多位,並將在3年之內完成省內資源整合和網點布局,力爭資產規模達到4000億元。」招聘公告表示。「籌建山西銀行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籌建方案。」山西當地一位金融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 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位居城商行第一 這家銀行是怎麼做到的?
    4月11日,江蘇銀行公布了A股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年報顯示,江蘇銀行2019年努力打造「最具網際網路大數據基因的銀行」,把「智慧化」提到戰略首位,以基礎平臺搭建、數據價值創造、客戶場景服務、智慧營銷落地為導向,突出技術應用,為產品服務、風險防控、內部管理賦能。
  • IPO批文下發 重慶銀行將成西部首家A+H城商行
    A股上市銀行再迎「新兵」 重慶銀行將成西部首家A+H城商行 來源:券商中國過會三個多月後,重慶銀行拿到了證監會下發的A股IPO批文。12月1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按法定程序核准了重慶銀行的首發申請。該公告同時表示,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期,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 美智庫關注中國經濟風險評估及研究方法
    近日,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布《中國經濟風險矩陣》報告,對中國經濟風險進行評估,並提出關於中國經濟風險的新研究工具——中國經濟風險矩陣。報告稱,中國金融行業發展迅猛,難以通過傳統的跨國分析工具進行比較。
  • 深度數位化:企業微信助力城商行/農商行構建私域數字核心資產
    而2020年的疫情,零接觸金融、全盤線上化,更加速了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同時也暴露出當下銀行業務高度同質化的問題。銀行業藉助金融科技打造差異化、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新產物和服務。這對於城商行來說,更是攸關於存亡的首要任務。當前,城商行可謂是背腹受敵,夾縫求生,一方面負債和資產項目遭遇大行擠壓,另一方面政務民生類業務又被網際網路公司蠶食。
  • 清華報告: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指標近期達到峰值 但未持續
    財聯社(北京,記者李願)訊,「最新測算結果表明我國宏觀層面系統性金融風險較2018年水平大幅下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但微觀層面指標仍然高企,」5月25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布《2019年上半年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
  • 報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需提升信貸風險識別和防控水平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3日電 「受疫情影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普遍面臨著線下經營業績下滑、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傳導和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零點有數聯合普惠金融開放平臺於2月22-25日開展的專項研究發現,因疫情加速暴露的機構短板,需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抓緊此次窗口期進行自身能力建設。
  • 方正固收:非標違約頻發下的城投風險
    從我國城投平臺行政等級整體分布來看,省級平臺數量最低,約佔3%,地市級平臺和區縣級平臺分別佔40%左右,園區類平臺佔15%,與此相比,出現非標風險事件的城投平臺行政等級分布明顯高度集中於區縣級,園區類平臺佔比次之,低層級平臺的風險不容忽視。主體評級方面,與WIND口徑下全體城投平臺對比,可以發現涉及非標風險的48家城投平臺評級主要集中在中低等水平。
  • 疫情影響下銀行對公業務規模為何逆勢增長?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銀行資產端進一步增大貸款投放。企業貸款佔比在經歷了數年的下降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企業貸款佔比開始出現反彈。根據央行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81萬億元,同比多增2.61萬億元。
  • FATF對中國反洗錢互評估報告解讀
    二、FATF互評估報告積極評價我國的反洗錢工作成效(一)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協調機制獲肯定報告高度評價中國國家風險評估和政策協調機制,認為其成效達到了較高水平。報告指出,中國自2002年成立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以來,建立了包括威脅評估、專項評估、風險研究等在內的多層次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體系,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和實施了國家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戰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