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人衛健康
中年,是處於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年齡階段。人到中年,知識經驗在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的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
01
生理功能逐步衰弱
進入中年期以後,人體的各個系統、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功能退步,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
心血管系統:血管壁彈性因動脈逐漸硬化而降低,血管運動功能和血壓調節能力減弱,血液膽固醇濃度常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動脈管腔變窄,引起心腦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病。
呼吸系統:肺組織彈性逐漸減小,肺泡間質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壁增厚,肺的氣體交換功能下降,其抗病能力下降,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內分泌系統:胰島素分泌量減少,使一些個體發生糖尿病傾向或罹患糖尿病。性腺功能降低,使性慾減退。到中年後期,還會因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出現更年期症候群。
其他器官系統功能也在減退,如肌肉開始萎縮,彈性降低,致使骨質密度降低;免疫監視系統對發生癌性突變細胞的監視功能減弱。這也是50歲前後的中年人常常心力交瘁,易患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
02
心理能力繼續發展
孔子曾描述過人的變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其形象地說明了人的心理能力進入中年期後許多方面仍在發展。
智力發展到最佳狀態
中年時期,知識的積累和思維能力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善於聯想,善於分析並做出理智的判斷,有獨立的見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年時期是最容易出成果和事業上成功的主要階段。
情緒趨於穩定
中年人較青年人更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較少衝動性,有能力延遲對刺激的反應。
意志堅定
中年人的自我意識明確,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處社會地位,善於決定自己的言行,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對既定目標,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不氣餒。同時也有理智地調整目標並選擇實現目標的途徑。
個性固定,特點突出
人到中年,個體在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徵以及需要、興趣、信念等個性傾向性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幾十年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自我意識的建立、改造與再完善的反覆錘鍊和再社會化過程,穩定的個性表現出每個人自己的風格,有助於其排除幹擾,堅定信念,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建立穩定的社會關係,並順利完成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
中年人心理發展中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01
心理壓力超負荷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肩負著社會與家庭的重任,是各行各業的主力,又是家庭的「頂梁柱」,具有多重社會角色。中年人對事業成就的期望高,勞心勞力,盡職盡責,但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因素,事業上經常會遇到困難、挫折與失敗,長期承受的高強度的精神緊張與心理壓力,會嚴重威脅中年人的心身健康,中年知識分子的情況更為嚴重。
面對中年人的「不堪重負」境遇,應採用的措施有:
量力而行
中年人要權衡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停止超負荷運轉,對不合健康的過重任務,要學會說「不」。
淡泊名利
中年人的成就欲與時間緊迫感常引導自己不由自主地與別人比較。真正的成功者需有遠大的目標,平和的心態,不為眼前利益而犧牲健康。主動發展業餘愛好,不斷豐富精神生活。
學會放鬆
在工作與精神壓力過大時,學會用放鬆技術來調節與應對。對照法、直接法、生物反饋、氣功、太極拳等均是很好的放鬆方法。
02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
中年期是人際關係最為複雜的時期。在工作關係中,中年人要小心處理好與老年(上級)同事的關係,搞不好,會被認為「翅膀硬了」;還要處理好與年輕(下級)同志的關係,指導多了會被認為「絮絮叨叨」,關注少了會被認為「自私冷漠」。
在社會關係中,可能會因自身社會地位的變化,疏遠或失去過去的朋友。對已進入老年的長輩投入時間、精力與經濟照顧的「反哺現象」,也時常讓中年人不得不犧牲休息甚至工作。既要作「孝子」又要作「忠臣」,搞得中年人心力憔悴,甚至「英年早逝」。
如何能應付這一複雜的矛盾?
調整認知結構
對人際關係有一種積極、全面、善意的認識是良好交往的基礎。克服視人際關係為爾虞我詐、演戲、冷漠等心理定勢,以誠相交,常常會廣交朋友,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改善個性品質
個性缺陷常常是導致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背景因素,甚至是關鍵因素。因此應養成一種熱情、開朗、寬宏、富有責任心、拋棄妒忌心等一系列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會交往技能
處理人際關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比如:適度地真誠地讚賞對方,善於傾聽,設身處地;學會找到相似性,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增加主動性,求大同存小異等等,都是在人際關係中十分有用的技術。
03
家庭與婚姻矛盾
中年人要在行業上有所作為,需要一個安定、和睦的家庭作後盾。家庭是一個人身心調養的小島,是避開社會風浪的港灣。
但是近年來,隨著多種文化意識的滲入,離婚率上升,是影響中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誠然,離婚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壞事。但是,「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現象,以至離婚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困擾著在事業上亟待發展的中年人。
中年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是中年人常常遇到的困惑之一。望子成龍的期望與子女現實的差距對中年人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夫妻間,常常因為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態度不一致,產生矛盾或發生口角,一方從嚴,一方放縱,一方斥責,一方庇護,不僅傷了夫妻感情,更加大了孩子問題向負面方向的發展。
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應採取以下措施:
增進夫妻間的「溝通交流」
即使是多年夫妻,也要相互溝通,消除誤會。促進建立「夫妻認同感」,夫妻雙方在情感與行為上就會表現出較高的同一性。當出現「第三者插足」時,要避免災難性暴力。採取冷靜的方式,找到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培養良好的子女養育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言教。要想培養高質量的後代,父母要有良好的教育與修養,不過度保護,也不放縱姑息,採取一致的態度與處理問題的口徑,同時也要調整好適度的期望值。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醫學心理學》
作者:姜乾金
https://www.pexels.com/search/sleepy/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