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更容易心理壓力超負荷,「不堪重負」時可以這樣做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人衛健康 

中年,是處於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年齡階段。人到中年,知識經驗在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的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

01

生理功能逐步衰弱

進入中年期以後,人體的各個系統、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功能退步,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

心血管系統:血管壁彈性因動脈逐漸硬化而降低,血管運動功能和血壓調節能力減弱,血液膽固醇濃度常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動脈管腔變窄,引起心腦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病。

呼吸系統:肺組織彈性逐漸減小,肺泡間質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壁增厚,肺的氣體交換功能下降,其抗病能力下降,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內分泌系統:胰島素分泌量減少,使一些個體發生糖尿病傾向或罹患糖尿病。性腺功能降低,使性慾減退。到中年後期,還會因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出現更年期症候群。

其他器官系統功能也在減退,如肌肉開始萎縮,彈性降低,致使骨質密度降低;免疫監視系統對發生癌性突變細胞的監視功能減弱。這也是50歲前後的中年人常常心力交瘁,易患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

02

心理能力繼續發展

孔子曾描述過人的變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其形象地說明了人的心理能力進入中年期後許多方面仍在發展。

智力發展到最佳狀態

中年時期,知識的積累和思維能力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善於聯想,善於分析並做出理智的判斷,有獨立的見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年時期是最容易出成果和事業上成功的主要階段。

情緒趨於穩定

中年人較青年人更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較少衝動性,有能力延遲對刺激的反應。

意志堅定

中年人的自我意識明確,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處社會地位,善於決定自己的言行,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對既定目標,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不氣餒。同時也有理智地調整目標並選擇實現目標的途徑。

個性固定,特點突出

人到中年,個體在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徵以及需要、興趣、信念等個性傾向性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幾十年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自我意識的建立、改造與再完善的反覆錘鍊和再社會化過程,穩定的個性表現出每個人自己的風格,有助於其排除幹擾,堅定信念,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建立穩定的社會關係,並順利完成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

中年人心理發展中的常見問題與應對

01

心理壓力超負荷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肩負著社會與家庭的重任,是各行各業的主力,又是家庭的「頂梁柱」,具有多重社會角色。中年人對事業成就的期望高,勞心勞力,盡職盡責,但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因素,事業上經常會遇到困難、挫折與失敗,長期承受的高強度的精神緊張與心理壓力,會嚴重威脅中年人的心身健康,中年知識分子的情況更為嚴重。

面對中年人的「不堪重負」境遇,應採用的措施有:

量力而行

中年人要權衡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停止超負荷運轉,對不合健康的過重任務,要學會說「不」。

淡泊名利

中年人的成就欲與時間緊迫感常引導自己不由自主地與別人比較。真正的成功者需有遠大的目標,平和的心態,不為眼前利益而犧牲健康。主動發展業餘愛好,不斷豐富精神生活。

學會放鬆

在工作與精神壓力過大時,學會用放鬆技術來調節與應對。對照法、直接法、生物反饋、氣功、太極拳等均是很好的放鬆方法。

02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

中年期是人際關係最為複雜的時期。在工作關係中,中年人要小心處理好與老年(上級)同事的關係,搞不好,會被認為「翅膀硬了」;還要處理好與年輕(下級)同志的關係,指導多了會被認為「絮絮叨叨」,關注少了會被認為「自私冷漠」。

在社會關係中,可能會因自身社會地位的變化,疏遠或失去過去的朋友。對已進入老年的長輩投入時間、精力與經濟照顧的「反哺現象」,也時常讓中年人不得不犧牲休息甚至工作。既要作「孝子」又要作「忠臣」,搞得中年人心力憔悴,甚至「英年早逝」。

如何能應付這一複雜的矛盾?

調整認知結構

對人際關係有一種積極、全面、善意的認識是良好交往的基礎。克服視人際關係為爾虞我詐、演戲、冷漠等心理定勢,以誠相交,常常會廣交朋友,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改善個性品質

個性缺陷常常是導致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背景因素,甚至是關鍵因素。因此應養成一種熱情、開朗、寬宏、富有責任心、拋棄妒忌心等一系列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會交往技能

處理人際關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比如:適度地真誠地讚賞對方,善於傾聽,設身處地;學會找到相似性,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增加主動性,求大同存小異等等,都是在人際關係中十分有用的技術。

03

家庭與婚姻矛盾

中年人要在行業上有所作為,需要一個安定、和睦的家庭作後盾。家庭是一個人身心調養的小島,是避開社會風浪的港灣。

但是近年來,隨著多種文化意識的滲入,離婚率上升,是影響中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誠然,離婚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壞事。但是,「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現象,以至離婚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困擾著在事業上亟待發展的中年人。

中年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是中年人常常遇到的困惑之一。望子成龍的期望與子女現實的差距對中年人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夫妻間,常常因為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態度不一致,產生矛盾或發生口角,一方從嚴,一方放縱,一方斥責,一方庇護,不僅傷了夫妻感情,更加大了孩子問題向負面方向的發展。

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應採取以下措施:

增進夫妻間的「溝通交流」

即使是多年夫妻,也要相互溝通,消除誤會。促進建立「夫妻認同感」,夫妻雙方在情感與行為上就會表現出較高的同一性。當出現「第三者插足」時,要避免災難性暴力。採取冷靜的方式,找到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培養良好的子女養育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言教。要想培養高質量的後代,父母要有良好的教育與修養,不過度保護,也不放縱姑息,採取一致的態度與處理問題的口徑,同時也要調整好適度的期望值。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醫學心理學》

作者:姜乾金

https://www.pexels.com/search/sleepy/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被上下兩代壓扁的三明治一代:生活壓力不堪重負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據一些國家的最新調查顯示,「三明治一代」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需要撫養,生活壓力不堪重負。  加拿大9月28日一份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加拿大三明治一代人群數量擴大,壓力漸增。同樣,在臺灣,一份以三明治一代夫婦為對象所做的最新調查於近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三明治一代感到非常疲倦,有超過七成四的女性表示曾有過離婚念頭。
  • 大人爭著騎旋轉木馬 遊樂設施不堪重負屢「就醫」
    原標題:大人爭著騎旋轉木馬 遊樂設施不堪重負屢「就醫」   旋轉木馬不堪重負而要換機芯、水槍被用力過猛每周都需要大修、感知樂園敲打玩具要全部更新……開業不到半年,廣州市各大兒童公園的遊樂設施傷痕累累,主要原因與超負荷運作有關,加上連成年人也加入一起玩,更是讓設施受損雪上加霜。
  • 母親生病住院 兒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導語:母親生病住院 兒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疾病最殘忍的並不是使人死亡,而是讓人絕望。王超和劉明(化名)結婚20多年,雖然夫妻倆種莊稼沒有大富大貴,但生了兩個6兒子。今年6月份的時候,妻子出現了咳嗽的症狀,開始只是以為普通的咽喉炎,可是吃了一段時間後還不見好轉,兩個人就去大醫院裡面做了一下檢查,結果妻子被檢查出來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當天回到家,王超就拿出存摺和身上的全部現金,找親戚朋友又借了不少,讓妻子住進了病房。
  • 精神物質雙重壓力不堪重負 刀鋒戰士被曝想自殺
    自從情人節槍殺女友之後,他不斷變賣家產以支付高昂的律師費用,精神和物質雙重壓力讓其不堪重負。  皮斯託瑞斯一直稱這位爆料的密友「邁克叔叔」,是個馴馬師,一向跟他家族過從甚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刀鋒戰士要自殺的消息了,早在保釋聽證會召開期間,就曾傳出他不堪重負打算自殺。
  • 貝克漢姆快禿頭,中年人巨大壓力的表現,如何調整才能避免禿頭?
    45歲的小貝已到中年,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貝克漢姆在2013年退役足球生涯,身為一名職業運動員更容易衰老。實驗證明,運動促使肌體新陳代謝加速,使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活性氧」,使人容易衰老。另外超負荷的運動,會加劇身體一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失調,甚至縮短壽命。
  • 當你感到不知所措,壓力滿滿時該如何應對?
    被壓垮的感覺會慢慢滲透進來,直到有一天早上你醒來時,會感到筋疲力盡,並為即將到來的一天感到焦慮。 心理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2018年與YouGov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一年中,4619名受訪者中有74%的人感到壓力過大,以至於不堪重負或無法應對。
  • 壓力研究所|中年人自救指南
    中年人壓力的根源:死亡焦慮因為年齡走到了生命的中段,身體不再像青年時一樣的健壯,「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古語像是一個預言。面對失控,中年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對壓力,很多人選擇了逃避,當事人試圖藉此來尋回一些控制感,逃避現實的重負,補償內心的空洞。迷茫的背後:生命意義之困面對紊亂與時空,中年人感到彷徨、迷茫時,常常會思考更為深刻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工資低不堪重負 一男子跳樓自殺卻奇蹟生還
    工資低不堪重負 一男子跳樓自殺卻奇蹟生還 2007年12月27日 17:30 來源: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黃德謙承認是他自己跳下樓的,原因是在酒店壓力太大。   瓊海東宮大酒店大堂經理黃小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黃德謙跳樓與酒店有關, 「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這件事跟我們酒店沒有任何關係。」黃小姐說。
  • 中年人最易得的4種疾病,堪稱「中年危機」,幾乎沒人逃得過!
    雖說壓力會產生動力,但是壓力過度,太過疲憊的話會讓我們的身心非常疲憊,情緒也常處在低落之中,這樣身體裡的細胞就有可能會產生變異,各種疾病可能就會隨之而來。但是中年人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不能輕易倒下的,他們也非常的渴望身體健康,可是由於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的下滑又讓他們感覺到力不從心,非常的心累。
  • 面對職場的競爭打工人可以這樣疏解壓力
    大家好,我是華夏盛德禮商書院的金牌禮儀講師王清,今天為大家分享大學生禮儀素養提升課之壓力管理的有關內容。什麼是壓力呢?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1、造成壓力的工作因素對工作的不滿意、工作量超負荷以及工作要求高通常是造成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尤其當得到的報酬與個人的付出不成正比時,我們就更容易覺得不公平,壓力感也相對增加。而人際關係不良也是導致工作壓力的另一要素。所以職場人士,尤其是我們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 研究生不堪重負選擇自殺,起因被逼延期畢業,背後的問題值得深思
    很多學生面對考研給自己帶來的壓力,一度超越了當時高考給自己的壓迫感,考上之後能不能畢業,更是許多讀研學生面對的難題,所以也導致了近年來,經常有報導高校的研究生選擇輕生的消息,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學生好不容易過了考研的這一關,畢業就能回報父母和為社會做貢獻了,但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近日,又有一名在讀研究生自殺了,原因疑似不堪導師壓迫。
  • 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餘歡水式中年危機怎麼破?
    因為賺不到錢,他隱忍退讓,在家人面前感覺抬不起頭,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他還曾被查出胰腺癌晚期,雖然後來證實是烏龍事件,但一時間仍感覺生活仿佛跌落到了谷底。  對於這部劇,網友的評價是:人間真實。沒錯,餘歡水身上所遭遇的經歷,正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年人的故事。房貸、車貸、贍養老人、教育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和家庭中是頂梁柱,面對來自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壓力,很多中年人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
  • 一到中年就心理壓力大?教你幾個緩解壓力的好方法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身體會逐漸走下坡路,而在進入中年後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很多因為壓力大而沒辦法入睡以及影響工作。其實在目前心理負擔重,壓力大,經常焦慮不安是很多中年人比較常見的,所以在步入中年後不想心理負擔過重,情緒不穩時得採取措施,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 和式風格:回到家以後可以更容易放空,舒緩心理的壓力
    日本由於土地資源比較少,所以一般房屋面積比較小,所以為了使空間開闊,不僅家具比較低矮,而且在隔斷方面也做得比較通透,使空間更明亮更開闊。日本人的房子空間小但是卻又十分整潔,秘密就是收納。對於日本人來說,收納是一生的哲學,所以做好收納是十分重要的,把房間的雜物巧妙地「藏」起來,這樣才能使空間乾淨,多而不亂。
  • 壓力指的是什麼 ? 以及應對的策略
    壓力先驅研究者發現「人只有在死亡狀態下才完全沒有壓力。」應激(壓力)是指當個體必須應對或適應環境時出現的身心狀態。當我們需要調整自己或適應環境時就會出現這種狀態。工作負擔、婚姻問題和經濟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會很自然地使人感到壓力。
  • 中年人如何保持睡眠,不做油膩大叔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人到中年,中年人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承受著生活全部的壓力,有一個安穩的睡眠,才能更好地為家庭服務。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中年人的睡眠時間應該在7-8小時。那麼如何提高睡眠的質量呢?如果睡眠的質量不好時間不夠還可以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甚至抑鬱症等問題。讓我們常常處於亞健康狀態。造成中年人睡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壓力,而壓力的來源,往往是「灰色心理」。緩解灰色心理,就是克服了心理的壓力,只要克服的心理壓力,睡眠質量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 成都心理科醫院哪家好?成都市棕南心理諮詢醫院!
    核心提示:導致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因素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成長,對很多人對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大多數人認為精神病只會出現在對許多看似正常的心理的嚴重的精神問題或人體內的奇怪行為,也歧視問題。面對這種現象,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發現有精神病徵兆時,他需要做的治療,那麼這些因素會導致精神疾病?
  • 國關讀書會|決策的重負:應對核毀滅危機時的下意識選擇
    但由於個體的理性認知限制,在重大危機爆發後,政治領袖在做決策時都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健康方面的極限挑戰,而這種決策的重負是作為學者在事後的分析中感受不到的。相比之下,學者事後得到的信息更完全、視角更全景化、時間更充裕,因而對於決策方案的分析肯定更深刻、全面,對於決策是如何形成的過程更清楚。
  • 工作時注意力缺失?原來是大腦超負荷運轉
    ADT是由大腦超負荷運轉所引起的,目前在很多公司肆虐。ADT最典型的表現是注意力渙散、內心狂躁和缺乏耐心,被ADT侵擾的人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難以條理分明地做事,這些症候可能會導致原本很有才幹的管理者表現越來越糟糕。ADT既不是疾病,也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我們的大腦接收到太多需要分配時間和注意力的指令時做出的自然反應。
  • 11歲男孩心梗猝死: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愛,而是父母的重負
    有一位心理諮詢師,曾讓年齡在9歲至12歲之間的小朋友參與調查,寫出壓力的來源。285天後,江蘇南通,一個12歲的女孩,因不堪家長的壓力和作業重負,墜樓身亡。這些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凋零了,如果我們能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或許他們的壓力就不會這麼大,也不會選擇自殺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