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橋頭鎮以推行「六治一網」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為抓手,以建設「信義橋頭、和美鄉村」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智能化、系統化、現代化水平,實現鎮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去年以來,刑事和社會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4%、33%。
有示範有特色 治理體系一條龍打造信義治理體系一條龍,既要強「龍頭」,又要帶「龍身」,還要擺好「龍尾」。為此,橋頭鎮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實施了「黨建+教理文化」「黨建+福祿文化」等「黨建+信義文化」的特色做法,在全鎮樹立起「信義治理」的品牌意識,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教裡村就通過「黨建+教理文化」加強黨員幹部教育,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變。
鎮黨委層面,每周召開黨委會研究部署;片區層面,每周召開片區會傳達督導;村級層面,每周召開「兩委」擴大會落實反饋……鎮、片、村三級聯動,橋頭鎮逐漸形成了「責任傳導鏈條」和「工作推進鏈條」,建立起問題早發現、快處置的早期監測預警機制,全力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同時,橋頭鎮又通過每月對農村工作進行考核,按照排名進位綜合成績分別賦予紅、黃、綠、藍、黑五旗,打破了「吃大鍋飯」的局面,充分激發起村幹部的工作激情。念好「信義經」,除了要做好示範引領,還要注重從實際出發,突出鄉村特色,完善一攬子信義治理機制。於是,「信義」積分就成了管理「法寶」。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行為轉變成了村民「信義存摺」裡的積分,村民信用信息臺帳將參與範圍進一步擴大,漸漸地,形成了黨員幹部帶頭、村民代表帶動、群眾積極參與信義治理的良好局面。圍繞忠信、誠信、德信、禮信、正義、仁義、孝義、廉義8個方面,橋頭鎮還制定了48條信義行為規範,建立起榜樣評價機制,每年底由村民評選出8位信義榜樣,樹起講道德、守信義的典型標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結合信用『五進』和工作實際,我們將信義精神實質融入成文的規章約束,制定村規民約統一規範,出臺了《信義橋頭村規民約綱領》自治規範,培養村民守法遵約意識,提升信義治理水平。」橋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橋頭鎮還建設了信義文化園,搭建信義文化傳播平臺,開展各類宣講及主題活動50餘場、「信義文化大課堂」100餘場次,營造濃厚的信義文化氛圍。綜合施策 治理平臺一體化在橋頭鎮綜合性服務中心,黨群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社會組織服務和企業孵化等多個功能區劃分明確,正充分發揮著樞紐、平臺、陣地和窗口的作用,成為服務群眾的紅色堡壘和溫馨家園。
鎮域有中心,村級設網格。橋頭鎮有52個村居,被劃分為8個網格片區、54個網格,54名網格員和190名紅袖標誌願警又按照一格一員標準優化配置,成為「全科網格」治理的中堅力量。「現在,我們還有網格化治理信息系統加持,實現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橋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橋頭鎮網格化治理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網格員全部堅守一線,通過電話、微信、QQ等提供法律和心理方面的諮詢服務,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同時,橋頭鎮大力推行「雪亮工程」,新增了400餘個高清監控探頭,全部接入網格化治理信息系統,全鎮重要區域、主要幹道、進出路口視頻監控「全覆蓋」,在治安防控、村務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橋頭鎮還創新實施了「三層三色」工作法,逐級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將簡單矛盾糾紛列為綠色,由村調解組織就地化解;將多方聯動糾紛列為橙色,由鎮調解組織專業化解;將疑難糾紛列為紅色,由鎮級領導包案化解。近年來,橋頭鎮已成功化解疑難信訪案件25起、信訪積案11起。觸角延伸 治理模式一網通為了切實將工作做到群眾心尖尖上,橋頭鎮將工作觸角一延再延,用「小舉措」收集民意,用「小平臺」宣傳政策,用「小服務」凝聚人心,充分優化一網通信義治理模式。要想讓群眾滿意,首先要知道群眾需要什麼。為此,橋頭鎮政府設立了便民熱線24小時接聽群眾電話,黨代表就群眾的煩心事寫提案,依託村居網格收集群眾心願,為民跑腿代辦。今年以來,共收到提案7份,通過熱線解決事項305件,為民代辦事項1600餘件。
針對群眾關心的各項政策,橋頭鎮通過印發《村情月報》、開展主題講課、廣播播報節目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及時傳達,並就社會治理主題開展宣講活動,暢通群眾民主監督渠道。目前,橋頭鎮已印發《村情月報》100餘期,開展主題宣講100餘場次,參與群眾達4.5萬餘人次。在疫情防控期間,橋頭鎮還邀請村民用方言錄製了8期鎮域特色IP廣播,採用智能廣播、流動宣傳車等方式播放防疫工作安排、健康知識等,提高了居民防疫意識與法治意識。此外,橋頭鎮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組建鎮村幹部工作群等,及時傳達上級精神,實時發布工作動態,鼓勵黨員幹部主動深入基層、靠前服務,切實解決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鎮村文藝演出隊還會定期下鄉巡演,文體活動「四季連辦」,把黨群、幹群緊密聯繫在一起。去年以來,全鎮共開展各類文體活動300餘場,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8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