皚皚的冰雪融化了,美麗的春姑娘走來了。一眨眼功夫,冀南的大地由黃變綠了。您瞧,那峰巒疊嶂的大山裡,那茫茫無際的田壟上,到處是綠油油的,一派生機盎然。那綠色有樹木,有野草、麥苗兒,還有那飄香的野菜 ……
山野菜,一個水靈靈的名字,它是大自然的禮物,純淨、本真、鮮香,不僅香氣撲鼻,還有很強的誘惑力。
涉縣縣城不遠處就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每到春天,荒郊野外的田埂、山地裡就長滿了名目繁多的野菜,什麼蒲公英、灰灰菜、馬齒莧……名目繁多的野菜給春天增添了濃濃的綠色。此時,上班族就趁節假日去挖野菜,用不了一會功夫,就能挖一大袋子。回到家裡,摘好洗淨,炒野菜、做菜粥、包餃子、蒸包子,有一股特別清新的味道;而用野菜炒雞蛋,吃到嘴裡清香、鮮嫩。山中的野菜是純綠色食品,不撒化肥,更不打農藥,吃起來放心,越來越被人們喜歡。野菜還有藥用價值,如苦菜,能清熱解毒,降低血脂,預防腫瘤。現在,三高病人增多,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身體,也就越來越多的喜歡野菜。
春光明媚,草長鶯飛,人們走在田間地頭,欣賞著溝溝壑壑的自然美景,吸收著清香撲鼻的新鮮空氣,採摘著各種各樣的野菜,聽著林間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那种放松,那種消遣,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此刻,看著那嫩綠的野菜,就情不自禁地勾起了童年的回憶,思緒就被醃漬在酸楚、苦澀、歡樂、甜蜜、溫馨的野菜裡。
我的童年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剛上小學,家裡人多糧少。每到春天,儲存的蔬菜吃光了,就會鬧饑荒,常忍飢挨餓。這時的野菜,就成了餬口的好東西。所以,人們就盼著開春。春來了,人們就去野外挖野菜吃。
陽春三月,漫山遍野就漸漸地變成了綠色,地上的植物就急著往上躥。山裡就有了野菜。我們放學以後,撂下書包,拎起藍子,拿著小鏟,走在羊腸小道上,到荒郊野外的路邊,山坡上,田野裡,在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聲中,我尋覓著野菜。這時返青的有灰灰菜、苣蕒菜等幾十種,馬齒莧生長在田間地頭、打穀場邊緣,東一片西一簇,兩三個時辰就能鏟一籃子。馬齒莧葉小莖多又嫩,葉如馬齒,梗子紅而肥大,可清熱。吃起來滑膩膩,稍酸溜溜的,不算好吃,但能衝飢。蒲公英長在荒地或土路旁,出土比較早,用小鐮刀頭就可以挖,剛出土的好吃極了,有絲絲的苦味,可涼拌,也能生吃,生津去火。萵苣菜味苦中生香,一般長在農田裡,長得比較晚,一般在莊稼出小苗的時候最多,在地裡一片一片地生長,可人吃,也可以餵小雞小鴨,人們把它剁碎與玉米面混在一起,做大餅,不僅清香可口,還抗飢。
下雨了,土壤溼潤,地木耳就會長出來,傍晚或濛濛細雨時,我們就撐著油布傘,穿雙小雨靴,挎著籃子,跟著哥哥一道出門去採木耳。地木耳生長在低洼處,小河灘,荒坡旁,一蓬蓬的,有多長勢也好。還有一種小野蒜,在荒山野嶺上生長著,墳圈子,荒地裡最多,它頭似蒜,氣味卻接近蔥,根和葉都可以吃,蘸醬生食、涼拌、醃製鹹菜、燉豆腐等都好。挖它比較費勁,它紮根深,用小鐵掀才能挖起來,頭越大的越不好挖,有的時候挖出大個的,大家高興得手舞足蹈。小野蒜滿口清香,多有滋味。山韭菜也有鮮香的味道,到秋季山韭菜開了花,人們就採摘韭菜花,山韭菜比韭菜小,但山韭花的香味比韭花濃鬱得多。
伴隨著春天氣溫越來越高,樹上的葉兒花兒也不甘寂寞地登場了。柳芽兒、槐花兒、榆錢、楊樹葉、香椿……這剛剛長出的嫩芽和開出的花兒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如香椿,葉芽紅潤,梗肥質嫩,味香而濃鬱,清爽可口,堪稱野味之美。把香椿放開水鍋裡稍煎後,加點鹽,與豆腐相拌,澆點陳醋,滴上幾滴香油涼調,是上好的佐菜。香椿亦能與雞蛋熱炒,蛋香跟菜香和在一起,聞一聞都解饞。春天多食香椿,還可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嫩紅嫩紅的香椿芽,惹得人常常攀登折採。兒時鄉村到處是槐樹,人們用帶鉤的竹竿把槐花一嘟嚕一嘟嚕地鉤下來,帶回家,仔仔細細地一朵朵擇好,洗乾淨,攪拌上玉米面和白面,稍微放點油鹽,放在鍋裡蒸,香噴噴的氣味就充斥到屋子的每個角落,槐花蒸熟了散發著一股股清香,含在口中軟軟的,嚼起來綿綿的,那味道真的誘人心脾。
兒時,地裡的野菜很多,記得我們採摘過馬齒莧、豬毛菜、笤帚苗,地皮菜、刺芽菜、指甲菜、野蒜苗、蒲公英、山蘑菇、野韭菜等野菜,此外還有樹上的,像榆錢、槐葉槐花、香椿芽、楊柳葉等,野菜營養豐富,物種繁多,數不勝數。
野菜的吃法多樣,做法相對簡單些。烹調方法有煮炒煎。調味品也就是油鹽蔥蒜姜。兒時母親將野菜洗乾淨,有時用滾開水焯過,瀝乾後切碎涼拌,滴幾許香油,中看又中吃。有杏仁菜湯,有莧菜雞蛋湯、地皮雞蛋湯、槐花湯等。也做大餅,有槐花餅、馬齒莧餅,小蒜鍋餅、薺菜水餃。
野菜的品格也令人讚嘆!它根扎田野,昂首藍天,順其自然,慷慨奉獻,令人佩服。它樸實無華、開朗潑辣,給人以深深的啟迪。野菜不講條件,頑強拼搏,滋生山縫石隙、野灘荒嶺、田間地頭,有點水就泛濫,給點陽光就燦爛。它不圖名利,默默無聞,環保無汙染,食用有營養,藥用能治病。野菜的好處多多,讓人讚嘆無比。
歲月匆匆,一晃兒,那個時代已經走遠了。那時吃野菜是饑荒的代名詞。而如今,人們吃它卻是吃膩了魚肉海鮮,想換換口味。調節生活,保健身體,健身減肥。更多的人,也和我一樣,是想感受那童年的時光,品味那野菜獨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我都找時間邊踏青邊去尋找野菜, 讓有些疲憊的身心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個時候,當腳踏陽氣升騰的土地,敞懷擁抱著明媚陽光,呼吸著清新空氣,看著野菜從鬆軟的泥土裡拱出嫩芽,碰觸春日融融裡的一縷微涼,握著溫溼的土壤,那份喜悅,那份情緣,那份失落之後的找回,那種感恩大自然的心情,是多麼的愜意,又是多麼的幸福啊。
今天,野菜又成了時尚的寵兒。這個自然的回歸,折射出時代的匆匆變遷,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深層思考。想過去,看現在,不忘過去,珍惜現在,嚮往未來,我的心中就永遠充滿綠色,生活也就洋溢著野菜原生態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