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人格特質

2020-09-25 費森伯格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求必應,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了家人、朋友身上,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他們異常內疚,他們寧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有人。

在心理學上,這類人被稱為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也被稱作聖母病,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一般來說,具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往往缺乏社會支持,導致他們總是無原則、無底線的迎合、討好身邊的人,最終在期望的牢籠中自我崩潰,因此,可以認為,聖母型人格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美國客體關係流派先驅唐納德·溫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曾經說過,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於兩個方面,即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

那些自我認知程度較高的人,往往會給予自己較高的內在評價,以此獲得自我滿足,當外界的外部評價低於其內部評價時,他們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對於那些聖母型人格的人來說,他們對於自我的評價更多的來自於外部,並常常會忽略內部評價。他們經常被別人的期待所淹沒,以至於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通過其它途徑進行爆發,所以,對於具有聖母型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正如我們平時在新聞中看到的一些極端案例,那些平常看起來非常老實、有求必應、逆來順受的人,在某一刻情緒突然爆發,自己的行為不受控制,就做出了恐怖,甚至反社會的罪行。

那這種人格特質會有哪些危險呢?

一、自我傷害:積累情緒,導致抑鬱症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平常缺乏「自我暴露」,為了保持和別人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類人選擇無條件地順從,從表面上看他們是成功的。但是,人際交往中無條件順從是無法獲取高質量親密關係的,因為他們忽視了「自我暴露」。

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只能自己和自己生悶氣,長期如此很可能積壓成抑鬱情緒,嚴重的甚至導致抑鬱症。你想想看,當一個人遇到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撐得久了,很容易變得敏感脆弱,整天胡思亂想,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就很容易乘虛而入。

二、傷害他人:不允許自己軟弱,不相信他人,隱藏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人表現出來就是獨立、堅強,但是也很固執,不管對誰,哪怕最親密的人,她表現出來的都是我們要兩不相欠。

而且,這樣的人一般要求很高,當別人,尤其是親密的人脆弱的時候,她就會非常生氣。因為她覺得,軟弱是可恥的。

並且,他們總是選擇隱藏自我的真實想法,不願意輕易相信他人,很難在人際關係難以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真正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是相互信任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擺脫聖母型人格呢?

現代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人格在具有穩定性和可塑性,也就是說,人格也並非是不可改變的。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

一、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

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明確自己的優勢,並反覆的自我肯定可以讓你更「自信」,而這種自信是帶有積極意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界評價對你的影響。

二、明確自己的心理底線並告知身邊的人

行為習慣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式,並且會在成長過程中被不斷強化,因此,想要擺脫聖母型人格,關鍵在於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明確自己的心理底線,並在溝通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底線說出來,讓身邊的人都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到我。

三、進行有效的拒絕練習

進行拒絕練習,可以先從身邊的一些小事情入手,比如拒絕聚會,逛街等,但是一定要在拒絕前想好理由。

結語: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有求必應、逆來順受、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這些人很可怕的,最終可能成為可怕的暴徒,擺脫聖母型人格毫無疑問對個體具有積極意義。

現代心理學認為,個體人格同時具有穩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具有這類人格特質,可以嘗試多與人溝通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感受,切勿一味的順從、滿足他人,這樣一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不滿情緒所帶來的壓抑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總是不好意思、不願意麻煩別人,有什麼事情儘量自己解決,一般不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心理學上認為,這屬於聖母型人格特徵,心理傾向的一種。這類人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社交被動,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與社會支持。有心理學家指出,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如何理解呢?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
  • 心理學家: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他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他們對他人有極大的寬容,對待自己卻極其嚴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Self-development Psychology)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危險人格,如何理解呢?
  • 心理學家:一個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麻煩別人,是危險人格
    文/老K你是否在生活中很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和拒絕他人呢?在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的著作《可愛的詛咒》中明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拒絕別人,因為拒絕他人會讓自己感到內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願意愧對他人,這類人屬於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這種人格很危險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極大部分是有自卑心理的,容易有一種危險的可能即精神壓抑,嚴重者可能患有抑鬱症或做出極端的事情。「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有求必應,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家人、朋友身上。
  • 心理學家: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害怕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害怕麻煩別人,於是他們從不拒絕,總是無條件地幫助別人,即便為了別人的事情會委屈自己,他們也沒有改變。不知道這幾點有沒有戳中你的痛處?如果你也是這樣的話,那麼你需要注意的是趕緊自我改變吧,這是一種危險型人格。
  •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別對孩子亂說,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生活中,就是會有一些孩子,不好意思、不願意麻煩別人,有什麼事情儘量自己解決,一般不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   我們常常會覺得這樣的孩子很獨立,很懂事,其實不然,這類孩子怕給別人惹麻煩的同時,在別人向他們尋求幫助時反而不懂如何去拒絕。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這樣的人格稱為「聖母型人格」。
  •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你身邊是否有著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被身邊的人需要,「幫我帶個飯」、「麻煩幫我打個水」,好像什麼人都可以麻煩他們,而他們也永遠不會拒絕。他們認為麻煩別人是可恥的想法,但對於他人的求助,卻說不出「No」。你是否會在生活中遇見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討好型人格這類人被統一叫做「老好人」,心理學名為「討好型人格」。
  • 心理學家:別讓「不麻煩他人」,毀了你自己,這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雖然幫了別人很多忙,可是小張她自己有事情,卻不好意思,向他人開口,小張覺得「麻煩他人特別不好」,她是能不麻煩他人,就不麻煩他人。小張因為幫助他人,佔用了自己的工作時間,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沒有完成好,在領導看來,小張工作能力不行,小張雖然是老員工了,卻遲遲得不到升職。小張也是很苦惱,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覺得「拒絕他人很不好意思」,內心也是焦慮不安。
  • 不願麻煩別人,或許是你的潛意識在作祟,這種隱藏人格很危險
    導語:人類作為一種高等動物,在多樣性上是非常的明顯了。儘管不少學家研究人類的人格,人類的人格仍是一門十分深的學問。因為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儘管他們將人格區分為多種類型,卻還是並不能夠概括所有的人。而人除了表象上的人格,也還有著隱藏人格。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總之,就是不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很多心理疾病都跟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4種。相比那些內心強大、高自尊的人,面對別人的批評、詆毀、否定,內心也會感到相當不舒服,但他們並不會對這些負面評價形成「認同」,所以即便給他們煽風點火,他們也很難「著」起來。
  • 以下性格的孩子讓父母很驕傲,心理學家卻說:「危險人格」的預兆
    表面上是獨立,其實本質是冷漠的,「不給別人添麻煩」意味著也不想「別人給自己添麻煩」,這在以人情世故為基本生存技能的中國是不利於生存的,畢竟我國是最講究群體性。文文聽完我的擔心後,笑著擺擺手,說她家孩子才不冷漠,反而在人際關係上非常受歡迎,因為他非常樂於助人,喜歡幫別人忙。雖然有時候會為別人的事過度難為自己,但孩子曾經說過,被別人需要就是最大的價值。
  • 心理學:不願意給男人添麻煩,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不願意給男人添麻煩,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不願意給男人添麻煩的女人,其實是一種被動的危險人格。 這類人總喜歡默默地去承受,而不願意將任何壓力施加給他人身上。 所以自然而然這類女人就會越發的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 這種危險的人格特點會使得女人變得越來越焦慮。焦慮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會使女人憤怒。
  • 心理學家:從小不肯麻煩別人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孤獨終老
    早先有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天生是群居性動物,這種本能暗示著大部分人都需要在社交上找尋樂趣,不然就可能為整個社會所「放棄」。在我看來,閨蜜兒子就是如此,長大後有孤獨終老的危險。這倒不是我危言聳聽,只以為不肯麻煩別人的孩子只有兩種性格,而其延伸的後果都於孩子的未來無益,一起來看一下吧。
  • 職業人格測試:大五人格各個特質詳細解析!(建議收藏)丨大五人格測試
    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樂於助人的,願意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相信人性本善。宜人性低的人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利益之上。本質上,他們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因此也不樂意去幫助別人。有時候,他們對別人是非常多疑的,懷疑別人的動機。
  • 心理學家:凡事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人,是種非理性行為
    想找個同事幫忙下吧,結果一看大家都有事情做,他又不好意思開口麻煩別人。這個月的績效考核,他終於排到墊底的名次,再這樣,離末位淘汰就不遠了。職場上如老張這般情況的人不少,常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而困擾,因為不願意麻煩別人而搞得自己焦頭爛額,《九型人格》一書中將這種性格特徵的人歸類於「給予型人格」,健康狀態下的給予型人格重視人際關係、樂於助人、討人歡心,不健康狀態下的給予型人格則過於關注他人的需求而忽視自己的需求,為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正如疲於應付老闆和同事的老張。
  • 雙重人格測試:大五人格理論測試及各特質詳細解析,認識真實的你!丨大五人格測試
    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樂於助人的,願意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相信人性本善。宜人性低的人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利益之上。本質上,他們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因此也不樂意去幫助別人。有時候,他們對別人是非常多疑的,懷疑別人的動機。
  • 大五人格測試及各個特質詳細解析丨艾森克人格問卷
    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樂於助人的,願意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相信人性本善。宜人性低的人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利益之上。本質上,他們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因此也不樂意去幫助別人。有時候,他們對別人是非常多疑的,懷疑別人的動機。
  • 人格特質
    一、特質與特質分類如何將特質概念化?如何識別最重要的特質?如何構想一個全面的特質分類系統?這三個問題,指導著人格特質的研究。下面講述人格心理學家是如何為解決這三個基本問題而奮鬥的。1、特質的兩種基本表述什麼是特質呢?一些人格心理學家把特質看做內在的屬性,是行為的原因。比如,一個人愛護小動物,是因為他有「善良」的人格特質。但是心理學家並沒有將特質等同於外在行為,就像玻璃的特質是「易碎」,即使一塊玻璃永遠不碎,它依然擁有「易碎」的屬性。
  •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可能是一種危險的人格,需要引起重視
    儘管小王也有些許悔意,她認為自己不應該在一開始保持一種比較強硬的態度,但是男朋友脫口而出的「對你忍無可忍」猶如驚天霹靂一般,讓小王始料未及。男朋友的反應猶如已經被壓的喘不過氣一般,發洩出來的他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