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極大部分是有自卑心理的,容易有一種危險的可能即精神壓抑,嚴重者可能患有抑鬱症或做出極端的事情。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有求必應,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家人、朋友身上。
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他們異常內疚,他們寧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所有人,仿佛受到了詛咒一般。」這段是來自《可愛的詛咒》中的一段描述。這種人格通常分為三種:聖母型人格、討好型人格、順從型人格。
01
聖母型人格:
這種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信念極低,總是寄託希望在他人身上,對於外在的評論很看重,如果稍有不好,內心就極其自責。別人的需求永遠大於自己的需求。
表姐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家人眼中表姐一直是個乖巧懂事的老大,家裡有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妹妹,姐姐認為自己是家裡的老大,必須扛起責任,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表姐不僅要自己學習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做飯洗衣等。
當然這是姐姐的職責,但在校的姐姐或許因為在家裡習慣了忙碌也不會拒絕任何人。
這樣兩頭兼顧還用盡全力,真的不會精疲力竭嗎?表面上溫順懂事,內心或許因為不喜歡的請求而不懂得拒絕,導致心理壓抑,長期以往,會使得自己受傷。用自己所謂的善良來扼殺自己。
02
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有時根本不覺得自己在討好,甚至覺得自己在討好裡是幸福的。太過於缺乏友情或者愛,能力有限幫不到別人時還會覺得自責,更加不好意思找別人幫忙了。
學生時期,班裡總會有家庭有錢的,還有家庭貧困的學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高中時候,那時,班裡比較有錢的很高傲,中二還會有小弟,而小弟一般都是不如自己性格軟弱的。
每次下課跑腿小賣部,放學跟在後面拿書包。偶爾有同學說他狗腿,他自己竟認為很是驕傲。認為自己能夠在他旁邊,即使是跑腿,拎包,也很高興。
其實,一段關係出現了不平等,就很難經營下去,即使百般討好,別人也只是把你當個跑腿的,而你卻依舊如此。
討好型人格總是用自己的付出去討好獲得友誼或愛,覺得我只要對他好了,他自然會對我好。其實並非如此,別人怎麼看待你,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若你值得,別人肯定會接近你,對你好。「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03
順從型人格:
這種人總會習慣性不考慮自己,以滿足他人為第一準則,總是習慣性把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會第一時間認錯。
長此以往,別人和你在一起,即使別人是錯的,那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你,在別人的眼中是軟弱、卑微、可憐的。
身邊一個普通的同事就是如此,剛來公司的他認為自己是新來的,所以無論其他同事什麼樣的要求,他都盡力完成,例如幫我扔個垃圾、幫我加個班、幫我倒點水、列印個東西。
甚至是幫我帶份飯,回來不會主動給錢,你又不好意思要。有次無意間,看見他在發朋友圈吐槽某某同事幹嘛幹嘛,然後又刪掉。
其實他的內心是特別不開心的,但又壓抑不敢對別人講出來。而別人一旦發現你沒底線沒原則,會不自覺地想佔便宜,麻煩你也成為習慣。
不要害怕拒絕別人,認為拒絕別人,他會不開心,你也變得沒有價值,不會的,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自己。
不管是不好意思決絕別人也好,不願意麻煩別人也罷,其實就是內心的不安全感,自卑所導致的。害怕拒絕別人以後對方會對我們有不好的看法,害怕虧欠別人無法還清。
曾經看過一段話:「當別人想請你幫個小忙時,你有多少次毫不猶豫便同意了?你拒絕過多少次?你曾有多少次因為自己輕率地答應而事後生氣?你又有多少次後悔自己拒絕了他人的請求?」
有時候性格原因使得我們毫不猶豫答應別人,事後又懊惱不已。有時候你的善良或許在別人眼中就是傻。所以嘗試一下吧!
嘗試拒絕別人,一次之後第二次的你就不需要那麼大的勇氣,三次之後就能跟著自己的心走。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堆積心中,長期以往,總有一天會爆發,不僅傷害自己,還傷害了真正愛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