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早期幹預的重要性

2020-10-27 言語治療師蜜姐

研究表明,通過早期的發現,早期使用助聽器和父母參與的有效個性化治療,多達80%的聽力障礙孩子有可能在主流教育和社會中獲得成功。

聽力障礙孩子的語言治療通常從孩子安裝了合適的聽力設備開始。言語治療師會給孩子制定在家的訓練目標,把目標轉移到家庭環境中對孩子的治療進步是至關重要的。


來源:https: //www.nationwidechildrens.org

供稿:郭笑千 孫圓

翻譯:張冉亞

編輯:王東洋

審核:王如蜜 杜麗 劉海瓊 曾翠萍

轉載請註明來源:在助家長學院

相關焦點

  • 孩子聽力障礙判斷與幹預措施
    關注兒童聽力障礙用愛心贏得聲音聽力障礙要早期幹預切莫忽視兒童「語話遲」「貴人話語遲」這句諺語在我國一向廣為流傳,對此醫學界的觀點卻大相逕庭,有專家認為,聽覺功能和語言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話語遲」者應警惕聽力障礙。
  • 聽力障礙幹預率偏低 專家建議提高聽力解決方案質量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董雪)一個聽障人士從發現聽力損失到採取幹預行動需要5至7年,甚至更長時間,許多患者因此錯過治療時機。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19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上獲悉,我國聽力障礙人群龐大,但幹預率偏低,除認知程度低外,一些聽力解決方案無法滿足聽障人士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
  • 為什麼你發現不了寶寶聽力問題?—聽力篩查的重要性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寶寶聽力障礙,開展早期診斷和早期幹預的有效措施。 正常出生新生兒需要在生後48小時至出院前採用耳聲發射儀進行聽力初篩。檢查結果通過者,說明小兒蝸前聽功能是正常的,未通過者及漏篩者應於生後42天內回到分娩醫院進行雙耳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需要在出生後3個月齡內轉診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早期密集幹預
    早期密集幹預(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EIBI)在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幹預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家長可能對早期密集幹預的了解普遍不夠,下面我帶著大家了解一下。
  • 高危兒的早期識別與幹預
    隨之而來的認知、運動、心理及行為障礙發生率也隨之增高,嚴重影響兒童嬰幼兒期的生長發育。今天,陳醫生帶領大家來了解高危兒的早期識別和幹預。一、什麼是高危兒?高危兒是指在胎兒期、分娩過程中、新生兒期及嬰幼兒期受到各種高危因素的影響,其生長發育尤其是腦組織的發育可能發生或已經存在生長發育障礙潛在風險的小兒。二、高危因素有哪些?
  • 家長注意:孩子出現以下狀況,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0.1%~0.3%,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上升到0.27%,青春期則高達0.35%。兒童聽力障礙影響其言語能力的發展,嚴重者可因聾致啞。兒童齡小時因表述受限,成人很不容易發現其聽力障礙早期表現,定期進行兒童聽力篩查,對早期發現聽力損失至關重要。
  • 新餘惠耳助聽器驗配中心:嬰幼兒輕-中度聽損早期幹預必要性
    同時,國外早已有研究學者指出,早期的聽覺障礙更容易引起跨感覺通道重組,同時先天性聽力損失患者對於視覺和觸覺有更好的感知。 早期幹預時間:在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universal new 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中 ,要求所有篩查未通過的嬰兒,應該在出生後3個月內接受全面的聽力學及醫學評估,被診斷為永久性聽力損失的聽障嬰幼兒均應在6個月內儘快接受幹預 ;在配戴助聽器前明確病因和進行病原學詢問,根據結果採取合適的治療手段和幹預措施。
  • 兩岸專家學者齊聚江西探討發育障礙兒童早期幹預
    11月2日,由臺塑企業暨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華泉小村早期幹預研討會在江西鷹潭舉行。 吳鵬泉 攝中新網江西鷹潭11月2日電 (吳鵬泉)來自海峽兩岸特殊教育領域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康復機構代表2日齊聚江西省鷹潭市華泉小村,共同探討發育障礙兒童早期幹預問題。當日,由臺塑企業暨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華泉小村早期幹預研討會在此間舉行。
  • 如何早期識別和幹預老年人抑鬱障礙?
    臨床研究發現,抑鬱障礙在老年人較為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患病率也是水漲船高,70~85歲以上是65歲以上人群的2倍。老年抑鬱障礙常出現於患有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的人群中,自殺風險高,給患者、家庭帶來痛苦。
  • 檢查聽力障礙,這五項檢查必不可少
    聽力障礙通常被稱為耳聾。聽力障礙發生時需要做什麼測試?有5個檢查項目是必不可少的。一起看細節。聽力障礙(dyaudia)是指神經中樞在聽覺系統聲音的傳播、感知和綜合分析過程中,各級神經中樞的有機或功能異常,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習慣被稱為耳聾。聽力障礙應該做什麼測試?1.腦脊液檢查。
  • 3·3 愛耳日 | 不可忽視的學齡兒童聽力障礙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開展和普及,絕大部分的先天性聽障兒童得到了及時的幹預,但不少後天的聽力障礙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會被家長忽視,可仍會造成輕度或中度的聽力損失,許多學齡兒童多動症、認知遲緩、反應遲鈍的情況都和聽力損失相關。
  • 別錯過最佳幹預期!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勿大意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1日報導:為什麼新生兒一出生就要做聽力篩查?孩子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可是媽媽覺得孩子聽得見,孩子要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嗎?答案是必須的。  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辦、上海浦濱兒童醫院承辦的「第三屆基層醫院兒童聽力篩查技術培訓班暨全科醫師技能強化學習班」開班,東方網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3‰,不及時幹預可能導致孩子言語發育障礙。
  • 殘疾兒童早期篩查幹預 州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在行動
    疫情趨於緩和後,4月16日,在黔東南州殘疾聯合會的牽頭下,我院康復醫學科醫護人員深入臺江縣,開展殘疾兒童早期篩查救治幹預行動。本次活動由州殘疾副理事長晏志、州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肖毅、副主任陳初亮帶隊,篩查的對象是腦癱兒童、發育遲緩兒童、自閉症兒童、聽力障礙兒童。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當心聽力障礙
    3月3日是第17次全國「愛耳日」,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相對薄弱,其中,0-14歲聽力殘疾兒童總數超過460萬。為了降低耳聾的發病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  今年,我省將有120餘位未成年人可免費治療聽力障礙。
  •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據了解,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聽力障礙患者2780萬人,佔全國殘疾人的33.5%,為各類殘疾之首。在我國,每年有3萬左右聾兒出生,其中大部分為重度、極重度惑音性神經性耳聾。自20世紀90年代起,世界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均開展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為先天性耳聾患兒早期診斷與幹預提供保障。聲音是怎樣傳進耳朵的?
  • 為何我家孩子被查出「聽力障礙」?早期這些現象,家長們別不在意
    胎兒排畸查不到聽力問題,能目前為止,對新生兒聽力障礙最有效的幹預措施就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因此,2010年衛生部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列為新生兒常規檢查,並實行。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3~5天做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也並不能代表寶寶就有聽力障礙。
  • 兒童早期語言幹預的必要性
    無論是遺傳因素還是環境因素所致的語言障礙,一定是越早發現越早幹預。眾多研究明確兒童早年的語言師和其他專業人士及兒童的父母有機會去建立融洽的關係。但語言發育障礙幹預效果也有限,有一些患者即使給予了規範的幹預,但恢復的效果不是十分滿意。
  • 家長要當心——拖不起的兒童聽力障礙
    直播介紹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幹預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後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嚴重的言語發育障礙所以,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幹預至關重要。
  • 小孩三四歲還不開口說話或吐字不清 可能是聽力障礙
    耳鼻咽喉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聽力障礙幹預治療的最佳年齡是0-2歲,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聽力和語言發育情況。   資料顯示,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3‰,不及時幹預可能導致孩子言語發育障礙。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如不及時發現、幹預和治療,可能會影響孩子語言、智力、情感、社交和學習,甚至留下終身遺憾。
  • 早產兒要早期幹預 究竟幹預什麼?
    談到早期幹預,需要強調的是早期幹預裡面的「幹預」。早產兒的早期幹預是以促進早產兒各個能區的發展並規避其發育風險為首要目的一種療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