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出生給我們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同時也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生長的過程中,寶寶總免不了發燒頭疼,小寶寶還不會說話,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所以一旦小寶寶生病就急得團團轉,生病的寶寶是留在家中觀察,還是趕快送醫院?去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不去醫院的話,有的媽媽還會擔憂自己的寶寶會不會「燒壞腦子」、「感染肺炎」?既然孩子發燒是常見的情況,為了不讓爸媽們白跑醫院,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下,孩子發燒什麼時候要去醫院,以及一些家庭護理的小建議。
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寶寶會發燒?發燒在兒童中很常見,約20%~40%的家長稱自己的孩子每年都會經歷一次發燒。發燒是怎麼回事呢?人體的體溫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的體溫一般會控制在37℃左右。當細菌或病毒或其他病原體等敵人入侵身體時,它們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現並反饋至下丘腦,然後下丘腦便調高了體溫設定點,於是我們就發燒了。
到底怎樣才算發燒呢?以腋下測溫法舉例,當孩子的腋下體溫超過37℃,而且晝夜間波動超過1°,即為發燒。體溫38℃以下者為低燒,在38到39℃的為中度熱,在39到41℃者為高熱,超過41度為過高熱。
到底孩子要不要去醫院呢?要記住這幾個數字,首先,第一兩個月以內的寶寶發燒,建議馬上送醫院!兩個月以上的寶寶,家長首先要看他的精神症狀,如果孩子精神症狀還可以,比如說孩子發燒的時候,但是他還可以跟你說說笑笑的,沒有看出來他特別難受的情況,建議這種情況可以在家觀察一下。
第二,如果發燒超過三天了,建議要送醫院看醫生,體溫超過39℃,持續不退熱的孩子,要送醫院。一般來說,超過 3 天以後體溫不退,需要考慮是否細菌感染引起或者繼發了細菌感染,可能需要醫生開抗生素等藥物來幫助治療。
第三,原來就有基礎疾病的孩子發燒了,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發育不良、營養不良等疾病的孩子,要送去醫院。
另外,發燒有加重的趨勢,並且有其他症狀出現;
溫馨提示:當寶寶體溫達到上述發燒的溫度的時候,媽媽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式讓孩子更舒服些,比如家裡可以打開空調,讓室內的溫度適當的降低,也可以用溫水擦拭或者是泡澡等,都可以讓寶寶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