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患發燒的寶寶比較多,眼看要過年了,媽媽一見寶寶生病更焦慮,寶寶發燒怎麼辦?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小熊請來了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內科專家、副主任醫師盧燕,為大家講講寶寶發燒的那些應對方法,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要知道,寶寶為什麼會發燒?
其實,發燒並不是壞事。而是人體在和各種病毒細菌引起的感染作鬥爭。
我們都知道,在神農嘗百草之前,中國是沒有醫藥的,那時人們感染細菌病毒後怎麼辦呢?
為了戰勝這些感染存活下去,人體就會通過發熱來消滅細菌。
長此以往,能發熱殺死細菌、病毒的人都活下來啦,這項重要的能力也一代代的遺傳了下來。
所以,發燒其實是在幫助人們,大家不要再責怪發燒啦!
既然是好事,寶寶發燒是不是就置之不理了呢?
當然也不行!
家長們需要根據寶寶的症狀,判斷寶寶的病情嚴重程度,如有必要及時送醫,才能幫助寶寶儘快恢復健康哦!
那麼,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呢?
盧燕主任提醒,以下7種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1)孩子發燒,口服退燒藥體溫降低後仍精神狀態不好,不願意玩、不願意互動、甚至出現昏睡、意識不清楚、眼神呆滯、煩躁難以安撫;頸部僵硬;持續頭痛、喉嚨痛、耳朵痛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就醫。
(2)小於3個月的孩子發燒,需要及時就醫。因為小於3個月的孩子抵抗力低下,發燒往往提示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細菌感染。
(3)3個月到3歲的孩子,肛溫大於38℃,連續超過3天沒有好轉的趨勢需要醫院就診。
(4)任何年齡的孩子,只要是肛、口溫、額溫、耳溫,任何一項超過40.0℃,或者腋溫超過39.4℃,立即去醫院。
(5)孩子發熱,伴呼吸困難,胸廓凹陷、口唇青紫、肢體乏力甚至站立不穩;反覆嘔吐、解血便或者小便量明顯減少;皮膚瘀點瘀斑等。
(6)炎熱夏天室外進行劇烈活動後出現發熱,可能出現中暑,需要及時就診。
(7)如果對於孩子病情的判斷心裡沒有底,那麼還是找專業的醫生來進行評估吧!
當孩子因為發熱就診,在對醫生描述病情時,寶爸寶媽們可以告訴醫生這5點,有助於醫生診斷哦:
(1)孩子發燒的基本情況:
孩子年齡,發燒多久了,是持續的高燒呢,還是體溫反反覆覆,最高的體溫是多少度,發熱的時候孩子有沒有打冷顫、有沒有出現不省人事、翻白眼、牙關緊閉等情況。
(2)孩子總體的精神狀態:
孩子願不願意玩,精神怎麼樣,是否病怏怏的躺著不動;胃口如何,大小便的情況怎麼樣。
(3)有沒有別的系統伴隨症狀:
比如有沒有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或者有沒有覺得孩子呼吸很快,很費勁等等。
(4)做過哪些治療:
有沒有看過醫生,做過哪些檢查,診斷什麼病,吃了哪些藥,效果怎麼樣等等。
(5)孩子有沒有藥物過敏史:
有沒有基礎疾病,有沒有傳染病接觸史,例如手足口病、流感等等。
那麼,拋開以上這些必須就醫的情況,其他輕微的發燒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在家吃退燒藥嗎?
其實,寶寶發燒要不要吃退燒藥,還得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來看。
盧燕主任表示,發熱的處理原則是緩解孩子的不適,不一定溫度高就必須吃退燒藥。
比如孩子體溫39℃,但並沒有不舒服的表現,依然滿地跑,玩得很開心,那麼這個時候是不需要使用退燒藥物的。
但無論孩子體溫是否達到39℃,只要表現出有不舒服的情況,就可以口服退燒藥。
此外,如果孩子存在基礎疾病:例如嚴重心臟病、重度貧血、遺傳代謝病等,只要肛溫達到了38℃就應該使用退燒藥。
因為隨著體溫的增高,孩子心肺等功能負擔增加,而這些孩子的身體機能並不能負擔起這些負荷。
但有一種情況,即使體溫升高,也不能使用退燒藥,那就是外界環境升高導致的體溫升高的情況。
比如中暑,或是新生兒衣物包裹過多等情況下,使用退熱藥是沒有用的,正確的做法是打開衣物散熱並及時就診。
小貼士
家中應備什麼退燒藥?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兒童退熱藥就有布洛芬(商品名美林)和對乙醯氨基酚(商品名泰諾林)兩種,3個月以上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6個月以上可以使用布洛芬。
對於孩子,我們首選液體製劑,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如果孩子不能口服,還有一種栓劑,就是肛門用藥的布洛芬栓劑和對乙醯氨基酚栓劑。
有的家長認為,一種退燒藥效果不好,因而喜歡加一些其他的藥,或是兩種退燒藥交替著用。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盧燕主任表示,自行隨意交替使用,很容易錯誤理解錯誤操作,造成藥物疊加過量使用。
其實,我們給孩子退燒的目的,並不是簡單的看體溫降下去。
前面我們講過,使用退燒藥物的目,是為了緩解發燒給孩子帶來的不適,讓孩子不那麼難受。
一般情況下,退燒藥起效後,孩子的體溫通常是降低1-1.5度,而不是降至正常。
因而,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只要沒有其他症狀,耐心等待孩子病程結束就行。如果確實拿不準,還是那句話,找專業的醫生診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