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的專家是有很多的,關於農業的笑話也是很多的。其中就有一個特別的:先是消滅農民,又來收割機會汙染。關於這個說法的出處怕是不少農民兄弟都有耳聞。雖然,這種說話不能說是極端,但也有點片面了,至少我們這樣的新農人還接受不了。那麼,關於經濟學家的王教授(王福重)說的這兩句經典的言論,是否適合我國的國情呢?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很多,今天荳子就結合這些討論以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重點的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荳子解析:
1、消滅農民可能是減少農民比例,加快農業發展的意思,但專家的說法可能比較尖銳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今年這樣的年份,糧食安全和穩定更是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力。而發展農業(糧食生產)離不開農業高技術機械化的使用,傳統的小農經濟的一畝三分地確實難以和國外農業強國(美國、荷蘭,巴西等)等競爭。大量進口糧食對於國內農業的發展是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的。
荳子說:從集約化和逐漸替代小農產業的角度來看,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數量是會逐漸的減少,而高技術、高投入的集約化科技農業是會增多。但現在就說「消滅農民」不管是在時間和情感是都是不能接受的。可能王教授是有一定的閱歷和預見性的,但話這麼說就不太好了,畢竟人都是有情感的。另外,不要忘記了,我們都是靠農民兄弟種的糧食養活的。
2、收割機會揚塵汙染,那廢氣汙染怎麼不和汽車比,建議手工收割是一種倒退
農業現代化怎麼能脫離收割機呢,如果是只因為收割機會有尾氣和揚塵汙染的話,就建議農民回歸手工收割的話,那確實是有一點片面了。如果只是這樣來做判定的話,那麼大家都可以一起步行了,畢竟汽車什麼都是有汙染的。
荳子說:最近荳子看到美國的一下企業家和專家都在研究什麼火星,量子計算等等新奇的高科技,但我們國內卻在盯著農民的一畝三分地和口袋裡的一點小錢。不管是社區電商,還是收割機汙染空氣,都是難以理解的。但站在一個新農人的角度來看,基礎科技和高端技術的發展是需要專家這樣的人才來發力的,畢竟我們不懂。但農民的事情感覺還是農民更懂一些,畢竟像袁老這樣整天在田間地頭實幹的農業專家不多,你們覺得呢?
那麼,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呢?也歡迎給我們留言評價和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