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消滅農民,又來收割機會汙染,如何看待?農民:那是農業專家

2020-12-25 騰訊網

關於農業的專家是有很多的,關於農業的笑話也是很多的。其中就有一個特別的:先是消滅農民,又來收割機會汙染。關於這個說法的出處怕是不少農民兄弟都有耳聞。雖然,這種說話不能說是極端,但也有點片面了,至少我們這樣的新農人還接受不了。那麼,關於經濟學家的王教授(王福重)說的這兩句經典的言論,是否適合我國的國情呢?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很多,今天荳子就結合這些討論以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重點的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荳子解析:

1、消滅農民可能是減少農民比例,加快農業發展的意思,但專家的說法可能比較尖銳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今年這樣的年份,糧食安全和穩定更是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力。而發展農業(糧食生產)離不開農業高技術機械化的使用,傳統的小農經濟的一畝三分地確實難以和國外農業強國(美國、荷蘭,巴西等)等競爭。大量進口糧食對於國內農業的發展是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的。

荳子說:從集約化和逐漸替代小農產業的角度來看,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數量是會逐漸的減少,而高技術、高投入的集約化科技農業是會增多。但現在就說「消滅農民」不管是在時間和情感是都是不能接受的。可能王教授是有一定的閱歷和預見性的,但話這麼說就不太好了,畢竟人都是有情感的。另外,不要忘記了,我們都是靠農民兄弟種的糧食養活的。

2、收割機會揚塵汙染,那廢氣汙染怎麼不和汽車比,建議手工收割是一種倒退

農業現代化怎麼能脫離收割機呢,如果是只因為收割機會有尾氣和揚塵汙染的話,就建議農民回歸手工收割的話,那確實是有一點片面了。如果只是這樣來做判定的話,那麼大家都可以一起步行了,畢竟汽車什麼都是有汙染的。

荳子說:最近荳子看到美國的一下企業家和專家都在研究什麼火星,量子計算等等新奇的高科技,但我們國內卻在盯著農民的一畝三分地和口袋裡的一點小錢。不管是社區電商,還是收割機汙染空氣,都是難以理解的。但站在一個新農人的角度來看,基礎科技和高端技術的發展是需要專家這樣的人才來發力的,畢竟我們不懂。但農民的事情感覺還是農民更懂一些,畢竟像袁老這樣整天在田間地頭實幹的農業專家不多,你們覺得呢?

那麼,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呢?也歡迎給我們留言評價和我們一起來探討。

相關焦點

  • 使用收割機會汙染環境?專家呼籲農民別用收割機,你怎麼看?
    大型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不但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力,而且也把農村人力徹底解放出來,這樣大家就有時間去打工賺錢了。但是前幾天,我從網上看到有一位叫王福重的專家,他呼籲說讓農民別用收割機收麥,而原因是使用收割機會汙染環境。這位專家的觀點也很獨特,那就是在用收割機收小麥的過程中,空氣中會產生大量的灰塵,而這些灰塵的產生,會影響到空氣品質檢測系統的數據。
  • 專家講:不用收割機收小麥,農民:想累死我們?
    但是,非要有一些專家來湊熱鬧,說用收割機的話,對環境有汙染。這是哪門子說法,很多農民都不同意這個說法,並且做出了反抗。很明顯,收割機的發明就是一個很智取的選擇,幫助農民省下不少時間,有這個大型幫助機,為啥不用。而且這又哪裡會造成汙染呢。他們是沒吃過農民的苦,不明白這個對於收小麥到底有多重要。
  • 為什麼一個經濟專家會說出「農民懶惰愚蠢、消滅農民」等荒誕之詞
    「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蠢;它不能帶來發明、開創新世界,也引領不了世界的進步!」很難想像這樣的話語是從一個北京大學博士後說出的。中國自古就是個農業大國,以農立國。中國有大量的農民在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農民何來糧食,僅靠進口,能夠養活中國14億人民嗎?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缺少的職業就是農民,最應該尊重的也是農民,最值得自豪的依然是農民。但是總會有些人因為自身外表的光鮮而瞧不起農民。社會的分工不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職業,職業不同但是每個職業都是值得被人尊重的。
  •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田?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此題貌似一個農業專家的研究課題,意在揭示農業,農村,農民內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點大。透過現象看它的本質,其實這是一個專注時髦詞彙,重在使用書面語言而不切實際,譁眾取寵子虛烏有的所謂問題。
  • 農民出身的專家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更強大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公共人物,卻發表了「只有農民放棄土地,才能使我們國家壯大,只有消滅農民,我們才能實現富裕的。」驚人言論。驚世駭俗,聳人聽聞,一個「農」字便承載了萬千生命,農民整日在田間勞作,一片片稻田的豐收意味著一個個生命能夠繼續生存。而這位專家的這番言論也使世人十分不解,很多人都紛紛到他的微博下面指責謾罵他,也有不少人說他譁眾取寵毫無底線。
  • 血腥的英國農業:為了完成工業化,英國親手消滅了農民
    傑思羅·塔爾(Jethro Tull)發明的播種機有學者說,英國貴族們如此重視農業技術,是因為英國人自古一來就有重農情結,我看著心裡直樂:把農民都消滅了,英國貴族就是這麼重農的?你說重農,那為什麼在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與原始積累之後,貴族老爺們就沒有再發明出什麼農業技術了呢?
  • 農民在你的眼中是什麼?農民很樸實,卻有很大的貢獻
    農民這倆字,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思想? 是「社會職業分工」。王復重說的要消滅8億農民,我理解他說的不是要消滅8億農民的生命,而是要消滅8億農民這個職業!一個14億人口大國,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形成了相互依賴,缺一不可的社會生活鏈。
  • 北大博士: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有道理嗎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雖然現在我們考商業帶動經濟的增長,但每個國家的根本還是在農業。我國很重視農業的發展,發展高新技術優先發展農業科技,讓機器代替人工作,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而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發了一篇文章,呼籲所有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收割機會造成環境汙染,為了保護環境,呼籲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
  • 專家提出農業發展策略,種花,垃圾分類,綠色食品能讓農民致富嗎
    城市因為人口集中,習慣性使用一次性消費品浪費的問題較為嚴重,造成了大量的汙染問題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城市的主要問題是,消費量大,人口集中,大量可回收垃圾被丟棄,大量有汙染的垃圾被掩埋造成極大的能源浪費和汙染問題。所以城市適合垃圾分類。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這幾年來,農民、農業、農村等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關注度高,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出現幾個事關三農的熱點話題。各路專家經常就農村的大事小情、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看法,有的深受農民支持,有的卻總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
  • 空氣汙染怪農民?中科院院士:農村燒飯汙染空氣,致數十萬人死亡
    近年來,關於農村環境汙染的話題越來越多,也有很多專家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從最開始的農村燃燒秸稈導致空氣汙染,到北大博士王福重農村用機械收割麥子汙染空氣,再到陶院士農村燒飯取暖是PM2.5的主要來源。
  • 北大博士王福重:消滅農民,國家才能富強,贏了名氣卻失盡聲譽
    在過去的數千年的歷史中,糧食常常誕生於農民之手,而農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然而,幾年前,有一位北大博士卻肆意地貶低農民,甚至揚言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走向富強。如今,幾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這位北大博士又是怎樣一番境況呢?
  •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院士專家呼籲,用科技讓農民富起來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解讀時,都提到了這樣一個重要觀點:種子是農業的「晶片」。 無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農民增產增收,都必須將打造好農業「晶片」,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提到農業,大部分不太會聯想到高科技,認為就是件辛苦活兒。其實不然,農業本就應該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
  • 北大經濟學博士王福重曾揚言:消滅農民中國才能富裕,後來怎樣?
    一國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付出和創新的驅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來到城市,也希望能在這樣廣闊的土地上和眾多的發展機會中取得更好的發展。然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合法勞動得到報酬,就是值得尊重的,即使是處於底層的農民,也是我們所欽佩的對象,他們與那些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和律師沒有什麼區別。
  • 有關專家再次聲明,農民燒火取暖、做飯產生的氣體汙染巨大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最近關於農村禁止燒火做飯上了熱搜,因為一位北大的專家教授關於農民燒火做飯,燒柴取暖,產生大量的PM2.5汙染,對於環境的汙染,每年都導致數十萬人死亡,這在以前已經有很多專家針對農村的各種論點都是隨口而出,但是這位北大教授作出的科學研究,最後得出在農村,農民燒火做飯會導致大量的空氣汙染
  • 經濟學家王福重語出驚人要」消滅農民「?看來是農民把他餵太飽
    所以我決定用我極其有限的知識來和王教授探討一下,當然我和王教授沒得比,我只是個普通農民,無非識得幾個字。不過我倒不會學王教授一樣語出驚人,可能王教授覺得這樣他就能「一炮而紅「吧。讓農民消滅,讓他們成為城裡人,中國才會富強起來?不得不說王教授的邏輯真的很無敵,讓農民消滅?我應該稱王教授為歷史第一人了。要不然都無法表達對其的「敬意」。農民是無法消滅的,因為人類的根本就是農民。如果王教授稍微收斂一下自己的愚蠢和狂妄,說出讓農民轉型這樣的話還多少有點道理。
  •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亮點-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萬祥軍在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對記者表示:同時,如何在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同步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帶動農產品銷售、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一直也是國家以及全社會關切的重點議題。​
  • 亮點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萬祥軍在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對記者表示:同時,如何在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同步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帶動農產品銷售、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一直也是國家以及全社會關切的重點議題。
  • 趙洪祝等與南投埔裡鎮蔬菜產銷班農民交流
    今天上午,省領導趙洪祝、李強等來到南投縣埔裡鎮向善裡蔬菜產銷班第七班,進農家,下茭田,與農民交談甚歡。  茭白筍是臺灣民眾夏季喜食的蔬菜。南投縣的茭白筍產量為全臺之冠,埔裡鎮生產的茭白筍又佔了該縣總生產量的七成以上。特別是埔裡鎮向善裡的蔬菜產銷班第七班以山泉水栽種的茭白筍更受食客熱捧。  走進農業產銷班,就是為真實了解臺灣農業現代化的軌跡。
  • 越南農民收割高草 用於製作環保吸管
    越南農民在湄公河口收割一種可以用來製作環保吸管的草。這種草名叫bang草,大約1米高。農民們必須使用鋒利的鐮刀進行收割,之後將割下來的草捆成捆,送往製造商處。越南農民在湄公河口收割一種可以用來製作環保吸管的草。這種草名叫bang草,大約1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