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農家》
在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在過去的數千年的歷史中,糧食常常誕生於農民之手,而農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然而,幾年前,有一位北大博士卻肆意地貶低農民,甚至揚言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走向富強。如今,幾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這位北大博士又是怎樣一番境況呢?
口出狂言的北大博士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供人們娛樂的東西越來越多,比如手機、網路遊戲等,當然,還有豐富多彩的電視綜藝。
現如今的綜藝,大多是主持人和嘉賓的搭配,其中嘉賓大多是當紅明星或者是著名的專家學者。
對於有專家學者參與的綜藝,人們大多持著讚揚的態度。
然而,在一個綜藝中,有一位學者發表的一個言論,卻引起了大眾的反感和抵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學者名叫王福重,他是一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博士,也是一名經濟學家,曾在北航擔任教授
。在一次參加電視節目的時候,他針對農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在他的眼中,農民是「落後」的代名詞,而中國的落後,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這群落後的農民。此話一出,無論是現場的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議論紛紛,甚至露出不贊同的神情。
然而,正講在興頭上的王福重無暇顧及現場觀眾的反應,他繼續著他的高談闊論。在最後總結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只有徹底消滅農民,中國才能實現富強。」
此話一出,眾人譁然。
在人們的心中,北京大學是中國的最高學府,畢業於北大的人,也一定是天之驕子。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竟然能夠面不改色地說出如此帶有強烈的職業歧視的言論。
不應被鄙視的行業
農業,是中國最原始的產業之一。正是因為因為農業的產生,人們才開始種植農作物,才從最初的茹毛飲血、居無定所,到後來的安居樂業。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中國古代的各個君王更是重視農業的發展。
在古代,有「士農工商」四個階層,農民的地位常年居於第二,僅次於為官作宰之人。
直到近現代,中國仍然有大部分人屬於農民,因此才會有「往祖上數三代,誰還不是個農民」的說法。因此,
農民對於中國的貢獻,絕對的是不容忽視的。
在王福重「教授」的眼中,中國的農民似乎都是落後的、不開化的。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其狹隘的觀點。
君不見,如今不少地方的農業,早已經脫離的刀耕火種的方式,機器已經能夠被廣泛運用於農業之中了,其中不少農民還懂得使用無人機進行耕種。
如今已經是21世紀了,而王福重對農民的印象還停留在古代,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另外,農民從古至今都不是愚蠢的。強大的秦朝的統治便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從古至今,哪一個君王和國家領導人敢輕視農民?
這位學者發表的歧視農民的言論,不過是證明了他的短視和愚蠢而已。
王福重之所以能夠發表出如此的言論,不過是因為他是以高高在上的經濟學專家的眼光來看待農民的,然而術業有專攻,許多關於農業的知識,恐怕他也是七竅懂了六竅——一竅不通。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不少農民對於天幹地支和節氣的判斷,遠遠超於常人。如果讓王福重和農民來一場關於農業的知識競賽,恐怕這位學者會輸得很慘。
古語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惜的是,這個先輩都明白的道理,王福重並不明白。現如今,中國的行業何止三百六十行。
雖然從事不同行業的人的收入會有高低的差距,但是不管是勞力還是勞心,在中國,他們在本質上都是勞動的,沒有貴賤的區別。
王福重的一番看似頗有道理的言論,不過映襯出他狹隘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贏了名氣卻失盡聲譽
人們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度不吃餓得慌。」又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相信王福重教授從小到大,絕對不是僅僅憑藉著喝涼水長大的。
作為一名北大博士,他難道不知道農業對於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的重要性嗎?他怎麼能如此肆意貶低農民?
或許在他的眼中。或許在他的眼中,糧食都是從天而降的。他的這番言論,與「何不食肉糜」太相似了。
實際上,只要稍稍留意這位王福重教授的言論,就會發現一個現象——他一直在貶低中國。
這種貶低不是對祖國的直接的辱罵,而是通過貶低其他的事物來實現的。
比如,他就曾公開宣揚中醫只不過是封建迷信,根本算不得是一門醫術,又比如他曾經質疑「天宮一號」成功的可能性,並在其成功發射之後大肆辱罵,最後被北航開除。
看到王福重的種種言論和作為,人們不由得思索:「他是瘋了嗎?為什麼總是要發表這種引發眾議的言論呢?」
其中,不少人猜測王福重是想要通過發表這些驚世駭俗的言論達到一夜爆紅的目的。
在今天的中國,「追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而人們所追捧的偶像,包括但不僅限於流量、球和專家學者。比如袁隆平院士,便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諸如此類的還有易中天等人。這些有名氣的寫著,只需要寫寫書,便能獲利無數。王福重或許便是想通過這種驚世駭俗的方式進入大眾的眼帘,從而一夜爆紅,進而達到出書獲取暴利的目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到如今,王福重已經連續出版了好幾本的書籍,比如《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人人都愛經濟學》等等。
然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先學會做人,才能學會做事。
如今的王福重雖然依舊頂著經濟學家和教授的名號,但是凡是知道他曾經發表過的言論的,都向他投以了鄙夷的眼光。
作為一名學者,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王福重非但沒有給人一種學富五車、翩翩君子的印象,反而向人們暴露了他粗鄙荒謬、無知無德的一面。王福重以他自身為反面例子,告訴人們,一個人的道德著實與學歷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