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揚言要「消滅農民國家才能富裕」的王教授嗎?後來怎樣

2020-12-27 臥顏侃娛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在什麼年代,食物都是人類必須要吃的,人吃五穀雜糧,這是我們每天都必須攝入的能量來源。我國也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國家,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民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但是農民的減少並沒有影響我國的糧食儲備。農民是偉大的,當農民並不低賤,他們用辛勤的勞作為我們提供了生活必備的糧食。如果沒有了農民,想必我們都會活活餓死吧。

我們的祖輩們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他們一輩子都在為春種秋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可以說農業就是我們的根基。現在我們的國家依然非常關注三農問題,國家還會把農民的問題當做大事來對待。但是,還會有一些所謂的教授在鄙視農民群體,還記得那個傲慢無禮並揚言要「消滅農民國家才能富裕」的王教授嗎?後來他怎樣了呢?

王福重就是這位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教授,他是一個順境成長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條件優越的家庭裡,長大後又成為了北京大學的教授。他對農業了解的並不深刻,根本不懂農民種植生產糧食的艱辛。在他的觀念裡,覺得農業是非常無用的,是農業拖了中國經濟的後退。他還非常的鄙視農民群體,他認為農民的身份就等於無知,如果消滅了所有的農民,中國人口素質就會大幅度提高。這些觀點讓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怎麼會有這樣偏激的想法?

王福重的觀點讓一大部分人都非常的憤慨,這種說法直擊中國5億多農民的內心深處,這真的是對農民群體莫大的傷害。很多網友開始不淡定了,在網上把這件事情推到了風口浪尖,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意見。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王福重也感覺到自己言論的荒謬,最後他選擇了道歉。這件事情過後,王福重很少公開任何的言論,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了。

現在中國城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人口素質也在穩步提升,農業機械化的加入,也讓農民的勞動也比以前要輕鬆許多。現在的農民不是沒有文化的農民,更多的都是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種田的農業型人才。種地種田是我們生活的根本,身為農民不可恥更不卑賤,農民才是我們真正的衣食父母,我們應該心懷感恩之心對待農民群體。春種秋收年復一年,如果你參與進去就會發現,其實農業生產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農業,多關心農民。

相關焦點

  • 北大經濟學博士王福重曾揚言:消滅農民中國才能富裕,後來怎樣?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這都要歸功於中國的重大決策和政策變化。一國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付出和創新的驅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來到城市,也希望能在這樣廣闊的土地上和眾多的發展機會中取得更好的發展。然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合法勞動得到報酬,就是值得尊重的,即使是處於底層的農民,也是我們所欽佩的對象,他們與那些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和律師沒有什麼區別。
  • 北大博士王福重:消滅農民,國家才能富強,贏了名氣卻失盡聲譽
    在過去的數千年的歷史中,糧食常常誕生於農民之手,而農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然而,幾年前,有一位北大博士卻肆意地貶低農民,甚至揚言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走向富強。如今,幾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這位北大博士又是怎樣一番境況呢?
  • 經濟學教授王福重跟農民有什麼仇什麼怨,竟想要「消滅農民」?
    王福重博士曾談論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那麼,他是一個怎樣的教授?為何要貶低農民?王福重其人王福重教授的學術經歷異常光鮮亮麗。這就是王福重出名的方式,這就是教授有流量的原因,他用特立獨行的觀點,也為他賺來了可觀的收入。農民怎麼惹著了王福重教授?看過王福重教授評論農民的視頻,他說: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和懶惰,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 經濟學家王福重語出驚人要」消滅農民「?看來是農民把他餵太飽
    想必王教授是支持那種什麼也不幹,就能要什麼有什麼吧!特別是提到一個農村的例子,說是整天遊手好閒的人都是比較有錢的。這句話真的是一句很暴露智商的話,第一這和農民辛苦與否無關,我只知道遊手好閒的農民是無法致富的。另外王教授的話就感覺在鼓吹辛苦勞作無用論,我不知道他是站在什麼角度說的,但可以很認真的說,沒有任何一種勞動是不值得我們尊重的,包括農民。
  • 農民出身的專家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更強大
    而農民,無論哪個國家,農民永遠是國家的基礎。這群致力於農業發展的人是整個社會的根基,他們撐起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以自己的辛勤勞作從地裡收穫糧食,這一神聖的職業解決了所有百姓吃飯的問題。農民的處境決定了社會各個職業的溫飽問題,人民能吃飽喝足,社會才能有其他方向的發展。人民食不果腹,社會便會動蕩飄搖。
  • 與王教授商榷,關於農民懶惰,沒有貢獻的奇葩言論
    編輯 王教授這個年紀不知道是真不知道還說裝不知道,不要說戰爭年代農民對取得最終勝利的貢獻,即便解放後,農民·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溫鐵軍教授說過,億萬農民三次救了中國。第一次是1950年土改,億萬農民分的土地,節衣縮食儘可能多向國家交售農產品,化解了囤積居奇、通貨膨脹的危機。第二次是1980年的二次土改,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鄉鎮企業、鄉村工業發展,拉動了內需、推動了城鎮化。
  • 還記得中舉發瘋的那個人嗎,他後來過得怎麼樣?
    還記得中舉發瘋的那個人嗎,他後來過得怎麼樣?文/乾坤歷史說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是讀書人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途徑。提到那個中舉發瘋的人,大家就會想到初中學到的那篇課文《範進中舉》。課文講了一個考了幾十年還一直只是個秀才的範進,突然有一天瞞著家人參加鄉試,考上了舉人之後突然發瘋而又變成正常人的故事。範進的人生也因為這件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農民無故被「中傷」,王福重為何要出言不遜?農民:放下碗就罵人
    近段時間就有個叫王福重的專家(經濟學家)發表了對農村及農民的看法,在王教授的眼裡,農民不算是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因為王福重覺得「農民在田間地頭流汗,是一種十分懶惰的行為,而且不能為社會創造直接的價值,不像是科學家,能帶來什麼生產力的進步」,還大放厥詞說要想實現經濟上的富裕,就要「消滅農民」。不管王福重是出於何種目的,他的這些言論都讓農民感覺十分不能接受。
  • 先是消滅農民,又來收割機會汙染,如何看待?農民:那是農業專家
    其中就有一個特別的:先是消滅農民,又來收割機會汙染。關於這個說法的出處怕是不少農民兄弟都有耳聞。雖然,這種說話不能說是極端,但也有點片面了,至少我們這樣的新農人還接受不了。那麼,關於經濟學家的王教授(王福重)說的這兩句經典的言論,是否適合我國的國情呢?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很多,今天荳子就結合這些討論以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重點的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 那個滿臉自信提前20分鐘交卷,揚言題目太簡單的高考生,後來怎樣
    這位考生不僅提前交卷了,而且在交卷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還在大家面前多次揚言「這次的高考真的很簡單!」作為提前交卷並第一個走出高考考場的學生,林歡在一眾媒體面前多次描述當年杭州高考卷的簡單之處。人們都以為這是一個學霸型學生,未來不是上北大清華也能985隨便挑。
  • 為什麼一個經濟專家會說出「農民懶惰愚蠢、消滅農民」等荒誕之詞
    「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蠢;它不能帶來發明、開創新世界,也引領不了世界的進步!」很難想像這樣的話語是從一個北京大學博士後說出的。王福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理事等等,看到這一系列頭銜,我們不禁驚嘆!但是為什麼他會說出這樣的言論?中國自古就是個農業大國,以農立國。中國有大量的農民在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農民何來糧食,僅靠進口,能夠養活中國14億人民嗎?
  • 農民應不應該受到尊重?值不值得尊重
    過去農民大部分都很苦,一家幾畝地,全都是靠人力、蓄力耕作完成,效率低、收入少,即便一年四季忙忙碌碌,也僅僅可以滿足餬口問題。而現在儘管生活條件有很大改善,也都脫了貧,可是為了打工多掙錢,往往兩地分居,照顧不了老人孩子,幸農民們的幸福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 劉邦消滅了所有異姓王 卻唯獨留下了他 他就是長沙王吳芮
    為了鞏固他作為最厲害的人地位,劉邦開始計劃要根除他之前封存的八個不同的姓氏的王爺,以防止他自己的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將來會落入這些姓氏的手中。首先最慘的是臧荼,他被劉邦拿來第一個開刀的。他曾被項羽叫做顏王。後來呢,項羽被劉邦擊敗後。臧荼竟然離開了項羽,表示支持劉邦,由於站隊站的十分及時,劉邦還是給了一個燕王他做。
  • 曾經認為科學有國界,揚言要將英語踢出高考的網紅教授,後來如何
    因為英語是適用國家最多的一種語言,如果你要出國旅遊,或者是出國,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讓你能夠自如地溝通。這其實也是中國學生需要學習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中國教育下的英語教學,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我們學的是一種「啞巴英語」,「啞巴英語」是很致命的,因為這樣的話,只能做題不會說,那麼實際上,這種英語學來的用處也沒有,僅僅是只能應付高考。曾經也有人提出不要學習英語的意見,不過這個也是不現實的。
  • 我們怎樣才能消滅他?答案是由女神給出的
    自從《小花仙》播出以來,親愛的花粉一定喜歡夏安安kukulu和各種各樣的精靈王;但與此同時,邪惡的黑暗惡魔一直試圖入侵拉薩貝兒的土地,摧毀古靈仙氏族。我相信所有的花粉都恨他的惡魔,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徹底消滅他呢?
  • 張海霞︱怎樣才能成為哈佛教授?
    那是N年前的冬天,帶了一隊北大學生去美國東部訪問,到哈佛訪問時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北大數學學院畢業的校友,在哈佛的生物系做教授,學生在這位學長位於哈佛科學大樓的辦公室裡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怎樣才能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 當年高考0分的"白卷英雄",揚言要做比爾蓋茨,現如今過得怎樣?
    當年高考0分的&34;,揚言要做比爾蓋茨,現如今過得怎樣?導語高考被譽為是改變孩子人生命運的一次重要考試,當然,所有的孩子都要經過高考這一環節,才能開啟美麗的大學生活。案例還記得當年那個高考0分的&34;嗎?他叫張皎。
  • 《轉生史萊姆》第二季有生之年,你們還記得那個可萌可王的萌王嗎
    而今年一月有一部網友直呼爺青回的動畫,因為這部動畫在18年10月放送後,憑藉著輕鬆愉快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青睞,之後再用煽情的劇情火爆全網,但在第一季完結後足足鴿了2年才出了第二季,大家應該猜到了這部動畫就是《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第二季,那麼你們還記得那個可萌可王的萌王嗎?
  • 北大教授: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應該儘早消滅?
    即便是現代社會,在農村依然有幾億人口生活在那裡,而且為整個國家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所以說,農民對於這個國家的貢獻,是不弱於其它人的。但就是有一些看似高素質的人,卻說出一些十分低級的話。比如說,一位名叫王福重的北大教授,他認為農民根本沒有啥貢獻,此言一出自然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 你還記得嗎、那個給自行車上牌、砸鋼印的年代
    文:華德陽你還記得嗎?有段時間騎自行車也需要「駕照」。你還記得嗎?記得上高中時,某個冬天的星期一,走到大王莊鐵道時,需要上坡,自然騎得慢,剛到坡頂,竄出幾個黑衣人,把我攔下,說要給自行車砸鋼印。我說我是學生,沒錢,其中一個人說,「回家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