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只要是淘寶商家很少有不接觸刷單的情況,有的商家可能從來沒有被抓過,有的可能總是被抓,無論如何,我們把淘寶抓刷單的邏輯了解清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降低被抓概率。
這次從淘寶官方模型入手分析淘寶抓刷單的邏輯,這是淘寶首次公開抓刷單的算法模型。
三套算法分別指的是:
DeepSeq:用戶異常行為檢測,可以刷單預判
DeepFraud:隱蔽交易作弊檢測,做到精細化刷單行為識別
DeepGraph:社交網絡識別,通過關係圖譜識別刷單行為
總結來說,淘寶從三個方面入手,買家行為端,商家交易數據端,帳號的社交網絡端 三個方面去抓刷單。
一,用戶行為端從圖片上看有很多細分內容,比較關鍵的如下:
1,地裡風險模型
在淘寶不斷沉澱的數據裡會陸續顯示出來某些具體的城市是刷單重災區,那麼這個城市在淘寶成交的單子會天然打上一個風險標籤,屬於淘寶129種風險節點之一,即使是真實的客戶也會被打上標籤(這也可以解釋偶爾會有真實訂單被誤判成刷單的情況),當然打上標籤不代表就一定被抓,淘寶抓刷單的風險節點很多,真正要抓的時候是一個店鋪或者單品的風險節點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才會被抓。
2,圖傳播模型
在刷單過程裡截圖的每一步淘寶都會有檢測,所以如果必須截圖的話,儘量截圖公共區域部分,比如搜索結果頁等,儘量減少在店鋪內部承接頁面的截圖。
3,用戶行為模型。
用戶的模型數據非常全面,從瀏覽貨比,進店的路徑等,這些肯定模擬的越真實越好。
二,商家交易數據端,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指標:
1,物流檢測模型。
有些賣家還處於10年前的概念裡,有的還在找 員買已經發過的單號,有的去網上買空包裹的號碼,這些都是作死的行為。
第一,目前所有的快遞除了物流專線之外,全部都在菜鳥網絡的監控之下,無論是重量還是線路都非常清楚,產品賣到了北京,實際走到了廣東,產品是3KG實際上是100g的紙巾,這些作弊就像裸體一樣展示在算法的眼前。
第二,才是更重要的,當我們遇到清洗或者降權的時候,申訴的時候唯一能提交的資料就是物流記錄信息。
提交信息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一個真實 的狀態,如果沒有真實發貨的路線和重量,申訴成功率幾乎為零,另外之所以真實發貨也很大概率申訴不回來,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淘寶抓出來這個訂單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物流問題,可能是物流之外的其他風險節點被抓到。
二是走的快遞沒有進菜鳥網絡。所以哪怕是刷單,一定要進菜鳥網絡,並且真實發貨,發洗衣粉,鵝卵石等東西放進包裹,目的是重量和實物相似。菜鳥是阿里自己的物流體系,只要通過菜鳥體系真實發的包裹,一是申訴成功率比較高,二是申訴的時候後臺是全自動導入的,比較方便。
2,商家後臺數據。
這一點相信稍微有運營經驗的都可以做到,根據後臺數據,把控轉化率不要過高,行業均值1.5~2.5倍,重點是刷的總單量要在合理的比例。 目前30%的刷單佔比是非常安全的,高手可以做到60%也沒問題,但是刷單總量越大風險肯定會越高。
三,帳號的社交網絡端。
這一點是淘寶比較有殺手鐧意味的算法,通俗來說是一個傳染的模型。
比如A,B,C三個商家都在刷單,A,B,C這3個商家都有共同的重疊刷手。
淘寶A是高手,正常補單沒有被抓
B商家假設被抓,AB重疊的刷手會被第一次打上刷單的標籤。
(標籤的程度是動態的,比如打上1~2次刷單標籤淘寶只會列為可疑,被重疊打上第3次4次的時候就會變成黑號,但是過一段時間正常購物,又會慢慢恢復成一個正常的帳號,能否恢復成正常帳號,取決於這個號到底是一個專業刷單的帳號還是說是一個正常購物的號,只要持續不斷的正常購物,號的權重漸漸會被正常的交易稀釋掉。)
假設C商家也被抓了,那麼B,C重疊的刷手會被第二次打上刷單標籤。
這種情況下A商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抓,因為黑號的傳染導致也被查到。
坊間數據目前來說淘寶用戶6個億,有6千萬的刷單帳號,這些帳號再不斷的去擴散傳播,會不斷的打擊到很多刷單的店鋪。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遇到黑號就一定被抓,跟上邊一樣,在沒有形成強有力證據鏈的情況下,是不會有問題的。
以上基本上把淘寶公布出來的刷單算法要點都說到了,實際上並不新鮮,和我們正常通過經驗推理出來的內容基本都是一致的,接下來肯定要說一下具體怎麼做才能降低被抓概率。
首先要分清楚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商家端:當然是要控制好後臺數據以及物流真實發貨,這是最基本的,
這部分是商家自己能夠通過經驗儘量把控的。
用戶行為端:是只要找到成熟的服務團隊,基本上都會按照統一的最高流程去要求,市面上地推團隊遍地開花,質量也魚龍混雜,除了自己親身實踐也只有找靠譜朋友多推薦,合作之初可以和負責人深入溝通刷單邏輯,懂行或者不懂行的基本上一聊天就能判斷。
這部分需要一定運氣成分,畢竟找到一個長期合作的靠譜服務團隊並不容易。
帳號的社交網絡端:(傳染式抓商家)是算法裡不斷更新迭代的部分,這也是催生出來地推這種方式的原因。往常刷單平臺和放單群性質的都屬於魚塘性質,在一個基本上沒有動態的魚塘,不斷有新老商家重複的使用這些帳號刷任務,陸續號的質量越來越低,不斷的傳染新的商家,新的單品變的風險極高。 地推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從現實場景尋找更多新的帳號,脫離了魚塘的小範圍限制,動態的提升整個帳號的質量。當然地推在18年可以說是萬能的,從來沒有降權的情況。19年淘寶算法不斷升級,地推也會不斷的改良操作細節。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如果有人宣傳地推100%不被抓就是在耍流氓,但是對比來說質量依然要比線上高几個量級。
這一部分是一個動態升級的過程,不確定性比較高,取決於淘寶算法的更新速度。
末尾依然梳理下阿里抓刷單的邏輯。
阿里抓刷單,對外的決心一定是100%的,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並不會100%的去抓,並不是這臺機器有人情味,而是阿里最擔心的是抓錯人。所以抓刷單會定一個閾值,只要不超過這個閾值就不會被抓。
畢竟風險節點上百種,並不是每一種他都能抓到,畢竟商家上千萬,伺服器不可能每一個店鋪,每一個連結都把算法跑一遍,這樣全球的伺服器都不夠用。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風險節點,各個維度都小心一些,拿男裝舉例,商家總共有1000個,事實上90%的商家也就是900家都在刷單,阿里在非特殊時期,基本上就定下了20%的閾值,也就是900的商家裡的前180個商家在危險程度上通過賽馬排在了最前邊,那麼被抓的就是這一批,當315來了或者要嚴打,會把這個閾值調整到60%,那麼你就會看到整個行業哀嚎一片,仿佛身邊每個商家都被抓了,但是依然有高手可以把自己的排名控制在後邊的40%不被抓。
最後再回答幾個被商家常問道的問題:
1,市面上承諾白名單帳號補單100%不被抓是真的嗎?
答:不靠譜。把上邊的內容看完就知道,風險節點上百種,以上列舉的只是比較常見的,事實上算法會精細到淘寶登陸次數的異常,是否使用支付寶滴滴打車,現實中有沒有掃碼購物記錄,花唄是否開通等等細節去判斷帳號的安全程度,真實的帳號和刷單小號淘寶可以有1萬種方式判斷出來,淘寶最終是否抓了你取決於在賽馬的時候你是否有能力排在後邊。所以事實上一切說自己刷單100%不被抓的都是耍流氓,只需要智商正常的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2,地推清洗包賠降權包賠各種賠賠賠是真的嗎?
答:99%不是真實的,還有1%的土豪如果有請介紹給我認識。 無良的團隊會虛假宣傳,目的就是為了合作,抓了就拉黑不合作,非常爽快直接。
之所以不包賠理由也非常明確,被抓刷單的理由並不是唯一的,如果刷單沒有做好被抓的準備,那就最好不要接觸刷單,我們團隊會為我們的地推質量負責,如果遇到被抓的訂單,我會去把這些訂單的所有現場視頻,實拍圖問團隊業務員讓提交上來以證明確確實實是地推而不是偷懶做出來的,如果發現不是真正的地推,有多少會賠償多少,畢竟這是我們對客戶的承諾,承諾的真實地推沒做到肯定要賠償,但是如果做到了真實的地推有遇到被抓的,這種我們是不包賠的,因為每一單都是業務員風吹日曬辛苦做出來的,這種辛苦的成本已經付出了,沒有辦法再去收回。還是那句話,被抓的理由有上百種,我們無法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負責。
3,如果遇到被抓接下來怎麼辦?
答:首先要知道一個事實,阿里無論往前推5年,往後推5年,刷單從來都是不允許的,但是搜索算法的邏輯又決定了每個商家都有原始的剛需 需要用這種性價比最高的方式獲得訪客。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個貓抓老鼠的事實。
很多商家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所以才會出現心態失衡,而心態失衡才是最壞的結果。
我在上篇文章有寫過,被抓了,就像人生中遇到一個坎一樣,心態差的人就此倒下,怨天尤人,怪平臺,怪服務商,怪老天的不公,心態好的人,看淡一些,拍拍土爬起來,接著幹就可以了,除非就此永遠離開淘寶,否則你依然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繼續操作,既然需要繼續往前走,為什麼不調整好心態輕裝上陣。
去年有個非常好的客戶,做的3C類目一天150單推了6月,期間清洗了2次,最後不愉快的走了,在外邊渠道做了幾個月又回來了,因為外邊的渠道是直接降權刪連結…我的渠道肯定不是最好的一個,但是肯定會做到最大可能的負責任,我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和合作的老闆成為長久的朋友,服務好每個人大家才能持續合作,長久共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累又賺不到錢,更傷了大家的感情,每一個找我的人都認識三五年以上了,你們每一個人我都很珍惜。
還有其他的想起來在寫,這篇文章恰好寫在了315之前,又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也許有我沒有服務好的客戶,更多的是跟著我好多年的老客戶,無論如何,我自己做電商也恰好10個年頭,大家店鋪做的好做的壞,我的心理狀態和商家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人想收到被抓的通知,如果有更好的推廣方式肯定不要去刷,如果沒有,就調整好心態: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