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又到了一年一度收穫的季節,對於公募基金的操盤手而言,2016年秋季開始粉墨登場的菜鳥們紛紛交出了一年級的「成績單」。
其中,創金合信的李遊成為「菜鳥」基金經理中的冒尖者之一,其掌舵創金合信資源主題精選股票基金成績斐然,基金淨值在1月1日到9月5日期間增長40.6%;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元順安基金的繆瑋彬業績慘澹,在同一時間段,其打理的金元順安價值增長淨值下跌11.32%,排名幾近墊底。
新人成績單 冰火兩重天
根據Wind數據,《紅周刊》記者統計了2016年9月5日至2017年9月5日時間段的「菜鳥」。按照今年以來的業績,「新人」基金經理中表現最優異的當數從基金經理助理晉升的馮明遠,截至9月5日,他操盤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今年以來錄得41.42%的淨值增長率,在全市場的權益類基金中排在第15位。
同樣表現優異的還有創金合信的李遊。同一時間段,李遊執掌的創金合信資源主題股票淨值上漲了41.05%,在全部股票型基金中位列第17位。對比而言,創金合信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陳玉輝執掌創金合信國企活力,但該基金在全部權益類基金中也不過排在第1116位。
仔細查閱資源主題股票的季報,記者發現,李遊的操作風格是集中持股,整體回顧其上半年操作,他重倉礦產資源股,「踩中」了中國神華;第二季度,他放棄了一些銅業股,將騰出的倉位轉攻石墨烯概念,又「踩中」了方大炭素。不僅是有心栽花,而且還無心插柳,兩者」合力「讓李遊在一眾菜鳥中脫穎而出。
冰火兩重天,菜鳥基金經理中成績不盡如人意者也不在少數,例如金元順安的繆瑋彬,他操盤的金元順安價值增長在503隻同類基金中排在第495位。來自好買理財的數據顯示,繆瑋彬掌舵金元順安價值增長的任職總回報約為-11.25%。Wind數據亦顯示,該基金的最新規模約0.21億,徘徊在清盤邊緣。
「排頭兵」風格百花齊放?
記者選取幾位績優「新人」進行素描,力圖為投資者解析新一代菜鳥的投資思路與操盤風格。
首先看創金合信的李遊,在擔任多年研究員後,2016年11月2日,他被正式任命為創金合信資源主題精選股票的基金經理。在擔任基金經理期間,李遊的投資風格偏向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他的操盤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股票倉位均高於90%。而李遊配置的重倉股全部集中在礦產、有色領域中,二季報顯示,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為中國鋁業、中國石化、天齊鋰業、中國石油、紫金礦業、中國神華、兗州煤業、方大炭素、陝西煤業和神火股份,幾乎全部為礦業板塊的股票。而或許正是因為在礦業板塊深耕,他也因此挖掘到了二季度的「妖股」方大炭素,以及進入國企改革進程的中國神華。對此,資深基金分析師常玏點評:「有可能是基金經理發現了中國經濟企穩反彈的數據變化,重點布局了礦產資源類股票,進而獲得了較高的收益。」
除了李遊,菜鳥基金經理中還有類似馮明遠這樣的務實派。與李遊的成長軌跡類似,馮明遠「上位」前有過6年研究員的經歷。或許也正因此,他管理資產的風格比較穩健,曾經到多家公司進行調研,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他曾調研過茂碩電源和億緯鋰能等多家公司。
對於公司的選擇,馮明遠的至理名言是「業績增長是資本市場永恆的主題,尋找估值與業績增長匹配的成長股,是應對市場風格變化的不變手段」。作為其判斷上市公司的法則,他通常關注的是估值是否和企業的成長性相匹配,並且關注企業的管理者是否足夠優秀。
績差菜鳥禍起重押小盤?
冰火兩重天,一些排名殿後的菜鳥基金經理在上半年實戰中側重「搏成長」,正好錯過了大盤的上漲,例如金元順安公司的繆瑋彬。
或許把繆瑋彬列入菜鳥行列似乎牽強,但在其18年證券從業經歷中,他從未擔任過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直到2016年10月加入金元順安基金後,他才迎來機會,同年12月,他接替侯斌成為金元順安價值增長混合的基金經理。
上半年,繆瑋彬採取了跟蹤中小創的操作策略,他在二季報中表示:「本基金重點投資於盈利良好、成長性高、前期跌幅較大的股票,組合整體偏向小盤風格。」而中報披露的該基金全部持倉中,包括了55隻中盤股、43隻小盤股和49隻大盤股。若單看十大重倉股,該基金當季所重倉的10隻股票也全部為中小創,其中雪萊特、朗瑪信息和西藏珠峰是持股比例最高的三隻個股,市值分別為51.63億、115.4億和48.5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繆瑋彬採取了分散投資的策略,倉位最高的雪萊特佔淨值比僅為0.75%。但二季度以來,二級市場主要是鋼鐵、有色等板塊上漲,繆瑋彬選擇在中小盤上分散投資,基本也杜絕了因押中某一隻股而對基金淨值貢獻良多的情況出現。
不過,有趣的是,業績不佳似乎無礙金元順安對繆瑋彬另眼垂青。8月4日,金元順安公告增聘繆瑋彬擔任金元順安桉盛債券的基金經理,其與閔杭、郭建新共同掌舵該固收產品,因此,其也成為一年級菜鳥中少有的「文武雙全者」。
基金經理日趨年輕化
記者統計,截至9月5日,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菜鳥基金經理總計有184人,他們一共參與管理了414隻基金。
《紅周刊》記者對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和管理基金的業績進行了統計,發現兩者呈正相關性。記者按照基金經理從業0—1.99年、2—3.99年、4—5.99年……12—13.99年的方式將基金分為7組,按照算術平均法,計算了每一組中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最終的結果,7組的統計數據分別為:8.27%、5.44%、12.29%、16.41%、27.45%、29.13%和17.16%。從數據可以看出,雖然2—3.99年和12—13.99年這兩個時間段數據出現回調,但仍然呈現一個趨勢: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越長,基金的整體收益率明顯更高。
對於這種情況,常玏表示,這幾年公募基金大量發行,導致人才緊缺,在平臺投研團隊的保駕護航下,年輕的基金經理被推上前臺。市場泥沙俱下是一塊試金石,有人沉淪很快卸任,有人一步登天,但成功從不是一蹴而就,尤其在資本市場中,是實力還是運氣,還需要時間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