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我們都很開心。在往後的餘生,我們和寶寶是一種親子關係也是一種契約關係。說是親子關係,我們都能理解。因為寶寶流淌著我們的血液,所以我們和寶寶有著不一樣的一種生命聯繫。但說是契約關係,可能我們有的爸媽並不能夠認同。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我們對寶寶是無私的,希望通過我們爸媽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得寶寶有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但我們是不計付出與成本的。所以這種契約關係就不存在。
但嚴格來講,我們和寶寶確實是一種契約關係。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算起,直到我們老去。我們和寶寶是相互給予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兒就有一個問題呢?我們到底要不要承認並履行自己和寶寶的契約?因為如果履行的話,我們可能會被打上&34;的標籤。而且我們如果認可這種契約關係的話,我們在哪些事情上不能和孩子計較。
表姐家很有錢,幾乎是年收入幾百萬的那種。但表姐夫非常喜歡和孩子計較。記得在表姐女兒小時候,表姐夫就經常說:&34;記得長大要還回來,或者通過彩禮還也可以。在表姐女兒大學的時候,表姐夫也經常說:&34;因此表姐夫被自己女兒貼上了&34;的標籤。而且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表姐夫親生的,自己的親爸咋這樣呢?
前面已經說過我們和孩子是一種契約關係。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這種契約關係都是一直存在的。或許我們非常無私,我們不求回報,但這種契約關係也不會消失。那麼我們該不該和孩子計較呢?其實是應該的。因為我們和孩子其實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並沒有這種無私的義務去給孩子奉獻一切,不求回報。
當然這裡的回報並不是說孩子將來要給我們多少錢或者是多少好東西。我們更想要的回報或許是孩子的好成績和一個好的未來。只要孩子幸福,這就是他們對我們最好的回報。但是,兒童獲得這種幸福,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他們拿著我們的錢揮霍浪費,將來自己一事無成,這肯定也是不可以的。但我們應該和孩子在錢上計較嗎?
1、金錢
孩子花我們的錢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能力掙錢,但我們是他們的爸媽。所以我們必須給他們花錢。這是我們很多爸媽的想法。但另一方面有的爸媽會說:&34;那麼到底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其實這裡我們比較認同第二種觀點。孩子他們生來和我們就是一種契約關係。只不過在這種契約關係中,我們對孩子可能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更多一些。這是由我們的年齡和主體地位決定的。但我們在錢上必須要和孩子計較。
或許我們不求回報,但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他們沒有能力掙錢,所以他們要合理地利用好我們自己的錢。另外和孩子計較金錢也可以在正面激勵孩子去努力學習,或者是努力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成績,賺到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實人生的目的我們說得高尚一些並不在於掙錢。我們渴望詩和遠方。渴望那一處的風景,一路走走停停。但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什麼,還是金錢。所以我們從小與孩子計較這些並不是不愛他們,這恰恰是對他們負責。
2、計較成績
我們和孩子計較成績?這或許又有很多家長不認同了。但這裡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無論孩子學什麼,將來都要學習。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們應該和他們計較成績。因為此時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太多,而且自己本身的定力也不足。孩子一旦因為自己的失誤走錯一步,那時我們再和孩子計較就已經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努力,這就是我們的計較。
和孩子計較,並不是小心眼,這其實是一種更負責任的計較。我們要讓孩子早早地開始努力,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並為之持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