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珠算口訣之加法

2020-12-13 樂極即悲

珠響鏗鏘帳目清,收支兩筆切合龍。

依稀淡墨誰之過,為有營權一指功

依稀記得小學時代打『三盤清』、『九盤清』,滿教室的聲聲鏗鏘珠響,我在講臺上手指靈動飛舞如走龍蛇,須臾三盤九盤終了只得掌聲陣陣喝彩連連,自豪感油然蕩於心間更浮於臉上

應該是『物以稀為貴』吧,我不曾得見幾個會珠算的,即使你資料翻遍卻得幾個乾癟字眼,猶難理解珠算口訣的含義

碎語半天,諸君勿怪,下面直接切入主題:《珠算口訣詳解之加法》,亦是珠算四則運算中最簡單的一個

分析口訣:珠算與豎式加法一樣,每一位分開加即是『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百位加百位數』,同樣採取十進位,運算時需手指〈撥珠〉與〈口訣〉二者兩相配合。口訣一共分為九段即『P+1』到『P+9』,P代表另一個加數〈P的取值為一到九〉。同樣是+1到+9、P取值不同所運用的口訣也不同、這分三類。一,直加〈兩數之和≤4〉:P和另一個加數相加小於4包含4則用第一句口訣「幾加幾」〈算法為:直接在算盤上撥兩加數之和〉;二,滿五加〈 5≤兩數之和≤10〉P減去4的結果小於4包含4則用第二句口訣『『幾下五去幾」〈算法為:上檔撥下一珠、用P減去第二句口訣最後兩個字『去~』的那個數字等於多少,則下檔撥多少珠即可〉;三,進十加〈10≤兩數之和〉:P和另一個加數之和大於或等於十則用"幾去幾進一"這個口訣〈算法為:P減掉"去幾"的『幾』這個數字剩下多少,則本檔就是多少,前一檔為撥一珠即"進一"〉。

則珠算口訣可以簡寫為這三:「上一上二上三;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進一,六去四進一,七去三進一,八去二進一,九去一進一。運算則分別為:〈1至3的數〉直接加、〈4至8的數〉加1上檔為五下檔減四、〈3至7〉加2上為五下為減三、〈2至6〉加3上五下減二、〈4至5〉加4上五下減一、〈5〉加5進一、〈6至9〉加6前檔進一本檔減四、〈7至9〉加7前一本減三、〈8至9〉加8前一減二、〈9〉加9前一減一。

相關焦點

  • 珠算、珠筆算加法口訣——珠算、珠筆算、珠心算三算合一教材之七
    宋國鋒珠算加減法的核心是五升十進位,在加法運算中伴隨有減法運算,而在減法運算中,又貫穿著加法運算,加中有減,減中有加。珠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一般是從左到右,由高位算起,運算時首先確定個位檔,然後按相同的數位加減,即「同位相加,同位相減」的原則進行。珠算加法有不同的類別,按計算時是否使用口訣分「口訣加法」和「無口訣加法」,在運算形式中又分為「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等等。
  • 老簡介新算法:珠算、一二三+筆珠算、珠心算加法口訣綜合示例
    宋國鋒珠算湊五加法、直加法、破五進十加法口訣綜合示例一二三+筆珠算湊五加、直加法、破五進十加法綜合運用示例關於一二三+筆珠算法記數法,筆者已在《今日頭條號—用筆學珠算自2008年以來,筆者撰寫的關於珠算式筆算方面的文章相繼在《齊魯珠壇》、《內蒙古財會》等刊物刊發後,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鼓勵,並受到了珠算、珠心算愛好者朋友的好評。
  • 圖說—珠算、珠筆算、珠心算之珠算、珠筆算直接加法
    宋國鋒一、珠算不進位直加法兩數相加的和小於10,在算盤上本檔的上珠和下珠都夠使用,這種加法叫做不進位加法,就是「本檔夠加就加」,包括直加、湊五加兩種類型。用「几上幾」的口訣,共九句。直接加的口訣例如計算2+2=?在算盤上撥出數碼2。
  • 珠算——另世界驚嘆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朝算盤(文物)說到珠算,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因為在我國珠算這一古老的運算之法是編在九年義務教育裡的,雖然小學的珠算教育可能也只是體驗課程,但珠算的基本之法也得以傳承。清明上河圖中的算盤現代我們所學習的珠算口訣脫胎於元朝的36句口訣!改變的地方並不大,珠算發展到明朝時期時,這一精妙的古代運算之法被傳到了日本、朝鮮等小國。
  • 珠算式筆算法及口訣
    利用點和橫線代替算珠,按照珠算口訣進行加減運算,這就是珠算式筆算法。其特點是簡單易學,易掌握,適用於多筆連續加減運算,且能像珠算一樣,隨時能把結果顯示出來。記數法對於學生識數,對形成數概念也非常有好處。
  • 珠算口訣是啥
    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嶽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現在說珠算有1800多年的歷史,應該就是根據這個時間點計算的 。
  • 明代的珠算口訣因何流傳至今?
    珠算,自西周開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而算盤則有「世界上古老的計算機」之稱。2013年12月5日,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末徽州商人程大位編撰完成的《直指算法統宗》(簡稱《算法統宗》),是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當時在中國民間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流傳廣泛。明末,他的書就傳遍東南亞、歐洲和美洲。
  • 老父親張口就來的珠算心法
    說著嘴裡就念念有詞如數家珍一樣背出一連長串的珠算口訣出來。我說不行太快了,我根本記不住,不知道你數道的淨是些啥!能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父親說沒問題。沒過幾天,便收到父親寄來的乍看來跟天書一樣的珠算口訣。可能就是年齡大了,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正牌初中生父親的字寫的原來也是很不錯的,可現在,明顯也已經跟他的人一樣蒼老得有些歪歪扭扭了,這讓還是有些珠算基礎知識的我,看起來很是費勁,但也很快就看明白了。
  • 珠算——計算機之母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中國的算盤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幾十年前,珠算和算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十分常見。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除了在影視劇裡,算盤可以說是完完全全被計算機所取代。在我國,珠算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關於計數的方法也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
  • 珠算算法——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指本檔加上以後要滿十成者超過十,這時就要向左進一檔。這也有兩種情況:1、直接撥去進位的時候,在本檔上和加數合成十的那幾粒算珠。口訣:一去九進一 二去八進一 三去七進一 四去六進一 五去五進一六去四進一 七去三進一 八去二進一 九去一進一口訣中第一個數字代表加數,「去×」表示本檔要撥去幾粒算珠,「進一」表示左面一檔撥上一粒下珠。
  • 珠筆算算法——不進位加法
    不進位加法:指在本位直接添加點和橫線即可,加上以後還不滿十,不必進位。這有兩種情況:(一)只要添加點或者橫線,或者把點和線直接添加在本位上,實際與算盤撥珠一樣,只不過是把點當作上珠,橫線當作算盤下珠。(口訣)一添一 二添二 三添三 四添四 五添五 六加點添一 七加點添二 八加點添三 九加點添四口訣中第一個數字代表加數,「添」代表把點或橫線添加的意思,末了一個數字代表在本位添加上去的數字。
  • 珠算是怎麼發明的?
    珠算來由玉質算盤珠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但它究竟起源於何時,由於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們說法不一。根據已有珠算史料,綜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萌於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計數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數字,然後根據五升十進位原理進行計算。我國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備的10進位記數系統。
  • 珠算算法——不進位加法
    不進位加法:指本檔的上珠和下珠都夠用,加上以後還不滿十,不必進位。這有兩種情況:(一)只要將上珠或者下珠,或者上下珠撥在本檔上。(口訣)一上一 二上二 三上三 四上四 五上五 六上六 七上七 八上八 九上九口訣中第一個數字代表加數,「上」代表把算珠撥上去的動作,末了一個數字代表在本檔撥上去的數字。
  • 數學天天練:珠心算口訣表
    微信公眾號:魔力豆兒童教育: molidou08八月媽媽的個人微信:bayue0708加法口訣表
  • 控帶四時,經緯三才——珠算
    珠算於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於2013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朝時徐嶽編纂的《數術記遺》中有十四種算法,但流傳下來的只剩珠算一種,也可見珠算的重要性。我國傳統的算盤是上面兩顆珠子,下面五顆珠子。上面的一顆表示「5」,下面的一顆表示「1」。
  • 幼兒學數學之加法口訣表(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幼兒學數學之加法口訣表(圖) 2013-01-16 15:10 來源:網際網路
  • 明代程大位創作了珠算口訣,流傳至今,安徽名人館裡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合肥之行,最近迷上了各種博物館,原來「泡」博物館,是如此有趣。合肥的幾個博物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最牛的當屬這個安徽名人館。從火車站坐地鐵1號線雲谷路站下,轉526路公交渡江戰役紀念館站下車即到。
  • 直播答題熱 之 珠算押題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中國人度過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特廉價的製作材料、精巧的設計思想和深刻的數學理內涵整合在一起,組合為一種氣質非常獨特的計算體系,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 代表委員履職記丨黃燕蘋: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的提案被採納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還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珠算口訣表裡面的內容。住渝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黃燕蘋一直關注著基礎教育的發展。去年提交的《建議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提案被教育部採納。今年,黃燕蘋將繼續關注這一議題。
  • 珠心算口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