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著重要信息成功返回地球,美俄卻企圖坐享其成

2020-12-22 小秘書日記

今天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終於安全返回地球,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並帶回來了月球上最年輕的土壤。

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採集土壤到地球上。在此之前,美國和前蘇聯雖然也將月球土壤帶回到地球,但是相對來說,是月球上超過120億年前的老化土壤,科學研究作用有限。

但是,中國此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是月球新土壤,距今歷史不到2億年。這不僅對研究月球土壤中儲存的"最清潔高效能源"氦-3意義非凡,而且對於研究月球進化史、地球進化史更是意義重大。

也正因為如此,嫦娥五號還沒完全返回地球,美國航天局就開始覬覦我們的採樣標本。之後,俄羅斯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葉夫根尼·斯柳塔也表示,希望能從中國獲得月壤樣本。

01 美俄企圖坐享其成

事實上,美俄之所以想要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標本,原因無外乎三點:

一是因為中國嫦娥五號採集的標本是其他各國沒有的。美國和前蘇聯採集的月球土壤是來自月球正面中緯度的月海區域,土壤年齡相當老化,而嫦娥五號採集的是月球呂姆科山脈附近的土壤,土壤比較新。這是人類取得的月球最"新鮮"的土壤,再加之月球土壤的研究價值非常重要,美俄自然不會放過。

二是中國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全程採用密封包裝,即便是到了地球上也置放在模擬月球狀態的環境中,這是真正的無汙染,最原始、最真實的月球土壤標本。這樣的標本用於科學研究不僅珍貴難得,而且意義更加重大。

三是美俄出於戰略目的的考量,企圖坐享其成。目前,有能力有實力進行登月採樣研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並不多,而且未來誰能熟練掌握登月技術,誰就有可能掌握太空研究主動權,甚至可能會掌握月球能源開採的優先權。因此出於戰略目的的考量,美俄等國家既不想中國對月球土壤獨立研究,又企圖從對中國的樣本或研究結果坐享其成。

02中國太空探索技術令美俄等國眼紅

事實上,對於中國的太空研究成果,美俄等國的心態非常矛盾,既希望中國研究成功,可以和中國合作,從中獲取利益;又不願意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太空實力。

僅中國登月技術來說,美國早在2008年就希望能從中國引進這項技術,但是一直未能成功。特別是嫦娥五號此次登月,在技術研究領域堪稱世界第一次。

從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就進入了發射軌道,先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等11個階段,歷時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完成了登月採樣。

同時,嫦娥五號在進行樣本採樣、密封封裝等作業過程中實現了全自動化,這是人類在月球表面的第一次自動化自主採樣,這對技術的要求極高,每一個步驟都要精確到0誤差。

此外,嫦娥五號登月艙在返回月球軌道後,還進行了人類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採用自動導航、自動識別、自動規避技術,且精準度縮小在1.5米內。

這些"黑科技"技術,都是美俄夢寐以求想從中國獲取的。中國歷來提倡並堅持對太空研究合作的態度,並且會主動公布相關研究數據。

因此,美俄等國家就企圖時時刻刻掌握中國的研究進展,企圖對中國的研究坐享其成。

太空研究不僅關係著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提升,更關係著未來的戰略規劃和戰略部署。嫦娥五號的成功只是我們的太空研究另一階段的開端。

延伸閱讀:

我們反對網際網路巨頭賣菜,並不是在否定「社區團購」

「嫦娥五號」登月引發一場大論戰,它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西安和鄭州,誰更能擔起北方經濟發展「領頭羊」的重擔?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看看外媒怎麼報導?
    總歷時22天21小時29分鐘,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外媒第一時間報導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國外媒體如BBC、路透社、美聯社等也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的月球探測器重返地球,這次任務的成功將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第三個檢索月球樣品的國家,後者是44年前啟動最後一次成功的月球樣品檢索任務的國家。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坐享其成?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終於忍不住了。中方態度明確!
    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開啟登月之旅,並完成重要任務——在月球表面取樣。最新消息,時隔23天後,嫦娥五號完成既定任務,並在12月17日帶著月球樣本順利「回家」。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在月球完成取樣,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自12月6日與上升器軌道對接,並且成功轉移樣品後最大的新聞就是上升器受控撞擊月球南半球,儘管有點過河拆橋的意味,但為了月球軌道上少一些太空垃圾,這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 ​副總設計師談嫦娥五號返回:回程依然挑戰重重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已經進行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上升器回到200公裡環月軌道後,軌道器和上升器正在渺渺太空相互找,並尋找時機交互對接,這是嫦娥五號返回非常關鍵的一步。只有對接成功,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由於距離達到38萬公裡,地控人員無法利用衛星對其進行幹預,它們的交互對接就只能依靠自己控制了。 如今,嫦娥五號已經進入此次任務的最後一個階段,即再入返回回收階段。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 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後,美發表文章,未來20年中國突飛猛進?
    圖為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在過去20年間,中國航天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登月的消息,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這次嫦娥五號還從月球攜帶了2公斤的月壤樣品,在嫦娥五號成功回家之後那麼美國是眼紅嫦娥五號的成果,還是又在玩陰招?
  • 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載人登月如何返回地球?看嫦娥五號就知道了
    嫦娥五號月球上取樣,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收官之戰,目前來看很成功,2公斤的月球樣本已經被轉移至返回器中。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正繞月飛行,將擇機調整模式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其實最困難的環節已經完成了。嫦娥五號從發射到月球樣本返回地球需要經歷23天的時間,每一步都十分艱險,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外媒稱其開啟了新太空競賽
    近日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我們來看看紐約時報的報導。看標題:China Brings Moon Rocks to Earth, and a New Era of Competition to Space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太空競賽新時代來臨China may have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5號返回地球共需要多少天?嫦娥五號整體任務需要約23天,高速通道行程只要4天。我們來看一下嫦娥五號迄今為止的行程:北京時間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龐大的遙五把嫦娥五號護送進入軌道就完成任務了。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成功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圖註: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地球大氣層上空打水漂(動畫模擬)。 這段時間,關心嫦娥五號探月的朋友可能已聽說,嫦娥五號採用所謂的「打水漂」的方式返回。 我們知道,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反推的方式進行的減速,那是因為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速度本身已經比較低了,不像返回地球一樣擁有幾乎接近地球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 月球沒有大氣層,無法利用大氣層減速,使用火箭發動機反推減速是必須的。
  • 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地球!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從發射到登月,從採集月壤到飛離月球,從樣品交接到最後返回器降落地球,嫦娥五號的每一步走得都是驚心動魄。現在,大家懸了23天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預定著落區降落!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宣告圓滿成功,整個過程非常完美。寶貴的月壤終於被帶回地球,這是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
  • 歷時23天 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攬月之旅
    央視網消息: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都是取樣返回地球,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
    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2千克月巖/月壤樣本順利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降落場著陸並完成回收,為嫦娥五號本次探月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順利回到地球,它帶回了什麼?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2 點左右,嫦娥五號正式結束了太空之旅,順利回到地球。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往月球。12 月 1 日,它順利著陸月球,成為中國第三個在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中國人的驕傲—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關鍵時間點: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