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土而歸!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2020-12-19 燕趙都市報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

回顧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一路走來不容易!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月地轉移軌道示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在經歷組合體分離、環月降軌及動力下降後,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

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模擬圖。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攝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圖為軌道器逐漸接近上升器。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供圖

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

12月12日至16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3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中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千年飛天夢想,十載攬月追星

「嫦娥奔月」神話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孩童時期便埋在心底的印記,如今這一神話已經成為科學探索的事實。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從2011年1月立項,到現在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按照我們的計劃12月返回,整整十年,不容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感嘆道。

2011年1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覆探月三期工程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2020年7月,探測器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2020年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築起了中國航天史上「九天攬月」新的裡程碑。

十年時間裡,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確保各項方案成熟,各項技術最優。「僅僅採樣封裝的各個環節,整個試驗隊伍就已經做了將近500次的試驗,我們對產品的性能全面摸查,才能做到全面放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介紹。

這十年,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多個環節的技術難題,確保嫦娥五號在23天內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回首過往,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精準落實,用二十年時間在月球探測強者並存的賽道上行穩致遠,步步登高。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踏實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資料圖:2007年10月24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她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

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

資料圖:「嫦娥-3號」著陸器,照片由玉兔號月球車全景相機拍攝。圖像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官網

2014年11月1日,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作為「探路先鋒」,完成了地球軌道以外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的返回驗證任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中繼星「鵲橋」的幫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時至今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為探月工程「繞、落、回」完美收官。

星空浩瀚無比,

探索永無止境,

中國探月的腳步不曾停歇。

來源|中國新聞網、河北日報微信等

相關焦點

  • 載土而歸!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載土而歸!嫦娥五號安全到家!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 視頻| 「嫦五」載土而歸,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然是它?
    視頻 | 「嫦五」載土而歸,沒想到第一個找到的竟然是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4分鐘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看看外媒怎麼報導?
    總歷時22天21小時29分鐘,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外媒第一時間報導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國外媒體如BBC、路透社、美聯社等也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的月球探測器重返地球,這次任務的成功將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第三個檢索月球樣品的國家,後者是44年前啟動最後一次成功的月球樣品檢索任務的國家。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這可是等了6天才等到的消息,但就此一條,而下文也僅有「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這真讓人抓狂,這話能說完嗎?咋就這樣吞吞吐吐呢?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
  • 「嫦娥五號」帶著重要信息成功返回地球,美俄卻企圖坐享其成
    今天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終於安全返回地球,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並帶回來了月球上最年輕的土壤。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採集土壤到地球上。也正因為如此,嫦娥五號還沒完全返回地球,美國航天局就開始覬覦我們的採樣標本。之後,俄羅斯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葉夫根尼·斯柳塔也表示,希望能從中國獲得月壤樣本。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 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同樣是返回地球,嫦娥五號苦等6天,阿波羅號為何抬腳就走?
    嫦娥五號月球取壤任務的順利完成,標誌著中國在航天領域一個全新的突破,同時我們研究也即將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開始準備對其他星球的探索計劃,可說為了全人類的未來,我們一刻都沒有休息過。嫦娥五號在北京時間12月17號凌晨回到地球,順利降落在我國內蒙古的指定區域,從出發到回家,嫦娥五號一直走了20多天的時間,回來的時候在環月軌道上就等了足足6天多的時間,當年美國的阿波羅回來的時候卻是說走就走,一刻都沒有停留,這是為何?
  • 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都是取樣返回地球,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
    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2千克月巖/月壤樣本順利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降落場著陸並完成回收,為嫦娥五號本次探月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副總設計師談嫦娥五號返回:回程依然挑戰重重
    簡單來說,嫦娥五號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後,軌道器進行規避機動,返回器則要經歷慣性滑行、地球大氣再入、回收著陸三個階段完成最後的降落。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衝向地球,在進入地球大氣後,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重新跳出大氣層,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進行降落,最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降落在預定地點。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載人登月如何返回地球?看嫦娥五號就知道了
    嫦娥五號月球上取樣,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收官之戰,目前來看很成功,2公斤的月球樣本已經被轉移至返回器中。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正繞月飛行,將擇機調整模式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其實最困難的環節已經完成了。嫦娥五號從發射到月球樣本返回地球需要經歷23天的時間,每一步都十分艱險,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
  • 嫦娥五號順利回到地球,它帶回了什麼?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2 點左右,嫦娥五號正式結束了太空之旅,順利回到地球。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往月球。12 月 1 日,它順利著陸月球,成為中國第三個在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時候,這些小朋友竟然收到了航天員的回信...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陸地,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正式收官,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從嫦娥五號發射、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月球著陸、採樣取材……直至返回地球,每一個瞬間都牽動著國人的目光,中國航天、嫦娥五號已成為「全民熱點」。
  • 攜帶40億年前塵埃的日本太空艙返回地球:兩項技術直追嫦娥五號
    從日本這次返回小行星樣本可以看出,日本有兩大技術直追嫦娥五號,第一個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能力,與嫦娥五號相當;第二個是樣本封裝技術,與嫦娥五號一樣,都需要在地外天體上進行採樣,確保密封完好。第二次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已經實現,日本JAXA的隼鳥2號任務在12月5日返回地球,降落在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西北約500公裡的沙漠中。降落南半球的原因在於隼鳥2號的軌道比較特殊,要前往一顆叫做Ryugu的小行星,澳大利亞的沙漠為此提供了天然的降落場。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美國某科技網說了句實在話
    近日,令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完成本次探月任務中最關鍵的部分工作,正在等待最好的返回窗口。目前「嫦娥五號」回家的時間還未見公布,但國際輿論已經開始熱了起來。而「嫦娥五號」此次著陸點正是位於月球風暴洋中的較為年輕的火山呂姆克山附近。美蘇過去登月沒到過這個點,四十多年了,也沒有再登陸月球。所以,說很多外國科學家期盼嫦五的樣本,也是實情。德國地質學家博格特表示,「嫦娥五號」帶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意義極其重大。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返回地球,月壤有多寶貴?能種菜嗎?
    嫦娥五號的使命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月面採樣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科學家賦予它的使命。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著陸嫦娥五號的使命是什麼?你腦子裡一定蹦出兩個字「挖土」!
  • 埃及航天局執行主席穆罕默德·庫西: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是...
    新華社開羅12月21日電埃及航天局執行主席穆罕默德·庫西日前在開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日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本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時隔40多年後再次有人類太空飛行器重返月球並成功採樣。對中國和全球航天界來說,這都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