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幽默,得把詞語剔去!看劉震雲如何一句頂一萬句

2020-12-14 新聞早餐

悅讀

一日之計在於晨

用幽默說深邃哲學

用簡約說複雜事物

用樸實的語言搭建

奇妙的藝術結構

點題

「用最幽默的方式在說最深邃的哲學;用最簡約的方式在說最複雜的事物;用最樸實的語言在搭建最奇妙的藝術結構。」「話裡有話,弦外之音。老辣之筆,慈悲之心。」對劉震雲來說,這些來自國內外的評語一直是他寫作時努力的方向。近年來,除了作家、編劇,「段子手」成為了劉震雲的「新頭銜」。在8月26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活動中,劉震雲再次「金句」頻出,與現場的讀者進行了一次幽默而又富含哲理的對話,讓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說寫作、談電影、聊智慧……文藝星青年為大家梳理近年來劉震雲在媒體報導中的多段精彩對話,感受下劉震雲如何用「一句頂一萬句」。

談寫作

1、什麼叫寫作?生活停止的地方,寫作開始了。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那麼深入的、情感的表達,特別是對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人。李雪蓮想說一句話,全世界有誰知道呢?當全世界的人不聽她說話時,我是一頭牛,是李雪蓮在牛棚裡說話的第二頭牛,我來聽她說話。寫書的根本意義,是我替「李雪蓮們」把話說出來了。

2、在「不同」裡找出「不同」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相同」裡面找出「不同」,是很不容易的。你寫一個人和一朵花好,就比寫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好容易。這是《聊齋志異》和《紅樓夢》的區別。

3、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對朋友的態度、對每一個細節的態度,能反映出他的胸懷和見識,而這些一定會帶到他的作品裡。如果在生活中不懂得尊重朋友、尊重生活、尊重每一個細節,他在作品中就很難尊重他作品中的人物。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在生活中的態度和見識,是衡量他是不是一個好作者、好導演特別重要的標誌。

4、大多數中國作家還在與歷史和靈魂對話時,我願意堅持為現實中的小民吶喊。

5、寫作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兒,如果你喜歡它。

談電影

1、電影像一頭豹子,不斷地往前奔騰;小說像大象,一個人慢慢走,還愣著頭在想。

2、文學像大海,深邃豐富包容,影視像河流,有奔流的速度。影視對文學作品的推廣功不可沒,無論是在傳播速度與廣度上,它促進了更多人去認識書的內容。

3、拍那種玩花活、裝模作樣的電影很容易,而那些有一句是一句、質樸的電影是最難拍的,也是最好的電影。

4、小說是一個人拿一本書,有點像燈下談心;電影是上百人一塊兒看,電影重視的是結果。像炒菜,一盤菜上到桌上,色香味俱全,可以了。但是小說重視的是廚房裡邊剝蔥剝蒜、肉下油鍋的時候「滋啦」的聲音和騰起的火苗。

5、幕後工作者相當於在跟電影談戀愛,臺前的則是生了孩子才加入的。所以呢,許多臺前的人在發現幕後創作者的魅力之後,也想從談戀愛開始,一直到生出自己的孩子。像陳建斌就從臺前轉到了幕後,從抱孩子一直轉到了談戀愛。賈樟柯雖然是導演,但每次劇本都要親自操刀,他嘗到了談戀愛的這種甜頭。

談說話

1、我覺得距離、時間、人、說話與心之間的關係是特別有意思的。有四種話是有力量的:一種是樸實的話;一種是真實的話;一種是知心的話;還有一種是與眾不同的話。與眾不同的話其實是最有力量的。所以要寫一本書,肯定是有不同的話要說,而不是有相同的話要說,相同的話真正成廢話了。

2、無處吃飯可以乞討,無處說話就把人憋死了。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

3、「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十年書讀下來,能讀到多少話?但不如十年後一席話來得重要。一是說這席話如醍醐灌頂,二是說起碼有十年白活了,學來的,每天說的,全是廢話。

談幽默

1、你用嚴峻來對付嚴峻時,嚴峻會變成一塊鐵;你用幽默來對付嚴峻時,幽默是大海,嚴峻就變成了一塊冰,掉到大海裡就融化了。

2、真正的幽默既不是語言的幽默,也不是事件的幽默,也不是事背後道理的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當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時候。你突然會發現,我們這個民族生存的秘籍。

3、一般都認為幽默是一種手段,你想寫得很幽默,這是最麻煩的。相聲可以這樣,小品也可以,因為它的目的就是讓人笑。但是如果在寫作上把幽默當手段,那真是不理解幽默是什麼。寫作的幽默,得把詞語剔去。我沒想要故意幽默,是這個事本身很幽默,你不用去誇大它的幽默性。

談智慧

1、你千萬別相信世界上沒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萬別相信事情不可以投機,是可以投機的。世界上成功的人,80%走的都是近路和投機的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為什麼?因為他走的是近路,他太聰明了。這個民族需要目光特別長遠的人,有遠見的人一定走的是笨路。

2、我不太喜歡三種人:裝腔作勢的人,裝神弄鬼的人,還有以為真理就在他褲子口袋裡的人。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沒有哪個職業高人一等。我不就是寫個小說嗎?

3、有句俗語叫作「智慧存於民間」,這話很有道理。我認為民間的智慧,力量是巨大的。人跟人之間的智力、能力其實都差不多,你未必比街上的大眾、書裡的所謂底層人高明多少。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那證明認識水平還是很差的。

4、壞話你得當面說,在背後要說人家好話。

5、我的外祖母個頭不到一米六,但是三裡路的麥田,她已經從這頭割到那頭,人家還沒割到她的一半。原因很簡單,別人都直腰,她不直腰。她告訴我:「直了頭一回就會有第二回,我割到盡頭再直腰。」

6、我最大的聰明是知道我自己笨,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湧,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許多人沒有在愚蠢的河流裡淹死,都是在聰明的河流裡淹死,當他們終於穿過波濤洶湧的大河,上到岸上的時候,上面有兩個字,聰明,這是90%甚至更多的人一輩子做的事。還有的人他爬上去,這個山是愚公的山,真正的聰明是愚公移山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麗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寫作的幽默,得把詞語剔去
    近年來,除了作家、編劇,「段子手」成為了劉震雲的「新頭銜」。在8月26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活動中,劉震雲再次「金句」頻出,與現場的讀者進行了一次幽默而又富含哲理的對話,讓人捧腹,又引人深思。說寫作、談電影、聊智慧……為大家梳理近年來劉震雲在媒體報導中的多段精彩對話,感受下劉震雲如何用「一句頂一萬句」。
  • 《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中國的「出埃及記」
    為了一句說得著的話,為了一個說得著的人,尋遍中原大地,尋過七十載時光。2019年4月12日,《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將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這是繼2018年4月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之後,《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第二次與觀眾見面。4月7日,新版話劇在京召開發布會,小說原著劉震雲、導演牟森出席。
  • 《一句頂一萬句》引國際關注
    深圳特區報訊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一句頂一萬句》即將呈現大銀幕,該片日前已在河南黃河邊完成拍攝,而執導該片的劉雨霖就是原著作家劉震雲的女兒。 《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講述兩個普通人為尋找能說上話的人,歷經千難萬險演繹了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故事。該書曾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並被翻譯成英、法、德、意等20多種文字。
  • 《一句頂一萬句》:假如潘金蓮武大郎有孩子
    一)《一句頂一萬句》和《我不是潘金蓮》這兩本小說我當年(7、8年前)是一起看的。專業人士評價《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最好的小說,這種好需要你耐心才能感受。如果說「潘金蓮」是劉震雲的「不平之鳴」,「一句」就是他的善意和慈悲,這慈悲不是悲憫,悲憫是高高在上的,而慈悲是平視的,甚至有一點點仰視。
  • 藝訊| 《認真的重要性》王爾德邂逅約翰·列儂 《一句頂一萬句》牟...
    今年,《認真的重要性》的演出預示著精英文創全面登陸上海計劃正式啟動,接下來的幾個月,精英文創出品的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以及《馬不停蹄的憂傷》也將陸續登陸上海大劇院。《認真的重要性》《認真的重要性》改編自王爾德所著同名劇作,又被譯為《名叫埃內斯特的重要性》、《不可兒戲》,這是王爾德的最後一部劇作,也被認為是他的巔峰之作,雖然語言幽默但創作難度很大。
  • 《一句頂一萬句》楊百順生存艱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句頂一萬句》楊百順生存艱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句頂一萬句》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劉震雲老師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吧,這部小說的人物關係很複雜,其中每個人的性格都很不一樣。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卻都很清晰明了,每一個人的形象都很生動。
  • 「吃瓜群眾」劉震雲:「我不是個幽默的人」
    用網絡熱詞做標題,劉震雲這次的「玩笑」開得更接地氣。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說20萬字,前言就有19.7萬字,「因果」落在最後3000字的正文裡。整個內容比《我不是潘金蓮》更熱鬧,4個素不相識的人,你方唱罷我登場,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穿越大半個中國打著了……11月1日,劉震雲新書發布會當天,本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這位總是讓人笑著思考的作家一邊自嘲「我也是吃瓜群眾」,一邊強調「我不是個幽默的人」。
  •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婚姻裡,這6句話穿透人心」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是根據作家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小說曾獲茅盾文學獎,可以說自帶光環。這部影片由他的寶貝女兒劉雨霖執導。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謂另一個看點。作品是關於婚姻的,主題是關於綠帽的。
  • 《一句頂一萬句》最「毒」的5句話,道盡中國式孤獨,句句扎心窩
    《一句頂一萬句》是作家劉震雲的著作,它被稱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雖然這個稱呼受到了很多人的抨擊,但它確實講述了關於中國人百年的經歷,也是百年的孤獨。《一句頂一萬句》中塑造了很多中國底層的老百姓,但這正是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要說精神的痛苦只有知識分子才有,中國最底層的「賤民」也有,同樣都會因為孤獨在「高級」流浪和漂泊。讀這本書本是打算放鬆一下的,可讀的過程中,心裡越來越抓撓,苦澀得很,為什麼?
  • 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將於4月19至4月20日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
    鄭州電視臺新聞客戶端2019-04-08由鼓樓西製造,根據劉震雲原著改編,牟森導演作品——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將於4月19至20日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六大看點原著小說是「現實魔幻主義」的當代經典文學《一句頂一萬句》原是劉震雲的長篇小說,出版於2009年,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譯有20多種語言,被稱為中國版《百年孤獨》。
  • 一句頂一萬句主題曲 李健《你一言 我一語》試聽完整歌詞
    當「音樂詩人」李健遇上「內心戰爭大片」《一句頂一萬句》,一劑良藥,就此得來。李健  由原著劉震雲擔任編劇、江志強監製、劉雨霖執導的電影《一句頂一萬句》10月18日正式曝光了由李健創作及演唱的主題曲《你一言我一語》。
  • 《一句頂一萬句》的5個「毒句」,初讀只覺是大實話,細品後扎心
    大家可能對《我不是潘金蓮》這部作品很是熟悉,但是對《一句頂一萬句》卻知之甚少,但其實他們是姐妹篇,怎麼說呢?因為這兩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同一個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劉震雲。其實《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一樣,故事都是寫一個戴了綠帽子的人想殺人,其實不過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說上話的人。不同的是,《我不是潘金蓮》中是一個戴綠帽子的女人,從殺人到折騰人,不過是想在人群中糾正一句話而已。
  • 《一句頂一萬句》:中國人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今天要說的這本書,被公認為劉震雲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為了這本小說,劉震雲醞釀了三年:《一句頂一萬句》。故事的梗概很簡單,寫的是吳摩西過去的前半生與現在的後半生: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它,吳摩西選擇走出了延津。
  • 劉震雲:"80後"必須要做到不寫錯別字
    (記者 郭延冰 攝)  兩個殺人犯,一個人特別想找到另一個人,找他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告訴他一句知心的話。劉震雲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新書將於3月24日(下周二)上市,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劉震雲批評了一些自詡「知識分子」的作家,認為憐憫和「暴力乞討」式的寫作,與勞動大眾無關。
  • 劉震雲:上沒上過北大 我一下就能看出來
    原標題:上沒上過北大 我一下就能看出來   前段時間因為「砸」了嚴歌苓新書發布會的場、以「段子手」 身份一夜走紅的劉震雲,6月11日再次現身北京大學。不同的是,這次是他的主場——從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來討論「劉震雲與文學鄉村的復活」。他依然鎮定自若,下頦抬得略高,小眼睛眯眯,似笑非笑。
  • 劉震雲之女太優秀,李安親自寫推薦信,大學就得奧斯卡
    如果要對中國當代作家進行一個排名,那在作家前幾名中,劉震雲一定榜上有名,他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是騰訊文學大師顧問團成員。他的作品有很多,包括《一地雞毛》、《一句頂一萬句》、《手機》、《我不是潘金蓮》等,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 劉震雲:吃瓜能有多快樂
    進而,以前的主人公是作品裡的人,如《一地雞毛》中的小林、《溫故一九四二》中的三百萬災民、《一句頂一萬句》中的楊百順和牛愛國、《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這回主角是吃瓜群眾,但吃瓜群眾並沒有出場。也就是,這回寫的是沒寫的那部分人。還有一部分吃瓜群眾是誰呢?就是看這本書的讀者朋友。看他們讀了這本書,對作品中的人物如何幸災樂禍。
  • 周曉鷗獻唱《一句頂一萬句》片尾 闡述愛與希望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改編自作家劉震雲同名代表作的影片《一句頂一萬句》,在相繼入圍提名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亞洲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等國內外電影節之後,終於在萬眾期待中定檔
  • 回看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感悟:懂你的人何須浪費口舌去解釋種種
    回看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感悟:懂你的人何須浪費口舌去解釋種種「一句頂一萬句」,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叫做「無獨有偶」的雙人展上,這個雙人展限定看展必須是雙人同行,但不局限於是情侶或是朋友,只要是兩個人就可以。
  • 劉震雲嘲諷莫言,給王朔挖坑險些鬧翻,馬未都:他們都不是正經人
    2011年8月,《一句頂一萬句》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出版,獲得國內外多項大獎。在2011年的時候,劉震雲憑藉著《一句頂一萬句文學批評家張清華評價說:「《一句頂一萬句》是一曲生存的悲歌,一部命運的戲劇,一曲婉轉悽涼的民間詠嘆調,一部題旨與敘事完全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