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Biology:擬南芥基因組水平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研究

2020-12-25 生物谷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鄧興旺實驗室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 「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histone H3 lysine 9 acetylation and di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reveals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ple histone marks and gene expression」的文章。 該文章通過ChIP-chip技術, 對擬南芥基因組水平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

組蛋白H3的賴氨酸9位點可以被乙醯化及單、二或三甲基化,這些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對基因的表達以及染色質的組織結構有一定的影響。在擬南芥中,H3K9ac幾乎毫無例外地與轉錄激活相關,而H3K9me2則主要位於組成型異染色質區。本文報導了擬南芥全基因組組蛋白H3K9ac和H3K9me2修飾的圖譜,結果表明H3K9ac修飾5206個非TE編碼基因和321 TE編碼基因,而H3K9me2修飾2281個TE基因和1112個非TE編碼基因。H3K9ac修飾集中在基因的5′末端,在ATG位置有一個高峰,而H3K9me2修飾則覆蓋基因的整個編碼區。 H3K9ac修飾的基因的表達活性相對較高,而H3K9me2則多分布在表達活性較低的基因。對本文中H3K9ac和H3K9me2的全基因組修飾的圖譜與已經報導的H3K27me3和DNA甲基化修飾圖譜一起研究發現,同一基因上的組蛋白多個位點修飾和基因的表達活性之間存在相關性。(生物谷Bioon.com)

更多應用ChIP-chip技術研究:

Genome Research:推測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關係

Nature:組蛋白修飾對細胞分化控制機制

Cell:發現乳腺癌新型藥物靶標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由BMP2誘導的Sox9基因表觀遺傳學研究

Nature:基因增強子的時空分布

中國首個ChIP技術論壇:ChIP Foru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DOI:10.1007/s11103-009-9594-7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histone H3 lysine 9 acetylation and di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reveals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ple histone marks and gene expression

Junli Zhou1, 2 , Xiangfeng Wang1, 2 , Kun He2, 3 , Jean-Benoit F. Charron2 , Axel A. Elling2  and Xing Wang Deng1, 2, 3

(1)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7 Science Park Road, Zhongguancun Life Science Park, 102206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20, USA
(3) Peking-Yale Joint Center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and Agro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ysine residue 9 of histone H3 can either be acetylated or mono-, di-, or tri-methylated. These epigenetic states have a diverse impact on regulating gen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chromatin organization. H3K9ac is invariably correlated with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whereas H3K9me2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mainly located in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in Arabidopsis. Here, we present epigenetic landscapes for histone H3 lysine 9 acetylation (H3K9ac) and dimethylation (H3K9me2) in Arabidopsis seedl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3K9ac targeted 5,206 non-transposable element (non-TE) genes and 321 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 whereas H3K9me2 targeted 2,281 TEs and 1,112 non-TE genes. H3K9ac was biased towards the 5′ end of genes and peaked at the ATG position, while H3K9me2 tended to span the entire gene body. H3K9ac correlated with high gene expression, while H3K9me2 correlated with low expression. Analyses of H3K9ac and H3K9me2 with the available datasets of H3K27me3 and DNA methylation 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and gene expression. Genes with H3K9ac alone were actively transcribed, while genes that were also modified by either H3K27me3 or DNA methylation showed a lower expression level, suggesting that a combination of repressive marks weakened the positive regulatory effect of H3K9ac. Furthermore,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H3K9ac modification level of selected target genes in hda19 (histone deacetylase 19) mutant seedlings, which indicated that HDA19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H3K9ac and thereby influencing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young seedling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1103-009-9594-7)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關焦點

  • 【合作文章】花生蛋白基因組研究
    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物種的基因組一個又一個被解讀。基因表達與基因功能研究是後基因組時代的重要內容。
  • 上海生科院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的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生物體內編碼基因要正確執行其功能,需要經歷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過程,即基因表達過程。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轉錄前水平調節是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中科大丁勇組破譯植物組蛋白特有的修飾位點,調節擬南芥開花時間
    ,發現植物組蛋白H2A第95絲氨酸磷酸化修飾位點,該位點系植物特有的位點,經磷酸化的95絲氨酸,能夠調節擬南芥的開花時間,以及組蛋白變化H2A.Z的富集。研究發現擬南芥的磷酸激酶MUT9P-LIKE-KINASE (MLK4)能夠磷酸化組蛋白H2A第95位絲氨酸,該絲氨酸位點僅存在於部分藻類、以及陸生植物的苔蘚、蕨類、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而在酵母、果蠅、或哺乳動物(人、小鼠)中沒有發現該位點,表明是植物中特異的組蛋白位點。
  • 二價修飾調控異染色質區基因表達
    組蛋白修飾H3K4me3常與基因的活躍轉錄相關,而組蛋白修飾H3K9me3和H3K27me3則與基因沉默相關,雖然兩種組蛋白修飾的基因組分布很不相同,但在特定基因表達狀態切換的特殊時期兩種修飾存在基因組上的共定位。
  • Cancer Cell基於多層組學整合分析的瀰漫胃癌蛋白基因組圖譜研究
    期刊:Cancer Cell影響因子:23.916發表時間:2019年1月主要運用生物技術: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翻譯後修飾組、多層組學整合分析前言瀰漫性胃癌(DGC蛋白基因組(Proteogenomics)是一種多組學分析體系,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翻譯後修飾組等,從多組學層面重新定義疾病的分型、挖掘潛在的治療靶點,最終在蛋白水平上發現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表達變化及關鍵分子調控機制,以進行更精準的用藥指導和藥物開發。
  • PNAS:科學家發現組蛋白修飾可控制基因的表達
    2013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通過在酵母中研究基因功能,近日,來自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等處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組蛋白的修飾可以控制是否一個基因被允許發揮功能,這對於維持基因的表達潛力非常重要,以便來確定未來細胞的行為;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PNAS上。
  • Plant Cell | 清華大學:R-loop影響葉綠體基因組穩定的調控機制
    目前對植物中R-loop調控以及相關功能的研究還非常少,尤其植物半自主細胞器如葉綠體中R-loop的存在和功能尚屬未知。葉綠體被譽為植物的「養料製造車間」,它的正常運轉基於其基因組的穩定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鄧興旺博士就發現菠菜葉綠體基因組可以自發降解的現象(Deng et al., PNAS USA, 1989),然而葉綠體如何抵抗DNA損傷並精確維持基因組穩定的機制尚不清楚。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組蛋白修飾調節基因表達和發育。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在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如何發生重編程,來自中國的科學家研究了人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的關鍵組蛋白標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3】Nature:研究發現各種癌症組織中廣泛存在的致癌組蛋白!
  • 清華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環影響葉綠體基因組穩定的調控...
    清華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環影響葉綠體基因組穩定的調控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25日電 9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研究員實驗室在植物學國際知名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題為「核糖核酸酶H與DNA解旋酶協作以限制擬南芥葉綠體R環水平並且維持基因組穩定性(RNase
  • 古早植物進化史 | 琴葉擬南芥基因組
    Aly的基因組與Ath基因組的巨大差異對於擬南芥基因組在常規進化過程中序列大量丟失、形成Ath種的演變歷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因此,該文章重點研究了這兩種擬南芥基因組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以及兩種擬南芥在進化過程中發生差異進化的原因,希望以此來揭開簡裝上陣的Ath基因組的神秘面紗。
  •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1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RHON1共轉錄移除R-loop以維持擬南芥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RHON1 co-transcriptionally
  • 組蛋白修飾研究的歷程和意義
    此模型說明,染色體是一個有規則的重複結構,而基因表達處於高度可控狀態,意味著組蛋白可能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特別是組蛋白的N端位於核小體外側,為化學修飾提供了空間優勢。這是首次在活細胞內證明了組蛋白與基因表達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格倫斯坦的研究還表明,當組蛋白H4的N端賴氨酸被乙醯化之後,原本的抑制作用也可消失,部分沉默基因發生轉錄激活,這就確立了組蛋白乙醯化具有調節基因表達的功能。接下來的問題是:組蛋白乙醯化過程在體內是如何完成的?1990年代初,多家實驗室開始競相尋找組蛋白修飾酶,洛克菲勒大學的艾利斯(C. D. Allis)最終贏得這場勝利。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伽藍菜基因組:CAM的趨同進化
    因此,為了探討CAM趨同進化的原因,作者選取景天科植物伽藍菜(Kalanchoë fedtschenkoi)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文章假設蛋白序列的趨同進化或者基因時空表達的趨同進化導致了CAM在不同類群中獨立趨同演化。伽藍菜是CAM研究中的模式物種,廣泛應用於CAM的分子生物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它的基因組很小(~260M,2n=34),重複序列少而且可以進行高效穩定的遺傳轉化。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擬南芥中一種與細菌Rho因子同源的DNA:RNA解旋酶RHON1與RNase H1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限制轉錄-複製正面對撞(HO-TRCs: Head-On direction Transcription-Replication Conflicts)導致的R-loop積累從而穩定葉綠體基因組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