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希望」,磨練「毅力」,成就「天問」!

2020-12-10 話匣子

每隔26個月

地球上的人們會迎來一次「交卷」的機會

目標是大約6200萬千米之外的火星

這個距離相比於

地球火星之間近4億千米的最遠距離近了許多

卻也不是兩者之間靠得最近的時候

那時的距離只有約5500萬千米

但這個距離這個時點

是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

沿著大橢圓的霍曼轉移軌道

從地球飛往火星能量最省的時機

在前後大約20天的窗口期

各個國家會把耗費數年之力

集當前智慧、技術、工藝之精華的

各種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然後便是充滿希冀和忐忑的等待

耗時半年以上

跨越上億公裡

不到50%的成功率

人類一步步地認知火星

火星一次次地考驗人類

今年「交卷」的原定有四位選手

然而其中歐洲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火星探測器

由於降落傘暴露出的隱患遲遲難以攻克

無奈之下只能「拖堂考」

再等26個月,鎖定2022年!

剩下的三位考生

帶著「全村的希望」

從今天開始上演「三國演義」

迎來屬於各自的高光時刻

也帶給世界又一波火星熱潮

希望,走在前方!

最先交卷的考生

來自中東阿聯

地點卻臨近我國的東海

北京時間今天5點58分

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

用現役最強的H-2A火箭

發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火箭升空後56分56秒

在434公裡高度時

器箭成功分離

拔得頭籌的「希望」號

目標是環繞火星飛行

成為全球第一顆真正的

火星氣象衛星

「希望」號總重1.35噸

屬於輕巧玲瓏型

主體是一個立方體結構

攜帶三個主要的科學載荷

分別是高解析度彩色數位相機

紅外光譜儀和紫外光譜儀

均由美國的大學主導研製

「希望」號的發射包給了日本

測控則由美國操盤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雖然不少人據此認為「希望」號

作為阿拉伯世界首次跨行星探測

有些亮點不夠,成色不足

但在話匣君看來如此「美美與共」

未必不是人類探索深邃太空的理想境界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

作為我國行星探測的首發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

目前已經安裝在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

頭部的五米直徑整流罩內

雖然官方對於發射時間的表述

仍然是寬泛的「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

但從長徵五號家族前四次任務來看

均在火箭垂直轉運後的一周內實施發射

此次轉運時間是7月17日

大家掐著手指頭算一下就好

相信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

確認火箭和探測器最終狀態

決定實施推進劑加注的時候

發射窗口時間一定會提前公布

「天問一號」對於中國航天

將是一次史詩級的任務

在全球對於火星的探測史上也前所未有

因為它的目標是一次任務實現

繞、落、巡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

當「天問一號」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後

探測器將降軌釋放著陸巡視器

環繞器隨後升軌至中繼通信軌道

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

……

先來個劇情梗概

待大幕拉開之後

我們再詳加解說

毅力號,尋找生命線索!

新冠確診病例遙遙領先的美國

疫情之下全力確保的航天項目

「毅力」號屬於排名第一的」心頭肉」

但還是波折不斷,一推再推

先是從7月17日推到了20日

隨後又宣布推遲到22日

現在的消息則是不早於7月30日

從中可見NASA力求完美的謹慎態度

但屆時,發射窗口只剩下一小半

再有意外,調整的餘地相當之小

前有「機遇」和「勇氣」的傳奇

「好奇號」也正在火星表面刷步數

「毅力號」火星車旨在超越功勳彪炳的前輩

在多個領域書寫新的篇章

「毅力號」計劃在火星的傑澤羅火山口附近著陸

該區域被認為在遠古時期

擁有一個巨大的湖泊和河流三角洲

「毅力號」最核心的任務是尋找

火星遠古生命的跡象

「毅力號」還搭載有一臺無人直升機

如果成功得到應用

那麼將是人類首個在外星球上飛行的航空器

未來可能成為探測器搭載的「標準」配置

「毅力號」還將收集火星土壤樣本並封存

未來這些樣本有望返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不知屆時和中國後續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孰早孰晚

縱觀這三位「考生」

「希望」輕靈務實

代表了新興國家探索深空的希望

「毅力」高舉高打

彰顯著美國保持領先地位的毅力

「天問」開創傳奇

繞、落、巡三類探測合於一身

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前所未有

就難度而言,屬於HARD模式

短短十天半個月

你方唱罷我登場

尤其在當前不同尋常的國際關係氛圍之下

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

被額外加上了很多「看點」和「內涵」

競爭,自然不用諱言

適度的壓力也是動力之源

但太過強調就沒意思了

站在廣袤宇宙的尺度

人類前往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好比嬰兒叼著奶嘴爬行

硬要比賽誰爬得更快再發個奧運獎牌

除了說明心胸之小,眼界之短

還能有什麼意義呢?

平常心 包容心 同理心

讓我們一同期待接下來兩位「考生」登場

為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成功加油點讚

萬一遭遇挫折

那也絕不是一切的終點

而是離下一次成功又近了一步

心懷希望,磨練毅力,成就天問!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美國毅力號晚發射一星期,為何還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早3月登陸?
    伴隨著火星窗口期的到來,我國的「天問一號」、阿聯的「希望號」、NASA的「毅力號」已經全部成功發射 阿聯的「希望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阿聯的首顆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 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比毅力號發射時間早一周,為何晚到3個月?
    中國製造的事物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認可,相信很多人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今年我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目前正在去往火星的路上,這個過程中陸陸續續向人類傳回太陽系內照片,要知道天問一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天問一號發射之後,美國的毅力號隨之發射,讓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天問一號,明明出發的時間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在最讓我們關心的天問一號,自發射以來它做了些什麼,現在與火星距離有多少遠,為什麼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3個月? 飛行速度達29.93千米/秒 11月17日,在經過116天的飛行後,天問一號與地球直線距離超過了6380萬千米,在天問1號看來,現在的火星比地球還要近,火星成為天空最明亮的一顆星星。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車晚發射7天,為什麼會早3個月著陸
    據航天專家介紹,我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要經過大約近7個月的時間才能進入火星的軌道,也就是2021年2月底達到預定軌道,經過2個月的變軌道飛行後,於5月份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上。根據專家預測,「天問一號」需要經過大約210天的火星之旅才能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2021年2月底或3月初的時候到達火星相應軌道,並於2021年5月才會降落到火星北半球烏託邦平原上,之後才能進行火星探測之行。就在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升空後的一周左右,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世界航天界的又一重大新聞。
  • 美國毅力號將攜帶核電池前往火星,中國天問一號為什麼不用?
    中國的火星車為什麼不像「毅力號」一樣,採用核電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初探火星,暫無必要美國毅力號攜帶的同位素溫差電池同位素溫差電池工作時,核心的鈽-238不停地發生衰變,鈽金屬會呈現出類似蜂窩煤一樣的熾熱紅色,表面溫度可達到近600度。
  • 兒童遊戲中的輸贏是鍛鍊毅力的開始。3條建議,挫折中磨練孩子
    兒童遊戲中的輸贏是鍛鍊毅力的開始。無論現在的孩子還是我們生活的年代,大部份的遊戲,都包括輸贏。既然,有輸贏,就意味著總有失敗的一方。如何在失敗中培養孩子的毅力?是每個家長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可使一個人沉淪、氣餒;也可使一個人變得堅毅、頑強。
  • 為啥我國火星車先發射,卻比美國毅力號晚3個月才能登陸火星?
    美國和中國都作為世界的科技大國,尤其是在航天科技方面都做出了許多了不起的成就。美國的航天科技地位在全世界來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中國在這短短幾十年從一無所有到有這麼多的成就,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我國雖然多次登上了月球,不管是太空人還是月球車,但是我們對其他的星球沒有這麼多和準確的認知,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們正式發射了天問一號前往火星,找到屬於我們國家對火星的認識。天問一號帶著軌道器和巡視器就這樣踏上了漫漫的徵途。而美國同樣作為航天大國,他們在一個星期後同樣發射了登上火星的毅力號探測器。
  • 心懷感恩 追夢未來
    2020年,無論是讓人心懷喜悅之事,還是令人感到傷感之事,一路走來,或好或壞,都需要我們心懷感恩,憧憬未來。心懷感恩,忘不了眾志成城阻擊疫情。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華兒女守望相助。去武漢,去湖北,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
  • 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後,美國也發射了探測器,預計登陸時間比我們早
    7月底到8月初,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高潮期」,除了我國的天問一號外,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在7月30日這天完成了發射。雖然毅力號的發射時間正好比天問一號晚一個周的時間,但毅力號的預計登陸時間卻早於天問一號的預計登陸時間。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美國火星探測車27億,得知「天問一號」的價格,才知啥叫精打細算
    就在2020年7月30日50分,美國NASA製造的毅力號火星車由一枚宇宙神五號-541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SLC-41工位點火升空,而早在「毅力號」發射之前,美國就已在火星部署索傑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而此次發射的「毅力號」繼承了「好奇號」的很多設計,比如說車體設計。
  • 美國毅力號比我國天問一號,發射時間晚,為何能提前3個月登陸?
    按照目前的飛行速度來看,毅力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登陸,而中國的天問1號登陸時間比它晚了三個月,這是非常不合理的,難道是中國的天文1號不如NASA的毅力號嗎?
  • 「天問一號」被刷屏 你知道「天問」出自哪裡嗎?
    火星探測任務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 屈原的《天問》是藝術還是神話?
    屈原寫出《天問》的時間不詳,但大致可從判斷在被放逐和流放的時間。王逸先生在《楚辭章句》裡有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 ,仰天嘆息。心懷天下,家國情懷,卻容易留給對手太多的破綻。並都有以死堅持信仰的國士之心。於是,蘇東坡、劉禹錫、柳宗元、駱賓王、褚遂良、楊慎等讀書人,都有了屈原一樣的命運。在《天問》之前,屈原寫了《離騷》、《九歌》、《招魂》。
  • 四大專家回應「天問一號」的5個問號
    最終發現,火星還真是太陽系中存在生命希望最大的行星。 鄭永春解釋道,首先火星是一顆巖石組成的固體星球,跟地球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古代的火星曾經有過江河湖海,曾經有過濃密的大氣層和溫暖適宜的氣候。現代的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有一定的磁場,可能仍然有液態水。在太陽系裡,火星的環境最像地球,也是除地球外人類唯一有可能移居的行星。
  • 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終於,抱有美好「希望」的阿聯、從不乏「天問」精神的中國以及擁有強大「毅力」的美國,都順利向紅色星球進發!生命跡象的探索之旅對於火星車的命名,NASA 有個慣例——向兒童和青少年徵名。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 「天問」一號、攬星九天~為中華崛起而歌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三個月後的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預計2021年3月份左右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楊浦」挑戰體能·磨練毅力·燃動氛圍|全國全民體能大賽城市賽...
    來自玩轉體育的張仕周、馬春陽、崔秋改三位健身教練參與了團體賽,通過參賽他們不僅磨練了意志品質,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在比賽的時候,我們就聽到了現場此起彼伏的加油聲,感覺現場的氛圍很燃。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很棒,通過比賽我們也認識了新的夥伴。」張仕周說道,通過比賽大家都突破了自己的極限,比賽不僅是體能的挑戰,同時也是毅力的挑戰。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中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
  • 你好九月,心懷希望,花自盛開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輕言放棄,就算黑暗遮住了你的雙眼,你也要心懷希望。心中有希望,你才能撕破黑暗,重見光明。狄德羅說過:「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羅盤,使人們在暴風雨中不致迷失方向。」陷入困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先低了頭,丟了希望。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你都要告訴自己,心懷希望,花自盛開。破繭成蝶的過程很簡單,可當你衝破束縛,自由飛翔時,你會發現曾經的付出都微不足道。如果丟了希望,半途而廢,你又怎麼能看見廣袤的大地,怎能聞到鮮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