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26個月
地球上的人們會迎來一次「交卷」的機會
目標是大約6200萬千米之外的火星
這個距離相比於
地球火星之間近4億千米的最遠距離近了許多
卻也不是兩者之間靠得最近的時候
那時的距離只有約5500萬千米
但這個距離這個時點
是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
沿著大橢圓的霍曼轉移軌道
從地球飛往火星能量最省的時機
在前後大約20天的窗口期
各個國家會把耗費數年之力
集當前智慧、技術、工藝之精華的
各種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然後便是充滿希冀和忐忑的等待
耗時半年以上
跨越上億公裡
不到50%的成功率
人類一步步地認知火星
火星一次次地考驗人類
今年「交卷」的原定有四位選手
然而其中歐洲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火星探測器
由於降落傘暴露出的隱患遲遲難以攻克
無奈之下只能「拖堂考」
再等26個月,鎖定2022年!
剩下的三位考生
帶著「全村的希望」
從今天開始上演「三國演義」
迎來屬於各自的高光時刻
也帶給世界又一波火星熱潮
希望,走在前方!
最先交卷的考生
來自中東阿聯
地點卻臨近我國的東海
北京時間今天5點58分
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
用現役最強的H-2A火箭
發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火箭升空後56分56秒
在434公裡高度時
器箭成功分離
拔得頭籌的「希望」號
目標是環繞火星飛行
成為全球第一顆真正的
火星氣象衛星
「希望」號總重1.35噸
屬於輕巧玲瓏型
主體是一個立方體結構
攜帶三個主要的科學載荷
分別是高解析度彩色數位相機
紅外光譜儀和紫外光譜儀
均由美國的大學主導研製
「希望」號的發射包給了日本
測控則由美國操盤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雖然不少人據此認為「希望」號
作為阿拉伯世界首次跨行星探測
有些亮點不夠,成色不足
但在話匣君看來如此「美美與共」
未必不是人類探索深邃太空的理想境界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
作為我國行星探測的首發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
目前已經安裝在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
頭部的五米直徑整流罩內
雖然官方對於發射時間的表述
仍然是寬泛的「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
但從長徵五號家族前四次任務來看
均在火箭垂直轉運後的一周內實施發射
此次轉運時間是7月17日
大家掐著手指頭算一下就好
相信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
確認火箭和探測器最終狀態
決定實施推進劑加注的時候
發射窗口時間一定會提前公布
「天問一號」對於中國航天
將是一次史詩級的任務
在全球對於火星的探測史上也前所未有
因為它的目標是一次任務實現
繞、落、巡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和火星車
當「天問一號」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後
探測器將降軌釋放著陸巡視器
環繞器隨後升軌至中繼通信軌道
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
……
先來個劇情梗概
待大幕拉開之後
我們再詳加解說
毅力號,尋找生命線索!
新冠確診病例遙遙領先的美國
疫情之下全力確保的航天項目
「毅力」號屬於排名第一的」心頭肉」
但還是波折不斷,一推再推
先是從7月17日推到了20日
隨後又宣布推遲到22日
現在的消息則是不早於7月30日
從中可見NASA力求完美的謹慎態度
但屆時,發射窗口只剩下一小半
再有意外,調整的餘地相當之小
前有「機遇」和「勇氣」的傳奇
「好奇號」也正在火星表面刷步數
「毅力號」火星車旨在超越功勳彪炳的前輩
在多個領域書寫新的篇章
「毅力號」計劃在火星的傑澤羅火山口附近著陸
該區域被認為在遠古時期
擁有一個巨大的湖泊和河流三角洲
「毅力號」最核心的任務是尋找
火星遠古生命的跡象
「毅力號」還搭載有一臺無人直升機
如果成功得到應用
那麼將是人類首個在外星球上飛行的航空器
未來可能成為探測器搭載的「標準」配置
「毅力號」還將收集火星土壤樣本並封存
未來這些樣本有望返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不知屆時和中國後續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孰早孰晚
縱觀這三位「考生」
「希望」輕靈務實
代表了新興國家探索深空的希望
「毅力」高舉高打
彰顯著美國保持領先地位的毅力
「天問」開創傳奇
繞、落、巡三類探測合於一身
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前所未有
就難度而言,屬於HARD模式
短短十天半個月
你方唱罷我登場
尤其在當前不同尋常的國際關係氛圍之下
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
被額外加上了很多「看點」和「內涵」
競爭,自然不用諱言
適度的壓力也是動力之源
但太過強調就沒意思了
站在廣袤宇宙的尺度
人類前往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好比嬰兒叼著奶嘴爬行
硬要比賽誰爬得更快再發個奧運獎牌
除了說明心胸之小,眼界之短
還能有什麼意義呢?
平常心 包容心 同理心
讓我們一同期待接下來兩位「考生」登場
為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成功加油點讚
萬一遭遇挫折
那也絕不是一切的終點
而是離下一次成功又近了一步
心懷希望,磨練毅力,成就天問!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