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推進上海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在上海市民政局的支持引導下,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組織開展本市優秀社會工作項目評選活動,並於2020年國際社會工作日公布了2019年的評選結果。協會獨家採訪了上海市兒童醫院社工李豔紅,分享「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
上海市兒童醫院社工團隊
上海市兒童醫院社工部成立於2012年,現有5名醫務社工。發展中的社工服務,逐漸形成了「四葉草」醫務社工服務模式,建立了以「患兒成長支持」為核心、「家長成長支持」、「志願者成長支持」、「醫護人員成長支持」為保障的四大醫務社工服務體系。
近階段,為更好建設人文醫院,為患兒提供優質服務,醫院正致力於打造兒童友好型醫院。一是打造兒童友好醫院理念;二是營造兒童友好環境;三是為兒童提供友好服務;四是構建兒童友好社會支持系統。將「兒童友好、安全」理念滲透到醫院基礎設施、診療環境和服務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惠及更多患兒和家庭,給他們帶來溫暖與關懷。
1.「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是在如何的一個背景下成立的?能否和我們具體介紹一下?2016年《上海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十三五」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指出,要圍繞兒童健康管理,實現從以疾病治療為主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健康中國》和《健康上海》規劃的相繼出臺,更是反映出今後國家公共衛生政策將向以預防為主、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大健康」理念轉變。「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整合各方資源,從家庭、醫院、社會等方面給予新手媽媽支持,探索「健康上海」婦兒類大健康綜合教育新模式的一次嘗試。
「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開始於2016年9月份左右,當時契機是社工在醫院服務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孩子未滿周歲,育兒中容易緊張焦慮的90後新手媽媽。在與社工的交談過程中,這位媽媽非常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好媽媽,剛當上媽媽,因為育兒知識比較缺乏,媽媽比較容易感到緊張、慌亂,家裡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的過程中,因為育兒觀念的不一致,比較容易出現摩擦和不愉快,加上丈夫有時候會處在中立位置,這位媽媽感到有些孤立無援。
「媽咪寶貝幫」啟動儀式
由此,社工部開始針對這種現象開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一步地在醫院的兒童保健科,門診去接觸這一類的新手媽媽群體,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一步了解這個群體的服務需求。經過調查後,我們發現有90.1%的新手媽媽都是和老人合作育兒的;21.1%的媽媽表示在孩子出生,2人世界升級為3人世界或4人世界後,自己跟配偶的關係不似從前那麼好了;26.8%的媽媽也表示,孩子出生後跟老人合作育兒的過程中,婆媳關係也發生一些負面變化。社工部想著通過為這類新手媽媽群體提供良好社會支持,包括提供育兒知識和技能等專業支持,也包括育兒角色適應,家庭育兒關係協調的社工服務支持,這對新手媽媽群體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醫務社工部統籌各方資源開展醫務社工的育兒支持服務,發揮醫院三級甲等兒童專科的醫療資源優勢,為新手媽媽提供「醫務社工+健康育兒知識」的「媽咪寶貝幫」服務。
2.可以介紹一下,在整個「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過程中,具體有些什麼樣的活動?基於哪些社會工作理論去開展的?「媽咪寶貝幫」服務以角色理論為基礎,家庭系統支持理論為支撐,強調服務對象的問題並不單是個人問題,是家庭成員之間家庭關係,角色適應等情況綜合作用的結果。改善新手媽媽育兒焦慮,角色不適應的現狀,要從為他們提供健康育兒社會支持,構建和諧家庭育兒環境,增加健康育兒知識,提高新手家長們的科學育兒能力和健康育兒素養入手。
該服務整合社工、醫療、心理、教育等社會資源,以醫務社工小組工作的服務形式,讓新手媽媽群體藉助小組工作平臺,實現育兒知識技能學習,育兒經驗分享,情緒宣洩。新手媽媽在同輩群體獲得歸屬感,加深對母親角色的認同感,提高自身角色效能和角色情感,成為更好的媽媽,構建和諧家庭關係,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有益環境,實現育兒健康素養和育兒能力提高的目的。
小組工作以「醫務社工+醫生健康講座」的服務模式,每月一期,一期四次。兒科醫生向新手父母科普其最關心,最關注的健康育兒知識;醫務社工通過協調家庭關係,理清親職角色,促進夫妻關係,代際關係,親子關係緊密,促進父母親職角色的適應與勝任,緩解新手父母育兒焦慮、適應好育兒角色,營造良好家庭育兒環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媽咪寶貝幫」活動小組現場
夫妻分享父母角色情感
小組工作服務從媽媽群體、爸爸群體、還有與新手爸媽合作育兒的老人群體入手。該小組是兩個環節,第1個環節是1.5小時的社工小組,四次小組主題分別是「我是媽媽,我驕傲」、「和老人合作大作戰」、「媽媽與爸爸的對話」、「我能做好一名母親」。健康育兒知識環節,醫院的兒科專家開展健康育兒知識講座,跟傳統的知識講座不同,服務互動性更強,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進行育兒知識學習,比如說育兒知識主題的確定都是基於前期對家長育兒知識需求的調查,需求主要集中在常見疾病預防,還有嬰幼兒科學餵養,還有預防接種和黃金睡眠,早教開發這一類的主題。在每次健康知識講座開展之前,我們也會先收集匯總新手媽媽們的個性化需求,並與醫生溝通,醫生在講座時,就對家長的個別化需求進行解答和回應。
媽媽們在交流育兒心得
學習嬰幼兒意外傷害防護
3.「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過程中,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有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是一位90後年輕媽媽,當時在我們第1次活動現場時情緒非常激動,因為她作為一個獨生女,從小家裡非常寵愛,生活經驗比較少,升級當媽後,包括懷孕期間幾乎沒有做過實際性的育兒準備,家裡面除了自己媽媽,還有婆婆,對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寶寶出生後,家裡寶寶的事情幾乎都是老人來做,新手媽媽沒有參與感,沒有體會到自己是媽媽,覺得自己是個假媽媽,只負責生孩子。小組中分享初為人母,角色適應的過程中,在聽到組裡其他媽媽分享育兒的感受和經驗時,情緒一下子有點崩潰,感覺自己連孩子的尿片都不會換,什麼都不會做,非常難過和傷心。這位媽媽通過真情流露的分享,讓一同參與的爸爸非常驚訝,因為在家庭育兒中,老人育兒責任的越位,他的妻子從來沒有表達過這種情感,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這種想法,是非常想自己帶孩子的。
育兒參與少導致新手媽媽自身父母角色,自我評價低,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夫妻更要加強溝通,新手父母都是直接育兒責任人。通過小組分享,新手爸爸獲知了妻子的育兒需求和情感需求,在小組中也得到了其他新手爸媽群體育兒的情感鼓勵,知識和技能支持,得到了社工對家庭關係協調,家庭溝通方面的指導和支持。這位新手爸爸表示接下來會支持和鼓勵妻子育兒,和妻子一起和老人溝通協調家庭育兒分工,向在座各位家長學習,讓妻子享受當媽媽的快樂。
夫妻對話
育兒小組中,非常有育兒經驗媽媽為小組中的每位新手爸媽都提供了難得的同輩育兒支持,促進了育兒能力的提高,緩解了新手父母的育兒焦慮。小組工作的形式也給新手父母提供了夫妻對話,說出心裡話的機會,並引導新手家長促進家庭溝通,讓參與育兒的所有家庭成員都能進行深入的面對面、心對心的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與老人的關係處理。
小組總結與回顧
4.「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媽育兒焦慮服務項目有些怎樣的成效?4.1.新手爸媽及其共同育兒家庭成員獲益自活動開展以來,小組服務共開展了15期育兒支持服務,60節次育兒幹預小組,60節次家長學校健康講座,直接惠及632個新生寶寶家庭,間接惠及4000餘人,每場活動服務滿意度達95%以上,服務的前後測評估顯示新手爸媽的育兒社會支持和育兒自我效能感均得到明顯提高,較服務前更能理性從容地進行育兒。
4.2.形成一支跨專業的志願者服務團隊項目從開始運行到現在的不斷完善,得到了醫院兒童保健科、營養科、重症醫學科、護理部等醫護人員,醫務社工,高校老師(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上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的專業參與和大力支持。形成兩支專業育兒支持志願者服務隊伍:社工師志願者服務隊伍,兒科醫生志願者服務團隊,確保了服務的專業性。
4.3探索形成一套健康育兒支持服務方案通過連結院內外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形成一套滿足孕中、0-12個月寶寶家長,1-3歲兒童家長健康育兒服務需求的較為完善,和成熟的健康育兒支持服務方案。
4.4納入政府規劃2017年該項目被上海市普陀區政府納入《2020健康普陀規劃》。
4.5多渠道的服務宣傳「媽咪寶貝幫」項目經媒體報導30餘次,包括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新民晚報、大眾報、文匯報等主流媒體。
4.6項目榮譽該項目團隊成員被評為2016-2017年度上海市志願服務先進集體;該項目獲得2018年度上海市衛生計生系統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銀獎。
4.7取得的學術成果《「婦兒大健康支持 ——小組工作介入新手媽咪角色適應》論文被編入《增能與重構——醫務社會工作案例研究》;《社會工作視角下醫院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與創新——以「媽咪寶貝幫」項目為例 》被中國社會學會 2018 年學術年會論壇收錄;《社會工作視角下醫院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與創新——以「媽咪寶貝幫」項目為例 》刊於《中國社會工作》2018年第10期。同時,經過對項目的梳理和總結形成兩份「媽咪寶貝幫」——緩解新手媽咪育兒焦慮服務手冊,對項目背景,模式,內容進行了介紹,期望更多有需求的家長可以參與。
5.這些新手媽媽在項目或者活動結束後有些怎樣的反饋?經過參與醫務社工+醫生健康講座小組服務,家長對母親角色的適應和角色效能較對照組均得到提升。從服務對象的反饋來看,參與過的小組成員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為他們找到了專業的育兒支持和指導,也給了新手媽媽極大的育兒信心鼓舞。
豆豆媽「原本因為月嫂的不負責任和家庭瑣事在產後很長情緒都不穩定,但是抽出時間赴每周六的「約會」之後開心了不少。」
櫻桃「首先,感覺自己參加這次的活動,非常幸運,同時在本次活動中了解到「不只是我一人在戰鬥」,認識了不少「戰友」。每家都有自己的煩惱,而大家也都會有很好的方法去解決處理,自己能從中借鑑很多。整個活動下來,發現自己心打開了,跟丈夫的溝通比以前和諧有效。育兒知識來的很及時,我們都沒有做過父母,這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次,老師的課程雖然只有短短四個1小時,但每次都能解決一些小疑惑。希望活動能繼續,希望有更多的課程。謝謝!」
思思「活動讓大家聚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獲得信息,第一次嘗試讓人很感動,這個活動讓我學會反思、對比,收穫很大,這個場合很獨特,我的矛盾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通過參加活動得到了成長,這個活動四期課程設置,是現階段關注點,也能夠運用到現實情況中。」
瑩兒「感謝這個活動讓我成長,課程開拓了我關於夫妻、老人、家庭氛圍的思維,我還要把小區媽媽都叫過來,還想繼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