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化史上,會發生一些超乎人們想像力的事件,比如持續了上百萬年的超長時間的降雨。而原始海洋的形成也得益於曠日持久的降水積累。
降雨是地球水循環系統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適量的降雨可利萬物,泛濫成災的降雨則猶如洪水猛獸,給地球生物帶來巨大災難。
據地質學家在世界各地的動植物化石和巖層中的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三疊紀巖層裡,都普遍存在著大量降水的痕跡,有許多地方可以看到河流流失的痕跡以及河床殘積物,並且在同時期的動植物化石,以及同位素(如碳和氧)的奇怪變化中,也收集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於是專家推測在距今約2.34億年前的遠古時代,地球上曾上演過一場綿延一百萬年的降雨。該事件造成了當時一半的地球物種滅絕,但也將恐龍推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這就是「卡泥期洪積事件」。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地球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當時會產生如此驚人的降水?恐龍又是在那個時候如何崛起的?
下面就來給各位老闆分析一下~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地球環境,三疊紀時期,所有大陸板塊拼合成一個整體,稱之為盤古大陸。大陸面積太大,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難以抵達內陸,導致內陸地區持續乾旱,氣溫居高不下,因此當時主要生存著一些耐乾旱的動植物。
到了2.3億年前的卡泥期,地球板塊運動十分活躍,正處於原始大陸板塊開始分裂時期,從而導致地球上大規模火山運動。現代科學家也在北美的一個名為蘭格利亞的地方發現了其中一處火山爆發的遺址。大量火山源源不斷地向大氣中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且持續噴發了數百萬年,導致全球溫度顯著升高。
據估算,甚至是當時的海水溫度也飆升到了40度左右。火山噴發了一段時間以後,高溫下海水大量蒸發到大氣中,加快大氣在地球上的水循環,形成強對流天氣,大範圍降雨。
降雨可以降溫,並稀釋一部分二氧化碳,但同時又不斷地有二氧化碳從火山口噴出,就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雨就下到停不下來,這個過程持續了一百萬年,雨也就一直下了那麼長時間,直到二氧化碳濃度平衡才結束。所以這場雨的持續,可以簡單歸結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直持續在較高的水平。
這場空前絕後的雨水也給地球生態帶來大洗牌,不僅意味著大量物種的滅絕,也預示著新物種的誕生。
當時生存在於地球上的很多動植物在這個超長雨季中,逐漸消亡,其中也包括約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陸地因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潮溼期,原先耐旱的植物被根系發達,不易被洪水衝走,又耐潮溼的裸子植物所取代。森林開始擴張,植被變得高大。好不容易倖存下來的少數食草動物,因原本以低矮植物為食,而無法獲取高處的食物趨於滅絕。反而是恐龍,可以利用其大個頭,長脖子的優勢,輕鬆獲取豐富的食物。
而科學家也發現卡尼期之前恐龍的化石僅有5%,雨季過後直接激增到了90%,恐龍由此前的邊緣物種,逐漸轉變為當時的地球霸主。當然,也有新物種開始登場。
科學家在對最新的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發生在2.33億年前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場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此事件標誌著現代生態系統的開始,許多現代動植物,比如第一批海龜、鱷魚、蜥蜴、哺乳動物,現代的珊瑚礁和浮遊生物群,都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