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長的一場雨,持續下了100萬年之久,後來是怎麼停下來的

2020-12-14 騰訊網

南宋詩人趙師秀曾寫過一首《約客》,裡面有句想必大家都聽過,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繪的是江南梅雨季節時的美景,這種持續一個月的連綿細雨,雖然頗為潮溼,但有一種慢生活的情調在裡面。

初中地理告訴我們,每年6月到7月那會,由於高低氣壓的相互較勁,其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形成了梅雨鋒面,從而帶來連續性的降水。由於這段時期,正好是江南梅子成熟的時刻,故而稱之為梅雨。

通常來說,梅雨一般是6月中旬開始,7月上旬結束,持續20多天。但不排除有個別持續一個月的「倒黃梅」現象。

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有記錄的最長梅雨季節是1954年。這一年的梅雨整整持續了2個月,一直到臨近立秋才算結束。這場連綿2個月的陰雨,導致我國江淮流域出現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給當地百姓造成慘重損失。

或許,各位會以為這就是地球上最長的一場雨了,畢竟連著下兩個多月雨,著實相當罕見。然而,這場梅雨跟2.34億年前的那場的大雨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那場雨總共持續了100多萬年,甚至比人類文明的歷史還要長。

當然,2.34億年前的雨,人類也不可能有氣象記錄,之所以被發現,源自地質學家在世界各地的三疊紀巖層,以及動物化石裡,發現了大量雨水殘留的跡象。根據這些痕跡,地質學家推斷出了這場雨,曾足足下了100多萬年。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下這麼長時間的雨呢?如此持久的降雨,自然和梅雨扯不上關係了,其實是和高溫有關。2.34億年前,地球還處在剛剛形成的狀態,那會地球上是沒有生命的,也沒有如今的七大洲和地質板塊。

後來,由於劇烈的板塊運動,大陸開始遷徙,同時要誘發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無數巖漿噴湧而出覆蓋大地,也是在這會,潛藏在地表下方的二氧化碳開始大量釋放。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後,很容易引發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溫升高。而在那個初誕生的地球,這種效應則更加明顯。

因此,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整個地球宛如一個大型高壓鍋。地表氣溫的上升讓江河湖海裡的水分大量蒸發,於是強對流天氣就此形成,持續性下雨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雨水會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稀釋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而起到降溫的效果。但緊接著的火山噴發,又會補上這部分稀釋的二氧化碳,從而構成一個閉合循環。而地殼劇烈運動持續了100多萬年,這場降雨也因此維持了100多萬年。

而這100多萬年的持續降雨結束後,地球也結束了「高壓鍋」狀態。由於早前火山爆發時產生的大量火山灰遮蔽住了天空,導致太陽照射不到地面,地球由此進入低溫極寒的冰河期。之後又是百萬年的火山灰沉澱,地面終於重見天日,地球才開始孕育起了生命。

所以,黃梅時節的降水雖然連綿漫長,但跟史前的地球比起來,完全就是小兒科。這場100萬年的大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人類文明之於地球的渺小。

正是因為渺小,我們自以為強大的人類文明在地球面前其實無比脆弱。如果我們加速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無異於也在加速自己的滅亡。而地球其實從來不在乎人類的活動,畢竟幾億年的風雨都走過來了,人類這點破壞又算得了什麼。而最後要為這些破壞買單的,還是我們人類自身。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長的一場雨,持續下100萬年,科學家:未來也許還會發生
    根據資料記載,我國自建國以來,最長的梅雨季節發生在1954年,它竟然持續了2個多月,導致我國江淮流域出現百年難遇的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實在是太過渺小
  • 2.3億年前的一場暴雨,下了200萬年之久,形成原因或將再次出現
    在春天裡,下一場雨是多麼喜慶的事,一場及時雨下完,就是到了萬物復甦的季節。但是你可知道在地球歷史上,因為一場雨引發了一場生物大危機呢?這場雨甚至在未來還會再次出現!這場生物大危機就是地球上的第三次的生物大滅絕。
  • 一場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有人喜歡豔陽高照,因為可以驅趕心中的陰霾,有人喜歡細雨連綿,因為可以讓心沉靜下來。但如果說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之久,這樣的天氣你還會喜歡嗎?其實不僅僅是喜不喜歡的問題,200萬年連續不斷的降雨,會導致生物衰敗滅絕,當然也會有物種藉此機會蓬勃發展起來。
  • 地球上曾經下過一場一百萬年的雨,這是真的嗎?
    於是專家推測在距今約2.34億年前的遠古時代,地球上曾上演過一場綿延一百萬年的降雨。該事件造成了當時一半的地球物種滅絕,但也將恐龍推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這就是「卡泥期洪積事件」。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地球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當時會產生如此驚人的降水?恐龍又是在那個時候如何崛起的?
  • 據說地球上曾經下過一場幾百萬年的雨,這是不是真的?後果咋樣?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例子:很多人可能一輩子能夠活100歲,就算得上是謝天謝地了。而我們活100個一輩子也就僅僅是1萬歲而已,整個華夏文明史的延續也可能僅僅就是5000年而已。人類文明真正意義上出現火山級爆發的也就是近幾百年,以西方引導的文化啟蒙,以及後期的幾次科技大爆發。
  • 2億多年前那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形成原因再次出現,人類要警惕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降雨持續最久的時期是在2.34億年前,那一次的持續降雨不僅引發了第三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同時也促成了恐龍的誕生,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
  • 地球上曾經下過一場幾百萬年的雨,這是不是真的?
    一場雨下了幾百萬年,在現在看來確實不可思議,但其真實性是很高的。而且這場雨把恐龍送上了地球霸主的寶座。暴雨形成原因大約在2.35億年前,在現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的一個名叫蘭格利亞的地區,發生了一場火山爆發,史稱「蘭格利亞火山爆發」。這次火山活動持續了近500年,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地球上的氣溫上升了約4-7℃,地球上的水大量蒸發。
  • 地球歷史上曾經下過長達幾百萬年的雨,為什麼會這樣呢?
    包括地球在內,系內所有的巖質行星,在形成之初,表面呈現的都是熔融狀態,這主要是持續、大量的星際物質碰撞、擠壓、聚合所致。組成地球的水分子在如此高壓之下,幾乎全部轉化為水蒸氣存在於大氣層中。由於此時地球表面的溫度仍然很高(雖然整體上溫度持續下降),超過水的沸點,剛降落到地表的雨滴,又重新蒸發到空氣中,如此反覆下來,直到地球表面的溫度下降到水的沸點以下,才有機率使降落的雨在地勢較低的地方部分儲存下來。
  • 數十億隻「水龍獸」曾統治地球100萬年,後來被恐龍所取代
    我們知道,人類現在是地球的統治者,目前人類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70億,而且目前人口增長速度還在繼續增加。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同樣有一種叫做「水龍獸」的動物,曾經統治了地球100萬年,而且數量曾出現過數十億隻。
  • 2億多年前,地球下了一場幾百萬年的雨,一半的生物從此滅絕
    濛濛細雨,猶如人的情緒般,剪不斷理還亂,整天下不停。這種天氣對需要上學和工作的人兒來說,簡直是一個折磨,每次出去都需要帶著一把雨傘,不然的話,肯定會淪為「落湯雞」。根據大自然的循環規律,雨水是水的一種重要來源,它在大氣循環中扮演著一種重要角色。但是,俗話有云:任何的物體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只看它的一面,必須全面深入了解它,雨水也是如此。
  • 地球上壽命最長的5種動物
    探索地球上最長壽的動物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要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死亡。即便是人類在不斷的探究如何延長壽命,然而科技的發展畢竟有限,在這個命題上的突破並不多。但是在自然界中,就有那麼幾種生物,能做到活幾百年甚至更長。
  • 地球可能再添第八大洲:每年移動幾十毫米,預計在100萬年後形成
    導語:地球可能再添第八大洲,每年移動幾十毫米,預計在100萬年後形成。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這條裂谷不像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那樣由河流衝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的地塹,它的總長足有6400公裡,差不多是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的長度。從衛星上往下看,巨大的裂谷就像「地球傷疤」深深地刻在非洲大陸上。科學家們調查後發現,東非大裂谷正處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巨大的裂谷正是板塊運動造成的。
  • 比藍鯨還大35倍的生物,如今瀕臨滅絕,活了8萬年之久
    大自然非常的神秘,各種資源都非常的豐富,尤其是動植物資源更是種類繁多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應該就是藍鯨了,它們是已知最大的哺乳動物,說起來植物也是生物的一種,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在美國就有一種比藍鯨還要大35倍的生物,已經活了8萬年之久。
  • 太陽上也下「傾盆大雨」 與地球成雨過程類似
    太陽上也下「傾盆大雨」 與地球成雨過程類似 2014-06-26 09:53:09「傾盆大雨」    就像在地球上一樣,太陽上也會有周期性的壞天氣——狂「風」大作,暴「雨」傾盆。
  • 《熱帶雨》:一場禁忌之雨
    上個星期下了幾場雨,雨中飄散的氣質讓我想起《熱帶雨》電影。雨天裡人都是較理智的,會刻意去分析幾時帶傘,雨幾時會停。但當發覺這場雨在你意料之外,就會不知所厝,趕時間索性淋一趟好了。它在影片裡每次出現都是一次感情的聯繫與升溫,男孩偉倫和老師阿玲在課室分享榴槤以及後來偉倫為公公擦拭粘到嘴角的榴槤。雨雨是影片的靈魂所在,它的潮溼與營造的氣氛籠罩在整個故事裡。雨裡的世界像連通著阿玲的內心,灰冷寂寞,也更像導演裡的新加坡整個社會的冷漠疏離。
  • 250萬年前的可怕場景!地球曾進入「間冰期」,乳齒象被迫遷移
    後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乳齒象在地球上的分布也越來越廣泛,500多萬年前,在我國也曾經有乳齒象出現。目前古生物研究領域中,最吸引古生物學家的是美洲乳齒象。它們出現於晚漸新世(距今2400萬年左右),一直到公元前8000年,才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看完你就懂了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怎麼產生的?看完你就明白啦! 關於地球上的能源有很多,那我們就說一下石油,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能源,更是一個國家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科學家都在探尋石油的起源,石油也是我國地質勘察的主要對象之一!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喜歡看一些天文學相關的書籍的朋友們,應該都有了解過,到目前為止,我們生活的地球大概存在了46億年左右的時間,而銀河系中的各種星系,他們的壽麵可能就更加長了,關於科學家們怎麼研究地球的年齡的,當然是有特殊的方法了,其中冰芯就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法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
  • 美國肯塔基州曾經下過一場肉雨,最合理的解釋出人意料
    1876年3月3日,美國肯塔基州巴斯縣的蘭金地區,下了幾分鐘的「肉雨」。艾倫·克勞奇的家住在縣城南部,當時他的太太瑪麗正在院子裡做肥皂。她對當地記者說:「11點到12點之間,我在院子裡,離房子不超過四十步。天空晴朗,陽光明媚,偶爾有一陣輕風從西面吹來。突然肉雨就下來了。」
  • 地球已有46億歲了,她曾經歷過哪些風雨?
    但無論如何,藍藻曾靠一己之力改變了地球大氣層。地球變成雪糕球6~7億年前,地球曾經兩次變成一個大「雪球」。當時整個地球都被冰雪覆蓋了,平均氣溫降到了-50℃。全球海洋遭到極端氣候影響,完全冰凍,冰蓋厚度可達上千米,這一狀態持續了數千萬年之久。為什麼地球會被凍結?科學家們還沒有統一的答案,不過最廣為人知的理論認為,二氧化碳大量減少是地球降溫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