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兒女英雄傳丨腳下有泥何教授 心中無我大先生

2020-12-11 央視新聞

10月19日,合肥已入深秋。躺在病床上的何家慶,形容枯槁,用微弱的語氣反覆念叨:不知道今年瓜子收成如何,能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

150公裡之外,安徽潛山的栝樓(瓜蔞)長勢喜人。種植戶胡海結心想著:何老指導培育出的瓜蔞新品種真不錯,等到下個月收穫了,送點給他嘗嘗。

然而,何家慶並沒有等到那一天。

19日晚,終其一生走在科技扶貧路上的「布衣教授」何家慶,因病逝世。

央視新聞記者獨家獲得了一段何家慶生前講座的珍貴視頻,短短的一分半鐘、兩段話,可以感受到何家慶與貧困山區人民深厚的感情。

何家慶:

開汽車的師傅跟我說,老先生你今天要少講一點兒,現在都兩點多鐘了,我這個車子不靈光,(天黑了)不要把你老人家送到山溝裡去。我說,師傅,我非常想坐汽車,但是來聽課的這些老鄉,他們懷裡抱著吃奶的小孩子,趕了10多公裡的路,希望我能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上的問題。如果他們這種熱情得不到滿足,我感覺對不住。你就先回去。

小孩子從學校回來,在隔壁的房間跟他媽媽說,「那個老爺爺可走了?」他媽媽說,「老爺爺生病了走不了。」小孩子說,「老爺爺能不能在我們家多住幾天,我們家的雞下蛋,給老爺爺吃,我不要。我們還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給老爺爺,讓他身體早點好。等我們這修路了再讓老爺爺坐汽車出去。」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老百姓給了我感情,我給了他們一點點科學技術。對老百姓來說,你幫助了他們,他們就會為你傾盡所有。我非常感謝。

1949年,何家慶出生在安徽安慶,全家人靠父親在碼頭拉板車送煤艱難度日。在國家資助和老師同學們的接濟下,何家慶才完成了學業。他常說,沒有共產黨,我可能還在拉板車送煤,是國家和社會幫助了我,我一定要報答社會,為人民服務!

1976年,何家慶進入安徽大學生物系,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在一次赴大別山考察前, 80歲高齡的何父,從安慶趕到合肥,給他帶來自己攢下的積蓄和幾張泛黃的舊煙紙,上面記錄著1955年至1974年間,國家、老師、同學對他的資助,一共58筆。

△何父記錄的資助帳單(原件找不到了,還好留存了影印件,我們才能看到多少年前,老人家一筆一畫寫下的希望和囑託):1956年2月許老師班,學費全免,送舊膠鞋一雙,洋襪子一雙,練習簿三本。1966年1月送助學金7元8角……

煙紙背面,何父寫道:「讀共產黨的書,拿共產黨的錢,好好學習,努力向上,以求深造,成長後要做一個頂天立地之材,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唯一對你的希望在這。

△何父在煙紙背面寫下對何家慶的希望(影印件)

這句話成為何家慶銘記一生的箴言。

洗得發白的滌卡中山裝、「解放鞋」是何家慶最顯著的標誌,無論是平時生活還是重要場合,他都穿這一身。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我懂他為什麼一直穿著這身中山裝。」何家慶的妻子胡建群說,「這是1972年他父親給他買的。他說,只有穿著這件衣服,感受父親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1984年,在女兒剛剛兩歲的時候,何家慶帶著家裡幾乎全部積蓄——450元錢和50斤糧票,不辭而別。看著何家慶留下的字條和20元生活費,妻子心裡很委屈,也很不理解。

這一別,就是225天。

在途經鄂豫皖3省19縣,步行12684公裡,採集了3117種、近萬份苔蘚、蕨類等植物標本後,何家慶終於回到了妻子和女兒身邊。看著他搜集到的厚厚的資料,聽他講如何幫助山裡的貧困百姓種植作物、增產增收,講山區百姓對他的感情,妻子早已消了氣,對他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一次,有個日本人出高價收購他採集的植物標本,被他嚴詞拒絕。「這是我們國家的東西,我怎麼能隨便賣給你。我們要自己搞研究。」

曾經有很多人說何家慶是「傻子」,經常會問胡建群,「你家那個野人回來了沒有?」妻子胡建群心裡雖不是滋味,但從沒有反駁,因為她知道,丈夫做的都是好事,是為山區貧困百姓創造好生活的大好事。

何家慶就是這樣一個人,旁人眼中的「傻子」,貧困百姓心中的大恩人!

扶貧的路並不平坦,甚至有生命危險。

這是何家慶在深山考察時寫的一篇日記。

△根據何家慶日記整理的《我的1998——何家慶西行日記》一書截圖

日記記錄了他在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和桂北山村裡考察時,兩次夜宿山洞,被毒蛇咬傷,腿腫得發亮,20多天抬不起來,靠著自己的中草藥知識才撿回一條命。

但是不管多難多苦,飽嘗貧窮滋味的何家慶,明白貧困人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為了使山區人民儘快富起來,加快開發當地資源,何家慶一直沒有停歇。

1998年2月,揣著10餘年攢下的2萬多元,何家慶再一次走上了深入山區的科技扶貧路。沿途幫扶當地山民開展魔芋種植,傳授魔芋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出發前,他給女兒留下了一封告別信。

這是一次長達305天的歷程,他途經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貴州、湖南、廣西、雲南8個省區、108個縣、207個鄉鎮、426個村寨。除了中蛇毒差點喪命之外,何家慶幾次感到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硬撐著到公共電話亭給家裡打電話,想聽聽妻子、女兒的聲音,以做最後的訣別。他甚至還給女兒寫了一封長信,作為遺囑。

令何家慶欣慰的是,山區芋農把他當親人、當救星。一位農民曾拉著何家慶的手說:「你講的,正是我們需要的,你是老百姓的教授,對山裡人大恩大德。

「既不是凱旋的將軍,也不是披掛上陣的戰馬,而是一頭疲憊不堪的役牛,靜待這冬閒靜養生息,為了下一個春季的勞作。」何家慶曾在日記中這樣評價自己。但是在為百姓送去科技福音的路上,這頭役牛從沒有停歇。

2013年初,年近65歲的何家慶,內心仍有一份放不下的牽掛,「我做了一輩子的植物學,還有一個心願未了,那就是栝樓產業。」2016年,他再次上路,讓栝樓成為產業扶貧的「良方」。

每到一地,何家慶都會去栝樓種植基地和加工廠實地考察,對大家進行繁殖種苗、病蟲害防治的義務指導。漸漸的,百姓不再只會吃瓜蔞子,還知道瓜蔞殼可以榨油,瓜蔞瓤可做中藥材。

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日子好了,這是何家慶最大的願望。

如今,博士畢業的女兒、女婿也加入了何家慶幫扶瓜農的隊伍。何家慶的科技扶貧路,將一直延續。

△躺在病床上,何家慶仍然讓女兒給他介紹栝樓的種植情況。

在安徽大學校園裡,師生們經常看到何家慶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夾著碗到食堂排隊打飯。

「大概10年前,我們在學校食堂一頓飯吃七八塊錢的時候,他還只吃一塊五的飯菜。他說不能浪費。」安徽大學資環學院工會主席許仁鑫回憶。

在何家慶居住了幾十年的家中,一臺32英寸的電視機很顯眼。「這是前幾年才買的,我們家之前的電視機是小姨家淘汰下來的。」女兒解釋,父親覺得買大電視機是浪費。

就是這個看起來很「摳門」的教授,有時候卻一擲千金。

2001年,國家獎勵給何家慶10萬元,當時這筆錢可以在合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但他卻全部資助了貧困地區的女童,一家三口仍擠在一個25平米的小房子裡。何家慶解釋說:「老師是教育人的人,不僅是教學生一些技能,還要給學生其他方面的幫助,包括物質上的幫助,當然,最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今年7月,何家慶在潛山調研栝樓產業時暈倒在路上,後檢查出癌症晚期。

何家慶的學生 王強:

五六月份,我剛答辯結束回合肥。他捂著肚子,說我這兒有個包,有巴掌那麼大。我就覺得不好,說帶他去看醫生。他一百個不願意。他怕自己一旦去了醫院就出不來了,就被綁在了病床上,無法繼續工作。我說要不我們找一個認識的醫生做一個初步的檢查,這樣他不會要求我們強行住院,對吧?這樣他才答應去醫院。即便如此,他還補了個條件,說「去可以,來回一切費用我來掏」。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種骨子裡的堅持和責任,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去世前的一段時間,何家慶已經無法進食,只能用湯勺喝水,打營養針維持生命。「即使這樣,他還是躺在病床上盡力寫調研報告,希望把更多的調研所得,傳遞給我們。」 何家慶的女兒何禾說。

△學生送給何家慶的祝福卡片

生命的盡頭,他把光明留給了貧困山村。按照何家慶生前遺願,家人將他的眼角膜捐獻給了山區孩子。

何家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正如他生前寫的詩:

監製 |王姍姍 張鷗

主編 | 陳劍祥 汪潔

編輯 | 寧黎黎

記者 | 彭德全 任譞 劉振 張慧

美編 | 陳錫文 陸明明

視頻編輯 | 王子桐 紀方

相關焦點

  • 《田徑兒女英雄傳》——倍兒爽!
    在1910~30年代,這所小學竟然有200米的跑道(六條道),還有90多個跨欄的欄架,還有許多張體育運動技術掛圖…… 在這裡讀書的一個姓孫的男孩,根據這些掛圖,用竹竿製作了標槍,把石頭磨成了鐵餅,甚至還學會了撐竿跳高(下圖,竹竿喔)……在農田的空地上,他還搭了木頭欄架。
  • 周氏兄弟與《兒女英雄傳》
    後來,由於子孫不肖,敗盡家產,其晚境窘迫,除筆墨外竟無長物。於是,他著書自遣,寫下了《兒女英雄傳》。《兒女英雄傳》的情節設計與作者自己的家族經歷恰恰相反——前者由窘困而發達,大抵蒸蒸日上;後者則由昌盛而衰敗,可謂江河日下。惟其如此,有學者認為,文康寫《兒女英雄傳》實際上是他自己在說梅止渴,畫餅充飢,試圖以幻想來圓一個富貴和「補天」之夢。
  • 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四講「四無」圓說
    王財貴教授  字季謙,全球讀經教育推廣第一人。當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隱者掌牧民先生、書法家王愷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王陽明致良知之教》講習會第四講  「四無」圓說(總第視頻07  全)相關閱讀: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一講道德本義季謙先生2015
  • 每日一詩丨願你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
    每日一詩丨願你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風入松 新韻
  • 【戰疫】《桀桀病虐豈遮天 英雄兒女護國安》丨鄭州一中2203班學生杜易軒
    疫情的本末終始,也深深牽動著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弦。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再寒冷的冬天,也會有一縷暖陽;再黑暗的夜晚,也總有璀璨星河。國家危難之際,援鄂醫療隊從四面八方趕來,無數中華兒女以己之所長、向國之所需,逆行而上,用專業拯救生命、以無畏感動中國。
  • 吳阿金:母親,兒女心中的豐碑 ——讀李培戰先生《母親的榮耀》有感
    母親,兒女心中的豐碑——讀李培戰先生《母親的榮耀》有感文/吳阿金李培戰先生《母親的榮耀》一文認真閱讀後,這位偉大母親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記在我的腦海中。她對兒女的教育、對家庭的付出、對工作的敬業、對現實給予她不公的大度,讓我敬重也讓我震撼!母親的偉大在於她「娃必須上學!」的決定。
  • 熄燈號丨素未謀面的你,卻是我心中的英雄
    「當時家裡共有兄弟姊妹5個,玉忠排行老二,家裡窮,人口多,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衣服褲子只有一套,都是誰出門誰穿,所以只能送一個人去參軍,家裡只有你大爺爺和二爺爺兩個男丁,我年紀太小,所以你的大爺爺就去報名參軍了。但是到了部隊後,因為身體素質太差,經常生病,沒有辦法,部隊就叫他回來,找一個人替他,你二爺爺這時才去的。
  • 高考作文輔導205:我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人物
    ①請以中學生光華的身份給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人物寫一封信。②請以「我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人物」為話題面向本班同學寫一篇演講稿。③為倡導大家學習英雄,請以本校團委的名義面向全校同學寫一篇倡議書。本題是多任務驅動型作文,三個任務各有具體限制:第一個任務需注意:①文體為書信;②要以中學生光華的身份來寫;③寫信的對象是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人物。考生一定要注意「新時代」這個限制,且文章要符合書信的格式。第二個任務需注意:①文體為演講稿;②演講的聽眾是本班同學;③演講的話題是「我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人物」。
  • 心中有夢,腳下有路
    心中有夢,腳下有路流坡塢鎮中學張海豔金秋九月,天朗氣清。有幸目睹了即墨市28中李志剛校長、原長沙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黨朝榮的風採,認真聆聽了他們的精彩報告。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腦海中反覆出現一句話:只要心中有夢,腳下的路才會有方向。
  • 大學老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我親愛的同學們:寒假,每年都在熱鬧中不知不覺過去了。但今年的寒假卻不一樣,因為新冠疫情來的突然,大家都宅在家裡,躺著為國家做貢獻。我最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每天都認真完成每日一報,很多同學都是定了鬧鐘,生怕自己忘了,我很感動。這段時間我每天都在關注大家的行程與身體狀況,見到日報上「身體均無異常」時,我都心存感恩。
  • 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這就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詩人和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的王力先生。10月23日,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博白縣舉行,王力先生學生、知名學者代表、王力先生親屬代表等嘉賓齊聚王力故鄉,深切緬懷這位語言學巨匠。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視頻▼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 心中的大盤山
    心中的大盤山   多少次魂牽縈繞,  多少回夢裡故鄉,  都只為了你,  ——心中的大盤山
  • 金庸先生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做「無招勝有招」
    轉載自:國際道學網金庸先生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做「無招勝有招」。《笑傲江湖》「傳劍」篇,獨孤九劍傳人風清揚對令狐衝說:「五嶽劍派中各有無數蠢才,以為將師父傳下來的劍招學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了人家詩句,做幾首打油詩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機抒,能成大詩人麼?」風清揚這段話,真正說出了學習的精髓。
  • 足跡| 葉青講述《英雄兒女》《上甘嶺》幕後故事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英雄兒女丨第六集:永遠銘記
    雖已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但那些創造了偉大歷史的英雄兒女,依然在共和國的集體記憶裡閃耀,讓我們永遠銘記。  1953年,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  1953年2月7日,毛澤東在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第四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表明了中國人民將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底的堅強意志。
  • 兒女雙全,名利雙收,為何八十歲的大學教授會老無所依?
    他曾是知名大學的物理系教授,一生桃李遍天下。兒子留學美國,工作後年入百萬,女兒則致力於教育事業,而今已是一所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這樣令人稱羨的家庭背後,卻是毫無親情的冷漠,為何一對優秀的子女卻讓他老無所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兒女》主題曲歌詞是怎麼寫成的?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英雄兒女》謳歌了朝鮮戰場上的中華浴血戰士,那首王芳在硝煙中高唱的《英雄讚歌》也成了經典:「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甚至被網友們稱為「金剛怒目式作品的典範」。
  • 英雄兒女丨第三集:熱血忠誠
    當時不會說話怎麼能行呢,看著部隊衝上去了,我就用手硬把這個炮彈皮揪下來,帶第二梯隊上去了。」黃繼光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這是根據他母親描述所畫的模擬像。他是朝鮮戰場無數英雄兒女的化身。黃繼光犧牲的那年他的母親鄧芳芝在老宅裡默默地種下了一棵梨樹,緊接著這位英雄的母親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送小兒子黃繼恕繼續參軍奔赴朝鮮前線。
  • 刀光劍影沙場嘯 英雄《亮劍》逞英豪
    中華兒女多奇志,龍吟神州逞英豪。  龍騰虎躍鬧新春,「亮劍」出鞘掃六合。緊張、刺激、驚險、熱血……根據同名經典小說完美改編,超人氣紅色軍事網遊大作《亮劍》閃耀出擊,邀你一起體驗激情無限的2010。  激情四射的熱血PK,震撼人心的陣營對抗,榮辱與共的兄弟情懷……想要感受激情燃燒的烽火歲月嗎?還等什麼,趕快隨我一道加入《亮劍》,書寫新的英雄傳奇吧。
  • 讓「英雄兒女」精神代代相傳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湧現出了邱少雲、楊根思、黃繼光等一批「英雄兒女」。他們的事跡鐫刻在每一代中國人的記憶裡,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每一個華夏兒女在奮鬥的路上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時至今日,戰爭硝煙漸已遠去,年輕一輩特別是年輕的黨員幹部在新時代的徵途中,如何繼承先輩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是正處於「拔節孕穗期」的我們需要深思、熟慮、踐行的事。思想認識決定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