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一年才能見一次

2020-09-02 北晚新視覺網

8月31日據@央視新聞,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契珩 ,回憶高考查分那天,「還在睡午覺,不急,該出的分總會出」。她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得知女兒的成績,鍾芳蓉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有出息了,替她高興……」

網友評論

對此,網友們紛紛鼓勵:

延伸閱讀:

留守女生報考北大成考古界「團寵」,但她的另一個身份更應被重視

湖南耒陽高考考生鍾芳蓉紅了——她以676分的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在她背後,是一系列光環的加持:湖南省文科第4名;至少有10個省份的考古圈聯動,為她送上祝福、書籍和考古工具;北京大學發文稱「歡迎鍾同學報考北京大學……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當然,鍾芳蓉的另一重身份更為勵志——她是一個留守女孩,父母外出打工7年,僅能看望她三四次;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她在校寄宿,一月回家一次……

這是網絡時代最讓人喜聞樂見的故事——一個寒門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逆襲,考上了中國的最高學府。

由留守女孩變成高考高分學霸,且有望成為北大學子,鍾芳蓉的逆襲一定會讓很多留守孩子看到人生的光明與希望。

很多網友為鍾芳蓉的故事喝彩,為這一鄉村女孩的逆襲點讚,其背後,是我們對所有身處困境的孩子刻苦學習、積極向上、用努力改變人生的期望與祝福。

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奮鬥故事,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進取向上的風尚。

我們都知道,高考競爭激烈,鍾芳蓉以留守兒童的身份,考出高分,一定是吃了比別人更多的苦,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艱難。

北京曾經的一位高考狀元熊軒昂說過: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層家庭的,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所以在教育資源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多很多捷徑。

這話很犀利,卻不無道理。人生的殘酷超過多數人的想像。

農村留守孩子,在面臨教育資源匱乏的同時,更面臨親情的缺失和陪伴,這甚至對他們的人格形成和性格培養,都可能埋下嚴重陰影。

鍾芳蓉確實是「寒門出貴子」的例子,現實當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希望更多的孩子能複製鍾芳蓉的路子呢?

只怕很多人會跟龔先生一樣,有些擔心,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能通過嚴格的自律,奮發向上,最終改變人生。

龔先生曾經採訪過湖南一位山區中學的校長。這位校長坦言,學校每個班級留守孩子都在半數以上,而這些孩子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難以管教——家中的爺爺奶奶力不從心,與父母每月有限的視頻也是杯水車薪,而老師們最大的苦惱,來自於從來不知道這些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一旦溝通的大門關閉,思想交流都成為奢望,更遑論學習等其它事宜。

政府層面早就注意到留守兒童的問題。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父母要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外出務工人員要儘量攜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

這一意見的出臺是4年前,鍾芳蓉當時應該還在上初中,她的父母並沒能留在家中陪伴她。而從媒體對她的採訪來看,她的父母外出打工7年,僅能看望她三四次。

所有人都在關注鍾芳蓉的「成功」,可沒有人關注這7年間,她作為一個小女孩,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裡都經歷了什麼。

鍾芳蓉是足夠幸運的,這種幸運或許來自她的家庭、她的老師和她本人的努力。

事實上,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因為與父母長期分離,與其他孩子比起來,他們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護。有的孩子會因此出現某些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遭受意外傷害等。

當網友在為鍾芳蓉的勵志故事而齊聲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到她背後一大批同樣身份的留守兒童,關注這些孩子的生存狀況,多想想辦法幫他們擺脫生活和學習中的困境,同時,儘可能從根源上減少迫使兒童留守在農村老家的機會。

(原標題: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央視新聞客戶端 網友評論 工人日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契珩 ,回憶高考查分那天,「還在睡午覺,不急,該出的分總會出」。她談到父母時哽咽了,她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尊重我報考古,我選專業只用幾分鐘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尊重我報考古,我選專業只用幾分鐘【核心提示】9月1日,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即將到校報到。她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鍾媽媽的的一番話比很多父母都通透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鍾媽媽的的一番話比很多父母都通透 9月1日,北京大學本科新生即將到校報到。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
  • 考古圈晚來得女九省聯動送開學大禮包?北大鐘芳蓉談到父母哽咽了
    」開始她的大學生活,談到父母時鐘芳蓉哽咽了:「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談到女兒的選擇,鍾芳蓉的母親劉小義說:「我們不懂考古系究竟會幹什麼,也不懂什麼專業賺錢。我們只能尊重她的選擇,她有權利去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她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
  • 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報考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
  • 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在對父母的盼望中長大
    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是金子總會發光
    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即將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
  • 一歲成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專業,是留守孩子的榜樣
    一歲成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專業,是留守孩子的榜樣各省市高考成績均已放榜,而一位留守女生高考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大家稱她是留守孩子的榜樣。這位高分留守女生準備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 樊錦詩寄語報考北大考古的留守女生:堅守自己的理想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近日,湖南留守女生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官方微博轉發鍾芳蓉微博並回應稱:「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 北大報到!考古女孩被「靈魂拷問」,這句話有「學霸」味兒
    北京大學本科新生開學被贊為「考古界團寵」的鐘芳蓉已入燕園報到今年高考中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引發熱議半個考古界表達了對她的支持多家博物館更是直接寄出禮物談到父母,她哽咽了......
  • 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鍾芳蓉高考查分那天還在睡午覺
    8月31日據@央視新聞,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契珩 ,回憶高考查分那天,「還在睡午覺,不急,該出的分總會出」。她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
  • 北大考古女孩被「靈魂拷問」,這句話有「學霸」味兒
    >今年高考中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談到父母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鐘芳蓉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鍾芳蓉爸媽也在第一時間從廣東趕回家在他們沉浸在喜悅中時鐘芳蓉已經做出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決定
  • 留守女孩鍾芳蓉入學北大,央視主持人「靈魂拷問」,戳痛無數人
    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引發熱議半個考古界表達了對她的支持多家博物館更是直接寄出禮物談到父母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鐘芳蓉說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但「他們會鼓勵我學習,也很尊重我報北大考古。」
  • 北大考古女孩被「靈魂拷問」,這句話有「學霸」味兒...
    今年高考中, 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引發熱議。 半個考古界表達了對她的支持, 多家博物館更是直接寄出禮物, 鍾芳蓉因此也被稱為「考古界團寵」。,她哽咽了......在談及父母時, 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鐘芳蓉說, 和父母一年才能見一次,盼到了甚至不好意思叫他們。
  • 北大發聲!樊錦詩寄語 報考北大考古的留守女生成了團寵
    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文:歡迎鍾同學報考@北京大學~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這不僅因為鍾芳蓉的高考成績很亮眼,也因為她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且她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
  • 北大考古女孩被「靈魂拷問」,這句話有「學霸」味兒……
    今年高考中,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引發熱議。半個考古界表達了對她的支持,多家博物館更是直接寄出禮物,鍾芳蓉因此也被稱為「考古界團寵」。「有學霸內味兒了」談到父母,她哽咽了......回憶高考查分那天,鍾芳蓉異常平靜,「還在睡午覺,不急,該出的分總會出」。
  • 「北大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輿情觀察
    隨後,主流媒體紛紛發聲,對留守女生鍾芳蓉的決定表示支持。8月2日,@北京大學官方微博回應「歡迎鍾同學報考北京大學~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這位女生雖然年紀不大,卻很有自己的思想。她曾表示,自己選擇考古專業,是受到文博大家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她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在歷史與文保領域潛心研究。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女生,能有這樣的人文情懷與崇高理想,這難道不是極其可貴的嗎?難道不是應該引起外界讚嘆嗎?——中青觀點《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該反思的是誰?》
  • 湖南留守女生考上北大,談及父母忍不住落淚,一年只能見父母一面
    導讀:北大考古「留守女生」談及父母淚目,然而父母談及女兒又直刺人心。「有出息了,替她高興!」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成為全國網友關注的對象,不僅僅是其以高考676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更因為她是數以萬計留守孩子的一個縮影。
  • 「考古界團寵」鍾芳蓉北大報到,跟同學結伴而來,不想受到過多關注
    昨天下午,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鍾芳蓉表示此行赴京是跟同學結伴而來,沒有父母的陪伴。今天上午,記者從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確認,她已完成報到手續,正式開啟大學時光。因「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發酵的話題數次登上熱搜,蜂擁而至的採訪向她湧去,其壓力可想而知。鍾芳蓉坦言,進入大學後「不想受到過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