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的陶淵明絕對是文壇的一個另類,並且個性十足,少年時代的他,便有著過人的才華,喜歡打抱不平,自然也熱衷於山山水水,後來他進入仕途,不過只是擔任了一個小小的彭澤縣令,但他沒有做多久的官,前後加起來也就一百多天,主要還是看不慣官場的黑暗,為此選擇了離開,去到廬山尋找了一處安寧的地方選擇隱居。作為一位知識分子,我們從他的身上,最是能夠感受到那份獨特的精神,以及內心的安寧,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筆下的詩能夠感動我們,並且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份寧靜。
陶淵明的後來的隱居生活在文學上給予了他充足的思考,也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生活,這也就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寫得也更加唯美,譬如這首《四時》,雖然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通篇卻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也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詩人對於人生一種豁達的態度。整首詩寫得極為有趣,也很是唯美,短短的幾句,卻是把一年中四個季節描繪得淋漓盡致,美得令人心醉,成為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四時》魏晉:陶淵明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如果我們從字面上來看,這首詩著實是很一般,但卻是又最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真誠,以及對於生活細膩的觀察,如果他沒有這種細膩的觀察,自然是無法寫出如此唯美的詩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這首詩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普通的風景,以一種普通的筆觸娓娓道來,而寫出了正是一年之中最獨特的風景,還有詩人對於生活的充滿熱情地描繪。
陶淵明後來去隱居無疑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如果他一直擔任彭澤縣令,沒有那種個性十足的精神,恐怕也不會有後來的那些令他名滿天下的優美名篇。作為中國最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作品對於後世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很多的詩人都從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經驗,即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王維,那也是對他崇拜不已。
山水即是詩,詩也正是山水,陶淵明的這首《四時》,正是以這樣的一種視角來描寫,從而也是寫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也令這首詩有了一種獨特的氣質,處處充滿了一種獨特的情懷。而我們從這麼一首小詩中,最是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獨特的美,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第一二句寫得是春夏兩個季節,交替的變換,也令這兩句很是有趣,「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春天萬物復甦,自然又是雨季,經常是淅淅瀝瀝地下雨,這些春雨滋潤著萬物,使得那田野和四澤更具有活力,夏天則是看雲,也看那奇峰,在這樣的季節裡看這些風景,也最能夠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第三四句則是寫秋冬兩個季節,「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秋天又是完全不同的景色,並且還有著淡淡的憂愁,尤其是秋天的月色,它被月光撒上一層銀白色的光,冬季裡同樣很美好,儘管整個大地都是一片皚皚白雪,可是那松樹卻又是不一樣,依舊生長得很旺盛,並不會畏懼嚴寒。
陶淵明的這首《四時》,把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活靈活現,通篇不僅描寫了美麗的風景,同時也有著一種深刻的哲理,這也是比較難得,特別是最後一句,詩人正是以松樹的那種頑強的生命力,從而告訴了世人,要有松樹那樣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