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月50年:夢想、陰謀論與大國爭霸

2021-02-08 世界華人周刊


說是美國和當時的蘇聯在德國展開了科技抓捕戰,涉及德國的科學家、科研成就以及價值無限的文獻資料。爭搶的規則也是簡單粗暴,就跟曾經的農民搶奪地皮一般,先到先得,能搶多少就帶走多少。


時過境遷,當時的種種情形已經幾無可考,但是美國和當時的蘇聯的確通過種種措施留住了不少德國科學家。


美國的一項著名的計劃就是「回形針計劃」,只要是有能力的德國科學家就能夠成為計劃中的一員,並可以得到戰爭的豁免和美國的保護以及日後享不盡的榮華。


在這些人當中,就有美國航天之父——布勞恩,在美國探月「阿波羅計劃」中擔任重要角色,他主導的土星五號時隔50年依然是有史以來太陽系最大的火箭。


布勞恩在納粹統治時期就有探索宇宙的目標,也是納粹的重點保護對象,還是德國的「火箭之父」。來到美國,布勞恩繼續投入到航天事業,說得確切一些應該是他自己的事業。


▲ 布勞恩


但是事情的開始總是不那麼簡單,美國雖然獲取了大量的航天技術,但在很長時間這項計劃一直被忽視,這就像一些公司的人才儲備策略或者是消耗策略,美國當時認為自己已經了這麼一批人才,這些人肯定是不會被對手利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們認為蘇聯還沒有能力超越自己,直到蘇聯突然重擊。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太空探索突破。這一消息如同重磅一樣砸在每一個美國人心中,大家都以為蘇聯只要想便能輕易毀滅美國。


如果是第一次發射是一次重擊,那麼時隔1個月後的斯普特尼克2號則是赤裸裸的威脅。


那是1957年11月3日,一隻以為自己終於找到歸宿的小狗萊卡,被工程師抱著關進了斯普特尼克2號狹小無窗的艙位中。這隻小狗也許還在慶幸自己不用流浪,也許還在想著下一餐能吃什麼,也許還在想著如何能討主人歡心,但它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人類航天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同類中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 小狗萊卡


據當時蘇聯偽造的消息稱,小狗萊卡在飛船裡幸福地度過了一周的時間,最後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死去,直到2002年,眾人才知曉小狗萊卡因為熱衰竭和驚恐不安,在發射後7小時就已經死去,當然這都是後話。


對於當時的美蘇而言,重要的是時隔一個月再多了一隻狗的情況下成功發射,就有著更多的威脅意味,那就是蘇聯有能力向美國發射帶有核彈的遠程飛彈



聽聞此消息,美國打起了千萬分的警備心,1958年2月,美國成立了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DARPA),一個具有研究和設計能力的高階範防衛部門;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批准航天局的水星計劃,正式開啟太空戰。


與美國人高度的緊張不同,布勞恩是滿心的不甘,他認為這些第一次本該由自己完成。原本是看好財力雄厚的美國能夠助自己實現太空夢,沒想到卻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沒有任何實操,他不甘心。


而接下來他還有更多的不甘心,因為他的對手是抱有同樣抱負的科羅廖夫,同樣也曾是希特勒旗下航天科學家,只不過科羅廖夫卻是過著囚犯的日子,這也決定了日後兩人的不同際遇。


▲ 科羅廖夫


美國在迫於各方壓力的情況下,倉促發射一顆人造衛星,然而卻在發射2秒就原地爆炸,十分丟人。



最後航天局請出了布勞恩,將還是老的強,不久美國人將看到了布勞恩的實力。僅僅3個月,也就是1958年2月1日,美國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但是火箭推力卻只是蘇聯的七分之一。


自此布勞恩開始了自己跟科羅廖夫的追趕賽,蘇聯隨後發射了月球探測器,拍下月球照片,並在1961年發射載人飛船,這些美國都慢半拍。最後不甘心的布勞恩決心要有一次壯舉,那就是讓人踏上月球。


▲ 木星C發射


只是這資金是一個大問題,科學家只想著實驗、驗證,政府卻想著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化的效應。


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對於探月計劃猶豫不決,直到4月20日他給副總統林登·詹森發去備忘錄詢問航天計劃的意見,得到了對方肯定的回答「美國一定能夠成功」,他才定了心並推動了探月計劃。


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在眾參兩院宣布啟動阿波羅計劃,「我們選擇登月!」,只是他沒有機會見證那一刻的到來。


▲ 美國總統甘迺迪


這一次布勞恩終於有機會超越科羅廖夫這個競爭對手,但是一切遠沒有順利。


首先是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全美籠罩在一片恐懼氣氛中。


接著1967年2月21日,阿波羅一號在測試的過程中於地面發生大火,15秒時間內三名太空人離開人世,民眾對於探月可能性產生質疑。


在阿波羅11號發射的那段日子,一切也不順利。


▲ 阿波羅1號 三位太空人:懷特、格裡森和查菲


1969年7月20日,這是阿波羅11號發射的第二天,這一天三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柯林斯要讓登月艙成功著陸月球表面。然而不知名警報1202突然響起,驚住了眾人,阿姆斯特朗重複警報代碼「1202」,雖然是想過可能有生命危險,但是在警報響的那一刻,大家都是很懵的,畢竟人都是有僥倖心理。


幸好過了大概10秒,阿姆斯特朗反應過來詢問警報具體含義,地面指揮系統收到警報消息之後認定是計算機緩存問題,26歲的主要負責人貝爾斯在計算機專家傑克·加曼的支持下,做了一個沒有把握的決定「繼續下降」,貝爾斯後來回憶說,「當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時,你永遠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你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


▲ 巴茲·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


所有人都在冒險,在飛行艙上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亦是如此,所以當1202警報再次響起,他們依然堅定下降,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們彼此成就。


1969年7月20日13時17分39秒,在全球6.5億人的關注下,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邁出自己的左腳,並說出了那句世人皆知的總結「這是一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至此美國成功超越了蘇聯,而蘇聯因為航天主導者科羅廖夫的去世,蘇聯已經沒有沒有反抗的人才,加之不久之後的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已經無需要籌備太空站。


雖然布勞恩還有進發火星的計劃,但無奈時局變化,自己也遲遲老矣。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發射,這是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發射,至此耗費250億美元(如今的2000億美元)、動員40萬人的探月計劃徹底落幕,此後40年無人探訪月球。


▲ 太空人哈裡森·施米特(Jack Schmitt)以彈跳式步伐走向月球車


但是關「阿波羅」引發的非議卻沒有落幕。




說來奇怪,除了阿波羅11號登月有一些影像資料,後續的發射要麼因為信號問題無法直播,要麼就是簡單照片,根本沒有關於月球地面更清晰的照片,而且阿波羅11號的登月影像膠片還丟失了,再加上阿波羅計劃的突然無限期擱置,人們對發射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 阿波羅11號登月艙被質疑背光面還是有光,沒有全黑


為此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外界學者和一些美國NASA的知情人士宣稱當時的登月其實只是一場戲。


1974年比爾撰寫《我們未曾登陸月球:美國的300億美元詐騙》,書中例舉了曾經參與土星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高級技術人員的提供的極低登月成功率0.0017%,比爾認為跟這個概率比起來,偽造登月影片實在是太容易了。


此後民眾對登月的信任程度逐步降低,最明顯的是從1999年的89%降到80%,到2013更是下降到77%。


▲ 阿波羅11號的地面訓練模擬中心,該中心仿月場景確實存在,成為陰謀論題材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於質疑聲從文字、圖片和電影對新一代進行傳播。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質疑的聲音都是從上到下,也就是說跟小道消息不同,是官方權威人士進行的。


2001年,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推出紀錄片《陰謀論:我們登上月球了嗎?》公然指出NASA是為了在聲勢上贏得蘇聯才偽裝了阿波羅11號登月的消息。


2002年,一部由威廉·卡瑞爾拍攝的偽紀錄片《登月秘辛》,指出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CIA在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協助下拍攝的影片,該紀錄片將真實檔案與錯誤檔案混合,登月陰謀論得以更直面的傳播。還有人因為質疑,公然騷擾與尼爾·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


……


2013年,5.5億美元票房的《星際穿越》也把偽造登月加入電影。


▲ 星際穿越_阿波羅登月插畫


於是美國耗盡千億美元進行登月計劃,又要耗費千萬美元證實自己的登月行為。


一位美國主播調侃:「美國將花費數千萬元試圖對一些人證明,美國確實送人到月球上。」


2018年NVIDIA公司還使用「光影追跡技術」,驗證人類真有登陸月球。



然而非議依舊無法根除,尤其是對於只知曉皮毛科學原理的民眾而言,國旗在月球飄揚、飛行艙落地沒有揚塵……實在是難以合理化。


而在美國在證明自己路上不斷前行,其他後備國家也向月球進發。



2019年1月3日,中國實現人類史上第一次月背著落,震驚海內外。



俄羅斯宣布要在2040年建成月球基地。


▲ 俄羅斯宣布將於2040年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人類殖民地


美國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了,更是強行將NASA重返月球的計劃由10年轉變為5年,副總統彭斯曾如此發言:「 如果NASA在2025年前還不能登月,那我們需要改變的是這個組織,而不是我們的登月任務。」



因為登陸月球不僅僅是登陸月球,月球兩極含有的能源可以為飛船提供動力,可以以此為基地進行更遠的太空探索或者防禦。


而根據歷史的經驗,資源是永恆之戰,先佔先得雖說野蠻卻也最為合理。


只是不知道這次誰能走得更遠了!


但能夠知曉的便是每一次宇宙探索都能帶動技術進步,就像50年的登月,衍伸出的無線吸塵器、防火災材料、淨水系統、鐘錶精確計時、運動鞋減震設計造福人類生活,美國宇航局的先進微型電路技術更是成為心臟除顫器設計來源,成功救助無數患者。


▲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的靈感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微型電路技術


探索宇宙是人類永恆關注的問題,因為那片星空有無數的未知和可能,而由此帶來的技術也能帶動科技的進步,只是有的時候目的從來都不會簡單,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為了夢想豁出性命、不斷追尋可能性的人才真正值得敬佩。


他們才是真正仰望星空的人。

相關焦點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事實上,「登月陰謀論」只是大量「陰謀論」的一小部分,在「陰謀論」的世界,外星文明早就和人類有過親密接觸,英國首相和眾多世界名流都是非人種族蜥蜴人,人類發展被藏在黑幕後的神秘勢力操控,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也不是那個說出「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的尼爾阿姆斯特朗,而是二戰時的超·甲級戰犯,納粹德國領袖阿道夫希特勒。
  • 《登月第一人》讓人類登月真假再掀質疑,人類到底登上過月球嗎
    阿波羅計劃已經過去將近50年,月球雖然被人類徵服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卻變得越來越神秘。首先不要把《登月第一人》看成是一部娛樂動作爽片,不然你會因此覺得特效動作意猶未盡。聊到登月怎能不說說登月陰謀論,這是一個登月後續的大課題。登月計劃是1969年,正直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一哥位置,互相想在各種實力上拖垮對方,於是兩國在開展軍備競賽的同時,向太空發起了對抗。
  • 登月騙局謎團: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為何不再登月?
    有歷史學者認為,如果上世紀沒有形成美蘇爭霸的局面,那麼人類的航天科技不會發展得那麼快。確實如此,蘇聯人在上世紀50年代就飛出地球進入太空,美國人不甘落後在60年代末期正式向月球飛去,之後成功在月球表面登陸了。與蘇聯相比,美國在月球上的成就更為顯著,60、70年代的月球和地球之間頻繁有「通信」。
  • 用土星5號進行載人登月已過去快50年,為何不再用它來登月了呢?
    不過,很多人將現有大型運載火箭的推力和運載能力,與上世紀承擔阿波羅計劃後期載人航天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進行深入對比,發現各個方面的技術指標都是遜色的,按理說50多年的科學水平發展,不可能還造不出比土星5號更出色的火箭,因此得出當年美國登月時的土星5號,要麼是個模型、登月造假,要麼土星5號的技術丟失的結論。實際上,這兩個猜測都站不住腳。
  • 五十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有哪些疑點?
    1969年7月2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這一天,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地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區域,英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跳下登月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留下腳印的人!阿波羅11號要知道在1969年,也就是50年前美國人就已經可以登陸月球了,這簡直不敢想像!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50周年丨仰望星空,當初的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39歲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表踩出第一個腳印時說出了那句縈繞至今的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今天是人類成功登月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對太空、對外星球、對宇宙的探索人類的腳步從未停止不前!
  • 人類登月50年 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它的衍生產品
    原標題:永不消逝的信號人類登月後的第5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仍在分享著阿波羅計劃給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衍生產品。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真空吸塵器,在50年前,太空人用它提取月球表面10英尺深的巖心樣本。這些產品,都是50年前,第一次向月球發出信號後,人類獲得的持續饋贈。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的兩位太空人成功登月。NASA估計,當年全世界有6.5億人觀看了太空人登月的直播。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
    那是 1969 年 7 月 20 日 20:17:43,距離今天正好過去了 50 年。耗資無數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 50 年前的今天開啟了一段最為黃金的時期,當年的登月計劃更多還只是美蘇太空競賽下的產物,卻在今天成就了一個屬於全人類的紀念日。
  • 美國慶登月50周年,說探月意義重大,月球對人類到底有啥利弊?
    美國在1961年5月開始實施「阿波羅」計劃,耗資255億美元,歷時約11年,到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1969年7月21日首次登月至今50年。參與那次計劃的約有兩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以及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 美國人停止登月的神秘原因。
    (地出,月球上看地球升起)一,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人為何不再登陸月球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以外另一塊土地月球在1969年,最後一次是1972年,到今天將近50年了,航天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若今天登月美國應該是很輕鬆的
  • 雪佛蘭攜手探索頻道 發布登月50周年紀錄片
    影片回顧了人類在登月50年間,探索月球和宇宙的眾多重要時刻和背後的故事,展現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成就。此次是雪佛蘭與DISCOVERY探索頻道繼今年「DC 24 Hours駕訓體驗營」活動後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而聯手拍攝登月紀錄片,也是兩個具有「勇於探索、挑戰自我」精神的品牌,用行動致敬人類探尋宇宙奧秘的偉大夢想。
  • 登月:最成功的「造假」,成就了一場持續50年覆蓋2億人的科普
    1962年9月12日,甘迺迪在賴斯大學的登月演講7年的時間完成載人登月,18個月完成硬體研製,對比這兩組時間數據的確讓人震撼,即使在50年前的今天,能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載人登月的國家也查不出五個,但是50年前的美國辦到了,這怎麼不讓人質疑呢?
  • 阿波羅人類登月到底是不是個陰謀大騙局?
    縱觀人類幾千年文明史,從某種角度上講,人類做出的最偉大壯舉就是登上月球,比地球上所有奇蹟加起來都要偉大。 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阿姆斯特朗的左腳率先踏上了月球表面,太空人們在月球上逗留了21小時18分後,開始返航。7月25日,阿姆斯特朗等人在太平洋安全著陸,至此人類登月計劃宣告圓滿結束。「阿波羅」號成功登月,不僅是美國人的成就,也是全人類的成就。
  • 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原標題: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969年7月20日,美國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距今已近50年。 「阿波羅11號」成功讓人類登陸月球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刻,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刻如此重要? 美國為何要登月?
  • 登月騙局?「嫦娥五號」登月後引發的風暴,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於是,美國開啟了月球探索的冒險篇章,在8年不斷的摸索研究,無數的事故犧牲和淚水的揮灑之下,歷任三屆總統,從「阿波羅1號」到「阿波羅11號」,終於,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在巨大的「土星五號」火箭的搭載之下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
  • 大家丨登月電影百年回顧:多少人類的恐懼與神話由此而起
    關於人類的登月執著,美國總統甘迺迪說過一句名言:「我們選擇在這個時代登月,還要做其他事,並不因為它們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難。」——這句話裡的「其他事」,包括了人類的大多數理想主義的行為,當然也包括拍電影本身。
  • 登月50周年:從藝術到攝影,追溯影像中的人類探月史
    撰文 | 劉雨晴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阿波羅的繆斯:影像中的月球」主題展覽尤其值得關注。
  • 人類登月史證明,在月球上展開的第一面「織物版」旗幟是中國國旗
    月球上展開的人類第一面「織物版」國旗1969年7月16日,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將美國國旗插在了月球表面,成為人類第一面飄揚在月球的旗幟。2020年12月3日,孤獨但並不寂寞的月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嫦娥五號將人類的第一面「織物版」國旗在月球鏗鏘展開。這是人類真正的第一面在月球展開的「織物版」國旗,沒有任何人懷疑。
  • 有關人類存在的陰謀論
    地球大約誕生於45到50億年前當太陽還是一顆年輕的恆星時,他周圍圍繞著塵埃、氣體和巖石,當他們的質量大到足以吸引其他物質時,就形成了地球。沒有人知道生命出現的確切時間,目前已確認的最古老的單細胞微生物化石大約存活於42到37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