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969年7月20日,美國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距今已近50年。

「阿波羅11號」成功讓人類登陸月球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刻,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刻如此重要?

美國為何要登月?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場太空競賽。

1961年,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時,許多美國人認為他們在技術競爭中輸給了蘇聯,當年蘇聯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美國也決心要完成首次載人任務,1962年甘迺迪作了一次著名演講,宣布:「我們選擇登月!」

隨後,兩國一直進行太空競賽,1965年蘇聯成功將一艘無人飛船著陸月球。

美國的計劃是什麼?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投入大量資源,實施「阿波羅計劃」。大約有40萬人參與,成本達250億美元。

三名太空人被選中執行「阿波羅11號」任務,巴茲·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麥可·柯林斯。

威力強大的「土星5號」火箭裝載著阿波羅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發射升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並降落到月球表面,而柯林斯則留在指揮艙和服務艙中。

有出錯嗎?

1967年,美國進行「阿波羅1號」載人飛行測試。但是在例行測試期間發生意外,大火席捲指揮艙,導致三名太空人死亡,載人太空飛行計劃因此擱置數月。

「阿波羅11號」執行任務期間,與地面控制人員出現通訊問題。電腦上響起太空人以前從未聽到過的警報,登月艙也在距離目標區域較遠的地方著陸。

首次實現在月球上行走

儘管出現問題,但7月20日——在離開地球後110個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20分鐘後,奧爾德林也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的聲音通過電視傳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並寫入歷史:「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次飛躍。」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登月艙外待了兩個多小時,他們在月球表面採集樣本、拍照,並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

在完成月球探測後,兩名太空人成功與指揮艙和服務艙對接。他們返回地球,於7月24日降落在太平洋。

據估計,全球6.5億人觀看了首次登月。當時的美國在經歷甘迺迪遇刺、大城市種族騷亂以及軍事介入越南混亂的十年後,民族自信被登月的成功全面提升。

如何證明登月確有其事?

到1972年底,美國六次將太空人送到月球,可直到今天仍有陰謀論稱登月是精心虛構的。

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自2009年就有一艘偵測飛船環繞月球飛行,帶回高解析度的照片。照片顯示阿波羅號在月球表面探索的痕跡,如腳印和車輪軌道。除此之外,還有從月錶帶來的巖石作為地質證據。

首次登月你可能不知道的四件事

「土星5號」仍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高度超過100米,重2800噸,發射時每秒燃燒約20噸燃料,可以產生3450萬牛頓的推力。

阿波羅乘員艙的空間相當於一輛大型汽車。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在一起度過8天,他們往返月球在乘員艙中飛行100萬英裡。在發射和著陸的過程中,太空人們被綁在像凳子一樣的「沙發」上,最寬處有3.9米。

精通數學的非裔美國女性幫助研究了去月球的路線。美國國家安全局僱傭了大量的女性數學家,這些「人類計算機」大多是非洲裔美國人。她們處理數據、進行複雜的計算,對太空項目的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仍無人知道「阿波羅11號」登月艙在哪裡。一共有10個登月艙被送入太空,6個登月艙將人類送上月球。登月艙由上升級和下降級組成,一旦被使用上升級就會脫離,要麼墜落在月球上,要麼在地球大氣層中被燒毀,要麼圍繞太陽轉動,但並不是每次都能發現它們最終的降落地點。

(責編:木勝玉、徐前)

相關焦點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50周年丨仰望星空,當初的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浙江新聞客戶端謹以此視頻獻給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以及中華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最能震撼人們心靈一是內心的道德律一是頭頂的燦爛星空 浩瀚星空代表著未知,昭示著未來從數百萬年前第一次仰望星空起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
  • 雪佛蘭攜手探索頻道 發布登月50周年紀錄片
    影片回顧了人類在登月50年間,探索月球和宇宙的眾多重要時刻和背後的故事,展現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成就。此次是雪佛蘭與DISCOVERY探索頻道繼今年「DC 24 Hours駕訓體驗營」活動後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而聯手拍攝登月紀錄片,也是兩個具有「勇於探索、挑戰自我」精神的品牌,用行動致敬人類探尋宇宙奧秘的偉大夢想。
  • 人類登月即將「年過半百」 你還記得那句名言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近日,為了紀念人類成功登月50周年的到來,美國紐約探險家俱樂部舉辦了一場紀念活動並邀請多位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人,以向這些登月英雄致敬。人類第一次登月是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號下午4時17分42秒,今年這一歷史性事件將迎來它的50周年。16號,在美國紐約探險家俱樂部的第115屆年會上,活動組織者將10名曾經參加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美國太空人邀請到現場,包括和阿姆斯特朗一同首次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奧爾德林。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
    在這 50 周年紀念中,美國郵政為紀念阿波羅 11 號登月成功 50 周年發行了套票,「土星 5 號」火箭的全尺寸圖像在過去幾天裡被投影在了華盛頓紀念碑的一側,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華盛頓的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館等都開展了紀念活動。
  • 登月50周年:從藝術到攝影,追溯影像中的人類探月史
    撰文 | 劉雨晴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阿波羅的繆斯:影像中的月球」主題展覽尤其值得關注。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美國宇航局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中新社休斯敦7月17日電 當地時間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太空人麥可·柯林斯回到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這是人類首次登月的起點。50年前的這一天,他與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一起飛向月球。據美聯社報導,當日,美國宇航局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的慶祝活動。88歲的柯林斯在現場回憶說:「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美國東部時間),搭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39A發射臺發射升空。」
  • 1969年的人類首次登月事件,為什麼總被懷疑是個騙局?
    筆者:三體-小遙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各種先進的研究成果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但是在探索之初,一切都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甚至輿論也對此表現出極大的懷疑態度,美國「阿波羅號」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69年,當美國太空人將國旗插在月球表面的消息被公布後,很多人對此提出了質疑,並且開始尋找其中的漏洞,試圖證明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登月大戲」。如果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看待登月這件事,相信人們都會感到十分振奮,因為我們終於走出了地球,並且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 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太空人的「史努比帽」亮相倫敦!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8日,英國倫敦,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當地展出了180多件登月主題的私人藏品,包括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阿波羅11號在執行任務時戴過的「史努比帽」。英國倫敦,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當地展出了180多件登月主題的私人藏品。
  • 人類登月50年 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它的衍生產品
    原標題:永不消逝的信號人類登月後的第5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仍在分享著阿波羅計劃給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衍生產品。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真空吸塵器,在50年前,太空人用它提取月球表面10英尺深的巖心樣本。這些產品,都是50年前,第一次向月球發出信號後,人類獲得的持續饋贈。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的兩位太空人成功登月。NASA估計,當年全世界有6.5億人觀看了太空人登月的直播。
  • 記者手記:50年前,「登月名言」從這裡傳向世界
    新華社坎培拉7月20日電記者手記:50年前,「登月名言」從這裡傳向世界新華社記者白旭 嶽東興 周子寒曾經的澳大利亞金銀花溪航天測控站現在已經人跡罕至,安靜地躺在坎培拉南部的山裡,只有一條通向城市的路名記載著曾經的輝煌
  • 登月50周年,去看看那些「有航天夢」的博物館們
    從飛上藍天到遨遊太空,從登陸月球到就建立空間站,人類在探索宇宙徵途上從未停止腳步。今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航天員,但我們可以一起去博物館回顧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成功登陸月球時說出了這句經典名言。50年過去了,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如今就被收藏在美國的「國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館」內。
  • 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玉兔、恐怖的滿月、人類登月謎團
    就在阿波羅11號登月前,美國宇航局官員還跟飛船內的太空人開玩笑說:「今早關於阿波羅的頭條新聞中,有人要求你看看月球上有沒有一個可愛的女孩及一隻兔子。」指揮飛船的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沒聽過嫦娥和玉兔,會錯了意,回答說:「好的,我們會密切留意這個『兔女郎』。」
  • 夢想不熄:谷歌協同阿波羅11號功勳麥可·柯林斯共慶登月50周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每年的7月19日,當你在搜索幾乎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被提醒當天是阿波羅11號(Apollo 11)登月紀念日,尤其是2019年登月50周年期間,格外火爆。因為谷歌為這一慶祝壯舉的50周年紀念日設計了一個生動的彩蛋。彩蛋的內容:在開始播放一段由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下簡稱為柯林斯)旁述的4.5分鐘長的影片。柯林斯是50年前踏上登月旅途的三位NASA太空人之一。
  • 《登月第一人》讓人類登月真假再掀質疑,人類到底登上過月球嗎
    阿波羅計劃已經過去將近50年,月球雖然被人類徵服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卻變得越來越神秘。首先不要把《登月第一人》看成是一部娛樂動作爽片,不然你會因此覺得特效動作意猶未盡。根據調查,在1999年的時候,只有6%的人不相信人類登上月球,但到了2013年,不相信的人攀升到了37%,這跟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發展,造成人們對近50年前人類登月科技越來越懷疑。
  • 人類首次登月之後!人類恍然大悟:原來月球不是「毛茸茸」的!
    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話並不是玩笑,在人類登月之前,對月球的一切完全一無所知。科學家親口承認:我們確實擔心月球著陸器會沉入月球表面,因為月球表面的物質太鬆軟了!這張阿波羅12號登月艙的照片是指揮艙飛行員理察·戈登從月球軌道上拍攝的,當時兩個登月艙剛剛分離,準備著陸。
  • 人類登月50年:夢想、陰謀論與大國爭霸
    在這些人當中,就有美國航天之父——布勞恩,在美國探月「阿波羅計劃」中擔任重要角色,他主導的土星五號時隔50年依然是有史以來太陽系最大的火箭。布勞恩在納粹統治時期就有探索宇宙的目標,也是納粹的重點保護對象,還是德國的「火箭之父」。
  • 美國慶登月50周年,說探月意義重大,月球對人類到底有啥利弊?
    美國在1961年5月開始實施「阿波羅」計劃,耗資255億美元,歷時約11年,到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1969年7月21日首次登月至今50年。參與那次計劃的約有兩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以及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 阿波羅人類登月到底是不是個陰謀大騙局?
    「阿波羅」號登月時曾在地球上發射雷射束到月球,這一束雷射直徑長達20多千米,到達月球表面之後,又通過一面安裝在月球上的鏡子,反射回地球。美國物理學家表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純屬於虛烏有。在人類登月之前,可以說對月球表面的環境一無所知,可能存在太空中各種各樣的輻射,但美國的科學家是如何得知阻擋這些輻射的方法而製作出太空人們所穿的太空衣的呢?高溫環境是否早已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呢?
  • 美國登月風波(三):人類為何不再登月?NASA:太燒錢
    自從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後,時至今日五十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類登陸過月球,NASA對這件事最初的解釋是當時阿波羅計劃的耗費資金已經超過了千億美元,登月實在是太花錢了,但這個說法顯然無法說服那些陰謀論者,登月花錢那登陸火星就不花錢嗎?美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那最起碼NASA 也應該先用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來練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