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不熄:谷歌協同阿波羅11號功勳麥可·柯林斯共慶登月50周年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每年的7月19日,當你在搜索幾乎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被提醒當天是阿波羅11號(Apollo 11)登月紀念日,尤其是2019年登月50周年期間,格外火爆。因為谷歌為這一慶祝壯舉的50周年紀念日設計了一個生動的彩蛋。

彩蛋的內容:在開始播放一段由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下簡稱為柯林斯)旁述的4.5分鐘長的影片。柯林斯是50年前踏上登月旅途的三位NASA太空人之一。(很可惜這裡不能為大家展示這一彩蛋的視頻)

他分享了坐在土星5號重型火箭的頂部被發射出地球、親自看到月球的感受和在他獨自在軌道上等他的同事——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or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創造歷史時喝的咖啡有多好喝這些趣事。

「當我們第一次見到月球在我們上方越來越來越近,那真是一個壯麗的場面。」柯林斯說,「它是那麼的巨大。當時太陽在它的周圍,陽光傾斜而下並在我們整個窗戶上落下了一個大大的光圈。」

圖解: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1969年7月16日)

在影片中,柯林斯還談到了一些飛行中優化的細節。

「我們在地月之間飛行時一直暴露在陽光直射中。」柯林斯說,「為了降低阿波羅11號的溫度,我們不得不採取一種稱之為『燒烤翻』的方法來降溫。具體是說我們要從一側轉到另一側,就像在烤叉上的烤雞一樣。」

圖解: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這是一個測試月球表面風化層的實驗的一部分。

但或許在影片中柯林斯談到的最能觸動人心的時刻不是太空景觀本身或是僅僅他們三人有幸目睹的月球極具衝擊力的模樣,而是在當他談到他新發現的,去看與他逐漸遠離的那個熟悉世界的角度。

「和那個在外太空的月球越來越近的景觀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沒有什麼其他景色比得上那個渺小的地球。」柯林斯說,「地球是我們最重要的焦點,而地球其實只有這樣而已。」

相關天文知識延伸閱讀

阿波羅11號是首次帶人類登陸月球的太空飛船。在1969年7月20日(UTC) 20:17,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組成登上阿波羅登月模塊——鷹號的小組。在這6小時39分鐘後,即7月21日(UTC)02:56,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表的人類。在19分鐘後奧爾德林成為了第二個。

他們在太空環境中逗留了大約2小時15分鐘。在這期間他們收集了47.5磅(約21.5kg)的月球物質,並帶回到地球。與此同時,指令艙駕駛員柯林斯在月球軌道上獨自駕駛著指令模塊——哥倫比亞號。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成為靜海基地的月表上逗留了21小時31分鐘,而後他們起飛並在月球軌道上重新與哥倫比亞號匯合。

阿波羅11號於同年早些時候的7月16日(UTC)13:32,在坐落在佛羅裡達州梅裡特島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搭載木星5號火箭升空前往月球。同時這是NASA阿波羅計劃中第五個小組任務。阿波羅太空飛行器由三個部分組成:指令艙(Command Module/CM)是唯一回返回地球的部分,可以容納三位太空人;服務艙(Service Module/SM),為指令艙提供動力、電力、氧氣和水;登月艙(Lunar Module/LM),其中有兩層——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降落層和用於將太空人送回月球軌道的發射層。

在被土星5號第三級火箭送到月球後,太空人與之分離,並在進入月球軌道前航行3天。到達預定位置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移至鷹號並在7月20日降落至寧靜海。登月太空人們(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用鷹號的發射層離開月面然後在指令艙中與柯林斯在月軌上團聚。他們在實施將哥倫比亞號指令艙從它30圈月球軌道推進到返回地球的軌道的預定計劃前,將登月艙——鷹號棄置在太空中。再後來,他們回到地球,在7月24日——也就是在太空中停留7天後——順利墜入太平洋。

阿姆斯特朗在月表的第一步經由電視在全球觀眾面前進行了直播。他是這樣描述這一壯舉的:「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確認人類的一大步。」阿波羅11號有效地終止了太空競賽,並實現了於1961年,由前總統約翰·F·甘迺迪提出的國家目標計劃:在21世紀到來前,成功將人送上月球並使他安全返回地面。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paceanswers-garl.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美國宇航局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中新社休斯敦7月17日電 當地時間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太空人麥可·柯林斯回到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這是人類首次登月的起點。50年前的這一天,他與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一起飛向月球。據美聯社報導,當日,美國宇航局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的慶祝活動。88歲的柯林斯在現場回憶說:「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美國東部時間),搭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39A發射臺發射升空。」
  • 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太空人的「史努比帽」亮相倫敦!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8日,英國倫敦,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當地展出了180多件登月主題的私人藏品,包括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阿波羅11號在執行任務時戴過的「史努比帽」。英國倫敦,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當地展出了180多件登月主題的私人藏品。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聲音從月球表面傳回,宣布阿波羅 11 號登月艙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那是 1969 年 7 月 20 日 20:17:43,距離今天正好過去了 50 年。在這 50 周年紀念中,美國郵政為紀念阿波羅 11 號登月成功 50 周年發行了套票,「土星 5 號」火箭的全尺寸圖像在過去幾天裡被投影在了華盛頓紀念碑的一側,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華盛頓的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館等都開展了紀念活動。
  • 蘋果在阿波羅11號50周年紀念日公布《太空史努比》預告片
    [PConline資訊]據外媒報導,就在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迎來它50周年紀念日之際蘋果發布了其將在今秋在AppleTV推出的新史努比動畫片--《SnoopyinSpace(太空史努比)》的預告片。預告片上介紹稱:「自從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過去50年了,現在輪到狗狗了。這是第二部以史努比為主題的蘋果原創作品。第一部名為PeanutsinSpace:SecretsofApollo10(太空花生:阿波羅10號的秘密)》的類紀錄片,其已於今年5月在AppleTV應用上播放。
  • 五十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有哪些疑點?
    1969年7月2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這一天,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地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區域,英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跳下登月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留下腳印的人!阿波羅11號要知道在1969年,也就是50年前美國人就已經可以登陸月球了,這簡直不敢想像!
  • 阿波羅11號:超越競爭的奇蹟
    這艘飛船從誕生以來就註定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它將去執行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載人登月。它就是美國著名的阿波羅11號飛船。 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人類航天事業向前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從此徵服宇宙的星辰大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即使過去了半個世紀,今天的人們依舊會驚嘆於這項任務的偉大、夢幻與唯一。
  • 雪佛蘭攜手探索頻道 發布登月50周年紀錄片
    影片回顧了人類在登月50年間,探索月球和宇宙的眾多重要時刻和背後的故事,展現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成就。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著陸,實現了全人類探索月球的夢想。同時,登月壯舉也成為人類科技跨越式提升的證明,並大力推動了現代科技的深遠發展。其時,雪佛蘭以創新突破的科技打造出經典超跑科爾維特,並成為美國人的夢想之車,也讓走入太空的太空人們為之傾心。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50周年丨仰望星空,當初的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50周年以及中華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最能震撼人們心靈一是內心的道德律一是頭頂的燦爛星空 浩瀚星空代表著未知,昭示著未來從數百萬年前第一次仰望星空起
  • 「阿波羅登月計劃」,被質疑50年的超級工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首席記者 王昱        質疑聲從美國擴散至全世界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徵程。
  • 樂高10266阿波羅11號登月艙,紀念人類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樂高阿波羅11號登月艙Lego Creator Expert 10266 NASA Apollo 11 Lunar Lander現在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樂高創意專家10266阿波羅11號登月艙將帶我們重新回到月球。該套裝共1087片零件,包含2個太空人人。以最近樂高接連推出大套裝的趨勢,可以說1000件零件的套裝也就屬於中等規模的套裝,因此包裝外盒並不笨重。
  • 阿波羅11號太空人麥可·柯林斯50年後重返NASA發射臺
    北青網訊 阿波羅11號太空人麥可·柯林斯周二回到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臺,50年前,他與已故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德林一同飛往月球。「回到39A發射臺的感覺真好,」阿波羅11號指揮艙飛行員柯林斯在發射臺接受甘迺迪航天中心主任鮑勃·卡巴納(Bob Cabana)的採訪時說。在1969年的登月任務中,88歲的柯林斯留在了月球軌道上,而他的隊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上了月球表面,這一事件令美國人欣喜若狂,標誌著人類太空飛行的卓越篇章。
  • 歐米茄超霸系列「阿波羅11號」50周年紀念限量版腕錶Moonshine 18K...
    值此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之際,歐米茄發布超霸系列「阿波羅11號」50周年紀念限量版腕錶,限量發行1,014枚。全新腕錶以超霸腕錶BA145.022的經典設計為原型,表殼採用歐米茄創新的18K合金材質。靈感來源1969年,為慶祝人類首次成功登月,歐米茄發布了一款特別設計的超霸腕錶BA145.022,腕錶採用黃色18K金表殼,搭配罕見的勃艮第紅色表圈。同年11月,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舉辦的一場慶功晚宴上,歐米茄將這款編號3號至28號的紀念腕錶贈予了NASA的太空人。Moonshine 18K金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在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雪佛蘭與DISCOVERY探索頻道聯合推出了紀錄片《THE MOON AND BEYOND跨月飛行》,你會猛然發現,擁有「勇於探索、挑戰自我」精神的雪佛蘭,原來無數個值得銘記的精彩瞬間,它都參與並見證了這段崢嶸歲月。
  • 登月50周年,去看看那些「有航天夢」的博物館們
    7月19日,這封來自「天宮二號」的告別信感動了許多人,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已經全部圓滿完成。從飛上藍天到遨遊太空,從登陸月球到就建立空間站,人類在探索宇宙徵途上從未停止腳步。今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航天員,但我們可以一起去博物館回顧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
  • 對比嫦娥五號,看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關鍵謎點
    ↗上圖是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的照片(截圖)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對美國1969年那次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大辯論,不少人對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提出種種質疑。儘管近日被譽為我國「嫦娥之父」之一的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先生,已經明確表示過美國人的阿波羅登月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仍然不能平息人們對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質疑,眾多「天迷」、「月迷」們希望通過嫦娥五號解開阿波羅登月之謎。
  • 阿波羅11號登月原始碼公布,其中竟隱藏莎翁名言
    上周四,一位前NASA的實習生Chris Garry在Github上公開了「阿波羅11號」登月項目計算機制導系統的原始碼,使得普通民眾也能一覽航天登月系統的內部實現邏輯。(只不過當年用彙編寫的代碼,一般人可能看不太懂就是了)其實,「阿波羅11號」登月項目的原始碼早在2003年就被科技學者Ron Burkey公布於眾,那時他不得不從一份原文的掃描版中人工將代碼一行一行地敲入計算機,並上傳到網絡。如下圖所示,照片右側一人高的紙上全是阿波羅11號登月的代碼,你就可以想像Ron Burkey是多麼有毅力的一個人。
  • 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原標題: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969年7月20日,美國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距今已近50年。 「阿波羅11號」成功讓人類登陸月球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刻,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刻如此重要? 美國為何要登月?
  • 美國50年沒有登月!嫦娥五號特寫照傳回,或證明阿波羅登月造假?
    前言:說起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阿波羅系列的成功登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因為在月球上踏出了第一步,受到了世界矚目。但是僅在幾年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假。隨著最近嫦娥五號回傳地球的特寫照,或許能夠說明美國當年的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 飄揚的美國國旗是登月的最大破綻?阿波羅11號是否真的到過月球?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最終在美國的宣傳中,他們成功登上月球,並將美國國旗插上了月球,堪稱是人類歷史之上的一大進步,尤其是完成了多年來人類的夢想。但是,自美國成功載人登月的消息報導後,關於其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很多人不相信在當時科技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實現將人帶去並返回的,尤其是看到今天中國在航天領域內的成就,更不明白美國在當時是如何完成這一壯舉的。
  • 人類登月50年:夢想、陰謀論與大國爭霸
    在阿波羅11號發射的那段日子,一切也不順利。▲ 阿波羅1號 三位太空人:懷特、格裡森和查菲1969年7月20日,這是阿波羅11號發射的第二天,這一天三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柯林斯要讓登月艙成功著陸月球表面